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1:18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被称为“千古词帝”。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大周后名娥皇,陆游所撰《南唐书》称她:“纤秾挺秀,婉娈开扬。”她在保大二十年与后主结婚,年十九,婚后夫妻恩爱。乾德二年的初冬,娥皇不幸染病卧床,后来听说自己钟爱的次子仲宣夭折,哀伤过甚,病势转剧。享年才不过二十九岁而已。娥皇死后,后主悲痛万分,自称鳏夫煜。据《玉壶清话》记载,李煜:“悼息病伤,悲哽几跸绝者四,将赴井,救之获免。”可见,生者对逝者有着深厚的情感,而今凤去楼空,睹物思人,自然有着无限的惆怅和凄凉。
此词起句“秦楼不见吹箫女”,即是借用传说中秦穆公那个善于吹箫的女儿弄玉乘凤仙去的典故暗指所怀念的人。“空余上苑风光”点名人去苑空的惆怅和孤寂。想当年“接辇穷欢,是宴是息”多少赏心乐事,虽美景依旧,而所欢不见,同样的风物景观变得索然无味。“空余”与上句“不见”暗合,正是因为不见当年相伴同游之人,才会在“上苑风光”中体味到一种空寂冷清的感觉。“粉英金蕊自低昂”即是写眼前景。春天百花盛开,粉英金蕊,是一片非常亮丽的色彩。然而,却以“自低昂”状其情态,表达了对花儿在风中随意起落飘摇,无人观赏,一任自开自落的叹惋。“东风恼我”承上句写来,也是从李商隐诗转来,而且意绪无痕。“东风无力百花残”,把对亡妻的早逝的怀思与痛惜一并托与东风。正是有着这样浓浓的哀怨,此时的东风再次人看来也是恼人的。“才发一衿香”是说花朵初放,刚刚散发出一些袭人襟袖的芳香。这样的情形很容易让词人想起早逝的爱妻,二十多岁的年华好比这初放的花朵,它的凋谢更加让人无比的惋惜和沉痛。此时,词人独自见此伤心之色,闻此断肠之香,百般感伤,无由倾诉。却怨及东风,无理之处见情深。
下片写梦中情事。“琼窗梦回”,是时残阳如血。遥想当年,“碧阑干外”曾经与伊同倚,垂柳掩映,风景无殊。而今伊人永失,遗恨何限。他是多么期盼着与心中思念的人暂时的相见。然而,生死相隔,重逢如同梦寐一般。不过,尽管如此,诗人也希望在似幻似真的迷梦中解脱自己的相思之苦。“懒思量”以反语写真情,说是懒得再思念了,却是词人对多少孤单的日子里反复思念,不堪其愁的沉哀。达观之处正见内心的无奈和伤痛,着衣“懒”字,可见相思刻骨,心事成灰。他终究是忘不了的,忘不了他们在灿烂的春日中相亲相爱的情景,但是这最终的逝去已经让他无缘继续往日的情怀。面对生生的离去,此人感到非常的无力和无助。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熏香取暖的炉子.
⒊双鬟:两个环形发髻的一种发型.云:此处用来指代如堆积如云的鬓发.
这是一首闺阁思人之作,风格属前期作品.
上片写思人.樱花落尽,春日已去.只有阶前明月依旧.在这种清冷的气氛中,女主人公斜靠在薰过香的象牙床上愁眉不展.回忆起去年的愁思,体会着今年的愁思,新愁旧怨一并袭来,旧怨未平,又添新怨.时间越久,相思越深越切.下片写女主人公的愁容.见不到思念的人,她无心梳理打扮,任凭发髻不整,愁容惨淡.而这种相思之苦,却无人慰藉.想到这里,她不由得潸然泪下,泪水打湿了衣襟.她只好寄希望于梦境,盼望可以在梦中和思念的人相会.可是,哪种相思更苦呢?是这样清醒着相思却不得一见呢,还是醉梦之中与爱人相会,而醒来却发现一切成空呢?醉梦对清醒着愁苦的人来说,是一种解脱.可是梦中片刻的欢愉,却挡不住梦醒后的无凭,而这也许更令人凄惶难奈.此词以问话作结,结得余味无穷.全词写女子相思愁苦,凄凉寂寞.令人不忍,希望她可以在梦中得到安慰.可是,难道梦真的能给她安慰么?梦醒之后的失望,也许要比在现实中感受孤独,更叫人伤感.而醉梦,不但不能成为她的慰藉,反而要更添她的愁苦了.梦与醒,都是苦楚.女主人公前后无路的处境,令人叹息.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
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1此词调名在《花草粹编》、《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临江仙》。王国维二主词校勘记中云:“此亦临江仙调。”《词谱》在《临江仙》调名下注曰:“李煜词名《谢新恩》。”又于所录张泌词后注曰:“又李煜词,后段起句‘春光镇在人空老’,柳永词本之,皆与此词平仄全异。至平仄小异者,李煜词前后段第二句‘蝶翻轻粉双飞’,‘望残烟草低迷’,‘蝶’字、‘望’字俱仄声,‘轻’字、‘烟’字俱平声。”由此,有观点认为这首词自“春光”句以下应做另外一首。又《全唐诗》亦云:“李后主《临江仙》前后两调,各逸其半。”所以这首词大概是在收集整理时由两个半首词合成的,也可以视为两首。.
2.归:离去。
3.珠帘:《全唐诗》中作“朱帘”。珠帘,以珍珠缀成的帘子。
4.淅淅(xīxī):指风声。厌厌:漫长、久长的样子。南唐冯延巳《长相思》中有词句云:“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诗经·小雅·湛露》中云:“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5.纤纤(xiānxiān):小巧、尖细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蛾眉似的新月的纤巧。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中有诗句:“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6.镇在:长在,安在。镇,犹常,长久。唐太宗《咏烛》中有句:“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恩人。”
7.何穷;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即无穷无尽的意思。
8.窗:《词谱》中作“刀”。金窗,又称黄金窗,宫廷中装饰华美的窗户。力困:力乏。慵:《花草粹编》中误作“墉”,慵,懒。
9.羌(qiāng)笛:羌,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原住在以青海为中心,南至四川,北接新疆的一带地区。东汉时移居今甘肃一带。因其主要居于西北西南地区,又称西羌。据说笛为羌族乐器。东汉马融《笛赋》中所载:“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
10.醉怡(yí)容:酒醉以后脸上泛起红晕的容颜。怡,舒适愉快,喜悦的样子。
从词意上看,这里应该写的算是秋景,主人公应是一个寂寞满怀的人。每一种景物、每一个场面都蕴含了一种无法言表的落寞,尤其“厌厌”和“纤纤”等词,更是烘托了作者无以自遣的怅愁之情。从词的写法上看,以空起,以静收,虚者多,实者少,情绪气氛浓,直言胸臆淡,有空灵透剔之特色。
词的下片(或者说后一首),写主人公春晨困起后感愁伤恨的心情。春光依旧明媚,人却已空然老去,眼前美景并不能吸引作者、给作者以愉悦,往日今日的新愁旧恨总是郁于心头,只想醉卧不起,但却偏被羌笛惊醒,于是情绪愈发低沉,心情更加郁闷。从词意和写法上看,这首词和前一首不是写于同一时间,因为描写的是春、秋不同景色。但两首词的思想情绪却不乏相同之处。从大的时期看,可能是李煜中期的作品(尤其是后一首)。虽然两首词都不完整,但仍可以从中对李煜的艺术功力有约略的认识。
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
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
(以下缺十二字)
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1.樱桃:一作“樱花”;
2.漏暗:一作“满阶”。漏:中国古代计时工具。此处形容声音细微。唐张萧远《观灯》诗:“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
3.彻晓:通宵达旦。唐陆翱《宴赵氏北楼》诗:“本为愁人设,愁人彻晓愁。”
这是李后主的一首残词,可能是一些草稿。写作的时间是春暮,“樱花落尽春将困”跟另一首的“樱桃落尽春归去”意思几乎一模一样,还有“樱桃落尽阶前月”的意境也是大同小异。一般来说高手填词是不喜欢重复的,相同的意象,相同的意境不应该连续的出现。所以这应该是作者填词的草稿,写不满意的就弃之不用,重新再写。这几首词的意境都差不多,所以应该是同一个时期的,只是凋零的一个是樱花,一个是樱桃。
樱花樱桃同是蔷薇科樱属,樱花也结果,但是以花出名,樱桃也开花,但是以果实闻名。樱桃,因莺鸟所含食,故名含桃、莺桃,汉代始称“樱桃”。早在周代,就因它是春天最先成熟的果实,作为祭献给祖宗的佳肴,被送到宗庙里供奉。汉惠帝时,叔孙通建议:“礼,春有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后献果之例遂兴。冬日乍去不远,春寒料峭之际,能将通红透亮、鲜嫩可口的樱桃摆上供案,满透着吉祥温暖的气息。想那君王眼见着有这样如意的礼物送给祖先,心情定是无比欢快,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正所谓“赤墀樱桃枝,隐映银丝笼,千春荐陵寝,永永垂无穷”(杜甫《往在》)。而在供奉之余,自己采摘几把,端详一番,然后小口小口地品味起来,甜甜酸酸,又是一番快活事。
既然是每年都要上供宗庙,每年都乐于品尝,君王们在自家园林里栽植一些樱桃树,也就自然而然了。“御苑含桃树”(明吴国伦《樱桃花》),“紫禁朱樱出上阑”(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说的都是皇家樱桃了。樱桃树就在帝王的不远处,它的花发结实,都会轻易映入眼帘,梁宣帝、唐太宗都写有赞赏樱桃的作品。因为樱桃年年献于宗庙的传统,它就和江山社稷息息相关,荣衰与共。
李煜隐居不成,被迫当上国君的时候,南唐已经遭后周侵袭多年,屡战屡败,国势日衰。赵匡胤建立宋朝,陆续吞并一些小国后,加紧了对南唐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形下,李煜满目苍凉,再也不会有唐太宗的心境,写不出“朱颜含远日”、“低枝映美人”那样描写樱桃的欢快作品了。然而他毕竟是一国之主,晓得“含桃荐实”,他必定年年要去奉献樱桃给已故的祖父李昪、父亲李璟。“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浓气味殊。”(白居易《吴樱桃》)辖有吴地的南唐的樱桃本是大江南北最茂盛、最有光彩的,然而看着如此晶莹剔透的樱桃,想到风雨飘摇的江山,李煜毫无“永永垂无穷”的信心。他在《破阵子》中说:“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在城破受降次日,李煜没有忘记去辞别宗庙,此时此刻,挥泪不尽,最是伤心。再过十天半月,樱桃花就要开了;再过一个多月,樱桃就将累累低垂,他就可以到禁苑中,采摘上新鲜的几十串,送到宗庙里来供养了。然而辞别之日,永无归期。“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和他李煜,都似那飘落的花朵,纷纷霏霏,如雨,如泪,落下尘埃。李煜失魂落魄地沉浸在飘零的樱桃花雨中,这更符合他的心事。故而在他的词里,不见樱桃,但见樱桃花:“樱桃落尽春归去”、“樱花落尽春将困”。
这些作品就算原来是不残缺的,也应该算作是半成品。作者反复斟酌,心里面都感觉不满意,以至于几易其稿,于是就成了今天看到的样子。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1.这首词据《历代诗余》注:“单调,五十一字,止李煜一首,不分前后段,存以备体。”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中也说它:“既不分段,亦不类本调,而他调亦无有似此填者。”而依《词律拾遗》则作“补调”,其注曰:“此词不分前后迭,疑有脱误。叶本(叶申芗《天籁轩词谱》)于‘处’字分段。”依此说。
2.冉(rǎn)冉:慢慢地、渐渐地,这里形容时光渐渐地流逝。秋光:秋天的时光。
3.红叶:枫、槭等树的叶子到秋天都变成了红色,统称红叶。这里指飘落的枯叶。
4.重阳:节日名。古人以九为阳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或“重阳”。魏晋以后,习俗为这一天登高游宴。
5.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榭(xiè):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为游观之所。台榭,台和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
6.茱(zhū)萸(yú):植物名,香味浓烈,可入药。中国古代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香坠:装有香料的坠子。坠,一种从上下挂的装饰品。
7.紫菊气飘庭户:全句意思是,紫菊的香气飘散在庭户中。
8.笼:笼罩。
9.雝(yōng)雝:雝,同鈤,鸟的和鸣声。咽寒声:咽,呜咽。寒声,战栗、悲凉的声音。
10.似:《词律拾遗》、《历代诗余》中作“侣”。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愁恨”是悲秋的内容,但是在这首词里,它的表现更为自然婉致。李煜词多有以情见景的写法,但这首词他用的却是以景见情的方式。整首词大部分都是在写景,都是在营造氛围,只是到了最后才点明主旨。这种写法铺垫充分、自然流畅,如大浪远来,初见微澜,至岸方崩石裂云,有石破天惊之感,这种笔法在写景抒情时当为借鉴。但是在这首词中,李煜仍不免有以情见景之嫌,所以整词情调不明快,悲愁感伤的气氛稍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