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5 11:07
从汉长安城的总体布局看,由横门至西安门的南北大道为其中轴线,作为宫城的未央宫位居这条中轴线上。中轴线贯穿未央宫的北宫门和南宫门。出北宫门连接横门大街,其东为“北阙甲第”和北宫,西为桂宫,再北的东市和西市分列横门大街的东西两侧。出南宫门至西安门,出西安门,宗庙在其左,社稷居其右。所以,汉长安城是以未央宫为基准,由此而形成以横门至西安门的南北大道作为中轴线。
隋大兴城,即唐代长安城,始建于隋代,唐代易名为长安城,是隋唐两代的都城,由建筑巨匠宇文恺负责规划和营造。隋大兴唐长安城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外郭城、宫城和皇城,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宫城中部为太极宫,正殿太极殿位于宫殿区南部正中,与宫城南面正门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宫城的中轴线。皇城位于宫城之南,北与宫城相接,中隔横街而无北墙,为中央衙署所在地。皇城南面正中的正门朱雀门,北对宫城的承天门,南为朱雀大街直通外郭城明德门,其中朱雀大街最宽达150-155米,为全城的中轴线。以朱雀大街为轴线,东西两市分列皇城的东南和西南,东西相对。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南北中轴线全长8.65千米,为中国古代都城之最。
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历史上的西安退出了巅峰。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政府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现今西安城墙内的格局形成与该时期。该时期的西安府城布局成为之后西安南北中轴线的基准。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由明清西安城的南北大街出发,分别向南、北延伸,重修、新建形成了如今的西安南北中轴线。西安南北中轴线于2009年11月完成重新改造,该项目南起电视塔,北至北二环,道路全长13.6公里。其中,新建7.2公里,整修6.4公里。西安南北中轴线所在经度大致为108°56′32.00″E,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经度为108°55′25.00″E,两者相差仅1′多,也是一种历史巧合。
西安南北中轴线从南向北各段分别为长安路(含南关正街)、南大街、北大街、北关正街、未央路。
长安路含南关正街
位于西安市南北中轴线南段,北起永宁门(或南稍门),南至航天大道 / 西部大道,长8.6公里或7.6公里(不含南关正街)。北以南二环、南以雁塔西路分为长安北路、长安中路、长安南路三段。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隋唐时代为“安上门外大街”。唐末,朱温破坏长安城,又经韩建缩小长安城,逐废。建国后,随城市发展分修各段,其中南门—南二环段1970年修建,当时道路宽度50米。南二环—纬二街段1956年修建,1965年改建,宽度为75米。纬二街—电视塔段1985年修建。南门外广场1995年改造。2014年9月6日,南门广场完成新一轮改造。
南大街
位于西安市南北中轴线中段,北起钟楼,南至永宁门,长670 米。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隋、唐、宋、元均称为安上门大街。至明初,朱元璋御定西安府城门名称,将安上门改为永宁门,将此街改为南大街,一直沿用。1956年重修,当时道路宽度10米,1983年改建拓宽至60米,2009年11月完成重新改造。
北大街
位于西安市南北中轴线中段,北起安远门,南至钟楼,长1700米。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隋唐时代,该街南段属于安上门大街,其北段隐匿于太极宫中。明洪武年间,扩建西安府城城墙,在原来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向东、向北延伸了1/4,城区面积增加了1/3。城墙周围有四门,西为安定门(今西门),东为长乐门(今东门),北为安远门(今北门),南为永宁门(今南门),遂称之北大街。1951年重修,当时道路宽14.5米,1998年拓宽为50—80米,2009年11月完成重新改造。
北关正街
位于西安市南北中轴线北段,北起北稍门,南至安远门,故名北关正街,长1000米.。1953年修建,当时道路宽度12米,1979年拓宽至50米,1994年进行改建,2009年11月完成重新改造。
未央路
位于西安市南北中轴线北段,北起凤城十二路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吕小寨立交,南至北稍门,长8.0公里。得名于汉长安城宫苑——未央宫。1957年起开始修建,1992年改建。2009年11月未央路南段完成重新改造。
广义的西安南北中轴线北起渭河南岸,南至终南山关中环线,全长40公里。
2012年10月20日,长安大道建成通车,西安南北中轴线“龙脉”打通,使西安南北中轴线北至渭河、南达秦岭真正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