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山组

更新时间:2022-07-04 16:35

西方山组,是以组为岩石地层单位的地层结构。1986年,高振家等命名,陆松年、高振家等1993年发表。本组主要由灰绿色、深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组成,并含有砾砂岩、砂砾岩粉砂岩的少量不稳定夹层。未见与下伏岩层的直接关系,与其上覆东巧恩布拉克组假整合不整合

命名:

高振家等1986年命名,陆松年、高振家等1993年发表。命名剖面位于新疆阿克苏以北,尤尔美那克居民点以南的方山西坡。

沿革:

本组为张太荣(1977)所命名的巧恩布拉克组最下部。高振家、王务严等曾称之为“砂岩段”(高振家,1979,1981),经高振家、陆松年等1989年进一步研究(高振家等,1993),将原定巧恩布拉克组升为群,其中划分为四个组,西方山组为最下部的组,时代趋向老于震旦纪,多数认为可能属青白口纪

特征:

构成

主要由灰绿色、深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组成,并含有砾砂岩、砂砾岩粉砂岩的少量不稳定夹层。本组属典型的深水碎屑流沉积,基本特征是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很低,岩性稳定,沉积韵律发育,韵律层厚度变化大,从不到1cm到3—4cm。韵律层底部多由砂岩组成,而顶部则为粉砂岩,每个韵律层中至少有递变层A与水平层B,有时出现微细交错层和包卷层理的C层,未发现典型鲍马序列的D或E层。韵律层中递变层常见厚度可达50—100m。上述特点应属海下扇内扇部分的重力流沉积。在本组砂岩或粉砂岩夹层中,有保存完好的微古植物和遗迹化石,微古植物主要有:Leiopsophosphaera sp., L. Densa, Trematosphaeridium sp., T. Holtedahlii, Taeniatum sp.等;遗迹化石主要为:Chondrites von. Sternbeng(丛藻迹)Planolites nicholson(漫移迹)等。

接触关系

本组未见与下伏岩层的直接关系,与其上覆东巧恩布拉克组假整合不整合

分布

本组厚度较稳定,在乌什县以南巧恩布拉克、尤尔美那克、四方山以西及玉尔吐斯山以东等地均有发育,一般为1266—1715m,为巧恩布拉克群的主体。

备考

编撰者:高振家

作者1:高振家

年份1:1988

系名:新元古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