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塔喙鲸

更新时间:2024-07-01 22:41

谢氏塔喙鲸属罕为人知的鲸豚类,只有20起左右的搁浅事件与少数的可能目击事件。在南半球日渐增加的研究可能发现更多的标本,但是就证据显示数量似乎非常稀少。

动物简介

有关外观的资料非常匮乏——大多数的记录都得自被冲刷上岸,不齐全的腐烂的尸体,或许无从在海上鉴别出;谢氏塔喙鲸最明显的特征可能就是陡峭的圆头,长窄而尖的嘴喙以及体侧的斜向条纹。它是唯一长有整套功能齿的喙鲸,且雌雄两性的上,下颚都长有牙齿;不过只有雄鲸的下颚前端有一对较大的牙齿。

行为及特征

几乎一无所知;可能是深潜者。从分析一头谢氏塔喙鲸的胃部内容物显示可能以鱼类为主食,而非乌贼(此正足以解释何以能够保有整套的牙齿),迥异于大部分的喙鲸。新西兰的依次可能目击事件指出其喷气并不明显。缺乏目击事件的原因可能是行为不明显,或数目稀少,可能两者皆是。

别名>>

(旧称:谢氏喙鲸),塔斯曼鲸,塔斯曼喙鲸

雄/雌>>

下颚前端长有2颗较长的牙齿(只有雄性突生),额隆陡峭,头顶的颜色可能比背部淡,背部呈暗棕黑色,背鳍小,略呈钩状,背鳍呈暗色,嘴喙长窄,末端尖锐,唇线平直,深色胸鳍狭小,胸鳍上方的淡色色块与浅色的腹部相连,腹部呈乳白色,体侧均有淡色斜向斑纹(有个体差异),体型粗壮,呈纺锤状 ,尾鳍的背,腹面皆呈深色。

尾鳍>>

末端尖锐,中央没有凹刻,后缘相当平直或稍微向内凹

雄性的颚骨>>

雌雄两性的上,下颚都长有角锥状的小型牙齿

何处观赏

直至1970年,所有的记录都得自新西兰,但自此之后,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以及南大西洋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陆续有搁浅记录。多数的记录都发生在南纬33度与50度之间;即使,多半的记录仍来自新西兰。可能环绕极地分布,但是资料太少,难以确定。南非虽尚无记录,但其性喜寒冷海域,因此西海岸外的本格拉冷洋流中可能发现其综。由于记录太少,因此难以推断其季节性的迁徙。可能栖居在远离陆地的外海;然而在狭窄的大陆架处,有时可能会有谢氏塔喙鲸出没在接近海岸的深海中

鉴别清单

背部呈暗棕黑色

腹部呈乳白色

头顶颜色淡

体侧有斜向斑纹

前额突出,呈圆形

嘴喙长窄而尖

背鳍小,略呈镰刀状

体型粗壮

胸鳍,尾鳍与背鳍皆呈深色

形态特征

氏塔喙鲸有雪茄形的身体,近似于中喙鲸属,不过额隆更加耸立接近柯氏喙鲸,但不及瓶鼻鲸与贝喙鲸属般陡峭。嘴喙与前额的分界相当明显,与其他种喙鲸相较显得较为修长而狭窄。胸鳍相当短且往末端逐渐尖细,和大多数喙鲸相同,其挠、尺骨相对较长而趾骨较短。背鳍高度约30至35厘米,大致呈镰刀状,位于背部后段相当于2/3全长的位置。尾鳍无凹刻,颈部处有一对浅沟槽。它们在喙鲸中是相当特殊的一个物种,一般而言,只有成年雄喙鲸才有2颗巨大、对捕食无甚帮助的牙齿,且仅位于下颚;而谢氏塔喙鲸无论雌雄皆有具功能性的牙齿,且上、下颚皆有。上颚有17至21对牙齿,下颚18至28对,雄鲸下颚最前端的2颗牙齿有膨大的现象。

谢氏塔喙鲸生前的实际体色不明。根据对搁浅尸体的观察,谢氏塔喙鲸背部的颜色较暗,腹部颜色较浅,在胸鳍与肛门处腹部的浅色区域会往背部蔓延,另外在身体侧面与侧腹可能会有长条横纹与斜纹遍布。头部前端的颜色通常较浅,背、胸、尾鳍外观皆为深色。

分布

一般认为谢氏塔喙鲸是远洋性的鲸类,可能在南半球冷温带海域呈环南极分布。已知的搁浅记录包括新西兰(12起)、澳洲(1起)、阿根廷(3起)、斐南得群岛(Juan Fernández Islands,2起),以及南三明治群岛(South Sandwich Islands,3起),南纬30度以北未曾有发现记录。只有2次较可信的目击记录,分别在新西兰与塞舌尔(Seychelles)。

习性

对于其社会结构一无所知,稀少的海面目击记录发现它们仅以小群出现且难以侦察追踪,可能是族群数量非常稀少,或经常躲避船只、下潜极深而很少露出海面。

生殖

不明。

食性

虽然一般认为它们与其他喙鲸一样以枪乌贼为主食,不过鱼类在谢氏塔喙鲸的食物中似乎占有与枪乌贼等量、甚至超过的比例。少数几次胃内容物记录中曾发现无须鳕等鱼类,亦有少量螃蟹与乌贼嘴喙残渣。在阿根廷,1头搁浅的雌鲸经解剖后发现胃内只有鱼类的残骸。

现状

其数量完全不明,对于其是否曾遭捕猎或渔业造成的死亡等没有明确的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