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1 20:40
酶是一种特殊蛋白质,由活细胞制造,具有极高效能的催化剂。肝脏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脏器。在肝有实质性损伤时,有些酶从中逸出,如ALT等。有些酶因肝功能不良而留滞血中,如ALP等。有些酶在肝细胞病变时生成减少,如胆碱酯酶。有些酶在病变情况下生成增加,如单胺氧化酶等。因此血清酶的活性变化有助于反映肝的病理状态、是肝功能检查常用方法之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旧名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GPT)。ALT能催化谷氨酸和丙氨酸转变为α酮戊二酸和丙酮酸。该酶广泛存在于肝、心、脑、肾、肠等组织细胞内,以肝脏含量最高。肝内该酶活性较血清约高100倍,肝只要有1%肝细胞坏死,即使血清中ALT增加一倍。它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
赖(Reitman)氏法  2~40U
影响ALT活力的生理因素不多,饮酒和剧烈运动后ALT轻度升高;妊娠后期长大的胎盘排泌转氨酶入血,使血清ALT升高,但很少超过100U,分娩后该酶即恢复正常。
当肝细胞受损后,肝细胞通透性亢进时,ALT的漏出率为65%(AST仅为4%)。因此ALT测定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较AST为高。
ALT增高常在肝炎早期病状出现之前,约经4~8周后多数降至正常。特别是乙型肝炎,此酶持续时间较长,且恢复正常亦较慢。但轻型无黄疸肝炎仅有短暂或一时性升高,且程度不显著,甚至2~3天后即降至正常。如果此酶长期波动在较高水平,持续半年以上,应考虑迁延型或慢性肝炎的活动期。迨至肝炎静止期或代偿期的肝硬变,常不增加。
①由肝病引起的ALT升高,只表示肝细胞受损(>300单位时,肝细胞或多或少有坏死性病变),而不能区别肝病性质。无论患甲型肝炎或乙型肝炎或胆汁淤积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此酶都会升高,应结合病史、体征进行全面分析。
②ALT的变化为非特异性,除肝病外尚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脑血管病、肾病、胰腺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胆道疾患、溃疡病、肌病。
此外,各种感染如败血症、伤寒、构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症等,若导致肝损害时,亦可使ALT增高。③ALT的增减,在一定条件下(如用同法检测,定期复查其动态变化等)可以反映肝炎病情的缓解、静止、复发与加剧。但在急性肝炎引起急性肝萎缩时,ALT活性反而下降,说明肝脏极度衰竭,其制造 ALT的功能丧失,故临床上出现总胆红素增高,而ALT活力下降的分离现象,则表示预后不良。
此外,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异烟肼、利福平、红霉素、某些避孕药或抗癌药等)引起的肝损害、高热等亦可导致ALT活性增高,故分析结果时,应予注意。
1、丙氨酸转氨酶(ALT)
[正常参考值]
速率法:反应温度37度,男性5-40U/L;女性5-35U/L。赖氏法:反应温度37度,5-25卡门单位/ml血清。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肝坏死、肝癌、胆管炎、胆囊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肌炎、多发性肌炎、酒精、化学毒物、药物等因素致肝损害。
减低见于磷酸吡哆醛缺乏症
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正常参考值]
速率法(酶法):反应温度37度,8-40U/L。赖氏法:8-28卡门单位。
[临床意义]
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力增高,在发病后6-12h之内显著增高,在48h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血清中AST也可来源于肝细胞,各种肝病可引起血清AST的升高,有时可达1200U,中毒性肝炎还可更高。
3、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参考值]
速率法(测定温度37度):女性:1-12岁<500U/L;15岁以上70-150U/L。
男性:1-12岁<500U/L;12-15岁<750U/L;25岁以上40-150U/L。
[临床意义]
ALP测定常作为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的指标。增高可见于(1)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2)骨骼疾病 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如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转移癌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正常参考值]
乳酸为底物的速率法(LD-L法):健康成年人,37度,109-245U/L。
丙酮酸为底物的速率法(LD-P法):健康成年人,37度,200-380U/L。
[临床意义]
LDH增高见于肝炎、心肌梗塞、肺梗死、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肾病综合征、休克、溶血性贫血等病症。某些肿瘤转移所引起的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常用于心肌梗死,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