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06 19:43
蔡宏道,1918年3月16日出生,环境卫生学家,浙江东阳人(生于浙江杭州),临床检验学家,环境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学家。抗日战争期间,受命研制伤寒、霍乱菌苗和牛痘苗以及青霉素,为广大军民预防传染病,保证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他与孔祥云等合著了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实用临床检验学》专著。70年代受命在武汉医学院组建中国第一个环境医学系,80年代创办武汉环境医学研究所,为全国培养了数百名环境医学专业人才,并取得一批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有:长江武汉段水质系统监测,水质污染指示菌和水体污染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研究,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影响等,为中国的环境医学事业作出了贡献。
1939年毕业于广西柳州军医学校大学部。1946年留学美国,次年回国。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西柳州军医学校细菌系主任、上海国防医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检验科主任。建国后,历任武汉医学院教授、卫生系主任,中国环境科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湖北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环境卫生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早年从事临床经验工作,后从事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工作,尤其对环境污染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1985年主持开展了水体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致突变性的研究工作。主编有《环境污染与卫生监测》等。
抗日战争期间,受命研制伤寒、霍乱菌苗和牛痘苗以及青霉素,为广大军民预防传染病,保证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他与孔祥云等合著了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实用临床检验学》专著。70年代受命在武汉医学院组建我国第一个环境医学系,80年代创办武汉环境医学研究所,为全国培养了数百名环境医学专业人才,并取得一批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有:长江武汉段水质系统监测,水质污染指示菌和水体污染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研究,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影响等,为我国的环境医学事业作出了贡献。
1918年3月16日 出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 毕业于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
1939年 毕业于南京陆军军医学校医学本科。
1941—1946年 任陆军军医学校细菌学系助教、讲师。
1946—1947年 去美国得克萨斯州布鲁克医学中心进修临床检验学。
1949—1955年 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武汉医学院副教授。
1956—1984年 任武汉医学院卫生系教授,兼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
1978年 创办环境医学系。
1983年 带队赴澳大利亚、南斯拉夫、瑞典考察医学教育。
1984年 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85年—现 在任同济医科大学环境微生物学教研室教授。
1 蔡宏道,江先觉.猪肠浸液培养基.中华医学杂志,1944,30(1):8—14。
2 江先觉,蔡宏道,张箐.植物培养基产生青霉素之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46,32(1):20—26。
3 蔡宏道,孔祥云.实用临床化学检验.上海:宏文书局,1951。
4 Smith D T,Nartin D S,Conan N F,etak (谢少文,郭可大,蔡宏道等译).秦氏细菌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51。
5 余?,叶天星,蔡宏道等.微生物、昆虫、病理、兽医、植物病害检验手册.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军政委员会卫生部,1952。
6 蔡宏道,孔祥云,陈忠等.实用临床检验学(1—4册).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3—1955。
7 邵象伊,蔡宏道,谈行健等.卫生学总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
8 蔡宏道,任恕,李颖儒等.长江武汉段水质的卫生调查(1957—1958).武汉医学院学报,1963,(1):31—34。
9 蔡宏道主编.卫生学与卫生检验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
蔡宏道,1918年3月16日生于浙江杭州。他从小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在少年时代,他目睹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政府腐败无能,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流浪在街头上的难民和寒夜中呻吟的病人,缺医少药,成批地死亡。在父亲严格的教育下,蔡宏道从小就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立下了报效祖国的决心,并立志学医,救死扶伤。他的双亲多病早亡,家境清贫,1935年中学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不需缴学费的南京陆军军医学校医学本科。1939年毕业后,从军抗日,曾参加了著名的昆仑关战役,1941年由部队调回陆军军医学校,在细菌学系主任、血清疫苗制造研究所所长、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李振翩教授领导下,担任助教、讲师并兼血清疫苗制造研究所的技师。这期间,年轻的蔡宏道在李振翩教授言传身教下,参加了现场防病实践,受到规范化的微生物检验锻炼。那时,中国正流行伤寒、霍乱和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严重地危害着前后方军民的建康。为此,蔡宏道承担了制造菌苗和痘苗的任务。由于日本侵略者的严密经济封锁,制造菌苗的主要原料,如蛋白胨和琼脂等奇缺。经他与同事们反复试验,成功地研制出代用品,以黄豆芽浸液代替蛋白胨与牛肉浸膏,以海藻煎汁代替琼脂,很好地解决了生产原料的问题,完成了大批量的伤寒、霍乱菌苗和牛痘苗等的生产任务,为广大军民预防传染病,保证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用植物浸出液培养和生产青霉素与桔霉素的研究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用这种粗制的抗生素直接涂敷于染菌的创伤面上,收到显著的疗效。蔡宏道是中国研究抗生素最早的学者之一。
1946—1947年,蔡宏道赴美国得克萨斯州布鲁克医学中心进修临床检验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被任命为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兼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在此期间,他潜心著书立说,与孔祥云等合著了《实用临床检验学》,共4册,计270万字。这是中国临床检验方法学方面最完善实用的专著,是中国第一本大型临床检验参考书。此书的出版、发行对我临床检验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江苏省太仓县驻地进行战备训练,当时因缺乏环境卫生知识,大批人员感染上急性血吸虫病。蔡宏道任副中队长,积极参加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负责粪便检验。当时医用器材十分缺乏,购不到优质三角烧瓶,他用报废的电灯泡将接头部分和内芯去掉,底部垫一粘土座制成了代用烧瓶,以煤油灯作为热源制成能维持恒定温度的土温箱,解决了大便孵化法检查血吸虫毛蚴的器材问题,保证了数千份粪便标本孵化检查,按时准确地查出了结果,使病人得到及时的合理的治疗。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吃住均在实验室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荣立了二等功。1952年蔡宏道受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指派,到山东省沿海一带进行反细菌战的调研工作,参与了编著《微生物、昆虫、病理、兽医、植物病害检验手册》一书。该书对防止生物污染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面向需要开拓预防医学战线。中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根据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需求,国家决定建立和发展预防医学教育体系,在全国几所重点医学院校开办卫生系,培养卫生专门人才。蔡宏道毅然放弃了已使他成名的临床检验学技术岗位,服从组织的安排,愉快地走上了新兴的预防医学战线。从1955年起,他先后担任过武汉医学院卫生学总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卫生系系主任兼环境卫生学教研室主任等职长达30年,在完善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获得师生们的敬重。
蔡宏道学识渊博,一贯主张教学、科研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在1957年他亲自带领教研室职工开展长江(武汉段)水质系统的监测工作。为摸清长江水的污染稀释规律,他身先士卒乘坐小木船不避烈日和风浪,在滚滚的长江上定点采集水样进行化学分析,为保护长江水质资源提供了可贵的历史性的水质本底资料。有关论文先后发表在《武汉医学院学报》和《中华卫生杂志》上。60年代,他从事高效灭火剂的毒性研究,为坦克、潜艇等在密闭环境中使用和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了依据。蔡宏道经常冒着毒气熏染和烧灼的危险,进出实验装置,观察实验动物的动态变化和存活情况,并采集气体样品,记录数据。他的实干精神,深为师生所赞许,所完成的论文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70年代,蔡宏道承担了人民防空工事密闭条件下用氧发生器供氧及用石灰吸收二氧化碳的国防科研任务。他在身患冠心病的情况下在完全密闭的防空洞中,仔细观察、测量、记录待避人员的机体反应和有关的环境因素变化情况,取得一系列可贵的数据。这项科研成果,他于1975年在衡阳召开的全国人民防空工事会议上作了报告,受到表扬。80年代,蔡宏道完成的水质污染指示菌和水体污染致突变性与致癌性的研究,获得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卫生部的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他主持的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是国家建设第七个五年计划科技攻关的二级课题,经川鄂两省有关单位的通力合作,已圆满地完成,为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及制定环境对策提供了明确可信的科学依据,并已通过鉴定、验收。
蔡宏道一向重视环境卫生学的发展方向。当中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科学蓬勃兴起时,他急国家之所急,把主攻方向转移到环境保护方面。他积极地为中国新建的环境保护部门,先后举办了数期“环境污染与卫生监测”进修班,并编写了实用的教材,培养了大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保证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建立。他认为短训班只能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而不能培养高技术人员。因此,根据国家“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的专业和课程,培养技术人才”的精神,蔡宏道主张建立适合中国环境科学发展的医学教育体系,并为此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78年经湖北省教育局批准在武汉医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的基础上,创办起中国第一个环境医学系,蔡宏道任领导小组长。至今,该系已培养出五年制本科生近300人,硕士生47人,博士生17人。这些毕业生被分配到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监测等部门工作,促进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1986年5月,又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同济医科大学合办了“武汉环境医学研究所”,为环境医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基地,并已取得一批研究成果。1989年1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同济医科大学环境卫生学系为国家重点学科点。 勤于写作,精心培育专业人才。蔡宏道非常重视总结经验和著书写作。50年代,他编写了《实用临床检验学》等多种临床检验学书籍。在他转攻预防医学后,更重视总结环境卫生学、环境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特别是环境微生物学的检验理论和技术方法,共撰写此方面的书籍22册,论文45篇,共计约400万字。他平易近人,乐于培养中青年教师,甘为人梯,经常为他们审校稿件,逐字逐句地耐心修改他们的文章,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他自费购买了大量中外文书籍、杂志和工具书,供系内教师随意借阅,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图书馆”。
蔡宏道是有教育学家,为人正直,坦诚忠厚,一丝不苟,不图名利,深受本校师生的尊敬和爱戴,并享誉全国卫生学界。他的学生已有数千,可谓桃李遍全国,其中一些人已是所在单位的业务领导或骨干,为中国的四化建设作出了贡献。蔡宏道虽年逾古稀,但仍亲临教学第一线,热心地指导研究生和中青年教师的工作,从他们的开题设计到实验过程、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图表绘制等,都逐一审查,细心评阅。他的学生们都说:“蔡教授思路敏捷,诲人不倦,把握科研方向准确,鼓励学生创新,是我们的良师!”他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博士生导师。1983年曾率领中国医学教育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南斯拉夫、瑞典等国。 蔡宏道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无论在顺利时还是处在逆境中,都坚信共产主义,热爱社会主义,工作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处处带头,以他的模范行动影响教育青年人,数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教育工作者,人称“老模范”,是中共同济医科大学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他一身正气,一身清廉,是全校师生的楷模。蔡宏道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60年代被聘为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及卫生学专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79年受聘为卫生部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环境卫生标准分委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还先后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长江三峡工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生态与环境专题专家组专家,中华医学会环境卫生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分会名誉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武汉分会名誉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学会名誉顾问,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学会名誉委员,以及《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等多种学术刊物的主编、编委、顾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