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8 18:28
豕的两眼圆睁状,两耳成招风状,长嘴上翘微张,犬齿尖长,背上鬃毛竖起,四肢刚健,臀、腹滚圆,生殖器刻画仔细,活脱脱一头野公猪形象。我们再仔细看,头部阴刻兽面纹,腹、背、盖面为鳞甲纹;四肢和臀部饰倒立的夔纹,夔首反顾,夔尾盘曲,并以云雷纹填饰;盖孔呈椭圆形,腹空,此器重达30多公斤,实测容积为13升。该器前后肘部的圆孔分别为21和21.5厘米,直径1.4厘米,两边对穿,腹内为圆管状,是供抬绳穿系而特意设计的,圆管与尊身二次铸成,然后焊接。盖上有凤鸟,既是装饰,又是捉手。值得注意的是,该器当年使用过程中曾多次修复,大体有六处:第一处颈、背交接处;第二处,臀部;第三处,盖钮;第四处,左边犬齿;第五处,猪鬃的左侧。从这些修补处,可以感受到当年使用的频繁。
有的考古学者认为商周时期的象生动物具有表意的功能及象征的意味,艺术地表现了人们的原始宗教观念。其具体作用是人们与神灵之间的沟通媒介,起着巫术般的祈求避邪作用。
1981年年初,湘潭县九华公社桂花大队船形山生产队队员朱桂武忙着盖新房。在平整新房地基时,挖出一件猪形铜器。经过文物部门鉴定,确认这是一个商代猪尊。湖南省博物馆派人调查,猪尊的出土地点是面对湘江的一个山坳里,附近没有其他器物,属于窖藏出土。有意思的是窖藏内近豕尊处的填土是细沙土,与窖藏本身的泥土不一致。沙土不积水,猪尊周边置沙土,应当是为了保证铜器周边相对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