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居委会

更新时间:2021-02-02 03:10

地处 乡(镇) 边,距 乡(镇)政府所在地1.00 公里,到乡(镇)道路为 路,交通方便(不方便),距县(市、区) 公里。东邻 ,南邻 ,西邻 ,北邻 。辖 、 、等2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79 户,有乡村人口220 人,其中农业人口 220 人,劳动力 166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110 人。

村情概况

 全村国土面积 5.32 平方公里,海拔 1,850.00 米,年平均气温 14.00 ℃,年降水量 676.00 毫米,适合种植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00.81 亩,人均耕地 .5 亩,林地 7,880.00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48.8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212.00 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服务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00.81 亩(其中:田55.47 亩,地 45.34 亩),人均耕地 0.46 亩,主要种植 玉米、小麦 等作物;拥有林地 7,880.00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0.00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18 亩,主要种植 核桃 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1.00 亩,其中养殖面积 0.00 亩;草地 0.00 亩;荒山荒地 0.00 亩,其他面积 0.00 亩。有 等资源。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 是 、通 是 、通 (或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无)路灯。全村有 79 户通自来水,有 0 户饮用井水,有 0 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 %)。有79 户通电,有 25 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78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 %和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79 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 79 户(分别占总数的 %和 %)。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 路(或不通路);进村道路为 其他 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 否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 0.00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1.00 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 23 辆,拖拉机 0 辆,摩托车 0 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78.00 亩,有效灌溉率为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55.00 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0.25 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 71 户;装有太阳能农户 21 户;建有小水窖 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71 户。全村有 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 个自然村已通路;有 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 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 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 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 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18 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 13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48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 0 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48.84 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9.34 万元,占总收入的 %;畜牧业收入 16.35 万元,占总收入的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388 头,肉牛 0 头,肉羊 0 头);渔业收入 0.20 万元,占总收入的 %;林业收入 0.52 万元,占总收入的 %;第二、三产业收入 22.43 万元,占总收入的 %;工资性收入 1.29 万元,占总收入的 %。农民人均纯收入 2,212.00 元,农民收入以 服务业 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1.29 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0 人(占劳动力的 %),在省内务工 0 人,到省外务工 0 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 种植业 (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 县内。2006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 3.51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该村正在发展 蔬菜、种植 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养殖、种植 产业。拥有企业 0 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 0个;专业合作组织 0 个,其中,已登记注册 0 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 0人 。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 79 户,共乡村人口 220 人,其中男性 99 人,女性 121 人。其中农业人口 220 人,劳动力 166 人。该村以××、××族为主(是××、××族混居地),其中 族 纳西 族 人, 族 藏 族 人,其他民族 人。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0 人(人员名单附后),占人口总数的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220 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 %;享受低保 24 人(人员名单附后)。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 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0 人,该村距离乡(镇)卫生院 1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0 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0 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个,人畜混居的农户 0 户,占农户总数的0 %。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 1 所,校舍建筑面积 2,753.00 平方米,拥有教师 20 人,在校学生 人,距离 镇中学1.50 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3 人,其中小学生22 人,中学生11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0 个、图书室 0 个、业余文娱宣传队 0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年被 评为 等等。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 65 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 134.99 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 34.99 亩。已(无)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83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 15.00 元(劳均 0 元)。年末集体总收入 0.00 万元,有固定资产 19.50 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 1.80 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 a (自行管理,委托管理),定期开展(尚未开展)村务公开是 ,并成立了(尚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是 ,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 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 。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 1 个,下设 2 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 人,少数民族党员 5 人,其中男党员 1 人、女党员 人。该村党支部 年被评为 先进基层党组织; 年被评为 先进集体等等。

村委会由 (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 2 等 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 0 个,团支部 0 个,共有团员 1 人。该村团总支 年被评为 先进基层团总支; 年被评为 先进集体等等。

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 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红桥缺水,土地少,需调整产业结构,2、菜社人多地少吃粮困难,3、交通路面需硬化4、居委会资金困难,解决问题有困难,5、亟待上级解决发展项目资金。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转变产业结构,开展种植养殖业配合发展农业。加大二、三产业的投入,向服务行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力来增加农民收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