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0 04:10
蓝枪鱼是鲈形目旗鱼科枪鱼属鱼类,又叫黑皮旗鱼,乌皮旗鱼。体色呈深蓝灰色;腹部逐渐呈银白色;各鳍均呈青黑色;体侧有数条横带状斑纹。体高,侧扁,体高常小于胸鳍长;尾部成柱状,尾柄侧各具隆起两对,尾鳍两鳍叶叉角甚大;体形较短而肥满;背鳍高度常小于体高;吻粗且较短。雌性寿命预估可达27年,雄性寿命预估可达18年。
定名人: (Jordan et Snyder)
年代: 1901
中文名: 蓝枪鱼 拼音:lan qiang yu
ogenus: Tetrapturus
产地: Misaki, Japan
体延长,前部粗壮,圆筒状,稍侧,体高通常小于胸鳍长。前颌骨延长成枪状。约为下颌的1.3倍。两颌具圆锥形细齿带。鳃盖骨后缘圆形,边缘平滑。体被宽针状鳞,埋于皮下。侧线不明显。背鳍2个,第一背鳍前部鳍棘长,向后依次减短,呈镰刀状。第二背鳍短小,紧接第一背鳍之后。臀鳍2个,第一臀鳍略小于第二臀鳍,第二臀鳍与第二背鳍相似,但位置相对。体深蓝灰色,腹部银白色,无横条纹。背鳍蓝色,有几个黑色斑点。太平洋蓝枪鱼是单一混合种,进行广泛的洄游,南半球夏季洄游到太平洋东南部,北半球夏季洄游到太平洋西北部。
体型大,为旗鱼科鱼类中最大的最大者,体长可达4米,体重超过500公斤。一般的渔获个体体长2~3米,体重100~200公斤。东太平洋15°N以南的蓝枪鱼体长(从眼至尾叉)组成范围为1~3.4米,大多数为1.5~2.5米。频率曲线为双峰型,优势体长组为2米。在赤道海区,绝大部分蓝枪鱼体长1.9~2.3米。东太平洋南部海区是蓝枪鱼密度最大的海区,有三个优势体长组,分别为1.7~1.9和2.5米。1龄鱼的体长500~800 毫米,2龄鱼的体长800~900毫米,3龄鱼1~1.2米,性成熟鱼的最小体长为1.55米。
资源量:由于其个体大,活动迅速,所以全以钓钩及标枪捕捞,难以大规模地集中捕捞,对它的资源不会造成致命的危害。从几种枪鱼的历年产量变动看从60年代中期起,年产量始终稳定在1.3~1.5万吨左右,仅个别年份(1970和1973年)达2万吨,说明资源状况是正常的。
大洋暖水鱼性名贵上层鱼类。身体娇贵,环境适应性不佳。主要生活于表层温暖的为24°C等温线附近,同时经历季节性南北迁移。1000米深度也有发现,但多数时间都在较浅的深度,主要在上层40米,而通常不接近陆地或岛屿,除非有严重下降的大陆架。较大的鱼会单独活动,但较小的鱼会聚在一起活动,形成最多10条鱼的小规模的种群。它以鱿鱼、类金枪鱼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动物为食。
性成熟较晚,通常为5龄。最高年龄估计至少20年,在太平洋最高年龄估计为27年(雌性)和18岁(雄性)。成熟年龄估计为两年。产卵群体的性比基本上为1:1。但在高龄鱼中,雌多于雄,雌鱼的生命周期较雄鱼为长。在台湾海区, 产卵期是4~8月,在菲律宾为5月。产卵可能全年发生在赤道10°N / S海域,夏季期间,发生在两半球30°N / S附近海域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
蓝枪鱼是分布在热带的旗鱼。分布的纬度会随季节而改变,最远可达北纬45°至南纬35°。在非洲离岸北纬25°至南纬25°的东大西洋数量较少。它们一般栖息在水温高于24℃的海域,最高水温可达30.5℃,而最低的则是21.7℃。另外,它们也喜欢栖息在深海区域。
蓝枪鱼在温暖的季节会向北扩展,而在寒冷季节则会集中在近赤道地方。
蓝枪鱼会长途迁徙,包括重复在加勒比海、委内瑞拉及巴哈马间迁徙,与及在美属维京群岛及西非之间迁徙。这些横渡大西洋的鱼类是否会回到西大西洋不明,但在东大西洋却发现一些群落会回到曾到过的地区,所以估计它们会隔几年重回到原地,但实际时间却决乏数据研究。
2013年3月,英国一家酒吧的老板凯文·加德纳(Kevin Gardner)在大西洋海域捕获到一条长达6米的巨型蓝枪鱼,重约600公斤。
加德纳与数名朋友一起驾船来到距离英国海岸约6437公里的大西洋海域,在一个岛屿附近捕捉到了这条巨型蓝枪鱼。
艰辛过程
加德纳称,捕捉这条蓝枪鱼的过程十分艰辛,从发现到最终将其抓获,他们耗时近3小时。在捕捉的过程中,蓝枪鱼将渔船拖行了将近8公里,每一名船员都被它折腾得筋疲力尽。
加德纳一直就梦想能到大海里捕获巨型蓝枪鱼,25年前,他还曾变卖房产,筹集资金,前往澳大利亚大堡礁捕鱼。此前,他曾捕获一条重约340公斤的黑枪鱼。
据悉,这条蓝枪鱼是英国国内迄今为止捕获到最大的蓝枪鱼,全世界排名第4位。此前全球捕获到最大的蓝枪鱼是巴西一个渔民在1992年捕获的,重约64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