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聚集增强

更新时间:2023-10-08 10:56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恶性肿瘤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

原因

血小板聚集增强的病因

各类恶性肿瘤。肿瘤诱发血小板聚集存在的不同机制可能为ADP介导:恶性肿瘤细胞具有直接促进聚集的活化物质,可释放聚集反应的介导ADP,ADP由肿瘤自发形成或血小板释放;血栓依赖方式:有些肿瘤细胞转移能力与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能力一致,血栓可能为细胞表面的脂蛋白所致;凝血酶生成:某些肿瘤细胞存在血小板聚集活性/促凝活性(PAA/PCA)的血浆膜蛋白,活化凝血系统导致凝血酶生成,凝血酶结合在血小板表面使其激活分泌,使血小板聚集;肿瘤细胞膜糖蛋白:近年来发现肿瘤细胞某些膜糖蛋白也参与血小板聚集,膜蛋白以不依赖于凝血酶方式介导血小板聚集,但易受胰蛋白酶的抑制,在上述机制中,二价阳离子和血浆因子对肿瘤细胞诱发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极为重要。

鉴别诊断

血小板聚集增强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

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hemorrhagicthrombocythemia)是一种原明不明的异常增生伴血小板持续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

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platelets)是血液细胞的一个片段(fragments),也是一个非典型细胞,因为其不具细胞核。血小板寿命缩短会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在肿瘤增殖、转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肿瘤细胞诱导血小板聚集能大大促进癌栓的生成,从而使肿瘤细胞由于机械阻力而易于滞留于毛细血管;血小板释放的物质能诱导内皮细胞收缩而暴露出内皮下基质膜,便于细胞吸附于基质膜以及细胞从血液侵袭进入组织;血小板可通过释放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促进肿瘤细胞在转移灶部位的克隆和生长;活化的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beta;亦可直接刺激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有丝分裂。因此恶性肿瘤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也是癌转移、复发的重要条件和因素之一。

恶性肿瘤的诊断,实验室以细胞学检查,尽管其特异性高,采用胸腹水和血清检测pH、CEA、铁蛋白、GGT、LDH等指标对鉴别恶性肿瘤,提高阳性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缓解方法

血小板聚集增强的预防方法

恶性肿瘤的预防措施主要是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

1)第一级预防①加强防癌健康教育: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应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要求他们做到:加强身心修养,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对待人生、对待挫折,保持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注意饮食营养的平衡,不偏食,不反复吃完全相同的饮食,也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不吸烟,避免过多饮酒,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过咸过热和烧焦的食物,不吃发霉的食物,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注意身体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癌能力;②合理使用医药用品,切勿滥用药物及放射线,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诊断性照射,以防上白血病、骨肉瘤、皮肤癌等的发生;③消除职业致癌因素,尤其以加强对已经确认可以引起肿瘤的物质的检测、控制与消除,以预防职业性肿瘤的发生;④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减和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2)二级预防①无症状人群的监测:乳腺癌的监测:对30岁以上妇女应推行乳房自我检查(图86),40岁以上妇女应每年做1次临床检查,5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进行临床及必要时的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30岁以上初孕岁以前月经初潮,50岁以后绝经、肥胖症、高脂膳食者,有卵巢病史及子宫内膜炎病史者,筛查时,应特别注意;②宫颈癌的监测:一切有性生活的妇女均有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应从有性生活开始每2-3年进行1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③结肠、直肠癌的监测: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1次直肠指检,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家族肿瘤史、家庭息肉史、息肉溃疡史及结肠直肠癌史者,应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每隔3-5年做1次直肠镜检查。

有症状人群的监测:由于人体所患的恶性肿瘤约75%以上发生在身体易于查出和易于发现的部位,重视常见恶生肿瘤的癌症信号及时主动去医院检查,有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