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烈士陵园

更新时间:2024-10-14 09:25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是为纪念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于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旧址上修建的。

历史沿革

1954年12月,为了永久纪念董存瑞烈士,隆化县委、县政府决定并经热河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始修建董存瑞烈士墓碑,占地约600平方米。此墓碑碑文经过热河省政府主席沈越审阅。同时,建园初期设立了董存瑞烈士牺牲地标志牌。

1957年,14.5米高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落成,碑心采用汉白玉大理石,上面镌刻着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写的“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

1958年,董存瑞烈士陵园的大门建成,同年拍摄了董存瑞烈士陵园的全景照片。

1960年,董存瑞烈士陵园进行了扩建,在烈士墓和纪念碑的主轴线上修建了纪念牌楼。同年,中轴线西侧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东侧则修建了董存瑞烈士纪念馆。此外,还修建了新的董存瑞烈士墓。

1967年,在纪念碑和牌楼之间的主轴线上,隆化人民自己设计的董存瑞烈士塑像落成,该塑像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1973年,修建了新的董存瑞烈士牺牲地址碑。

1974年,董存瑞烈士墓再次进行了修建。

1987年5月,董存瑞烈士纪念碑进行了重建,新纪念碑使用花岗岩石砌成,高度比原纪念碑增加了1米。

1991年,董存瑞烈士陵园大门进行了改建,横楣上刻有萧克将军题写的园名,并装饰了一圆形浮雕存瑞像。

1992年,在原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位置上修建了仿古式的董存瑞烈士纪念馆,馆名由张爱萍将军题写。

1993年,原董存瑞烈士纪念馆被改造为国防教育馆。

1998年5月,董存瑞烈士塑像被重新塑造,采用了青铜材料。同年,在纪念碑后副轴线上对称位置修建了为董存瑞烈士题词的碑廊。

2003年,董存瑞烈士舍身炸毁的桥型暗堡得到了复修,同年董存瑞烈士纪念馆改名为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董存瑞纪念馆”。

2008年,董存瑞烈士陵园大门进行了新的修建,同年建成了“英雄广场”,同时,原董存瑞纪念馆被改建为国防教育馆,董存瑞烈士陵园成为了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1年,董存瑞烈士墓的围栏被更换为草白玉材质。

建筑格局

董存瑞烈士陵园占地9.16万平方米,是中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内有十三项主体纪念建筑,建筑形式融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于一体,既宏伟壮观,又庄严肃穆。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69米的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门、牌楼、塑像、纪念碑、墓;在牌楼侧后47米的两条副轴线上,依次是相对称的董存瑞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和国防教育馆;在纪念碑后建有两座题词碑廊,在园外200多米的北旱河南侧修建了董存瑞烈士牺牲地遗址,整个建筑群体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纪念体系。

文物遗存

纪念牌楼

牌楼建于1961年,高7.5米,牌楼上借用了毛泽东主席当年为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这六个金色大字,象征着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

纪念亭

在陵园的东、西侧轴线上,各矗立着一座角亭。东亭是董存瑞烈士纪念亭,建于1961年,它的外型与内部结构是仿朝鲜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亭。亭子中间的这座纪念碑,为钢筋水泥筑成,外饰白砬水磨石,正面镌刻着“董存瑞烈士永垂不朽”九个贴金大字,背面用红色小楷书记述了董存瑞烈士的英雄事迹;对面西亭为革命烈士纪念亭,结构与东亭完全相同,亭中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贴金大字。

烈士塑像

董存瑞烈士塑像在亭、馆间两条对角线交点上,是翠柏簇拥的董存瑞烈士塑像。英雄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攥紧拳头,再现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牺牲地址

董存瑞烈士牺牲地址是2003年建立的一处纪念场所。该址占地面积南北38.4米,东西37.2米,外围设有铁栏杆保护,南侧通过一条长9米、宽4.8米的控制带与公路相连。入口处采用了花岗岩大理石进行装饰,左侧墙面嵌有三块大理石板,记载了“董存瑞烈士牺牲地址简介”。院内保留了部分青砖混凝土结构的原隆化中学建筑残迹,建筑上留有6个枪眼,展现了当年国民党军队占据学生教室作为工事的历史场景。此外,还修建了水泥仿制的战壕系统,包括一条长13.2米的第一道交通壕和一条长11米的外延交通壕,深1.4米,上口宽2.5米,下底宽1.3米,以此再现战场环境。院落中央设有一座64平方米的下沉广场,呈7.27米×12米的椭圆形,下沉0.8米,四周各有三级台阶,中央放置了一块2.2米×1.3米、重约5吨的巨石,上面刻有“董存瑞壮烈牺牲地址”九字。从下沉广场北侧的三个台阶可进入仿建的桥型暗堡底部,该暗堡由四根水泥仿制的松木支撑,横跨15.2米的旱河,宽3.4米,底高2.2米,重现了董存瑞牺牲的历史场景,暗堡两侧墙上装饰有两个国民党党徽,周围分布有多个枪眼。

烈士纪念碑

董存瑞烈士墓始建于1954年,以后多次改建,现在的烈士墓建于1975年,分为上下两部分。底层是高1米的正方形平台,平台边长为12米。平台的南东西三面都有3米宽的直角台阶,跨上7级台阶,直上平台。平台的四周是水磨石栅栏。烈士墓建在平台上,陵墓分为两部分。下边是直径高3.85米的圆柱形墓墙,上边是半径2.93米的圆形窿顶。烈士墓采用空心地基层,水砂石栅栏,花岗石砌墙,钢筋混凝地窿顶。烈士墓的正面立有一座碑,碑高3.5米,上边雕刻着一颗五星,碑心石是高1.93米、宽0.54米汉白玉,上在镌刻着“董存瑞烈士之墓”7个金色大字。

烈士纪念馆

董存瑞烈士纪念馆最初建于1961年,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是一座单檐五脊斜山砖房,屋顶覆盖红板瓦,总高度达7.5米,正面宽度21.5米,深度7米。纪念馆入口设有柱廊,配备四根3.6米高的方形柱子,支撑着3米高的西式山形上檐,檐部中央刻有“存瑞烈士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

1992年,该纪念馆在原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位置进行了重建,新的建筑面积扩大至688.5平方米,这是一座长30米、高15.4米的仿古建筑,设计方案由张永鹏负责整体规划,具体设计工作则由隆化县城建局设计室主任衣守斌承担。新馆正面是一个长30米的柱廊,柱廊高度为6.7米,深度2.2米,入口处设有五级台阶,大门宽度4米,两侧各间隔3米设置一根4.2米高的明柱,总共十根明柱排列成行,柱间采用雀替装饰连接;柱子上方支撑着白色的围墙。围墙下方檐口伸出3米,形成大式瓦顶冰盘檐;绿色琉璃瓦覆盖的墙面,墙角设有合角吻兽,角脊装饰有狮子、凤凰、龙等瓦件。

大门两侧的墙壁上各开设了三个窗户,窗户与门窗间的墙体中心位置装饰有一个边长2米的方形池,池中雕刻有四只蝴蝶环绕的郁金香图案。门楣上方展示了由当时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的“董存瑞烈士纪念馆”馆名。二层阁楼位于主楼平台正中,四周环绕着一个边长11.4米、高度1.5米的正方形围栏,围栏前侧的女儿墙正好位于一楼大门正下方。围栏采用镂空花饰设计,两侧装饰有红色火炬图案,阁楼总高度10米,采用重檐六角攒尖屋顶设计。重檐向外延伸,每面宽度为10.8米;六条围脊,12个吻兽相互连接;檐角向上翘起,每条角脊前有三个小型兽形瓦件。上檐的六条垂脊各长7米,顶部设有垂兽,垂兽前方排列着狮、凤、龙、海马、獬豸、狻猊等六个小型跑兽;檐角向上倾斜,六脊汇聚成顶,表面覆盖绿色琉璃瓦,顶部中央安置了一个1.2米高的覆钵式金色玻璃宝顶。阁楼主体呈正六边形,底部每边长3.8米,内部空间为一间。墙体全部为白色,设有横向窗户。阁楼所在的平台四周未作过多装饰,仅设置了1米高的山墙。

2008年,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再次扩建,建筑面积增至2300平方米,建筑设计旨在融合陵园内其他不同时期及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了汉唐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一层框架结构,采用仿古设计。馆内共设有8个展览厅,通过五个部分的内容展示,结合声音、光线、电子设备和投影技术,生动再现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新馆的匾额依旧沿用了江泽民题写的馆名。

烈士墓

董存瑞烈士墓最初建立于1954年,采用青砖石材料建造,坐落于一个较低的平台上。这座陵墓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民间坟茔,但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墓前矗立着一块显著高于普通坟茔的墓碑,其高度大约是普通坟茔的两倍。墓碑以黑色为底,白色字体,正中刻有“董存瑞烈士之墓”字样;而在碑文上方,则是以白色为底,黑色字体,刻写着“永垂不朽”。

1960年,董存瑞烈士墓进行了第二次修建。至1975年,园内建成了所见的董存瑞烈士墓。该墓结构分为上下两层,底层是一个边长12米、高1米的正方形平台。此平台的南、东、西三面各设有宽度为3米的直角台阶,共七级,便于人们登临平台。平台四周则装饰有水磨石制成的栅栏。

烈士墓主体位于平台之上,同样由两个部分组成:下方是一个高3.85米的圆柱形墓墙,上方则是一个半径2.93米的圆形穹顶。整个墓体设计为空心地基,使用了水砂石栅栏、花岗岩墙体以及钢筋混凝土穹顶等材料。烈士墓正面设有一座高3.5米的纪念碑,碑顶雕有一颗五角星。纪念碑的核心部分是一块高1.93米、宽0.54米的汉白玉石,上面以金色字体刻写着“董存瑞烈士之墓”七个大字。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董存瑞(1929-1948),汉族,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25日,在短短的军旅生涯中,董存瑞先后荣立三次大功、四次小功,并荣获三枚“勇敢奖章”及一枚“毛泽东奖章”。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的延庆保卫战中,面对国民党的大规模进攻,董存瑞与战友英勇抗击,成功完成阻击任务,因此获得首枚“勇敢奖章”。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在独石口和旧屯战斗中,董存瑞表现突出,荣立首次大功及再次获得“勇敢奖章”。同年9月,在吕合堡、后所屯战斗中,尽管腿部受伤,董存瑞仍坚持战斗,再立大功。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的大胜领战斗中,董存瑞在弹尽粮绝之时,巧妙利用地形,与战友共同击退敌人,第三次荣立大功并获得第三枚“勇敢奖章”。最终,在同年5月25日的解放隆化战斗中,董存瑞为了炸毁敌人的碉堡,英勇牺牲。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追授董存瑞“毛泽东奖章”,以表彰他的英勇事迹。

活动建设

1955年5月25日起,隆化县委第一次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在董存瑞烈士墓碑前举行“董存瑞烈士牺牲七周年”纪念活动,每年的清明节或董存瑞牺牲纪念日,隆化县委都会组织举行公祭董存瑞烈士大会。而在纪念活动中,尤以逢五遇十的纪念活动规模最大。

所获荣誉

1995年1月,董存瑞烈士陵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定为全国中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5年5月,董存瑞烈士陵园被河北省委、河北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9月,董存瑞烈士陵园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并向全国中小学推荐的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6月,董存瑞烈士陵园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保护措施

1982年7月23日,董存瑞烈士陵园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批准董存瑞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08年,董存瑞烈士陵园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7年1月,董存瑞烈士陵园入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北安路。

开放时间

董存瑞烈士陵园每日上午8:00—11:30,下午14:30—17:00。

交通事宜

从隆化县人民政府出发董存瑞烈士陵园月1.8千米,驾车约5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