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燎源

更新时间:2023-02-15 12:07

许燎源(1963.4.30 - ),著名设计艺术家。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馆长。成都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入选文化部编著的中国经典艺术大型专辑《影响中国的100位艺术大家》。2008年《世界知识画报封面人物。其设计的中国名酒包装艺术作品在中国酒类市场被广泛的应用,很多经典作品被众多大学列为教材案例;其创作的不锈钢装置艺术品,被业内誉为未来艺术的典范之作。

简介

许燎源,1963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系,20年来广泛涉猎书法、绘画、陶艺、不锈钢雕塑、白酒包装艺术等,其艺术作品先后被故宫博物馆、法国人头马博物馆等收藏;其著作《泥身火魂》、《印记-朴素堂十年创意报告》、《印象环东28》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远销日本、欧洲,第三部大型设计专著《惑》全球热销;其对设计艺术的理论研究成果“白酒美学”、“新文物观”对中国白酒设计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版作品

《泥身火魂》(四川美术出版社)

《印记》(四川美术出版社)

《或》(香港三度文化出版社)

《隐藏的和谐-当代陶艺家邀请展》(四川美术出版社)

收藏名录

北京故宫博物院

法国人头马博物馆

美国前总统布什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

爱尔兰总理考恩

香港国际名酒协会主席郭生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先生

展览

主办策划

杉浦康平——杂志设计的半个世纪

香港7080设计展

随意——成渝设计师摄影展

社会能量——荷兰当代交流设计展

隐藏的和谐——当代陶艺家邀请展

巴蜀水墨——八大家提名展

象 外 ——七人油画邀请展

四极运动——当代水墨艺术展

视觉日记——小幅油画精品展

个人展览

形上形下——许燎源水墨艺术展

个人的宇宙——许燎源油画艺术展

现代图语——许燎源现代包装设计艺术展

发现未知——许燎源概念设计

心象无疆——许燎源现代雕塑

激动不已——许燎源概念家俱展

白酒嫁衣

2000年,许燎源设计的“舍得”酒包装在西安一炮而红,设计订单纷至沓来。2001年,许燎源设计的水井坊“世纪典藏”酒,一诞生就引起强烈回响,被世人称赞为“盛世经典之作”,其每瓶售价高达两万多元,是其非典藏品市场售价的50倍,水井坊也开创了收藏酒的先河。时至今日,用许燎源夫人张群英的话来讲,“许老师设计过的白酒,现在销售金额得用亿计算。”此前,许燎源用了整整13年来追寻自己关于白酒包装的设计梦想。他坦言:“1987年从厂里辞职出来,我也经历了几年迷茫期,寻找艺术与商业最佳的结合点。”“最初,我的设计超过了市场接受度,但我一直在等待,等待市场的成熟。”许燎源的执着,终于等来了2000年“舍得”酒的走红,后来又是剑南春的“金剑南”,上市3个月销售额达到1亿元。再后来就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全兴、宋河、金六福等等,终于许燎源成了做“白酒嫁衣”的王牌。

人物评价

加诸于许燎源身上的光环从来没有减少过,他的名字后面总是跟着一长串的行业介绍,雕塑、陶艺、水墨画、油画、白酒包装、建筑设计、家具设计……但如果问到他对自己的定位,那绝对是艺术家。“我就是一个纯粹的职业艺术家,创作是我的天职,如此而已。”

许燎源的文化启蒙者是他的父亲,一个剧团的舞美师。从小耳濡目染,戏曲委婉动听的腔调、词曲为许燎源打开了通往艺术的大门。“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特的。艺术所能唤起的,是观众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回忆与感受。”这也是许燎源对艺术的领悟,他认为作品是无声的语言,可以影响观赏者。

1983年,许燎源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从此开始他与艺术不离不弃的一生。以陶艺起步,广泛涉猎建筑、雕塑、绘画、设计、金属制品、家具等跨度巨大的行业,在许燎源看来也都不过是表达的方式而已,只是传递他思想、观念、情感的载体,触类旁通之下,并不存在隔行如隔山之说。“其实建筑和家具都是我初次尝试,但因为我自身充满能量,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可以完成的东西。”常有人感叹许燎源是一个不能以常理评判的艺术家,因为没有哪一个艺术家可以横跨这些领域并都取得不菲成绩,但许燎源反而认为不同的领域可以相互补益,这其实就是对自己的磨砺,让自己变得更锋锐,得到更丰富的营养。“就好像我做雕塑能给白酒设计带来灵感,白酒设计则给家具建筑设计带来灵感一样,两个领域砥砺才符合自然之道。”

一个纯粹艺术家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有大半时间用于抽烟喝茶,抽烟可以冥想,喝茶可以聊天,在灵感突来的时候可以关在屋里画上一整天,在思索新的创意时可以枯坐半夜无法入睡。不过,即使挂上艺术家的名号,许燎源仍然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职业是艺术家而已。

“其实现在是艺术发展的最好时期,各类艺术思潮蓬勃发展,艺术的外延也无限扩大了,对材料的限制减少,以前不觉得能成为艺术的表达,现在都可以毫无顾忌的使用,这是社会对艺术的宽容。反言之,艺术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反观社会、表达社会。因为生活在这么自由的时代,我也激动不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