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6 19:01
蛟矶庙(原名灵泽夫人祠、枭姬祠或蛟矶孙夫人庙),民间俗称蛟矶娘娘庙,位于今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二坝镇长江岸边的蛟矶山上。为纪念三国时期孙权之妹、刘备之妻孙尚香而建,是著名三国古景点,也是芜湖市著名古八景之一。
汉昭烈帝刘备与东吴联姻,娶吴帝孙权之妹孙尚香为妻,相与入蜀。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孙权用计谎称其母传说亲生病,将妹妹孙尚香骗回东吴。民间有这样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相传就在孙尚香不知内情,悲伤回吴探母途中,船泊蛟矶,听闻丈夫刘备病死军中,悲痛欲绝,望西遥哭,由于当时蜀吴失和,自己再也不能回到蜀国丈夫身边,又联想到自己没能完成两国交好的任务,不忍心回去面见兄长孙权和东吴父老乡亲,处于两难的孙夫人,最终于蛟矶山上选择投江殉节而死,结束了自己不幸的一生。另一种说法,孙尚香回吴后幽居镇江,听闻丈夫刘备病逝,投江而死,说来也怪,死后尸体竟然逆流而上,向丈夫所在的上游蜀国方向飘去,漂至芜湖蛟矶,被蛟矶山所阻挡,后被当地人打捞上来,发现仍面目如生,葬其于蛟矶山上。
世人哀叹孙夫人的身世遭遇,为纪念孙夫人的贞德,在她殉情的蛟矶上修建蜀望台藏其棺椁,台高二丈六尺,宽八丈,中祠奉玄德、孙夫人。左祠关云长、张翼德。右祠卧龙先生、诸葛孔明。”“台下有‘永安宫’,为孙夫人墓葬处。鼎盛时,蛟矶盖有庙宇九十九间半,华彩殊胜。可惜抗战及文革期间,蛟矶庙毁于动乱,而夫人之香冢亦不可见久矣。
《为夫投江孙尚香》
蛟矶庙又名灵泽夫人祠,祠里供奉的女神像,是三国时代江东吴大帝孙权之妹孙尚香。而这座庙宇的由来,是民间流传的一段美丽神话故事。
孙尚香在镇江甘露寺招亲,许配给蜀主刘备,人称孙夫人。据民间传说,彝陵一战,刘备兵败,退守白帝城,不久郁郁而死。远在镇江的孙夫人得知消息后,在江边摆设香案遥祭刘备,并乘人不备,纵身跳江自尽。尸体溯江而上,最后漂到蛟矶,被渔民打捞上岸,便将她在矶头安葬,并建一祠予以纪念。东吴人称孙权是英雄,刘备是枭雄,于是孙夫人便成了枭姬。这个祠起名为蛟矶庙,因“枭姬”两字讹传成了“蛟矶”。
据《三国演义》记载:“时孙夫人在吴,闻虢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逐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后人立庙江滨,号曰枭姬祠。尚诗者作诗叹之曰:先主兵归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至今江畔遗碑在,犹著千秋烈女名。”小说中著名的枭姬祠其实就是现今芜湖鸠江区二坝镇的蛟矶庙,俗称娘娘庙。
《蛟矶烟浪在芜湖》
芜湖古有八景称绝,蛟矶烟浪为芜湖古八景之一,蛟矶古时孤立江心,时称“江心第一境”。按《芜湖县志》载:“蛟矶山在县西南有七里,高十丈、同九亩七分,山临江而立,崖壁如削,终日为烟云水雾缭绕,每逢阴雨烟波翻腾,故有“蛟矶烟浪成烟锁”誉称。
蛟矶,也称蟂(枭)矶,古代的蛟矶因其上面建有孙夫人庙而闻名天下,但其本身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是闻名的一大重要原因,那时的蛟矶巍立于滚滚长江之中,蛟矶上灵泽夫人祠(蛟矶庙古时的称谓)正对长江,甚是壮观,涵碧楼,明成祖御赐的中流砥柱牌坊也在。每逢阴雨时期,站在岸边远远望去,蛟矶上灵旗荡漾,宫殿苍茫,在雨雾的环绕下如海市蜃楼,人间仙境般飘渺。天晴时候,站在蛟矶上可俯视万里长江,看烟浪奔腾,谈宇宙之壮阔。
一、明太祖朱元璋在其诗《题蛟矶庙》中将这一景色刻画的气势磅礴,十分豪迈,全诗如下:
“龙章凤驾出皇都,蛟矶烟锁在芜湖。
千林红叶秋来扫,万里江山一样模。
荡荡长江俱左右,明明日月照东吴。
梅花才报春消息,瑞气纷纷到处敷。
二、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在其诗《宁渊观》中对蛟矶烟浪这一景色刻画的美不胜收,全诗如下:
极目洪波渺,轰轰浪接天。
江心分殿宇,敕赐号宁渊。
日照山如画,云浓水似烟。
休寻蓬岛地,只此水中仙。
清代或更早以前,蛟矶实为长江中偏北岸的一座四面环水的矶山,后因地理变迁江岸崩塌,泥沙沉淀,水道淤塞,山礁渐与北岸连接,遂成为长江北岸的一座石滩山矶。
蛟矶因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三国孙尚香的凄婉故事,自古登临吟咏者不绝,留下了许许多多壮丽的诗篇和文人故事,较著名的吟咏者有:陆游,黄庭坚,朱元璋,乾隆,王阳明,顾炎武,解缙,纪晓岚,罗贯中,徐渭,李贽,欧阳玄,张孝祥,吴廷翰,宋琬,朱彝尊,赵翼,顾光旭,王士祯,袁枚,刘大櫆,姚鼐,陈维崧 ,黄景仁,徐媛,林散之,林旭,黄钺,张恺帆,吕惠生等等。
唐于蛟矶上建水心禅院,唐僖宗广明年间(公元880-881年)立石幢记。
宋徽宗于政和年间,敕建宁渊观,并亲赐匾额,封孙夫人为灵泽夫人。
元,欧阳玄将其列入芜湖八景。
明太祖朱元璋与马夫人亲身登临蛟矶,令敕修蛟矶庙,赐金字诗牌与龙袍,并赋诗《题蛟矶庙》一首。
明成祖,于永乐六年(1408)在大殿旁又建“水府殿”三楹,中祀三元大帝。
明孝宗于弘治十四年(1501)敕建牌坊一座,额曰∶“中流砥柱”,并建右殿三楹;
明世宗于嘉靖二十一年,更右殿为“涵虚楼”,还在楼后建“涵碧楼”,新楼面江,水天一色……
清乾隆帝,登临蛟矶庙,题灵泽二字留赠。
清嘉庆帝,褒封孙夫人为崇节惠利夫人,颁赐英灵惠济匾额,令春秋两季祭祀。
据《三国演义》描述:东吴都督周瑜欲施美人计,假意将吴主孙权胞妹孙尚香许配给蜀主刘备,诱他到东吴成亲,然后将他软禁,以此达到孙权的某种政治企图。不想此计被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识破,结果“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娶了孙尚香、携得美人归,平安地回到自己的领地。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对此闷闷不乐、忌恨在心。
后来,孙权派亲信周善悄赴荆州,密见孙尚香,诈说孙母病重,要孙尚香携带刘备独子阿斗,速回江东探母。结果被刘备手下大将赵云截下阿斗,孙尚香独回了东吴。“火烧连营”后,困居江东娘家的孙夫人,误听夫君刘备在这场战争中被烧死,遂驱车从建邺(今南京)一路苦追到今无为二坝的蛟矶。面对滔滔江水,忆念与夫相敬如宾之往事;空知追夫无望,企盼来世结缘。遂望西遥哭,投江而去,魂随夫归。
后人为纪念这位烈女,就在她殉情的江畔,修建一庙名蛟矶庙。自古以来,孙夫人庙香火久盛不衰,孙尚香这位传奇女子已然与蛟矶融为一体,成为老百姓口中的蛟矶娘娘,传说她死后上天见其忠烈,封其为江神,因此长江上来往的船只要经过蛟矶,都会上前去祭祀这位三国时的烈女,祈求平安。可惜如今此庙早成遗址,但其中有明人徐文长写的一副名联,至今仍脍炙人口: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
清乾隆皇帝很早就听底下大臣李调元汇报过孙尚香与芜湖蛟矶庙的轶事,很感兴趣。于是下江南路过芜湖时,曾特意微服乘船去拜谒蛟矶孙夫人庙。民间传说蛟矶庙里供奉蛟矶娘娘的灵床任何成年男子都不能碰,一碰就会有报应的,因为孙尚香是投江殉夫而死的贞烈女子,祭祀她的蛟矶庙于是就成了一种弘扬古代女子贞烈的象征,任何人不容亵渎,故历代统治者都曾拨资敕建蛟矶孙夫人庙,百姓更是敬奉有加,不会轻易触碰娘娘的灵床。
乾隆本来就思慕像孙尚香这样汉家贞烈女子般倾国倾城的美貌,于是偏不信邪,当晚不顾主持僧阻拦,执意留宿于蛟矶娘娘的灵床上。就在乾隆皇帝入睡后不久,璀璨的星空突然变色,不一会儿便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矶下的风声、浪声、雨声、雷声似乎要把石矶吞没,江中孤零零的蛟矶小岛显得异常危险,时刻都有土崩之势。聪明的乾隆皇帝知道这是孙夫人显灵在责怪他无礼,后悔不已,慌忙起身跪倒在孙夫人神像前叩头,仰天高呼:“你乃前朝的国母,我是今朝的君王,儿睡母床又有何妨?”说来也怪,乾隆话音刚落,只见风停雨住,不久便月朗星稀。乾隆有感于孙夫人的宽容和灵验,临走时出示黄绫一块,大书了“灵泽”二字留赠蛟矶庙,并再三嘱咐当地官员,重修保护好娘娘庙宇。
于是民间关于乾隆智退孙尚香的故事流传至今,颇为经典。
公元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行军途中,路过蛟矶,遂携马夫人与将领们登上蛟矶祭拜孙夫人,祈祷出师大捷,并许诺如果此战胜利,凯旋归来时,必将还愿蛟矶,受明皇室子孙朝奉。而后果真鄱阳湖一战,朱元璋败退山中,关键时刻,蛟矶娘娘显灵,大雾封山,朱元璋逃过一劫。而后陈友谅败死,朱元璋班师回朝后和特意率马皇后以及大文豪解缙大驾光临蛟矶,向灵泽夫人赐红缎、披肩和龙袍两件,兼自题金字德牌,并拔巨资扩建,并要历代儿孙成帝后拔款维修,让受伤的锦衣卫王士隐一家,三代留守蛟矶,世代守护,发展九十九间半,俞加宏丽,据说如今蛟矶附近还有大王村与小王村两个村落呢。
关于朱元璋与蛟矶的故事,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但其为数不多的诗文中有一首《题蛟矶庙》确实真的,其祭拜蛟矶庙的故事历史确有记载,清代王宗圣在《蟂矶记事》中叙述了朱元璋来蟂矶的情形:“宋元相沿,及明太祖平汉,溯江次于矶,龙袍香帛之祝,正以其生贞死灵而奇之。”这说明,朱元璋游蟂矶庙不但题诗,还赠送了龙袍和香烛纸表为祭祀品。康熙《太平府志》也记载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登蟂矶,进灵泽夫人庙,赐红缎龙袍的事,并赋诗一首。据传,从此以后灵泽夫人祠名驰大江南北,香火日趋旺盛。
蛟矶孙夫人庙中有副名扬天下的楹联:“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这幅对联形象的将孙夫人当时投江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可谓是字字珠玑,有血有泪。
据清朝梁章钜编著的《楹联丛话》卷六《胜迹》(上)记载系徐文长(徐渭,字文长,明代大才子)所撰.
对此,当地民间还有一则更加生动的传说。孙夫人庙建成,须有对联镌于大殿红漆柱上,当地秀才苦思冥想凑成一副,经过精雕细刻制成楹联,不料过了一夜第二天就不翼而飞。如此者三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位老学究欲探明真相,便在深夜躲进大殿,就在他昏昏欲睡之时,忽然一阵冷风吹来,他不由得打个寒颤,就在这时他听到一阵清脆的佩环声以及衣裙拖地的细碎声,接着看见一个戎装打扮的女子肩披素练,在庭中来回踱步,口中还念念有词,但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思亲泪落吴江冷”。这女子就是孙夫人,老学究知道阴阳有隔,不便与孙夫人对话,因此他没有出声。但看到这里他已明白,原来是孙夫人嫌秀才撰写的对联不好,所以才想自己撰写,不过因为才学疏浅,只撰成半联就搁浅了。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殿上只镌半副对联,一直到明代才有了下联。
这天滩前走来一位身穿青衿的秀才,半癫半疯地立在祠前呆笑,当他看到大殿上镌着半副对联后,不禁叫道:“拿酒来拿笔来,待我续上下联!”祠中的女道士骂道:“你这疯子别造孽了,抬头三尺有神灵!走罢,走罢!”说完便要驱赶这疯子。谁知他就是不走,口中念道:“不就是半副对联吗?想我江南才子徐某还不立马可就!”说完拣一枯枝在地上写下了“望帝魂归蜀道难”,落款是“天池山人田水月题”,写完便扬长而去。此事惊动了当地知府,他一看下联不禁拍案叫绝,再见落款更是吃惊地说:“田水月分明是‘渭’字,天池山人正是徐渭的名号。是徐文长先生所撰啊!”于是忙叫人将下联书镌于另一楹柱上。从此徐文长为孙夫人庙题联的故事和这副楹联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东汉献帝建安十四年,29岁的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了49岁的刘备。虽然这其中包含着太多的政治意味,虽然这桩婚姻只维持了短短两年,但是这段英雄美人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衍生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故事。民间关于孙夫人投江有许多传说,南京、镇江、九江等地均有孙夫人投江传说的遗迹,还为其建有不少祠庙,但魂归蛟矶则没有二说。在《三国演义》孙夫人投江之外,有这样的传说:孙夫人的尸体逆水西行,要到蜀国去寻找刘备。尸体漂浮到蛟矶,被当地居民捞起,依然面目如生。人们崇敬她的贞节,在矶上筑台建庙藏其棺椁。又因为孙夫人一心向往蜀汉,龙神见其忠烈,按上天旨意,让她分管万里大江。所以虽然蛟矶一带的长江风浪很大,过江之船时有侧翻,但只要经过时给孙夫人上一炷香,即可得到保佑,所以孙夫人后来又被称为“灵泽夫人”。
《芜湖县志》记载:“蛟矶庙始建于晋代,历六朝以来千有年,其间不知几经修理者,而庙貌乃巍然至今,风帆上下,词客骚人,留题壁上甚夥,中江名胜称第一焉。”
唐代,蛟矶山上建有水心禅院,颇有规模,并立有唐僖宗广明年间(公元880-881年)石幢记。黄巢起义军争战时,蛟矶庙遭劫毁,水心禅院付之一炬;
宋代许多诗人纷纷来此祭拜“灵泽夫人”,使得她名声大振。绍圣元年(1094年)黄庭坚出知宣州,在芜停留期间曾游览蛟矶胜景,大书“蛟矶”二字刻于石碑,立在矶上;宋徽宗于政和年间(1117年)敕建灵泽夫人祠,赐金匾,题名“宁渊观”,取孙夫人能宁息深渊蛟怪之意。后来,邑人因上观阻江,不便祷祀,即佑圣祠增创,又在城西北岸兴建“宁渊下观”,(即今中二街宁渊观巷)。南宋张孝祥有《宁渊观》五律一首纪事;与其同时代的大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也曾提起蛟矶庙:“芜湖江边有蟂矶,耸拔特起,矶下有洞,洞中有蟂,长尺余,时为人害。
元初,蛟矶祠宇毁于兵火。不久,道士谢德仙化缘建成正殿,设李老君等诸神像,另置别室供灵泽夫人。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依礼部尚书汪泽民之请,重建灵泽大殿,金碧辉煌,有如王宫。“龙攘凤桷,制如王宫。右庑为回廊,西行北折数十步,尽处有门,俯瞰石埠,有皂角树一棵,掩映如伞盖。舟游览者由此登临。”元仁宗延右四年(1317)诗人欧阳玄主政芜湖,首创“芜湖八景”诗,《蛟矶烟浪》是其中的一首,全文如下:银涛堆里屋岧嶤,闻说江心旧隐蟂。 拟傍龙宫抄玉蕊,如聆蛟室织冰绡。道人晨起烟中磬,灵后宵征月下潮。占断江南形胜地,海门何处觅金焦。。
明代蛟矶登上了辉煌的顶点,在“芜湖八景”中有首屈一指的荣誉。公元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行军途中,路过蛟矶,遂携马夫人与将领们登上蛟矶祭拜孙夫人,祈祷出师大捷,并许诺如果此战胜利,凯旋归来时,必将还愿蛟矶,受明皇室子孙朝奉。而后果真鄱阳湖一战,关键时候,蛟矶娘娘显灵,大雾封山,最终陈友谅败死,朱元璋班师后和马皇后以及大文豪解缙大驾光临蛟矶,向灵泽夫人赐红缎、披肩和龙袍两件,兼自题德牌,并拔巨资扩建,并要历代儿孙成帝后拔款维修,让受伤的锦衣卫王士隐一家,三代留守蛟矶,世代守护,发展九十九间半,俞加宏丽,据说如今蛟矶附近还有大王村与小王村两个村落呢。
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朱元璋为数不多的诗歌却有一首《题蛟矶庙》却是真的。全诗如下:“龙章凤驾出皇都,蛟矶烟锁在芜湖。千林红叶秋来扫,万里江山一样模。荡荡长江俱左右,明明日月照东吴。梅花才报春消息,瑞气纷纷到处敷。”另外,传说朱元璋还让受伤的王姓将军一家三代留守蛟矶似乎也不为假,因在蛟矶村附近,还有大王村和小王村两个姓王的村落。
洪武六年(1373),芜湖县令黄朝弼多次指令扩建蛟矶庙,规模日益宏丽。明成祖于永乐六年(1408)在大殿旁又建“水府殿”三楹,中祀三元大帝;《安徽史志综述》说:“明永乐以后,又增建水府殿和真武楼。明孝宗于弘治十四年(1501)敕建牌坊一座,额曰∶“中流砥柱”,并建右殿三楹;明世宗于嘉靖二十一年,更右殿为“涵虚楼”,还在楼后建“涵碧楼”,新楼面江,水天一色……
公元1576年,兵部尚书郭子章在蛟矶上著蜀望台,台高二丈六尺,广八尺,中祠奉玄德、孙夫人。左祠关云长、张翼德。右祠卧龙先生、诸葛孔明。”“台下有‘永安宫’,为孙夫人墓葬处。《蜀望台记》中称:“芜江有矶,矶不甚雄,耸顾独嶙峋峭丽,兀突水上,在长江孤山上,金山下,先抵狂澜,盖芜一大胜概。” 又说:“矶上祠为昭烈孙夫人庙,矶即夫人死所也。夫人省母过江不得归,闻先生崩蜀,恸哭自沉此处。”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修玉皇阁。雍正四年(1726)重修三清殿。
清仁宗嘉庆二年(1797),安徽巡抚朱圭上奏朝廷要求褒加灵祠,结果获准,敕封“崇节惠利灵泽夫人”,颁赐“英灵惠济”匾额,春秋两季祭祀。
清道光十六年(1836),芜湖退休礼部尚书黄钺游览蛟矶,发现庙宇“渐有不蔽之势”,督促芜湖关道宋国经,拨款整修,使庙貌焕然一新。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芜湖,蛟矶成了争夺的战场之一,所有祠宇一炬成灰,空存瓦砾一片。同治五年(1866)安徽巡抚彭玉麟捐款重修蛟矶庙,虽不能恢复旧貌,但大体上呈现出她原先的恢宏气势,还恢复镌刻了徐文长写的柱联,彭玉麟还在柱联后写有跋语:“此乃徐天池(徐文长有天池山人号)集句,脍炙人口久矣。遭粤逆(指太平军)兵燹,与祠俱灰。予承水师肃长江,往来此矶,感夫人之灵,庄材新之,书此联以仍其旧,存故实也。”
据记载,灵泽夫人祠虽然屡建屡废,但是在清代末期仍“庙甚宏伟”,亭台楼阁,禅堂殿宇,十分壮观。全祠占地数十亩,寺舍99间半,寺田100余亩。寺立山巅,由100多级台阶而上。寺门直达江水,形成了泊舟码头渡津。门正东直对芜湖中江古塔,门前耸立石雕牌坊,高数丈,横匾上刻有“江心第一境”五个大字。牌坊前有造型奇古的石狮一对,至今尚存。祠前有宽广的大平台,登台可极目远眺天门山、中江塔、百舸争流的长江和芜湖城区风光。矶上植被甚佳,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大平台正面为灵泽宝殿,坐西朝东,卷廊叠檐,三层琼楼,飞阁流丹,画栋雕梁,碧瓦红墙。两旁是东西厢房,厢房前各立一座八角亭,东曰“思亲”,西曰“望帝”。灵泽宝殿正中为孙尚香神像,神龛上悬有金黄色帏帘,半卷半掩。殿内宫灯烛光,香烟缭绕。殿两侧为四尊立地金刚,护祠夫人。殿后为孙尚香寝宫,内设龙床凤衾,玉枕罗帏,神器古玩,给人以孙夫人长居于此之感。灵泽宝殿后有罗汉堂,十八罗汉两侧分立。罗汉堂后为后庭内院,花窗月门,曲径内廊。蟂矶山曾经建立过李鸿章祠。《芜湖县志》记载说:“李文忠公祠在蟂矶庙左,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建,祀赠太傅一等侯,谥文忠、文华殿大学士、全权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附祀资政大夫恩准附记二品顶戴、浙江侯补道张士璠。资政大夫追赠内阁学士、特准附祀二品衔、山东登莱青道刘含芳,中宪大夫、追赠道员、特准附祀直隶补用知府陈黉举。”这四人的祠均立于蟂矶左侧,为光绪皇帝下达诏令,由朝廷拔款兴建的,规模宏伟,富丽堂皇。
民国时期,蛟矶建筑依然保持完好。主体建筑灵泽宝殿,楼高三层,飞檐翘角,碧瓦黄墙。大殿供奉灵泽夫人塑像,英姿飒爽,目光如射。神龛罩黄色帏帐,红纱宫灯高悬,铜炉香烟袅袅。正殿后有寝宫,内设龙床凤衾,罗帐玉枕。之后有后庭内院,点缀奇花异石,青竹环绕,实为游人香客留宿之处。
民国20年的《无为县小志》记载:“庙中有香木雕冕旒蟒服,丽若天人。后有蜀望台,凭窗西眺,目穷千里,江流呜咽,令人低回流连而不忍舍……”《芜湖县志》也对其作了介绍:“蛟矶山高十丈,周九亩七分,每遇阴雨,烟波无际。‘蛟矶烟浪’是芜湖八景之一。”并说1630年后,因泥沙冲积使江流改道而与北岸无为州相连。最后毁在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烽火连天,日寇侵占芜湖,1938年蛟矶惨遭浩劫,鬼子火烧祠宇,寸景不留。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到蛟矶“破四旧”,他们推倒“长江第一境”的石匾,砸毁孙夫人塑像和其他佛像。蛟矶庙如同又遭受一场战火的洗劫。从此“蛟矶烟浪”景观消失,成为历史陈迹。
一、诗词中的蛟矶庙
蟂矶.水心禅院
杜荀鹤
百啭流莺慰客情,白门飞去片帆轻。
鱼龙宫阙浮空上,烟雨渔舟绕栏行。
宝货远通银豆市,芦花春满竹棚城。
水心自昔称禅院,何事孙家著姓名。
叹枭姬祠
罗贯中
先主兵归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
至今江畔遗碑在,犹著千秋烈女名。
蟂 矶
解缙
万顷波光镜面开,穹窿鳌背负楼台。
水连天色无边阔,风递潮声不断来。
春雨又随龙化去,夕阳常送鸟飞回。
麻姑几见成清浅,何必昆明问劫灰。
《蛟矶》
顾炎武
千年形势分南极,万里梯航达帝都。
岭色远浮黄屋孱,江风寒拂白头乌。
高皇事业山河在,留得奎章墨末枯。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清兵南下,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著有《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
登蛟矶、次草泉心刘石门韵二首
王守仁
(一)
中流片石倚孤雄,下有冯夷百尺宫。
滟滪西蟠浑失地,长江东去正无穷。
徒闻吴女埋香玉,惟见沙鸥乱雪风。
往事凄微何足问,永安宫阙草莱中。
(二)
江上孤臣一片心,几经漂没水痕深。
极怜撑拄即从古,正恐崩颓或自今。
藓蚀秋螺残老翠,蟂鸣春雨落空音。
好携双鹤矶头坐,明月中宵一朗吟。
《蛟矶》
郑延
春江雨余潮水长,烟浪滔滔拍天响。
青山一带是江南,夕橹朝帆自来往。
石矶高出江之中,上有楼台接太空。
安得锦帆三百尺,凌风直到广寒宫。
《蛟矶》
李贽
山脉潜钟此地雄,穹隆鳌背从神宫。
灵湫在窟杳难测,远水际天看不穷。
钟鼓乱闻矶石浪,帆樯平掠荻芦风。
来游愧负江山胜,敢谓乾坤在眼中。
(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的“性灵说”)
《蟂矶》
宋琬
别渚王姬馆,危矶帝妹祠。
空山悲杜宇,深夜舞冯夷。
赭岸如三峡,青峰接九嶷。
佩环风雨降,英爽遍灵旗。
(宋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籍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为官清廉,仕途坎坷。官浙江按察使。诗与施闰章齐名,人称“南施北宋”。著有《安雅堂集》。)
《蛟矶》
汤宝尹
疑是永安宫,音仪仿佛中。
佩刀惊衽席,抱石泣英雄。
壁藓柔蒸泽,鱼腥紧呷风,
凭谁操铁板,高唱大江东。
《蛟矶灵泽夫人祠》
王士祯
(一)
白帝江声尚入吴,灵祠片石倚江孤。
魂归若过刘郎浦,还记明珠步障无?
(二)
霸气江东久寂寥,永安宫殿莽萧萧。
都将家国无穷恨,分付浔阳上下潮。
——《南海集》卷下
(王士祯(1634—1711),又名士正,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论诗创“神韵说”,为清诗坛大家。)
《金菊对芙蓉·蛟矶吊孙夫人》
朱彝尊
去国青蛾,持刀红粉,一时人物江东。叹扁舟初返,望断残丛。当年记得辞乡日,更几曲、烟水濛濛。锦车别后,当途龙战,若个英雄。
遗庙贝阙珠宫。剩铢衣玉佩,梦雨灵风。甚三分鼎足,百尺艨艟。夕阳枫叶天无际,鸦翻处千叠云峰。门前系缆,沧州白发,闲杀渔翁。
——《曝书亭词集拾遗》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与编纂《明史》。通经史,工诗词古文,为“浙西词派”创始者。著有《曝书亭集》等。)
《金菊对芙蓉·和锡鬯蛟矶吊孙夫人》
曹贞吉
蜀国夫人,孙郎小妹,腰间龙雀刀环。叹东南人物,弱女登坛。锦帆摇曳江如练,望瞿塘道路漫漫。永安龙去,蚕丛梦杳,红粉凋残。
灵潭遗庙江干,有云车风马,雾鬓烟鬟。怅西风白帝,鸾驭难还。千寻铁锁消沉后,家何在?两地悲酸。千帆落照,渔歌唱晚,露白枫丹。
——《瑶华集》卷十一
(曹贞吉(1634—1698),字升六,号实庵,山东安丘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官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工词,颇为著名。著有《珂雪集》等。)
《蟂矶吊孙夫人》
徐媛
(一)
杜宇啼声断客肠,永安回首路茫茫。
锦城丝管浑如梦,惟见春风扫绿杨。
(二)
万古伤心锁碧湍,空余衰草泣孤滩。
相望蜀国宫中月,白帝城高起暮寒。
蟂 矶
王德溢
混沌何年凿,风波此日平。
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
远浦孤帆入,空庭一鸟鸣。
宦尘看洗眼,吾亦濯吾缨。
枭 矶
唐文凤
拳石耸江中,波流四面同。
今传神显异,昔诧女英雄。
巴蜀经营远,荆吴割据通。
魂归思故国,不祀永安宫。
蛟矶烟浪
欧阳玄
银涛堆里屋岧嶤,闻说江心旧隐蟂。
拟傍龙宫抄玉蕊,如聆鲛室织冰绡。
道人晨起烟中磬,灵后宵征月下潮。
占断江南形胜地,海门何处觅金焦①。
灵泽夫人祠
吴廷翰
目断长江遂自沉,泪残香骨杳难寻。
千年不尽归吴恨,一死能明去蜀心。
世代山河伤虎斗②,岁时风雨听蟂吟。
欲知英烈如生处,独有涛声无古今③。
蟂 矶
刘大櫆
三国亡来久,夫人庙独存。
河山经百战,事业少中原。
惨澹南朝地,飘零蜀帝魂。
只今祠树上,晨夕野鸦喧。
题蟂矶
黄钺
兹山实孤所,战鸟自桓公。
宋有宁渊观,时为羽士宫。
夫人传轶事,大节殉江东。
有举莫敢废,褒封两代崇。
灵泽夫人庙
林旭(清末戊戌六君子)
故国何人举奉匜,竹竿从此钓于淇。
韦昭吴史应书卒,不见春秋宋伯姬。
归舟泊蛟矶
张恺帆
浪迹江南感岁迟,归舟一叶系蛟矶。
香魂缥缈无寻处,江水呜咽似有知。
枭矶孙夫人庙二首
林散之
庙在芜湖对岸
一
风神遗洛浦,江表一孤岑。
已尽思吴泪,犹存望蜀心。
芙蓉秋梦远,芦荻夜潮深。
幽恨成终古,空传青鸟音。
二
伤离私祭日,千载感枭矶。
斗帐平生剑,云罗故国衣。
芳情归帝女,遥怨永江妃。
唯有鸾旗在,朝朝展翠微。
二、对联中的蛟矶庙
“ 一、 “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
二、 “江流终古分荆楚,蜀道如天隔死生”
三、 毕竟阿兄生负汉,何如之子死依刘
四、 弄假成真,帝子姻缘成第一;
讹闻遽死,夫人名节自无双
五、 江山祠宇尚依然,千古凭临,魂魄有知成望帝;
儿女英雄今已矣,一矶长峙,风涛遗恨失归吴。
六、 思归,思归,空自思归。我将奈何,蜀道可怜天子。
独活,独活,义难独活。人谁不死,吴江留得灵仙
七、 忘岁以婚,志合蜀吴留玄德;审时而逝,节殉秦晋身尚香
不用谈蛟矶庙的历史和去处,不用谈岁月变迁给蛟矶庙留下的痕迹,单从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中就足以见证蛟矶孙夫人庙曾经的辉煌。可惜如今此庙已成遗址,就连曾经矗立江心的蛟矶山,也随着江水改道,泥沙堆积,失去原来的耸拔之势,变成而今岸边矮矮的小山丘,令人唏嘘不已。
上世纪九十年代,庙址上建有蛟矶小学,蛟矶庙大殿、灵泽夫人塑像以及碑刻全无。1995年,二坝镇政府把蛟矶小学迁走。一位名叫弥松的老和尚在木棍支撑、草绳绑扎的寮房住下,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托钵化缘,他依然没有放弃希望重建恢复蛟矶庙昔日辉煌的宏愿,身体力行,令人感动,在他的鼓舞下,当地民众集资建起蛟矶庙大殿。之后,他一面给人治病,一面打听庙内流失的文物下落,买下被村民用来砌院墙的“灵泽夫人祠”石碑和被人建在小桥中的“江中第一境”的匾石。
现在,蛟矶的圈石墩虽在,但九亩七分地的蛟矶已被附近民房占去大半,只有明代灵泽夫人祠遗存汉白玉的“灵泽夫人祠”石碑靠在墙边,一对表情沉郁的石狮立在墩下,而汉白玉“江心第一境”已经断裂,其中的“境”字只剩一半,被摆放在地上。
远望蛟矶,史书中“高耸入云”的蛟矶庙陷在村民的高楼中,被荒草掩映。那些乘船、坐车来此的游者,看到蛟矶庙如此颓境,大多乘兴而来,失望而去。如今,沿江旅游开发如火如荼,与蛟矶处于同一档次的镇江金山、马鞍山采石声名震天,连繁昌县都在上游的板子矶搞旅游开发,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重建蛟矶人文景观的必要。
蛟矶庙,曾是芜湖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人文、宗教、自然景观,古时位于江心,后因泥沙淤积江水改道,如今成为二坝江边一小山丘,其高十丈的山体及悬崖上的历代石刻被掩埋在厚厚的泥沙下,其门前枯水期形成的一片沙滩如今成为芜湖人的新晋热门打卡休闲地,置身沙滩,在江滨城市找到了海滨城市的感觉,站在江北望江南,确实是风景绝佳,别有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