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

更新时间:2024-09-20 11:07

许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男,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人物生平

1893年2月3日,许地山生于台湾台南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台湾被占领后,举家迁回大陆,于福建龙溪落户。三岁时,许地山随父漳州定居。四岁时入私塾读书。不多时,许地山家道中落,开始自谋生计。他在石码眉麓小学当过教员,也曾在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

民国二年(1913年),许地山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民国四年(1915年)12月,许地山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兴英中学任教。

民国六年(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

民国九年(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

民国十年(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

民国十一年(1922年)2月10日,许地山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缀网劳蛛》,为其早期的代表作。1922年8月,许地山与梁实秋谢婉莹等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

民国十三年(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以“研究生”资格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及民俗学,两年后又获牛津大学研究院文学学士学位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许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当选为理事。当时大批文化人与青年学生流亡到香港,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会员通讯处”,许地山任常务理事兼总务。

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4日,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作品特色

《落花生》

他一开始创作,就站在弱者的角度审视社会乃至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一方面,他忖身推人同情弱者,以此决定了他的情感色彩是现实的;另一方面,他以亲身所感所睹之社会不平而萌发改变现状之愿望.试图为这腐败的社会寻求一条到达光明的道路。因此,以其进入宗教的角度和动机可以感到:许地山是有感于人类的不平和人生的黑暗才走入宗教的。

许地山的出世恰恰是为了入世,他那建立在现实苦难之上的宗教情绪.本质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许地山尽管熟诸佛道经典,却从来不想避世隐居,始终把改造社会、拯救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一简单朴素的信条贯穿了许地山的一生。其作品既表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体悟和阐释,同时也集合了他对基督教文化道教文化乃至现实主义文化的多重思考和体认。接受佛学的虚空观,不是导向现实人生的否定和是非观念的泯灭,而是承认局限,敞开自我,拥抱世界。

主要作品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龙溪新志》(漳州府志)中载国民政府褒扬令:“许地山早游欧美,学术淹通,归国任北平各大学教师,颇着声誉。倡导侨民教育,并于社会公益事业,无不尽力协助,尤见热忱。遽闻溘逝,良深悼惜,应予明令褒扬。”

石剑峰:老舍的引路人是许地山,伯乐是郑振铎

人物成就

许地山曾翻译过《吉檀迦利》《在加尔各答途中》《主人,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

20世纪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稔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

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名家如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

人物纪念

许地山故居

许地山故居位于现徐闻县署前街的许地山故居建于清代,为砖木结构住房,门前有小院。掩映在众多民居中的许地山故居虽然不是十分醒目,而且带有庭院的清式古屋有些破旧,但还完整地保留着原有的风貌。由于许地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里必将成为文人墨客怀古之地。

追忆我的父亲许地山

《追忆我的父亲许地山》是许地山女儿许燕吉怀念父亲所作。

许地山班

许地山班,渊源于著有《落花生》等经典名篇的著名文学家许地山先生,他的夫人周俟松女士曾任南京五中副校长。为传承许地山先生的人文精神,五中特设立“许地山班”。

南京五中许地山奖学金

1990年,市区为许地山夫人周俟松组织90寿辰庆祝会。她在会上欣然宣布,再次捐款设立“南京五中许地山奖学金”。20年来,该项奖学金已成为五中校园中带领和激励众多学子奋勇争先的一面旗帜。

许地山文学艺术馆

2023年5月30日,许地山文学艺术馆在漳州开馆。将让更多人了解到许地山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等领域的成就,推动对许地山的研究,传播和弘扬他“向上望、向前行”的精神品格,引导人们从他身上汲取爱国爱乡的精神力量。

家庭成员

妻子周俟松,为晚清民初诗人周大烈的六女儿。

女儿许燕吉(1933年1月-2014年01月13日),著有自传《我是落花生的女儿》,2014年01月13日晚21时左右去世,终年81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