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忠余

更新时间:2022-10-25 21:10

谭忠余(1909~1936年6月)又名谭洪江,亦作谭钟余、谭宗余,学名谭维岳,化名周平、陈平信等,宝山区顾村镇人,北伐战争期间,参加由中共在上海领导的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央特科第三科(行动科)副科长。顾顺章叛变后,继任中央特科第三科(行动科)科长,负责中共中央领导人的保卫和锄奸工作,与周惠年结婚。1932年赴苏联学习,1935年11月回国途中被捕,6月红军攻打安边城时,谭忠余被杀害。

革命工作

谭忠余(1909~1933),原名谭洪江,又名钟宇、忠宇、但忠宇,上海宝山县人。幼年因为家中经济困难,无钱进学校读书,在一家米店里当学徒。他有个妹妹在纱厂里做工。他在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

1927年初,谭忠余在中共上海市沪中部委任交通员。他曾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不久就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末,中央特科在上海成立后,他被调到特科,是红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第三科科长顾顺章的副手。1930年8月,特科三科科长蔡飞(绰号“老白脸”)被捕(后叛变),谭忠余任三科科长。从1927年到1931年,他在参与领导红队镇压叛徒、营救被捕同志及为党筹集经费的工作中,积极勇敢,取得良好成绩。除掉这次镇压白鑫,他还在同年镇压叛徒陈尉年、1930年镇压叛徒黄第洪等一系列案件中,带头参加或率领红队完成任务。

辗转斗争

1931年4月顾顺章被捕叛变后,中央特科进行了改组,原有主要人员大多转移他处。这时由陈云领导特科,康生兼任第三科科长,谭忠余任副科长。谭忠余继续带领红队镇压叛徒,保卫党的安全。这时经组织批准,他和在三科工作的周惠年结婚。

在顾顺章、向忠发相继叛变后,原本由三人组成的中共中央特委,只剩下了周恩来一人。于是中央决定,周恩来、陈康、李克农、钱壮飞等领导人和许多较早从事革命工作的同志,先后撤离上海,转移到中共武装割据地区工作。谭忠余夫妇也被分配转移到鄂豫苏区,谭忠余到红二十六师任师政委,周惠年到苏区特委妇女委员会工作。

红二十六师与国民党驻守当地的罗其江部,异常艰苦地进行了几个月的周旋。由于敌强我弱,在一次激战中,红二十六师被打散,鄂豫苏区随之丧失。原本公开活动的谭忠余、周惠年被迫转入地下。可在鄂豫地区,谭忠余的一口上海话,很容易暴露身份,于是,党组织决定让他们夫妇又返回上海。

1932年年初,谭忠余夫妇辗转回到上海,可是在上海还是难于展开工作,中央遂派遣谭忠余到苏联学习。此时,周惠年与谭忠余的女儿刚刚降生不足半月,组织遂决定她和被称为“革命母亲”的夏娘娘(赵世炎夫人夏之栩的母亲)住在一起,以婆媳相称,住守中共中央的一个机关。

从上海到莫斯科,万里迢迢,天各一方。为了表示对丈夫的思念,周惠年给初生的女儿取名“小余”。

不幸被捕

1935年11月,陕北三边高原上寒气袭人,朔风刺骨。有一天,从内蒙古过来一支驼队,来到今定边县学庄乡的耿庄村一带。他们一行六人,拉着十来峰骆驼,驮的都是羊皮羊毛,自称是皮毛商人。他们操着南方口音,向当地老乡打问去吴起的路径。当得知此地距陕北苏区只有十来里路程时,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但他们没有想到,有一双贼眼已经在后面紧紧地盯上了他们。

当时,驻守安边的国民党民团王子元部的一个小头目武占魁,正带着几个喽啰在学庄一带抢草抢粮。他怀疑这几个拉骆驼的南方人,肯定是共产党,急忙派人回去向王子元报告。王子元当即派遣其骑兵队长周桂堂和联保主任张永汉,带领大队骑兵向耿庄扑来。

拉骆驼的六人发现敌情,急忙抢占了一处叫“喇叭山”的高地,与扑来的敌人对抗。经过了一夜的艰苦战斗,终因寡不敌众,有两人中弹牺牲。天亮以后,山下的敌人向他们喊话,让他们下山进行谈判。四人经过合计后,选一人下山。这个人就是谭忠余,化名陈平信。谭忠余被诱骗下山以后,即遭敌人逮捕。山上三人见势不妙,砸坏了携带的电台,立即向外突围。其中两人因辨不清方向,顺着山沟往北跑去,跑到叫西堆子梁的地方,到一户老乡家要水喝,被当地洋教堂的教徒张宗库发现。张报告了教堂的洋人神父高明扬(译音,比利时人),高即带领武装教民追击。这两名不知名的英雄,最终牺牲在几个洋奴的枪口之下。洋人神父缴去了他们的手枪、手表等物。另外一人冲出包围圈以后,翻过沟向东逃跑,终于摆脱了反动民团的追杀。据说,这个死里逃生的人,就是中共驻职工国际代表团代表张浩。李德的《中国纪事》书中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述。

原来,谭忠余到苏联学习了一年多之后,就受共产国际的指示,同另外几名同志一道回国。他们带了一部电台还有武器弹药等,怕被国民党截获,就没有乘火车,而是装扮成皮毛商人,拉着骆驼经过蒙古、内蒙古,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35年11月到达陕北三边。没想到,就在距离苏区十来里的地方,遭受了劫难……

谭忠余被敌人押回安边以后,始终坚强不屈,不向敌人吐露党的半点机密。敌人猜想他一定是共产党的重要人物,所以长期将他关押监禁。

英勇就义

1936年6月,为了巩固和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打破敌人包围,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建设新的抗日前哨阵地,身上还带着硝烟的红军指战员,又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战斗。红军西方野战军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指挥下,兵分两路,从陕北延川、贾家坪一带出发,向陕.甘、宁三省边界地区进军。右路军挺进“三边”高原,守敌均不堪一击,望风而逃。但是,当七十五师进攻安边县城的时候,遇到了难啃的“骨头”。七十五师攻城不克,七十八师接着再攻,不克,红二十八军接着包围。由于当时红军没有攻坚的重武器,加上安边城城墙高厚,四周是平坦沙地,没有可隐蔽的地形地物,城内敌人抵抗顽强,红军虽然付出了伤亡千人的牺牲,但安边城最终没有被攻克。

就在红军攻城最激烈的时候,城内守敌将一个人五花大绑押上城头,威逼着让他喊话,劝阻红军攻城。只见他挺起胸来气宇轩昂地向城下的红军喊道,给红军鼓劲,鼓励红军坚持攻城。不等他喊完,敌人就向他挥起了屠刀。烈士的鲜血喷洒在古老的安边城墙上……这位在安边城头上大义凛然、英勇就义的烈士正是谭忠余。

2013年10月1日,定边县人民政府在定边革命烈士陵园专门为谭忠余建造了一座墓碑,并题写“中共中央军委特科三科科长谭忠余烈士”一文,介绍谭忠余的革命事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