莘县温庄火狮子

更新时间:2023-07-13 13:38

温庄火狮子是山东省重要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深受广大民众的热爱,流传广泛,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民间最原汁原味的娱乐方式。“莘县温庄火狮子”2006年底入选山东省聊城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习俗

火狮子舞因狮毛由点燃的火捻组成,演出时通身蹿火星而得名。火狮子原来在农民祭春求雨时活动,仅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日)晚上表演,其时正是“月黑头”,暗夜里表演火狮子,只见万点火星闪烁,蔚为奇观,因受到道具的制约,火狮子表演的时间很短,一般十分钟左右,因而,当地民间有“二月二月老娘一会儿就走,东街的火狮子不撑时候”的歇后语。

遗产传承

据老艺人徐汗滨(生于1907年)讲,莘县东街的火狮子是从十八里铺乡鞠屯村学来的,从第一代老艺人康万录算起,到1965年最后表演的任宗路(生于1935年)已经流传了五代。后传到温庄村,就只有温庄村的火狮子传演不衰。

表演过程

火狮子造型奇特,每只火狮子的狮毛是由三千六百支火捻组成,造型共分头、身、尾三大部分。狮头用竹片、细铁丝、细麻绳组成,然后在竹片上钻眼插火捻,口舌耳鼻眼眉等也均以竹片和铁丝、火捻制成。火狮子的装扮是表演者先身披湿麻袋,外穿捻子外衣,卸袋的关键就在连接前后身子的梭子,梭子必须一拉就开,如果梭子扣解不开,就会引火烧身。

表演时,观众只看到由细碎的火星勾勒出的威武高大的狮子形象,却看不见舞狮子的人。当火狮子追逐跳跃时,浑身星光闪闪。火星不停地抖落,在其晃肩抖毛时,通身火星四溅,顺着风势,忽明忽暗,火星闪烁。火狮子的效果关键在于道具,过去为了保密,每年演出完就将道具全部烧掉,来年重新制作,给舞狮子的人着装时,外人不许观看,更不外传。据说温庄村的火狮子是外甥爬上舅父的房梁偷偷学来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