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

更新时间:2024-10-27 16:38

莱芜区,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地处山东省中部,济南市东南部,泰山东麓,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下辖8个街道、7个镇,另有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有840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末,莱芜区常住人口98.26万人。

历史沿革

春秋,为牟国、齐嬴邑、平州(汉为梁父)邑地。

秦,置嬴县,治所在今羊里街道城子县村,属济北郡

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今钢城区辛庄街道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以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故址在今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城子村。嬴、牟、莱芜三县同属泰山郡。东汉、三国、魏晋沿袭未变。

北魏,嬴县治所向东迁移至口镇的大小古城或蔡镇一带。撤销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其区域北部划入设在淄川的贝丘县,南部分别划入嬴县与牟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撤销牟县,并入博平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牟县。

大业元年(605年),牟县又并入嬴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撤销嬴县,并入博城县。

武周长安四年(704年),于北魏嬴县故城复置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今莱芜区境内。

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

大和元年(827年),复置莱芜县,属兖州鲁郡。

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

金代,废除设在今莱芜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1172年)将莱芜县迁至莱芜监旧址,属泰安州。

1914年,属济南道。

1927年,道废属省。

1941年,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为莱芜(莱北)、莱东(博莱)、莱南(新甫)三县,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恢复原建制,属泰山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县委县政府驻口镇,1953年秋,县委县政府由口镇迁至莱城,相继隶属泰安专署、济南市、泰安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改为县级莱芜市,由泰安市代管。

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区。

2018年12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

2019年1月16日,济南市莱芜区挂牌。10月1日,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正式在文化北路001号(原市委大楼)挂牌,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正式迁入原莱芜市委大楼。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莱芜区(2018年及以前称莱芜市莱城区,下同)辖1个街道(城市街道)、13个镇(张家洼镇、口镇、羊里镇、方下镇、牛泉镇、高庄镇、南冶镇、辛庄镇、苗山镇、上游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11个乡(北孝义乡、圣井乡、铁车乡、见马乡、常庄乡、和庄乡、腰关乡、茶业口乡、雪野乡、鹿野乡、大槐树乡),共有88个管理区,906个行政村(居委会),1085个自然村。区政府驻城市街道。

2000年12月14日,撤销北孝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市街道办事处;撤销南冶镇、高庄镇,以原南冶镇和高庄镇的行政区域设立高庄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高庄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张家洼镇,以原张家洼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张家洼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铁车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庄镇;撤销常庄乡、见马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苗山镇;撤销腰关乡、茶业口乡,以原腰关乡和茶业口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茶业口镇,镇人民政府驻原茶业口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鹿野乡、上游镇、雪野乡,以原鹿野乡、上游镇、雪野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雪野镇,镇人民政府驻原上游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大槐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王庄镇;撤销圣井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牛泉镇。

2001年5月,成立莱芜经济开发区,将凤城街道办事处所辖程故事、大故事、小故事、冯家林划归其管辖。2001年12月,将凤城街道办事处所辖南姜庄、北姜庄、地理沟、黄泥沟划入莱芜经济开发区。

2002年10月,设立鹏泉街道办事处,将莱芜经济开发区所辖的程故事、大故事、小故事、冯家林、南姜庄、北姜庄、地理沟、黄泥沟和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前宋、后宋、李陈庄、北孝义、孝义楼、中和、南连河、北连河、朴务头、毕家庄、郭家庄、官厂、大桥、孙故事、南孝义、南张家庄、陶家庄、泉子共26个村(居)划归其管辖。

2003年6月,设立泰钢工业园,将凤城街道办事处的曹东、曹西、马庄、古石沟、孟家峪、蔺家庄和张家洼街道办事处的东白龙、西白龙、沙家庄、刘家庄共10个行政村划归其管辖。2003年10月,将凤城街道办事处的杨家庄、西峪、马龙崮、柳龙崮、瓜皮岭5个村划归鹏泉街道办事处管辖。

2005年,该区辖4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凤城街道、张家洼街道、高庄街道、鹏泉街道、口镇、羊里镇、方下镇、牛泉镇、辛庄镇、苗山镇、雪野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茶叶口镇、和庄乡。

2006年6月23日,将凤城街道办事处的东龙崮、南龙崮、前坡、磨山子、近崮、邹家埠、北张家庄、东沈家庄、长安、老鸦峪、孔家庄、姜家庄、傅家庄、大山、小山、侯盘龙、前盘龙、陈盘龙、马盘龙、段盘龙、草沟、汶阳、西陈家峪、中陈家峪、小陈家峪、上陈家峪26个行政村和辛庄镇的郭家沟、秦家洼、大石家3个行政村共29个村划归莱芜经济开发区鹏泉街道管辖。同时,将辛庄镇划归钢城区管辖。

2007年4月28日,将雪野镇整建制划归雪野旅游区管理,行政区划仍属于莱城区。

2010年4月30日,将口镇狂山村划归雪野镇管辖。5月10日,撤销和庄乡,以原行政区域设立和庄镇。

2020年7月,撤销口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口镇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口镇政府驻地;撤销羊里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羊里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羊里镇政府驻地;撤销方下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方下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方下镇政府驻地;撤销雪野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雪野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雪野镇政府驻地。

区划详情

莱芜区共辖8个街道、7个镇,分别是凤城街道张家洼街道高庄街道鹏泉街道口镇街道羊里街道方下街道雪野街道牛泉镇苗山镇大王庄镇寨里镇杨庄镇茶业口镇和庄镇。莱芜区人民政府驻凤城街道文化北路00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莱芜区,位于山东中部,济南市东南部,齐鲁腹地,泰山东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6°02'46″~36°33'10″,东经117°19'0″~117°58'05″,北以齐长城与济南市章丘区相邻,东靠淄博市博山区沂源县,南接济南市钢城区新泰市,西连泰安市岱岳区,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

地质

莱芜区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境内侵入岩发育良好,广布全域。岩石类型较复杂,其中以酸性岩为主,其次为中性岩,少量为基性、超基性岩。境域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有泰山岩群、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地形地貌

莱芜区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部山脉为泰山余脉,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西部开阔,中部为低缓起伏的泰莱平原,由长埠岭延伸入泰安。境内海拔最高点994米,最低点148米。境内有大小山头1000余个,其中海拔900米以上的3个。北部为泰山余脉,近东西走向。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走向与北部泰山余脉大体平行。两山脉诸山皆为山势陡峻、切割强烈的中低山。

气候

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2018年,莱芜区总体气候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日照时数偏多。年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622.9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377.3小时。

水文

境内有大小沟河300余条,98%属于黄河流域大汶河水系,2%属于淄河水系。汶、淄两河的界限与发源地在北部原山山脉。大汶河水系在境内有牟汶河、赢汶河(亦称汇河)、方下河、圣经河、牛泉河、汶南河、新甫河、莲花河,皆为源短流急的季节性河流。其中,牟汶河是境内第一大支流,境内长30余公里,流域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赢汶河是境内长59公里,流域面积743平方公里。淄河水系在境内有和庄河、啬泉河、崮山河,以北源和庄河为主流,境内长12公里,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莱芜区水资源总量5.157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量4.778亿立方米,地下水贮量2.21亿立方米,其中重复计算1.728亿立方米。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资源明显不足。地表水资源量与降水量相适应,80%以上集中在汛期。汛期除蓄水工程拦蓄外,剩余水量大部分出境。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与降水入渗量相适应。

土地资源

莱芜区土地总面积17.40万公顷(含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雪野旅游区、莱芜经济开发区、泰钢工业园)。其中农用地13.27万公顷,占总面积76.3%;建设用地3万公顷,占总面积17.27%;其他土地1.12万公顷,占总面积6.42%。全区耕地面积4.84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704公顷。

生物资源

莱芜全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共186种,其中鸟类158种,隶属15目38科,兽类5目9科15种,两栖类1目3科6种,爬行类2目7科4种。野生兽类有兔、黄鼬、鼠、獾、狼、刺猬、狐、蝙蝠等;鸟类有水鸭、山鸡、啄木鸟、斑鸠、喜鹊、灰喜鹊、黄鹂、麻雀、燕雀、鹌鹑、鹰、猫头鹰等;爬行类有蛇、蜥蜴、壁虎等;两栖类有青蛙、蟾蜍、鳖等。有益昆虫有118种。其他无脊椎动物有蚯蚓、蜈蚣、螃蟹、蝗虫等。人工饲养的畜禽有牛、羊、猪、免、鸡等,其中瘦肉型莱芜猪为省肉优良品种。木本植物有71科、177属、471种。野生的乔木、灌木类有酸枣、银杏、女贞、白醋、荆、杜梨、赤梨子、山葡萄、金银棵、枸杞、山榆、柚贡子、山杜鹃、迎春柳等;杂草类有金针、薏苡、沙棚、荠菜、荠荠菜、扫帚菜、人心菜、苦菜、灰菜、黄草、莸草、蒿草、刺猬皮草、红百合、白百何等;水生类有苇、蒲、荻、浮萍、芡实、荷包荠等。

矿产资源

莱芜区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矿产(含亚矿)42种,其中探明储量的17种,矿产地78处。主要有铁、煤、铜、铝、磷、金、大理石、三叶虫化石等矿种。铁矿石已探明储量近4亿吨,在中国占重要地位。西南部分布的寒武系时期的三叶虫化石(俗称燕子石)为莱芜特有古生物化石,是独具特色的不可再生资源。煤炭已探明储量2.18亿吨,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人口

莱芜区境内居民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彝族、壮族、朝鲜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土族、达尔族、布朗族、锡伯族23个少数民族。

截至2022年末,莱芜区常住人口为98.26万人,比上年增长0.13%,城镇化率60.05%,较上年末提高0.03个百分点。全区户籍人口98.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7.0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273人,出生率4.9‰;死亡人口8412人,死亡率7.8‰;自然增长率-2.9‰。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莱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0.2亿元,比2022年增长4.5%。其中一产增加值74.8亿元,同比增长3.0%;二产增加值414.7亿元,同比增长3.8%;三产增加值540.7亿元,同比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12.7%;地域税收收入62.0亿元,同比增长-4.4%。

2022年,莱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005.3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3.9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29.30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502.09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9:38.8:53.3调整为7.4:42.7:49.9,二产比重上升3.9个百分点,工业强区战略成效显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378元,比上年增长2.9%。

截至2022年末,莱芜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9.2%,降幅较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分别收窄19.2、12.4、5.1个百分点,投资形势趋稳。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48个全年累计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全区年度投资总额的64.8%。

2022年,莱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67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6.9%,扣除政策性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下降9.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2.87亿元,占比78.9%,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9.4%,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下降10.5%。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06亿元,下降12.2%。其中,民生支出6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0.6%;教育、社保、卫生健康、城乡社区、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类支出分别为19.99亿元、14.16亿元、10.58亿元、3.29亿元、7.88亿元、1.76亿元。

2022年,莱芜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461元,增长4.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49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63元,增长5.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9,比上年下降0.03。

第一产业

2022年,莱芜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4.9%。其中,农业总产值95.24亿元,林业总产值1.57亿元,畜牧业总产值30.79亿元,渔业总产值1.7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95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5.89亿元,增长4.0%。

2022年,莱芜区粮食总产量19.49万吨,增长0.1%;播种面积47.25万亩,增长0.07%;单产412.5公斤/亩,增长0.03%。蔬菜播种面积34.22万亩,总产量129.30万吨,增长5.9%;瓜菜类产量4.68万吨,增长1.7%;猪牛羊禽肉类产量合计达到6.72万吨。

第二产业

2022年,莱芜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89.11亿元,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1%。优势产业持续巩固,32个行业大类有11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34.4%,其中8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占比排前两位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7%、2.4%,合计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5.3%。

2022年,莱芜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9.4%。所生产的80种工业产品中,有32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40%。其中,增幅超过20%的产品有12种,占比15%。卫生防疫用品加速供应,医用口罩3.2亿只,增长117.7%。

2022年,莱芜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91.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3亿元,下降58.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韧性强,效益水平保持正增长。全区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营业收入64.9亿元,增长27.5%。

2022年,莱芜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纳新共9家,净增4家。年末纳入统计范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达149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8.0亿元,比上年下降4.6%。

第三产业

2022年,莱芜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8.1%,其中住宅完成投资增长6.4%。商品房销售面积50.2万平方米,下降37.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3.66万平方米,下降39.9%。商品房销售额40.83亿元,下降28.8%。其中,住宅销售额37.18亿元,下降30.6%。

2022年,莱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15亿元,下降4.7%;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实现43.5亿元,下降5.4%;限额以上贸易业销售额(营业额)实现1563.7亿元,下降4.2%。

截至2022年底,莱芜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人民币贷款余额为8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平稳可控,不良贷款余额9.2亿元,不良贷款率0.9%。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2年,莱芜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893件,比上年增长38.4%;发明专利授权量248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13家,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家,参与制定各类标准2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5.4%。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底,莱芜区共有幼儿园307处。其中,公办幼儿园151处,民办幼儿园156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44处),普惠覆盖率96.1%。全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所,新增普惠性学位1710个。全区共有义务教育学校81处,其中初中26处(含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55处(含民办1处)。另有普通高中2处,区直职业学校1处。全区在校学生共计124593人,其中,幼儿园32660人,小学53901人,初级中学28657人,普通高中7064人,职业中专2311人。

文化事业

2017年,莱芜区建设笼式足球场4片、新型农村社区健身工程1处、镇(村、社区)示范提升工程3处、村级健身工程40处,更新村级健身工程28处,完成11个省定贫困村健身设施配建。农家书屋407个,补充更新图书1.89万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9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7个,村史展馆50处,纪念馆1处。完成农村电影放映工程4884场次、千场文艺走基层活动演出424场次。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6处,市级1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3项、市级非遗项目16项。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底,莱芜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0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拥有病床床位756张;卫生技术人员1198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60元提高到480元,“200元包住院”持续深化,为参保农民减免费用600多万元,累计1.6万人次受益。

体育事业

截至2017年底,莱芜区举办了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27项、 “万步有约”健走活动,获得中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健走示范城市。参加中国、省以上各类体育比赛活动取得中国级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2枚,省级银牌2枚、铜牌7枚。

基础设施

截至2017年底,莱芜区累计投入2.7亿元,完成城市核心区拆迁62.3万平方米。北部新城建设全面推进,职业中专、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千佛山医院莱芜院区、嬴城步行街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南部旅游区开发搭起框架,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旅游大道全线通车,“山东小三线”纪念馆等红色记忆工程加快推进,成功创建莲花山省级森林公园。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公路4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75公里、农村改厕6861户,硬化小街小巷44个村27.3万平方米,40个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社会保障

2017年,莱芜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57万人;莱芜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16万人;莱芜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11万人、2.1万人、5.66万人和3.3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交通运输

莱芜区位于山东省的地理几何中心,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其中有3条分别与京沪、京福和济青相连;2条铁路在境内交汇,与京沪、胶济铁路相连;30分钟可以到达泰山,1小时到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2小时到达开放港口青岛。

截至2017年底,莱芜区公路通车里程1516.98公里(含区、乡及村道),其中,一级公路46.75公里,二级公路128.52公里。公路密度达到公里180.95百平方公里(含县、乡及村道)。

风景名胜

莱芜区在历史上是齐国与鲁国的交界限地带,境内有“汶水西流”、“宫山夕照”、“苍峡雷鸣”、“仙人遗迹”、“矿山呈瑞”、“龙潭星现”、“二洞云连”、长勺之战遗址、莱芜战役指挥所等人文景观。

截至2017年底,莱芜区共有A级景区3家,包括3A级景区2家,2A级景区1家,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旅游强乡镇2家,旅游特色村2家,四星级农家乐1家,三星级农家乐3家,二星级农家乐12家,省精品采摘园6家。接待游客327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5.4%。

莱芜战役纪念馆

莱芜战役纪念馆坐落于莱芜区中心的黄山之上,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馆名为迟浩田题写。 莱芜战役纪念馆由革命烈士纪念塔、展览馆和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成“品”字布局。革命烈士纪念塔高19米,花岗石砌成,为全国100个重点纪念碑之一。

荣誉称号

1971年,莱芜被列为山东省花椒商品基地县。

1987年,莱芜被列为全国、全省山楂发展基地。

1998年,莱芜区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2017年12月21日,莱芜入围2017年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同年,莱芜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1月,“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发布,莱芜排名第83。同月, 莱芜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100。6月2日,莱芜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6月30日,莱芜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12月22日,莱芜区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021年7月15日,莱芜区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9月8日,莱芜区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9月14日,莱芜区入选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10月,入选《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2022年6月,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6月26日,被评为2021年度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

2023年8月2日,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工业强县。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