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19:19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New Media XJTU)是西安交通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由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建,是中国国内较早以新媒体命名并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作为方向的新型新闻学院。
2007年,西安交通大学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中招收文化传播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2010年,开始招收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获批教育部首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
2011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5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成立。
2016年,新增网络与新媒体本科生专业,开始招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与陕西省委网信办共建陕西省网络舆情研究基地。
2018年,学院网络舆情科普基地获批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与国家电网陕西公司共建“新媒体创新应用与品牌建设”实验室;与人社部共建“新媒体人才评价中心”。
2019年,获批“新媒体与社会治理”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初步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获批陕西高校新型智库A类。
2020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获批“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9月,学院本科生智能媒体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西安市新媒体大数据联合创新中心成立。
2021年,开始单独招收博士生。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开设1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截至2022年5月,学院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2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2人,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明德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马忠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马忠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杨琳
教育部网络教育名师:李明德
陕西省“人文英才”:杨琳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1个。
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新媒体与社会治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传播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新闻与传播
截至2022年6月,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1个。截至2022年5月,学院有省级一流课程2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被评为中国软科一流专业A+,全国排名第四。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省级一流课程:新媒体与社会治理、传播与社会热点透视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获批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项目2项;获省级教学竞赛奖3人,出版“十四五”规划教材4项。
截至2022年5月,学院有省级研究基地6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陕西高校新型智库A类1个,校企共建实验室1个,校地共建工作室1个。
陕西省研究基地:陕西省舆情信息工作创新中心、陕西省网络舆情研究基地(与陕西省委网信办共建)、中国(陕西)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创新中心等
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网络舆情科普基地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A类: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校企共建实验室:新媒体创新应用与品牌建设实验室(与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共建)
校地共建工作室:新媒体创新工作室(与陕西省总工会共建)
据2023年5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际民委民族研究及陕西省社科、软科基金项目等50余项;学院教师研究成果见刊于国际和中国国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新闻与传播研究》《新华文摘》《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1篇SSCI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017年以来,编制《舆情观察》350余期,通过专门渠道报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1篇研究报告被中宣部采纳,100余篇被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等省级部门采纳。
截至2022年5月,学院每年举办中国国内外学术会议,包括“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年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高峰论坛、“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专题论坛”、“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数据新闻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政务新媒体创新发展研讨会”、“媒介与社会思潮传播论坛”、“跨学科视域下的新闻传播”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论坛等;创办的“新新论坛”已六十余讲。
截至2022年5月,学院与人民日报陕西分社、清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报社、陕西科技报社、腾讯·大秦网、延安新闻纪念馆等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获批教育部产教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项;与人社部共建“新媒体人才评价中心”,培训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三百余次,覆盖2万余人;先后参与五省15家宣传、网信、文化旅游部门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
学院院徽外圈上部为学院中文名称,下部为学院英文名称;内圈部分齿轮标识与学校校徽遥相呼应,中间部分红色的球体代表地球,星星刚好在偏东方向上,寓意着祖国位于世界的东方;集采各新闻媒体徽标,组合而成系带、胶卷等形状,代表新闻与新媒体;“2004”为学院建院时间。
“求真求新 唯善唯美”,前一句体现了专业和学科特点,后一句体现了其价值追求。新闻最本质的特征是真,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原则;新,强调新进、新媒体等,也与传统文化中的“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等哲学命题相契合;求真的出发点是善,善是从事传播活动应有的初心和追求;注重美德培育,传播正能量,使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