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9 16:21
褐色吸蜜鹦鹉(学名:Chalcopsitta duivenbodei)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外观羽毛是暗橄榄褐色。前额和下颏黄色。突出的特点是有较长的喙、细长的刷状舌头和处理硬质食物能力较差的砂囊,以花蜜、花粉和果实为食,与一般鹦鹉以谷物为食不同。羽毛胸部有黄色斑点。栖息于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与大型成熟的人工林。特别喜欢在林地边缘活动。
褐色吸蜜鹦鹉身长30~31厘米,体重200~230克。一般的外观羽毛是暗橄榄褐色。前额和下颏黄色。羽毛胸部有黄色斑点,翅膀的边缘,大腿和下翼表面黄橙色,后者是在飞行中尤其明显。尾巴蓝紫色。嘴黑色,在上颌基上的眼环如同裸露的皮肤。虹膜是橙红色,腿灰色。两性相同。从外部看雌鸟略大于雄鸟。幼鸟颜色更深,黄色占的比例少。
此类鹦鹉的羽色与大部分的吸蜜鹦鹉不同,外型及羽色只有和烟色吸蜜鹦鹉(Pseudeos fuscata)有点相似,算是较特殊的吸蜜鹦鹉。后者的头部与背部的羽色较深,有些带点深紫色的色泽。
栖息于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与大型成熟的人工林,主要生活在海拔200米以下的潮湿森林、森林边缘地带、海岸平原等低地内,特别喜欢在林地边缘活动。更多或更重要的特性是该物种适应受退化影响的地区的能力很强,该吸蜜鹦鹉是低地鸟类。
褐色吸蜜鹦鹉通常以一对或集6-8只的小群活动,也和其他吸蜜鹦鹉混群,在周围的开花的树木上生活。通常群聚在树顶上活动,也常和彩虹吸蜜鹦鹉聚集在开花的树上,是活跃及吵杂的吸蜜鹦鹉,它通常在树冠间寻找食物。飞行时污渍的黄橙色的翅膀非常明显的。
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果实,种子和芽。大部分时间都在开花的灌木或树木中,花粉和花蜜是食物的重要来源。
繁殖季节发生在每年的4月。在人工饲养下,大约3月时进入繁殖期,繁殖期时雄鸟变的较有攻击性,有人接近时会拍动双翅示警,雌鸟开始会花大部分的时间待在巢中,一次产2枚卵,有些雌鸟在生下第2枚卵时才开始孵化,孵化期约24-26天,羽毛长成约3个月。刚饲养的成鸟对人有提防心,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也会信任饲主,喜爱洗澡。
吸蜜鹦鹉一般2~3岁性成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的季节性不明显,只要条件适宜,除换羽期外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雌鹦鹉在交配季节来临时,骨质钙储备会增加20%,为产蛋作准备,蛋壳是由母体中的钙质沉积而成,在繁殖前如果不补充钙质,雌鹦鹉会患软骨症,产粗壳蛋或薄壳蛋。同时,鹦鹉在繁殖期能量消耗大,要特别注意各种饲料的质量,供给足够食物,增加维生素和饲料添加剂,可加入少量蜂蜜。
鹦鹉在分类上是属于单一外犁鹦鹉种,也就是雌、雄个体颜色及体型相似,从外观上不易区分。现在世界上流行的鹦鹉性别鉴定方法有DNA检测法和内视镜检查技术,欢乐鸟园用DNA检测法鉴别鹦鹉的性别。
褐色吸蜜鹦鹉指名亚种Chalcopsitta duivenbodei duivenbodei
褐色吸蜜鹦鹉新几内亚亚种Chalcopsitta duivenbodei syringanuchalis
该物种没有列入濒危动物,但来自于人类活动的威胁仍然存在,它们栖息的地区森林退化,被分割成面积缩小的区域。但事实上,该物种适应一些地区变化的能力很强,在本地常见。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