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更新时间:2024-07-06 17:32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20年7月24日,由原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和动物科技学院组建而成,是西南大学直属的二级学院。学院位于中国畜牧科技城、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牧)、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所在地——重庆市荣昌区,为中国畜牧科技城、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牧)、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成果转化,是中国畜牧科技城、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牧)、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的主要建设、支撑单位。

发展历史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于2017年7月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原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水产系组建而成,已有80余年的办学历史,抗战时期为中央畜牧实验所、中央血清研究所、中央农业实验所所在地。形成了“植根牧渔业沃土,产学研紧密结合,培育行业英才”的办学特色。

动物科技学院于2006年4月由原西南农业大学校本部的动物科技学院和水产与水文学院合并而成。

2020年7月动物科技学院与动物科学学院组建新的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水产学院和动物医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3月,学院设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生产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畜牧工程系,培养高素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动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同时为西南大学和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重庆高校“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专业、重庆市“特色专业”。在2013年本科专业评估中,该专业评估结果为优秀。该专业采取国内重点本科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两种培养方式,该专业国内重点本科办有动物科学、食品科学、大数据等3个专业方向。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院有教职工92人,其中专任教师6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3人、副教授3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1人,博士学位49人,海外留学经历39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人才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2人,重庆市草食牲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1人,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2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院建有《家畜育种学》国家级一流课程、重庆市一流课程5门,引进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国际化课程20门。近三年,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和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项,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1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院建有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畜牧生物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建有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畜牧生物工程3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硕士(畜牧领域、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硕士授位点。畜牧学长期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在第四轮(2016年)全国学科评估中,畜牧学科位居全国前列,为B+学科,是西南大学国家“双一流”学科—生物学建设的支撑学科。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学院建有国家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协同创新研究院、草食动物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草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高校草食动物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高校牧草与草食家畜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拥有“国家卓越农林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畜牧场等。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总值4656万元。

科研成果

2017年以来承担科研项目174项,新增纵向项目10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总经费4200余万元,发表高质量论文265篇,出版著作7部,获重庆市科技奖励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在西南山地动物健康养殖技术上形成了优势和特色,育成我国南方紫花苜蓿新品种—渝苜1号紫花苜蓿,选育的大足黑山羊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育成重庆市第一个家禽地方品种—渝西乌鸡。

交流合作

学院国际合作不断扩大,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和泰国等多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2020年,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合作申报的动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有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资助项目(优本项目,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和英国皇家农业大学(Roy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建立了“2+2”和“3+1+1”人才培养模式;另外,学院与泰国孔敬大学和皇家理工大学每年互派教师和本科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费短期交流。每年有数十名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交流,同时学院有多名教师赴国外访学。

文化传统

院徽

■主图案以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4个字英文首字母“C、A、S、T”与高度简练的“牛”为造型,融入大片的牧草、丝带、大地和萌芽的种子,经艺术组合成动物的“动”、成功的“功”字,直观展现出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以畜牧为主的学科特色,体现出学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充满无限活力与无穷动力,彰显学院的“新农科”情怀;

■主图案牛的造型,以干劲冲天的牛、动科的“动”,成功的“功”字的组合为宣传语言,象征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深入细致的精神,体现了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产学研”的办学特色和历史,展现出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崭新的品牌形象;

■牛(动物元素)、牧草、大地、丝带和萌芽的种子,象征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在畜牧行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产业链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也寓意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新的辉煌;

■以圆形收敛整个图形,象征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发扬和继承优良传统,建设团结友爱、探索求真、科技创新、人才强院、追求卓越的新的精神风貌。

■ 以天空蓝色为主色调,寓意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发展前景美好,昂扬向上,各方面事业快速腾飞。

院训

院训:崇德 笃学 求是 创新

崇德:语出《道德经》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尚书·周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礼记·王制》“上贤以崇德”。“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把它列于首位,体现了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笃学:语出《论语·泰伯》:“子日:‘笃信好学,止于善道’。”在这里,指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要求学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学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院长期以来在培养学生笃学精神、笃学方法,为学生制造笃学环境、笃学氛围的良好教风学风的体现,也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生命线。

求是: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求”,追求、探究,“是”,真也。在这里,指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师生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运动(活动)的奥秘、规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创新:语出《魏书》“革新改旧”,《周书》“创新改旧”。在这里,指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师生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上,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产生新应用。

崇德、笃学:反映了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认知自我的态度方法,体现了尊重知识、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的学术取向,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哲学概括。同时,也反映了西南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理念的历史积淀、凝聚和发展,符合学院的自我定位。既是原院训及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学院组建以来所积淀成果的总结和升华。

求是、创新:求是与创新一脉相承,求是是创新之基,创新是是推动社会发展产生具体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手段。求是创新是对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畜牧学科特色、行业地位和人才培养价值的综合体现。反应了学院师对知识的渴求、真理的探索、行为方式和准则的统一。

现任领导

杰出校友

培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以及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等一批学界精英,原西南农业大学校长(向仲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钱永华)、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永)、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周泽扬)等教育家,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刘作华)、大北农集团副总裁(宋维平)、北京挑战集团董事长(蔡辉益)等业界精英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