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3 20:47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成立于1984年3月,重新组建于1999年9月。经过严格的推荐和申报程序,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和专家实地考察,于2004年11月26日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研究中心主任张诗亚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和教育学一级学科带头人。现任全国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比较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比较教育学会西南教育发展促进会会长,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委。199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校外考试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专著10余部,译著19部,主编著作48部。获“霍英东教育基金”最高金额和1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研究领域涉及教育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文化学、民族教育学等。
研究中心下设:民族跨文化比较研究所、民族基础教育研究所、民族科技与教育研究所、民族心理研究所。中心现有专职科研人员1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人,博导11人。兼职科研人员20人,其中教授9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0人。海外兼职人员3人,均为教授。共培养全日制博士86人,硕士研究生510名;博士后6人,来自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及我国香港、澳门等地的海外博士生10人。主要学科带头人有:张诗亚教授、陈时见教授、张维平教授、张庆林教授、廖伯琴教授、巴登尼玛教授、杨昌勇教授、何景熙教授等。中心立足西南,内合外联,对西南民族教育、心理及其背后之民族文化、社会发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研究。
目前聚焦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为西部教育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之咨询基础。中心汇集海内外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的精英,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之理念,以西南民族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基础,构建绿色教育系统,促进西南民族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西南民族文化变迁中的教育发展;
二、民族科技教育与现代课程的改革;
三、西南民族心理研究;
四、西南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研究。
目前在研的国家重点项目有:
1.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项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大委托项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类型与对策研究》;
3.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重大项目《西南民族学校多样化发展模式研究》;
4.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重大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
5.国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其他重点项目有:
1.西南地区基础教育类型及发展战略研究;
2.西南少数民族民族教育立法研究;
3.西南民族基础教育文化生态研究;
4.西南民族自然-人文生态自组织系统培育的教育战略;
5.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游戏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实证研究;
6.多元文化背景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7.西南地区民族教育良性自然文化生态发展战略研究;
8.巴蜀地区民间儿童游戏开发研究;
9.西南民族教育研究中民族性与地域性关系问题研究。
中国西南,涵盖川、滇 、渝、黔、桂、藏。
面积270万平方公里,呈阶梯状分布,自“世界屋脊”到北部湾。
举世无双的存在生成了:
万山之冠: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岗仁波齐、贡嘎山……
众水之源: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湄公河、恒河……
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矿物、植物、动物……
多采的文化适应: 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现代文明……
四十亿年造化,集自然之精粹,资源、生命、物种、基因……
数百年演进,成人文之大观,生产、生活、教育、心理……
西南,从远古走末,正迈向新的世纪。
迈入新世纪,西南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首要课题便是:如何在经济、科技上赶上并融入世界发展的主流之际,保有并发展其自然与人文特色?回答问题的前提是:认识西南,在深入考察中认识。
走下去,师承学统:
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卢作孚在平民中奠定了其事业根基;刘兆吉在湘、黔、滇的数千里迁徙中,广采民谣,出《西南采风录》;邓子琴自50年代初期便组织大规模的西南民族地区考察,成《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
走下去,备尝艰苦:
上至“世界屋脊之屋脊”——阿里,下到“黎明之城”——允景洪;
爬雪山、涉激流、过溜索、高原徒步、山野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