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家镇

更新时间:2024-07-22 20:56

蒲家镇,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下辖镇,地处达州市通川区东北部,东邻宣汉县红岭乡,南与罗江镇毗邻,西接东岳镇双龙镇,北与安云乡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4.6千米,总面积53.8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蒲家镇户籍总人口30410人。

历史沿革

春秋,属夔子国。

战国,属巴国地。

东汉永元二年(90年),属宣汉县(今通川区)。

清,属达县清风乡。清康熙年间,建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蒲家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镇改乡。

1952年3月,属达县第六区。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乡。

1988年6月,乡改镇。

1992年7月,划归达县市(今通川区)。

行政区划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达州市调整通川区等5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1号):将原新村乡梨园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蒲家镇管辖。

截至2011年末,蒲家镇辖文昌宫、朱仙、钟庙3个居民委员会,观庙、乐云、八口、画眉、方坪、苦竹、春天、宝石、古石、凉水、屈沟、旭坡、长岭13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2个居民小组、7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蒲家镇辖3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文昌宫社区兴隆街15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蒲家镇地处达州市通川区东北部,距通川区政府22千米,东邻宣汉县红岭乡,南与罗江镇毗邻,西接东岳镇双龙镇,北与安云乡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4.6千米,总面积53.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蒲家镇地处浅丘地带,地势东低西高,南低北高。境内最高点位于宝子石,海拔891.3米;最低点位于龙潭,海拔576米。

气候

蒲家镇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0℃;7月平均气温27.9℃。生长期年平均322天,平均无霜期311.9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2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7月最多。

水文

蒲家镇境内主要河流有刘家河、谭家河、沙滩河等,从北至南经境内流至罗江镇。

自然灾害

蒲家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地质滑坡等。洪涝、地质滑坡等灾害年均发生0.5次,主要发生在6~8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4年7月8日,造成古石村原四组房屋垮塌13间,地面开裂0.17米,地面沉降0.98米。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末,蒲家镇耕地面积16020亩,林地面积23963亩。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蒲家镇总人口21945人。

截至2011年末,蒲家镇辖区户籍总人口3054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188人,城镇化率17%。另有流动人口2312人。总人口中,男性15587人,占51%;女性14955人,占49%;18岁以下7290人,占23.9%;18~35岁6348人,占20.8%;35~60岁12525人,占41%;60岁以上4379人,占14.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0455人,占99.7%;有回、彝等少数民族,共87人,占0.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63人。

截至2017年末,蒲家镇常住总人口29998人人。

截至2018年末,蒲家镇户籍总人口30410人。

经济

综述

2008年,蒲家镇完成生产总产值2.8亿元,比2007年增长21.7%;居民存款余额达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44元。

2011年,蒲家镇财政总收入1322.5万元,比上年增长164.5%。农民人均纯收入8188元。

2018年,蒲家镇有工业企业17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第一产业

蒲家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蒲家镇生产粮食10421吨,其中水稻6392吨,小麦692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蔬菜。2011年,油菜产量2000吨;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3.5万吨。

蒲家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蒲家镇猪、牛、羊等大牲畜年出栏51000头,家禽年出栏52万羽。

截至2011年末,蒲家镇累计造林7600亩,林木覆盖率38%。

第二产业

2008年,蒲家镇共有工业企业416家,从业人员1296人。其中有规模的企业5家,形成以油菜、大米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生产基地。

2011年,蒲家镇工业企业416个,职工1296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

交通运输

蒲家镇境内有达万高速和国道210过境。2011年末,蒲家镇镇区道路总长度7.8千米。镇区汽车站1个,公交运营车辆13辆,年客运量130万人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蒲家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914人,专任教师31人;小学2所,在校生2199人,专任教师7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33人,专任教师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蒲家中学,始建于1958年,占地78亩,校舍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在校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68人。

蒲家镇中心校,始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其前生为达县县立第五高级小学。学校占地35亩,校舍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教学班42个,学生1831名,教职工74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蒲家镇有中心卫生院1个;病床6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6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固定资产总值54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4人,其中执业医师11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2011年,蒲家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9443人,参合率100%。

通川区蒲家中心卫生院,原名蒲家镇镇卫生院,建于1952年,是一所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集体所有制乙等卫生院。2008年,更名为通川区蒲家中心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48人,其中医师17人,医生13人,护士10人。设中西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症科临床科室,设放射室、化验室、B超室等医技科室。

社会保障

2011年末,蒲家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6户,人数498人,支出147.3万元,月人均246.5元;城市医疗救助25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39人次,共支出36.3万元。

2011年末,蒲家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13户,人数3815人,支出392.8万元,月人均85.8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30人,支出103.5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0人,支出7.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591人次,艮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815人次,共支出126.3万元;农村临时救济596人次,支出14.9万元。

2011年末,蒲家镇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8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5.4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蒲家镇镇区花园式供水站1个。

历史文化

清康熙年间,因一蒲姓人在此设店,后建街得名。

蒲家英烈园,民国十年(1921年),以戴治安为首的知识分子在达县县立第五高级小学校(五高)组织“青年读书会”,率先悬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画像,传播马列主义,推行新文化运动,使“五高”成为大巴山反帝反封建的先导。民国十六年(1927年)10月,戴治安、牟曼悦在蒲家镇成立中共达县特别支部,成为达县第一个党组织。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下半年,梁达中心县委机关迁址于此,成为推动梁达地区革命活动的领导力量和中心支柱。蒲家人民参加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有1000多名青年参加工农红军北上抗日,200余人成为革命烈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历史时期,蒲家镇牺牲的702位烈士中,大多数是“五高”的学生。

风景名胜

秦巴植物博览园,位于蒲家镇钟庙、画眉、乐云等村(社区),流转土地3500亩,规范栽培油用牡丹、腊梅、紫荆、樱花、玉兰等花卉苗木作物,集餐饮、住宿、休闲、赏花、户外健身等于一体的天然氧吧和综合景区。

宝子石,位于蒲家镇宝石村。该石柱高2米左右,在怪石嶙峋中凸起,上可容纳10来人端坐,石柱中心处有一碗口大小的沁水井,泉水清凉可口,一年四季,长流不断。

尖山寨,位于蒲家镇画眉村,此山地势险要,远看形似坦克,故得名。寨顶宽约150亩,因土质原因,鲜有树木生长。

地方特产

达州脆李,四川省达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蒲家镇为种植区。

达州脆李果实中大,圆形,果顶平或微凸;果面黄绿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缝合线浅、明显、不对称;果肉淡黄色,肉质脆,汁液中多,味甜、浓,离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达州脆李”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