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02 13:57
萧蜕一生,在古文字学、音韵学、书学、医学、文学多种领域均有建树。虽然事佛后以遁世的态度对待人生,学问随之荒搁,但于书法一艺,终生未有懈怠。书法既是其乱世中鬻字谋生的手段,也是他的精神寄托。
萧蜕自幼勤学好古,才气出众,无心仕进。为其父所迫勉强应试,名列前茅,却不肯就学。
寓居上海,晚年卜居苏州。早年加入同盟会和南南社。辛亥革命后,退居不仕,寓居上海执教,曾继蔡元培后代理爱国女中校长。兼行医,医术甚精,曾被推为上海中医公会副会长。性耿直,重志节,抗战时苏城沦陷,僧服蓄须,不应奸伪。1949年后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又精医术,与丁福保同学,均为张聿青门下高足。
1918年,43岁的萧蜕所书《拟赵之谦篆书六言联》,文曰:“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落款为“退铑”。其后奉佛为居士,或受到弘一法师的影响。
萧蜕幼秉家学,博通经史,民国时有“江南第一书家”之誉。书风敦厚俊挺,四体皆精,尤工篆书,能融大小二篆为一,行楷丰腴厚重,有林下风;精于书理,谓学书必通小学。与弘一法师莫逆。尝称:“书法之妙,在于疏密,魏书内密而外疏,唐书外密而内疏。学者通其意,则南北一家,否则学魏为伪体,学唐为匠体,无有是处。”邓散木曾从其学。著有《小学百问》、《书道八法》、《文字学浅说》、《音韵发伏》、《小晴云论书》、《说文建首形音易知》、《华严字母学音篇》等。
门人沙曼翁记述:“有一少年名汪幼鸿,学书甚有得,尝于广庭评论萧老师字不古,众皆愕然。弟子相告,老师闻而叹曰:‘此生卓具眼神!笺庄代鬻余字,多用撒金之笺,以投俗客之好,墨色须丰润,务去老劲荒率之举,焉能高古?’”卖字必受制于买主,常在文字内容、幅式、材料以至书写的风格上满足买主的要求。尤其是买主多为有钱而学识不足、未通书艺之人,书法字形意态多、墨色变化大、情调意趣高古者往往会因买主不解其妙反致不满,为了投其所好,下笔便求字形工稳、布局整齐、运笔流丽、墨色均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阻碍其书法艺术达到本应能达到的更高的审美境界。书法远离审美理想而堕入姿媚流俗是长期屈就于俗人之见的必然结果,这不能不说是萧蜕作为书法家一生的遗憾和无奈。
萧氏晚年草书能够见情见性,表现出萧蜕本真的一面,未被世俗所掩,他的“骨劲、朴茂、古雅、金石气”的审美理想在草书中显山露水,获得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