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翁

更新时间:2023-02-15 21:23

负翁这个词来自香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给香港的经济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经济长期不景气,失业率高居不下,房产跳楼,股票套牢。直到2007年才会恢复到1997年危机前的水平。很多人因为贷款购楼和炒股一夜之间从百万富翁到负债百万,戏称“负翁”,负翁常与房奴紧密联系。

词由来

香港,楼市泡沫破灭后,一夜之间发现自己的房产变成负资产的人们,第一次被媒体冠以“负翁”的称号。今天的都市里也有群“负翁”,收入不菲,积蓄却不多,买了房子和车子,却欠着巨额的债务,这样一个群体正变得越来越庞大。与许多富翁的节俭、“吝啬”相比,他们可要潇洒得多,反正这个社会就是个超前消费的社会,今天可以花明天的钱,那为什么不花?真要到了两手空空时,再想办法吧,谁叫这是现如今的流行呢?

“量入为出”是老一辈人过日子的方针,“寅吃卯粮”却是许多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前者做起来很实在,后者听起来很潇洒。

这是个超前消费的年代,我们潇洒地提前住上了房子,开起了车子,虽然肩上也担负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债务。银行的数据显示,消费贷款目前占信贷业务还不足一成,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身边靠贷款提前过上“小康生活”的“负翁”是越来越多了,虽然他们同样体会着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很多时候这一观念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自觉的行动指针。

“负翁”由于信用的过度应用而造成的信用危机,假如按揭制度一直不变化,或者银行的警戒线不上升,同时市民本身的信用意识和支付能力不能跟上,个人和家庭的债务问题不断发展和累积,必然引起银行支付出现困难,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引起许多新的法律问题,新一轮的执行难将更难。

“负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金钱方面是“负翁”,在社会责任方面则是一种负责任的“负翁”。他们能够看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对自己、对国家有信心,所以才会有这些举动。

该题材书籍

大负翁》(三盅著) :有这样一个人,破产后诈保,诈保后易容,易容后却被识破、遭勒索,再次回归一无所有,最后在亡命天涯的途中失忆。这世上不再有人认识他,包括他自己……生存对他而言,不过是“负人生”的荒诞延续。这个人叫甄伍。经历了一次自作聪明的创业,策划了一起机关算尽却惨败收场的商业诈骗后,他破产了。而真正促使他走上不归路的却是妻子李美鹃身患绝症。他在死党邵启亮和情人裴思格的帮助下,押上生命赌注,制造了一起“意外事故”,却永远丢失了做人的“身份”……妻子李美鹃也因此被迫走上了卖身治病的绝路……与此同时,甄伍的另一个死党赵鸣盯上了他的保险金,想利用其情人裴思格借机对他实施敲诈。三个男人间旷日持久、血雨腥风的战争就此拉开帷幕。一连串麻烦将伏击他们,各种“意外事故”会纷纷降临到他们头上……所有利益与恩怨玩命般纠缠在一起,各种力量汇聚于一点,扯成一个死结,竞相角力,只待某一刻的到来,完成最后一次血淋淋的撕裂……看他们如何尔虞我诈辗转腾挪,见识他们如何于套中设饵绝处逢生。为保生存,他们不惜置之死地而后生,终将人生反向延伸,叩响了地狱之门……他们都是大负翁,身上套着各式各样的契约,或兑现过去,或交易现在,或投资未来,串在一起就象一条脆弱的锁链。一场金融危机,使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了赤字,破产的不仅是家庭财政,还有支离破碎的生活。爱情、友情、事业、梦想、人性、道德——都可以破产。

引申义

现在引申为下面几个意义:

负翁

资产为负数的人

负债累累的人

贷款买房的人

贷款消费的人

产生原因

中国人敢于今天花明天的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社会进步。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需要扩大内需、提升消费。为了刺激国民的消费,中国政府强化了宏观调控,有计划地加速商品房的建设和家用汽车的生产;并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扩大了消费领域,其中信用消费按揭消费、个人贷款就是很有吸引力的办法,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敢用明天的钱的超前消费者。心态美国经济心理学专家下了个定义说,今天的中产阶级普遍患有一种病:奢侈品热。媒体对名人奢华生活的过度宣扬,让人们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有了向名人生活标准靠拢的欲望。而在英国,相比上世纪50年代,英国人的收入增长了3倍多,可是贫穷感却增强了,这是患上奢侈品热的一个症状。“我乃穷人”,是普遍存在于中产阶级人群中的心态。经济心理学家指出:借钱成为习惯后,债务容忍度就不可能回到原有的水平,逐渐形成债务黑洞。令人担忧的是,对债务无所谓的心态就像传染病毒,别人都贷款买房、买车,你不照样做就显得很傻。“以前都说量体裁衣,现在是量别人的体来裁自己的衣。”该现象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浮躁心理。

银行的跟风竞争行为银行

同行业者为竞争而相续提出一系列误导性理念,也是引起市民盲目跟风的主因。

媒体的浮躁思想

现在的报纸、电视,对于白领、金领生活方式的推崇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小资”、“波波”、“IF族”,我们的媒体每几个月都会推出一款流行名词,似乎我们的生活水平就快要超英赶美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说法完全落伍了。媒体的浮躁思想必然引起社会心态的浮躁,于是“负翁”的大量涌现也就不希奇了。

超前消费

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愈来愈超前,胆子也愈来愈大,有57%的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不为自己成为“负翁”担忧。社会学家分析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触摸到小康的生活水平,超前消费没人动员,没人宣传,也没有人用榜样的力量感召,水到渠成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大到商品房、汽车,小到家电,甚至一支口红,你都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买了再说,用了再说。有了个人贷款,你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消费计划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变为即期消费。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可以透支的信用卡是“负翁”一族的最爱。广州发展银行每个月都会向外发放一定数量的信用卡,这种卡主要是用来引导消费,最高可以透支5万元,据统计的结果显示,喜欢持卡透支消费的人群中,以年轻人为主,而这一部分人也往往占最后坏账比率中最高。

个人投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投资的胆量也愈来愈大,但是风险也愈来愈大,自然出现“负翁”就不足为奇了。2003年,曾经风光一时的淮南饺子大王也因为投资失败,成了欠债20余万的“负翁”。其他产生“负翁”的原因还包括自然灾害,疾病等等。

信用体制不完善

中国个人信用体制并不完善,一些怀着赌徒心态的人一段时间内不会减少,这些人,大肆透支自己的财产,到时候,如果能偿还就偿还,如果不能偿还就算了。

类型

自信型

又叫做希望型“负翁”,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白领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品质要求高,于是积极地贷款消费,提前享受。

被迫型

许多在北京打拼的外地人,告别了福利分房,又没有高收入,要结婚生子,要找个栖息地,只好贷款。

被误导型

健康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内需推动。于是,最近三四年一直有经济学家在鼓吹超前消费,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经典故事也就流传开了。

泡沫经济的受害者

最后一种“负翁”是泡沫经济的受害者,其中最典型的是IT业、金融业。

后果

超前消费导致个人破产现象的扩散势必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也使得公众的价值观人生观极度扭曲。而内需却并没有因为白领阶层纷纷变成“负翁”而得到扩大,因为占国民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缓慢,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成,由此银行储蓄余额依然居高不下。

反思

循序渐进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任何揠苗助长的浮躁心态对于社会发展都是极其有害的,今天我们醉心于搭造空中楼阁,明天必然要承受从空中摔下来的痛苦。从“负翁”现象中,我们的媒体应该吸取教训了,怎样正确引导公众是媒体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信用风险也是“负翁”必须考虑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专家王振宇先生认为,中国的信用体系不健全,单单就消费贷款一项来说,虽然贷款种类越来越多,但由于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在面对“霸王条款”时,无可选择只能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负翁”的负担。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则认为“负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金钱方面是“负翁”,在社会责任方面则是一种负责任的“负翁”。他们能够看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对自己、对国家有信心,所以才会有这些举动。也正因为他们有这些举动,他们更不希望出现大的动乱,这是一种比较积极的现象。

超前消费无可厚非,现在年轻白领中流行“今天花明天的钱”,他们对自己的未来非常有信心,因此,大胆地利用各种各样的消费贷款买车购楼,传统的理财观念对超前消费非常不以为然。不过,理财人士认为,“负翁”们的选择未必不明智。目前贷款利率较低,而从长远来看,由于投资过热必将导致利率上涨,这就意味着将来还债的成本更低,另外将来通货膨胀率也有望提高,据估计,未来可能达到年均4%,这也降低了还款的实际利率。不仅如此,金钱是有时间价值的。青年人未来的收入预期是看好的,随着青年人收入的提高,对于个人来说,每月的还款数额在收入中的比重将大幅降低。

理性建议

理性消费是关键

当然如果过度超前消费,一旦收入出现不稳定,就会带来沉重的财务压力,一些个人和家庭甚至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有些甚至徘徊在破产的边缘,因此贷款要适度。

超前消费是一个个性化的选择,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来说,要做“负翁”需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首先是对风险的认识,“负翁”们必须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带

来的巨额的债务。如果能够以比较积极的心态面对,超前消费也并不是洪水猛兽;其次,创造收入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确实对于未来的收入和收入的增长很有信心,做“负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再次,要在做“负翁”的同时,做一些保险的安排,一旦自己出现问题,能够保障家庭的财务安全。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因素,要能在花费与存储方面找到平衡点,如果能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收入,这也不失为一个学习理财,强制理财计划的方法。特别是贷款买房的的“负翁”们,这种提前消费,其实如果计划和实施得好,对年轻的“负翁”们不失为一个养老防老的投资手段,抛弃旧的“养儿防老”想法,这种强制储蓄对于“月光”族的年轻一代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薄弱,预期收入没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只是盲目地赶时髦,收入提高的潜力也不大,负债就将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对于年轻白领来说,可以把贷款尽可能地延长,以减少每月还款的压力。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个人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增加,未来还款的压力也会逐渐降低。

控制措施

要控制着“负翁”朝健康的方向发展,首先就是建立严格的消费审查制度,就是监督“负翁”们在消费什么。值得警惕的是,目前有不少“负翁”是在高消费“享受资料”,他们进行信贷消费就是为了超前享受及时行乐,这种信贷消费只能为社会“奉献”许多极具破坏性的享乐主义和不切实际的浪费文化,是必须以制

度加以约束的。

除此之外,专家还指出,“解压”首先必须要认清压力源!“好好想想自己的压力到底是来自什么,是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还是对于失业的担心,还是与他人相比的失落。找到压力源,就能更容易地看到自己的压力是怎么回事,更好地排解这种压力。”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完善信用担保机构。如同企业破产一样,在个人资产远远小于个人负债、无偿还可能的情况下,实施个人破产制度。个人破产制度就是当个人资产远小于个人负债并且无力偿还的情况下,个人可以申请破产。在个人破产申请获准后,破产人的债务可以获得豁免。

针对目前社会上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的现状,尽快健全个人信用的法律环境,为个人信用立法,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已日益迫切。同时要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由政府出面筹资组建消费信贷担保公司,为个人信用消费提供担保,转嫁个人违约风险,消除银行后顾之忧。我们正在期待一个破产制度的出现,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可能成为“负翁”。

困扰

小心翼翼的按揭族求稳不得

不少“负翁”表示,还贷的压力让自己上班小心翼翼,对老板毕恭毕敬,唯恐被替代。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分析说:“有时有更好的工作都不敢跳槽,因为即使跳槽后收入会有增长,但也需要一个心理适应,也会有被炒的风险。高收入和高风险、高安全不完全统一,结果很多人牺牲了发展的机会。”小心翼翼并不一定是安全的,大多三十五六岁,薪水不差,小心翼翼了几年之后,跟不上公司发展步伐,被抛弃了。往小了说,这是个人问题,往大了说,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

与城市贫民一步之遥

实际上,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并不适合所有中国人,因为中国的社会保障还不够健全。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机制非常健全,美国老太太还不了债,破产了,起码吃住不成问题,而中国没有个人破产法,中国老太太还不了债很可能要流离失所。

“负翁”由于信用的过度应用而造成的信用危机,假如按揭制度一直不变化,或者银行的警戒线不上升,同时市民本身的信用意识和支付能力不能跟上,个人和家庭的债务问题不断发展和累积,必然引起银行支付出现困难,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引起许多新的法律问题,新一轮的执行难将更难。

国外现象

德国

越来越多的德国人要靠举债度日,720万人无力偿还到期的贷款。德国境内“负翁”南北分部不均。 德国企业资信评估机构信贷改革(Creditreform)公司宣布,德国目前有超过一成的成年人资不抵债,入不敷出。720万人无力在预期内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这些人既没有足够的财产,也没有其他的信贷渠道来支付他们的生活费用。

最新数据显示,全德国有占人口总数10.68%的成年人无法偿还债务。 信贷改革公司在2005年统计出的这一比率为10.43%。 在德国西部地区,590万人资不抵债;而东部地区,有130万人债台高筑。在这些人当中,男性占三分之二,20-29岁年龄组的“负翁”人数明显增加。大体上看来,资不抵债的情况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些数据应该引起社会的注意。

英国

作为主要发达国家英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受到很大冲击,失业率达20年来最高,房地产价值一年来缩水15%,实体经济预计出现负增长。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减税、举债等方式来刺激国民消费,以恢复经济。英国财政大臣达林宣布了以减税为核心的经济刺激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英国政府将通过减税和加大公共项目投资来刺激消费者信心。方案总价值达20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1%。

英国媒体称,为了弥补举债刺激经济带来的财政赤字,政府最终不得不大幅提高税收,这是典型的“透支明天的钱,偿还今天的债”。IHS环球透视经济预测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亚瑟说,考虑到目前经济下行的趋势,经济刺激计划虽然必须,但也很冒险。一旦经济形势有所回暖,必须立即偿还这些高额负债,为此须迅速地提高税收,增加国民保险缴费率,紧缩公共项目开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