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6 11:28
蜚蠊科指的是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蜚蠊目的一科。中和后足股节腹缘具刺,跗节各节具有跗垫,爪对称,爪间具中垫。中型至大型种类。体黑色、红褐色,闪耀金属光泽。复眼大,单眼明显。触角丝状,较长。面部唇基正常,不加厚,与额问无明显界限。前胸背板拱起,梯形或圆盘形。翅充分发育,少数种类翅略有退化,前翅脉纹平行,后翅臀域折叠呈扇状。中、后足腿节腹面前、后缘均有刺。
雄虫腹部背板第一节常有特化的毛茸;下生殖板正常,腹刺细长,对称。雌虫下生殖板呈1对办状;尾毛较长,分节,端部尖。本科不少种类栖息于室内,是重要的仓库、卫生害虫,能取食各种食品、衣料、杂物,传播多种致病细菌和寄生虫卵。生活周期一般较长。卵生,卵鞘壳较厚,坚硬。本科种类分布较广,不少种是世界广布种。在国内从南到北都有分布,尤以大蠊属的种类占优势。
雌雄基本同型,体中等至大,通常具光泽和浓厚的色彩。头顶常露出前胸背板之前,单眼明显。前、后翅均发达,极少退化,翅脉显著,多分支。飞翔力较弱,雄性仅限短距离移动。足较细长,多刺。中和后足股节腹缘具刺,跗节各节具有跗垫,爪对称,爪间具中垫。雄性第1腹节背板中央具分泌腺,极少具毛簇。雌雄两性肛上板对称。雄性下生殖板横宽,对称,具1对细长的腹突。雄性外生殖器较复杂,不对称,阳具端刺位于左侧,顶端钩状。雌性下生殖板具瓣。
代表种:澳洲大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Fabricius),广布种:东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 Linnaeus,广泛分布于北温带,我国已知分布于新疆和北京。
形态:东方蜚蠊:体椭圆形,背腹扁平,长约2.5cm,深褐色,有油状光泽。头部向腹面弯曲,大部分隐在前胸下面。头小,复眼1对,单眼2个,口器咀嚼式。触角甚长,丝状。环节筒形,约有100余节。前胸背板甚大,中、后胸较小。雄虫有短翅2对,反掩盖腹部约2/3。雌虫的翅退化,前翅仅呈现2小片,后翅消失。足3对,多毛,胫节及跗节皆长。跗节分为5节,具2爪。腹部10节,末端有尾须1对。
美洲蠊:体长4-5cm,椭圆形而扁,红褐色,有光泽,头小,隐于前胸下。触角鞭状,超过翅末端。前胸背圆形。翅发达,前翅小,后翊大,扇形。足长而侧扁。尾端2长2短的尾毛,具有嗅觉功用。
澳洲蠊:形态与美洲蜚蠊相似而体较小,浅褐棕色,全长约3.5cm。前翅基部的外侧边缘有明显的黄色宽纹带,触角短,不超过翅末端。
生态环境:栖于灶间,昼隐夜出,喜食莱、饭及液体食物。取食时,每排出粪便及分泌恶臭液体。
采收:全年均可捕捉。开水烫死,洗净,焙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