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属

更新时间:2024-06-16 19:10

贝母属(学名:Fritillaria)是百合科下的属。

植物学史

贝母属的建立可追溯至16世纪50年代,由林奈以“Fritillaria L. ”命名于《植物种志》与《植物属志》中。据记载该属约有120种,分为5组:贝母组Sect. Fritillaria、多花组Sect. Rhinopetalum、聚花组Sect.Petillium、单鳞组Sect. Theresia、多鳞组Sect.Liliorhiza,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及北美洲的温带地区,尤以地中海北岸、伊朗、土耳其等地区分布的种类最为丰富。分布区的范围约在北纬26° ~ 65°之间。

贝母属在地中海地区分布的种类最多,有46种8亚种,占总种数的41.5% 。而在伊朗-土耳其虽然只分布39种3亚种,占总种数的32. 3%,但该区却具有从原始的Sect. Fritillaria至特化的Sect. Petillium,Sect. Rhinop-etalum和Sect. Theresia等4个组,只有贝母属中演化水平较高的Sect. Liliorhiza没有分布在该区。该区不仅有较多原始性状的种,而且有较特化的类群。因此,伊朗-土耳其是贝母属种类分布的多样化中心。但贝母属在该区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其种类在该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地中海地区,贝母属的种类主要是Sect. Fritillaria的种类得到较大的发展,因此,地中海地区是贝母属的多度中心。

我国对该属植物的调查源于其药用的功效,至70年代末《中国植物志》十四卷出版,调查工作告一段落,结果表明:中国产本属植物为20种2变种,除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等省外,其它省区均有分布,其中以四川(8种) 和新疆(6种) 种类最为丰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医药新资源的调查与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本属新植物种不断增加,其数目早已超过原有种。该属植物现有统计有61种,50变种,5变型。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鳞茎深埋土中,外有鳞茎皮,通常由2(-3)枚白粉质鳞片组成(鳞片内生有2-3对小鳞片),较少由多枚鳞片及周围许多米粒状小鳞片组成,前者鳞茎近卵形或球形,后者常多少呈莲座状。茎直立,不分枝,一部分位于地下。基生叶有长柄;茎生叶对生、轮生或散生,先端卷曲或不卷曲,基部半抱茎。花较大或略小,通常钟形,俯垂(但在受精后花梗逐渐向上,在果期直立),辐射对称,少有稍两侧对称,单朵顶生或多朵排成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具叶状苞片;花被片矩圆形、近匙形至近狭卵形,常靠合,内面近基部有一凹陷的蜜腺窝;雄蕊6枚,花药近基着或背着,2室,内向开裂;花柱3裂或近不裂;柱头伸出于雄蕊之外;子房3室,每室有2纵列胚珠,中轴胎座。蒴果具6棱,棱上常有翅,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平,边缘有狭翅。

地理分布

约60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区域、北美洲和亚洲中部。我国产20种和2个变种,除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内蒙古、贵州(后两个省区可能有,但我们没有采到标本)外,其他省区均有分布,其中以四川(8种)和新疆(6种)种类最丰富。

生长特点

贝母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4一般要-5年时间。以浙贝为例,通常秋季种子下土后,次年春天发出一片针状的叶,叶枯萎后地下留有一个直径3-4毫米的鳞茎;第二年从小鳞茎发出1-2片披针形的叶子,鳞茎继续膨大,直径达7-8毫米;第三年一般能长出几片更大的基生叶,少数还有主茎,地下的鳞茎多为一个,少数为两个,直径可达1.5-1.8厘米;第四年一般都有主茎并具花蕾或能开花,但不结果,地下鳞茎萎烂,重新生成两个新鳞茎;第五年则大多数都能开花结果,地下生成的两个新鳞茎都比较大,可供药用。完全长成的鳞茎,通常在次年能发出两个主茎,地上部分枯萎后旧鳞茎也逐渐萎烂,留下两个新鳞茎。这个生长周期的长短,不同的种类以及随着生长环境的变化,是有差异的。但大多数种类都大致如此。群众把只具1-2片叶子的植株叫“一片草”或“双飘带”;有茎无花的叫“树儿子”;有花而不能结果的叫“气死花”;能结果的花叫“灯笼花”,果实叫“八挂锤”。这对于判断地下鳞茎的大小,掌握采收时期,是有重要意义的。

种植技术

种子繁殖

6一7月间采收贝母种子,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可撒播,亦可条播,但以条播为佳。播种后应覆盖稻草,约三年后即可收获。

鳞茎繁殖

7一9月间收获时,选择无创伤病斑的鳞茎作种,用条栽法,按行距20厘米开条沟,株距3一4厘米,栽后覆土5一6厘米,或在栽时分瓣,使大小均匀,分瓣宜直分,不能横分,亦不可损伤内外表皮,随分随栽,斜栽于穴内,覆盖细土灰肥约3一5厘米。压紧镇平。

田间管理

不须中耕,但要勤除草。一般施肥三次,第一次在栽种前施以腐熟厩肥作基肥;第二次在苗高3一4厘米时,施以腐熟的粪肥;第三次在3月间,当鳞茎生长时,施以腐熟的粪肥和油饼。

采集方法

于夏、秋两季采挖,一般于下种三年后秋季苗枯萎时采挖采后除去泥土及时晒干或微火烘干。

应用价值

药用价值

本属绝大多数种类的鳞茎可供药用,统称“贝母”,含有数种贝母素,如贝母素丙、松贝素甲等,多为27个碳原子的甾醇类生物碱。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效。有些种类已被栽培,如浙贝母,在江、浙一带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数量也最大。其次是平贝母,主要产区在东北。野生种类中供药用的主要有川贝母和伊贝母,前者产四川与西藏,后者产新疆。

药材“贝母”为本属植物的干燥鳞茎,在我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最早的记载当为汉代《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通常用于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有浙贝、川贝、炉贝、伊贝(生贝)和平贝之分。浙贝苦寒,多用于外感咳嗽;川贝苦甘微寒,多用于虚劳咳嗽;炉贝、伊贝、平贝通常均作川贝使用。关于药材品种的详细情况,可参考《植物分类学报》15卷2期(1977年)的“中药贝母名实考订”一文。

观赏价值

贝母属植物的花婀娜多姿,果、叶形态奇特诱人,花色绚丽斑斓,而且有些种花香幽雅馥郁,沁人心脾。在国外,波斯贝母(F. persica)、方格斑贝母(F. Meleagris)、浙贝母已做花卉栽培。近年来,欧美国家以观赏为目的,用于庭院种植或容器栽培,布置环境,使贝母属植物的观赏价值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在国内,仅有少量的种类用做园林绿化美化。如伊贝母和平贝母属于早春短命植物,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春花卉及园林绿化美化的优良种质资源。而浙贝母在林下栽培,适合阴生环境的绿化。

发展前景

加强保护,合理利用

建立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基地,加强对野生贝母植物资源的保护。难能可贵的是新疆贝母属植物中的裕民贝母和塔城贝母,是已知136种世界贝母中唯一开蓝花的种,已引起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重视,需及时制定以保护为基础的利用计划。

引种驯化,深入研究

新疆野生贝母种类繁多,类型丰富,花色缤纷,花香袭人,加之早春开花,是十分珍贵难得的花卉资源。在国外,波斯贝母、方格斑贝母、浙贝母已作为花卉栽培。所以应进一步进行深入的资源调查,查清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观赏特性及其生长环境,制定详细的引种驯化计划,并开展繁殖和栽培研究。

综合评价,重点开发

综合评价贝母属植物的观赏特性,结合市场需要,重点开发具有明显优势花色、花期以及具有特定功效的种类,如开发早春蜜源植物。野生贝母,尤其是栽培贝母,花朵中的蜜腺分泌着泪水般花蜜,是早春稀有的蜜源植物。贝母花蜜,不久将成为新的药用保健珍品。开发香料植物资源,新疆贝母属植物中的裕民贝母,不仅花朵具有浓烈香气,鳞茎中也含有较丰富的香豆精,有望成为香料植物。

培育新品种

荷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中国的野生草本植物资源,已经培育出大量的新品种,而我国仍处于野生状态。因此,应加快育种步伐,尽快利用具有优良性状的野生植物资源,通过有性杂交、多倍体诱变、辐射育种、花粉单倍体育种以及遗传工程和现代化手段培育具有香气、重瓣和保健作用的贝母花卉新品种,达到观赏价值高、适用性强、成本低、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目的,并尽快在园林中推广应用,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下级分类

平贝母

植株长可达1米。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1-1.5厘米,周围还常有少数小鳞茎,容易脱落。叶轮生或对生,在中上部常兼有少数散生的,条形至披针形,长7-14厘米,宽3-6.5毫米,先端不卷曲或稍卷曲。花1-3朵,紫色而具黄色小方格,顶端的花具4-6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强烈卷曲;外花被片长约3.5厘米,宽约1.5厘米,比内花被片稍长而宽;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3/5,花药近基着,花丝具小乳突,上部更多;花柱也有乳突,柱头裂片长约5毫米。花期5-6月。

伊贝母

植株长30-60厘米。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1.5-3-5厘米,鳞片上端延伸为长的膜质物,鳞茎皮较厚。叶通常散生,有时近对生或近轮生,但最下面的决非真正的对生或轮生,从下向上由狭卵形至披针形,长5-12厘米,宽1-3厘米,先端不卷曲。花1-4朵,淡黄色,内有暗红色斑点,每花有1-2(-3)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不卷曲;花被片匙状矩圆形,长3.7-4.5厘米,宽1.2-1.6厘米,外三片明显宽于内三片,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2/3,花药近基着,蒴花丝无乳突;柱头裂片长约2毫米。蒴果棱上有宽翅。花期5月。

甘肃贝母

柱头裂片很短,长约1毫米,极少达2毫米;叶状苞片1枚(甘肃、四川、青海)。

黄花贝母

叶除最下面的为对生外,其余全部轮生;花被片上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蒴果稜上的翅宽2-3毫米(新疆)。

浙贝母

植株长50-80厘米。鳞茎由2(-3)枚鳞片组成,直径1.5-3厘米。叶在最下面的对生或散生,向上常兼有散生、对生和轮生的,近条形至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2.5厘米,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花1-6朵,淡黄色,有时稍带淡紫色,顶端的花具3-4枚叶状苞片,其余的具2枚苞片;苞片先端卷曲;花被片长2.5-3.5厘米,宽约1厘米,内外轮的相似;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2/5;花药近基着,花丝无小乳突;柱头裂片长1.5-2毫米。蒴果长2-2.2厘米,宽约2.5厘米,棱上有宽约6-8毫米的翅。花期3-4月,果期5月。

川贝母

植株长15-50厘米。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1-1.5厘米。叶通常对生,少数在中部兼有散生或3-4枚轮生的,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3-5(-10)毫米,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花通常单朵,极少2-3朵,紫色至黄绿色,通常有小方格,少数仅具斑点或条纹;每花有3枚叶状苞片,苞片狭长,宽2-4毫米;花被片长3-4厘米,外三片宽1-1.4厘米,内三片宽可达1.8厘米,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3/5,花药近基着,花丝稍具或不具小乳突柱头裂片长3-5毫米。蒴果长宽各约1.6厘米,棱上只有宽1-1.5毫米的狭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新疆贝母

植株长20-40厘米。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1-1.5厘米。叶通常最下面的为对生,先端不卷曲,中部至上部对生或3-5枚轮生,先端稍卷曲,下面的条形,向上逐渐变为披针形,长5.5-10厘米,宽2-9毫米。花单朵,深紫色而有黄色小方格,具3枚先端强烈卷曲的叶状苞片;外花被片长3.5-4.5厘米,宽1.2-1.4厘米,比内花被片稍狭而长;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几乎成直角;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至2/3,花药近基着,花丝无乳突;柱头裂片长约2-3毫米。蒴果长1.8-3厘米,宽和长相近或稍狭,棱上的翅宽4-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乌恰贝母

原描述认为它与黄花贝母 F. verticillata Willd., Folgae Vved. 及 F. regelii A. Los. 等种相近。但据苏联植物志所绘的图看,非常接近新疆贝母 F. walujewii. Regel。我们把从新疆采得的有关标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天山地区的标本均与新疆贝母的原记载相符,但产于乌恰的几份标本则略有不同。故我们把前者鉴定为新疆贝母,而把后者鉴定为本种。它与新疆贝母的主要区别是:本种除最下部一对叶先端为略弯曲(不卷曲)外,其余的叶先端明显卷曲;花较小,长约3厘米,外面淡绿色,内面具紫色小方格,蜜腺窝稍凸出,但不成直角状。这些区别有时也有过渡。由于这个种所采到的标本很少,能否成立尚有疑问,这里暂予保留,以待今后进一步的采集与研究。花期6月。

阿尔泰贝母

叶对生或上部互生,先端不卷曲。花单生,具1-3枚叶状苞片;花紫红色,有明显的浅色小方格;柱头裂片较长,约占花柱全长的1/3。蒴果棱上有宽翅。花期5月。

天目贝母

植株长45-60厘米。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约2厘米。叶通常对生,有时兼有散生或3 叶轮生的,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0-12厘米,宽1.5-2.8 (-4.5)厘米,先端不卷曲。花单朵,淡紫色,具黄色小方格,有3-5枚先端不卷曲的叶状苞片;花梗长3.5厘米以上;花被片长4.5-5厘米,宽约1.5厘米;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基着,花丝无小乳突;柱头裂片长3.5-5毫米。蒴果长宽各约3厘米,棱上的翅宽6-8毫米。花期4月,果期6月。

粗茎贝母

植株长30-60厘米。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2-2.5厘米,鳞片上端延伸为长的膜质物,鳞茎皮较厚。茎较粗,直径约5-9毫米。叶在最下面的2枚对生,向上为散生、对生或轮生,矩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2.6厘米,先端不卷曲。花单朵,黄绿色,有紫褐色斑点或小方格;叶状苞片通常3枚,有时1枚,先端不卷曲;花被片长4-5厘米,内三片宽1.3-1.5厘米,外三片宽1.1-1.2厘米,蜜腺窝在背面稍凸出;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基着,花丝具小乳突或无;花柱较肥厚,柱头裂片很短,长约1毫米。花期5月。

高山贝母

植株长8-22厘米。鳞茎深埋地下,由2枚鳞片组成。叶通常2枚,极少为3枚(此外再也没有叶状苞片),近对生或互生,椭圆形或近矩圆形,长1.9-3.3厘米,宽0.7-2厘米,先端不卷曲。花单朵,紫褐色,有方格斑;花被片长1.6-1.8厘米,宽6-7毫米,内三片和外三片相似;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背着,花丝无小乳突;柱头裂片长约2.5毫米。蒴果直径约3厘米,无翅。花期7月。

轮叶贝母

一轮贝母

植株长27-54厘米。鳞茎由4-5枚或更多鳞片组成,周围又有许多米粒状小鳞片,直径1-2厘米,后者很容易脱落。叶条状或条状披针形,长4.5-10厘米,宽3-13毫米,先端不卷曲,通常每3-6枚排成一轮,极少为二轮,向上有时还有1-2枚散生叶。花单朵,少有2朵,紫色,稍有黄色小方格;叶状苞片1枚,先端不卷;花被片长3.5-4厘米,宽4-14毫米;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3/5;花药近基着,花丝无小乳突;柱头裂片长6-6.5毫米。蒴果长1.6-2.2厘米,宽约2厘米,棱上的翅宽约4毫米。花期6月。果期不详。

米贝母

植株长10-33厘米。鳞茎由3-4枚或更多球状鳞片和周围许多米粒状小鳞片组成,呈莲座状,直径1-2厘米。茎上无叶,仅在顶端有3-4枚苞片(多少花瓣状);基生叶1-2枚,椭圆形或卵形,长3-5.5厘米,宽2-2.8厘米,具长达10-24厘米的叶柄。花单朵,黄色,有紫色小方格,内面有许多小疣点;花被片长3-4厘米,宽7-14毫米,内三片稍宽于外三片;花药背着;柱头裂片长5-6毫米。花期4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