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保寨

更新时间:2022-07-06 15:52

莲花保寨位于綦江县三角镇老瀛山的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上,莲花保寨的寨门是用小条石砌成的门拱形,有两米多高,门顶上有一块刻着“莲花保寨”四个字的长方形石牌,落款是:同治元年五月十八日。

名字由来

据说,明末时期,饱受战乱之苦的村民在半山腰的凹槽里修建防御寨子时,发现这里的地面上有很多类似莲花状的凹坑和印痕,因而这个地方又叫莲花保寨。

关于莲花保寨的寨名,当地人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寨子里刻了很多石莲花,石壁上有,地上有,竟然连头上的天壁也有,朵朵莲花无不形神兼备。莲花是吉祥的象征,当地人把此地当成风水宝地,因此在这里踞险筑寨,取名“莲花保寨”,意为莲花保护着的寨子,这里也成为老百姓或官商躲避战乱的地方,当然也成了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

还有一种猜测,莲花保寨与白莲教有些联系,白莲教在穷苦下层群众中广招信徒,在四川影响颇广,所以很有可能莲花保寨就是白莲教的一个据点。

历史背景

莲花保寨第四间寨室的石壁上一处百余字石刻刻有:“綦祥乙解元字应和,修此地所费伍拾万钱,时皇宋保佑四年,丙辰岁仲冬三月四日。”从这个石刻看来,并非是清同治元年所建,它的历史应该上溯到南宋末年。也就是说,莲花保寨的出现,与重庆其它地方的防御军寨(如合川的涞滩古寨,潼南天保寨)几乎是同一时期的建筑。

在石壁的另一处还有百余字的石刻,为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太学丹泉吴世禧所书,上面记载了这样一个轶闻:当年綦江县的罗星等25个修志人员,一起到郊外寻幽访古,当他们发现此寨后,如获至宝。而碑上更多记载的却是该寨后来所起到的作用:蒙军入川时杀掠成性,川内民众躲避战乱,便踞险而筑此寨,以为避乱之所。

地处川黔古道旁的綦江,很早以来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成了一个是非之地。

南宋末年(1258年),蒙军入川,所向披靡,号称两年血洗中原的蒙古大汗,却在合川钓鱼城受阻,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被欧洲人称之为“上帝折鞭之处”。

元朝末年(1363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国,年号天统,是年为大夏天统元年。这一年,南平綦江长官司改为綦江县。明玉珍起义,“西营八大王”张献忠反主转战,白莲教活动日盛,清代贵州土司争权占地,直到近代的军阀混战。

战乱频仍,綦江城备受摧残,几毁几建,百姓民不聊生,到处躲藏。像莲花保寨这样踞险而建的山寨,自然就成了躲藏偷生的好地方。

莲花保寨修筑的年代,应该是南宋末年,而寨门落款“同治元年五月十八日”,或许是再次扩建莲花保寨的日期。

设计

莲花保寨要建在半山腰的原因是老瀛山丹霞地貌地质层给古人借势造寨提供了先决条件。古人十分善于因地制宜,借助天然岩洞造寨,以险而居,再修筑防御工事,成为战乱年代安居的好地方。

莲花保寨构建在马蹄形山腰绝壁的凹槽内,寨子沿着山形的走势而延伸近700米。站在崖边向下探望,山寨距地面有近400米。

山寨沿绝壁呈水平走势,中间以数道小寨门相隔,房房相隔,又互为相通,每道门两侧有放置顶门杠的凹石槽,这些凹石槽至今还保留着,可见当时寨门把守之严。

每两道寨门之间就是寨室,每间寨室宽处有六、七米,窄的地方不到两米,寨室空间高度大约有两米,石壁上当年用来引山水而拓下的槽沟和用于做檐木的桩孔历历在目。莲花保寨现存有8道寨门,寨室大小6间,有的寨室里还保留着残破的水池、石磨和捣米用的石器。

故事

张献忠烟熏莲花保寨

关于莲花保寨,当地还有一个与张献忠有关的故事。话说当年张献忠进四川到綦江府征粮草,莲花保寨里的人极不配合,还拼命抵抗。张献忠一怒之下,命手下找来干柴、干草,再合着辣椒、胡椒之类呛人的东西,然后点燃,借风势将烟雾灌入莲花保寨中。据说烟雾熏了七七四十九天,寨里的人终因受不了烟熏而缴械投降,当然也有宁死不屈的好汉,从悬崖上跳入深谷而亡。也就是这次之后,莲花保寨日渐破落,再也没有人敢去居住了。

恐龙足迹群

2003年5月,綦江县国土房管局在三角镇一带考察地质灾害时,发现这里的莲花印不同寻常。经专家现场鉴定,这些莲花状痕迹是恐龙足迹

2009年6月13日,由美国犹他迪克西州立学院自然科学系教授杰瑞德·哈里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专家邢立达和重庆自然博物馆专家组成的“中美科考队”,对莲花保寨进行了科学考察。

科考队发现,这些脚印至少分布了5层,每层之间相隔约2米高,脚印总数至少有一千多个。从脚印的长度来看,最短的11厘米,最长的35厘米;从脚印的形状看,有三趾形的,有梅花形的,也有圆盘形的;从步幅上看,最大的达到1.6米。他们推测,当时生活在这里恐龙体型大的可达20多米长。

这些分布在140平方米范围内的恐龙足迹群,是西南地区发现的白垩纪中期最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它隶属于甲龙类鸟脚类兽脚类这三大类,其中的甲龙类足迹为中国首次发现。

专家考察后称,这些恐龙脚印分为四大类,即捕食类恐龙脚印,大恐龙带小恐龙类脚印,跛子恐龙类脚印以及打闹类恐龙脚印。他们还推测,这些恐龙生活在距今(2011年)约1.4亿年前后。当时綦江是一片广阔的湖泊,恐龙群生,后来由于地壳发生变化后才形成了这些高山。

2009年5月,綦江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科普基地之一。这些脚印将“住”进已建成的綦江县地质科普博物馆,采取声光电的形式,让市民穿越历史时空,感受恐龙时代的生活情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