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0 08:34
血液流变仪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血液粘度来进行疾病早期诊断的专用检测仪器。
1. 毛细管式粘度计(即压力传感式)原理
利用一标准毛细管在相同的条件下,液体粘度不同,流过一定体积的液体所需时间不同,粘度越大所需时间越长,粘度与时间成正比,其测量结果是同水的比粘度。
优点:
2) 制造成本低廉。
缺点:不适于测量“非牛顿流体”,如全血,精度及重复性难以保证,现国际、国内的全血测试中已被淘汰。
2. 圆筒式粘度计(即悬丝式)原理
由两个同轴圆筒组成,圆筒间隙内放入待测液体,内筒与一个弹簧游丝(悬丝)相连,一般固定内筒不动,外筒以已知角度旋转,通过测量液体加在内筒壁上的扭力矩,换算成液体的粘度。
优点:适合测量各种流体在低切变率下的粘度。
缺点:
1) 各切变率下的测量结果不稳定;
2) 检测效率低。
3. 锥/板式粘度计原理
由一个圆板和一个同轴圆锥组成,待测量的液体放在圆锥和圆板间隙内,一般固定圆板,圆锥旋转,通过测量液体加在圆锥上的扭力距换算成液体的粘度。
优点:
1) 即适合测量牛顿流体,更适合测量非牛顿流体。如:全血、血浆;
2) 测量精度及重复性较高;
3) 检测效率高。原因:由于间隙高度与半径成正比,速度也与半径成正比,而切变率为速度与高度之比,从而使切变率与半径无关,处处相等,使得对应于确定的转速就得到确定的切变率。该仪器能在确定的切变率下测量各种液体粘度,故适用于牛顿流体,更适用于非牛顿流体的测量。
锥/板式旋转粘度仪,有较宽的剪切率范围,符合国际ICSH要求,能提供不同的剪切率。在被测液所充满的间隙中,各部分的剪切率基本一致,血液标本处于接近于恒定剪切率或恒定剪切应力作用下的单纯定长流动,各流层上的剪切率是相等的,均匀的,可以自由的选择剪切率,测出在不同剪切率下相应的表观粘度值,这样就可以作出血样的粘度随剪切率变化的曲线,故锥/板式粘度仪,是测定非牛顿流体比较理想的设备。锥/板式粘度仪,是水银毛细管式粘度仪更新换代的产品,与水银毛细管式粘度仪相比,先进了许多,自锥板/式粘度仪问世以来,为我国血液流变学检测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究发现,许多疾病可导致血液流变异常,而血液流变的变化又可作为许多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复发预测的重要指标,同时,血液流变的治疗也逐渐为临床认识。人体几乎每个器官、每个系统的疾病都与血液流变发生关系,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妇科疾病、产科疾病、眼科疾病,以及烧伤、休克、恶性肿瘤等均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血液流变仪的测量参数对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理想,不能作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依据。但在临床应用方面,已采用许多措施或方法来降低血液及血浆黏度,增强血液流动性,如降低血细胞比容、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等,即用改变血液流变性的治疗方法辅助治疗许多原发或继发的疾病。
尽管随着血液流变检测相关技术的进步与仪器的自动化,血液流变学进展很快,但血液流变学这一学科有许多新的问题与技术需要不断研究与发展,概括主要有:
当前血液流变学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并行发展,在宏观血液流变学研究日益深入的同时,细胞流变学及分子流变学的研究也在加强。在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中逐步增加细胞流变学和分子流变学的测试指标,从而进一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促进临床的发展。今后更要使实验方法规范,完善质控标准,不断创新新技术,实现仪器自动化、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质控标准化,将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测试部件的清洗首选仪器厂家配备的专用清洗液。目前市售清洗剂品种繁多,酸碱度不一,切血池和锥板是血液流变分析仪的重要部件,合金材料制成,清洗剂一定要为中性,过酸或过碱性都会腐蚀切血池和锥板表面,影响黏度值的准确性。一定要再用专用清洗液或无离子水反复清洗后才能关机,以免去蛋白清洗液长时间作用腐蚀金属性的切血池、锥板和加样针。在全血黏度检测过程中,低切黏度高于30mPa·s时,暂停测试,取下锥板,查看锥板和切血池内是否有微小蛋白和脂类附着未冲洗干净,如果有,用干净纱布擦掉。当微小蛋白和脂类污染时会引起假性黏度高值,影响血液流变报告准确性。
在日常检测过程中,仪器提示黏度值过高报警,一定要暂停实验,取下锥板,查看切血池内是否有残留血迹和凝块,经仔细擦拭和清洗后再恢复正常使用。仪器不能正常排样时,经观察压力泵仍正常运转,多为排液通道的狭窄处被脂类等沉淀物堵塞,可在设置清洗池的同时,在进液端用注射器加压的办法冲出阻塞物,排除故障。在正常测试中,如发现测试值普遍偏底,特别是黏度曲线的尾部有上扬时,多为加样量不足引起,可能反应加样针有堵塞现象,亦可采取在进样端用注射器加压的办法冲出阻塞物,使仪器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