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朗

更新时间:2024-09-26 20:40

董朗,原名嘉智,号仲明,1894 年 4月 24 日(清光绪二十年三月十九日)生于简州龙泉驿(现属成都市)。成都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的骨干成员,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高级将领,海陆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重要领导人。曾任中国工农革命军(后称工农红军)第二师师长、中共湘鄂西特委委员、江左军总指挥、红四军参谋长等职。

人物履历

少年时,先后在龙泉驿和成都读书,青年时代从事教育工作,曾受友人之邀到雅安任教,后在成都做家庭教师。1920 年春,董朗迁居成都。

董朗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受到启迪与教育,决心向外寻求救国救民之道。1920年冬,董朗拟去法国勤工俭学,抵沪后,受到工人爱国斗争精神的影响,毅然放弃出国求学的意愿,到大中华纱厂做工,并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4年初,董朗去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留校任第三期学员队中尉副队长。1925 年 6 月,董朗积极参加著名的省港大罢工斗争,并负责组织工人武装纠察队,日夜在街头和工区巡逻。由于董朗在参加和组织武装纠察队的活动中,作出了显著成绩,被选为出席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的代表,受到大会嘉奖,并荣获奖章。同年 11月,国民革命军在广东肇庆建立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独立团,董朗任参谋,协助团长叶挺率师北伐。1926年10月,北伐军攻下武汉。不久,董朗调任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七十团一营营长。1927年春,北伐军向河南进军,5月,与奉系军阀张作霖部激战于上蔡地区。14日,七十团占领了上蔡县20里外之西洪桥,董朗率全营战士固守该桥。16日,敌以步、骑、炮兵联合向西洪桥进攻,北伐军两面受敌,七十团伤亡甚大。董朗率部出击,英勇作战,顽强御敌,不幸中弹负伤,但他仍坚持在西洪桥河堤上指挥战斗,直到援军赶来。之后,董朗又指挥部队乘胜前进,与兄弟部队一起很快解放了上蔡县城。北伐军胜利回师后,董朗受到嘉奖,升七十团团长。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后,董朗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率部随叶挺前往南昌参加起义。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爆发,董朗指挥七十团对驻守在南昌百花洲卫戍司令部等处的敌人发起突然进攻,全歼守敌,缴获大批枪支,并释放政治犯100 多名。

8月 5 日后,起义军撤离南昌。董朗率部随前委和总指挥部前进,经临川、瑞金、上杭南下,9月下旬占领潮安、汕头。之后,由于敌人猖狂反扑和我军分兵御敌失利,又被迫向普宁撤退。

10月 3 日,周恩来在普宁流沙镇天后庙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决定武装人员向海陆丰撤退。此时,董朗任第二十四师师长。起义军刚从流沙镇出发不久,即遭敌军两个师袭击。董朗立即率部迎敌,迅速抢占制高点,掩护首脑机关突围。经过一场恶战,突围成功,但部队损失严重。董朗在与首脑机关失掉联系的情况下,按照“流沙镇会议”精神,与党代表颜昌颐一道,收集二十四师余部继续向海陆丰前进。10月 7 日,董朗率二十四师1300多人来到碣石溪,与东江农民自卫军会师。

按照周恩来指示,董朗率领的这支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革命武装与东江人民武装相结合,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后称工农红军)第二师,董朗任师长,活动于海丰岩石、惠阳中峒与紫金南岭一带,消灭了军阀土匪武装,树起苏维埃红旗,建立了工农革命政权。不久,董朗率红二师与红四师会合,在彭湃领导下,创建和扩大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1929年 5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决定,董朗撤离东江去上海。8月,董朗奉中共中央之命入湖南,在贺龙领导下,从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工作,先后任中共湘鄂西特委委员、江左军总指挥、红四军参谋长等职。

1932年,夏曦任中共湘鄂西分局书记兼红二军团政委,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大搞肃反扩大化,以所谓“改组派”罪名,将董朗逮捕杀害。

人物评价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给其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周恩来、董必武、陈赓、贺龙、徐向前等先后回忆、赞颂董朗烈士,聂荣臻元帅亲自为其题词“董朗烈士永垂不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