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圈镇

更新时间:2023-01-05 05:54

贺圈镇,隶属于陕西榆林定边县,属城郊镇,素有定边县城“南大门”之称。地处定边县城南面,与砖井镇红柳沟镇盐场堡镇定边街道等镇(街道)相邻。区域总面积442.95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贺圈镇常住人口为34293人。

历史沿革

清置定边县后,镇属西部为木瓜塘,东部为鸦儿塘,辖地南至油房庄乡的杨老庄和纪畔乡的王原。

民国改行保甲后,废塘设联保办事处,区域未变。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废保甲。改乡、村,属城区第四、第五两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两乡合置为睦邻乡。

1958年,改属城滩人民公社的两个管理区。

1961年,析出,新设王来滩人民公社,将原设管理区改制为25个生产大队,93个生产队。

1963年,迁址驻贺圈村改称贺圈人民公社。

1984年,公社改制为乡。

1997年,改乡为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截至2000年,贺圈镇辖三友、土桥子、武兴庄、井沟、红庄、马团庄、耿尔庄、白尔庄、张圈、木瓜沟、郑尔庄、小巨滩、王来滩、郑圈、下闇门、上闇门、新墩、薛坬、辛圈、何梁、狼儿沟、马沟泉、石沟、彭滩、田倪圈、石井子、梁圈27个村民委员会,66个自然村。

2015年6月28日,撤销纪畔乡,并入贺圈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贺圈镇辖4个社区、15个行政村:平安社区、兴盛社区、文苑社区、融通社区,郑圈村、梁圈村、彭滩村、马沟泉村、闇门村、五兴庄村、马团庄村、白尔庄村、郑尔庄村、王来滩、辛圈村、纪畔村、高岔村、苏兴庄村、高庄洼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贺圈镇地处定边县城南面,与砖井镇红柳沟镇盐场堡镇定边街道等镇(街道)相邻。区域总面积442.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贺圈镇地处白于山北麓,毛乌素沙漠南缘,全镇地形地貌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南部半山沟壑区、中部洪漫滩区、北部半沙区。

水文

贺圈镇境内无河流湖泊,为典型的干旱区。

自然资源

贺圈镇矿产资源以石油为主,红庄油区、粱圈油区,马泉沟油区辐射本镇全境。

人口

截至2000年,贺圈镇总人口18226人,汉族占98%,其余为回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3人。集镇暂住人口2000人。

截至2017年,贺圈镇常住人口33093人。

截至2018年,贺圈镇户籍人口30643人。

根据定边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贺圈镇常住人口为34293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0.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增加1115人;常住人口中,男性占53.54%,女性占46.46%,性别比为115.23;常住人口中0-14岁占21.56%,15-59岁占64.11%,60岁及以上占14.32%(其中65岁及以上占9.30%);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09年。

经济

综述

2017年,贺圈镇企业个数共360个,企业从业人数1800人,其中工业企业24个,规模以上2个。

2018年,贺圈镇企工业企业20个,规模以上2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个。

2019年,贺圈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9.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3元。主导产业为农牧业及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截至2000年末,贺圈镇有农耕地6266.67万公顷,有水地866.67余公顷,成林面积计2600公顷。粮食总产500万公斤,平均每公顷产2025公斤,油料总产达14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420元。中部滩区王来滩等村是全县冬小麦、豆类、葵花的主要产区;南部白于山区边缘马沟泉等村,主产荞麦、油料、薯类。经济作物为大葱。全镇有大牲畜计3800头,羊子0.7万只。

2019年,贺圈镇生猪饲养量3.80万头,羊子饲养量7.80万只,家禽饲养量30.93万羽。

第二产业

截至2000年,贺圈镇镇村企业发展为12家,个体工商户133户,从业人员317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00年末,贺圈镇有小学34所,其中完全小学9所,教职工178名,在校学生3580名,入学率98%。镇中心小学有3层教学楼1座,设教学班13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00年末,贺圈镇有镇办医院1所,医护人员8名。开办个体诊所30家,个体医生60名。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贺圈镇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556户2048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77户445人,五保贫困户24户25人,2015年至2019年已脱贫537户2013人,贫困发生率0.089%。

交通运输

贺圈镇有太中银铁路靖王高速公路吴定高速307国道、延定公路(省道)、定铁、定刘张(县道)纵横穿越境内。

历史文化

综述

贺圈镇境内文物古迹有古长城、土城寨和古道等多处。

古长城

贺圈镇境内有长城3道,呈工字形。一道从北而来,经县城、郑圈、刘圈、蔡圈、下闇门、上闇门至乾沟口,全长8.5千米,有墩台17座,明代所筑;一道从杨马场入境,经梁圈、石井子、瓦碴梁出境东去,全长11华里,有墩台6座;一道西起下闇门,经彭滩、石井子至瓦碴梁,俗称旋边墙。西墙与旋墙土层在6厘米~8厘米之间,夯窝直径20厘米~25厘米,排列整齐;东墙土层在8厘米以上,夯窝较大。遗迹均存。

土城寨

牛营城,在乾沟口的井湾与薛坬之间,明时筑;

木瓜寨,在木瓜沟口,明时筑,残迹尚存;

郑尔庄寨,在郑尔庄,有东西两寨,清时筑。东寨主陈姓,今寨已不存,西寨主张姓,寨迹犹存;

丁寨子,在丁寨子村,明时筑;

李寨子,在梁圈北,始建无考;

彭滩寨,在彭滩村,相传为明代远东总兵李荣家宅。

古道

清代前的东晋太西甘凉商运大道,东从石沟入境,经彭滩、上闇门、郑尔庄、马团庄、红庄出境,西去红柳沟镇二道沟出县。这不仅是一条商道,而且还曾用于军事。唐萧宗在灵州登基后,郭子仪、李光弼带兵从此道东去平息安史之乱。相传,此路开拓于秦朝。为北方东西直道之一。

长城关地道

相传,下闇门长城下曾有一条地道。民国年间丁俊生等人进去探察,每一长城墩台处置一出口,可以至墩台高处。地道内有水井、仓库、住室,后被洪水淹没。据说,明时蒙骑滋扰,近民皆进洞隐避。

物产美食

荞面圪坨

荞面圪坨是定边的汉族风味小吃。将荞面加水和好,用拳头踩坚擀成三公分厚的面片,切成小指头大小的方丁丁,逐个用大拇指向立脚点推动成圪坨状,入锅煮熟后浇上羊肉臊子汤,再加上调料即成。

荣誉称号

2019年,贺圈镇荣获“文明乡镇”、“先进基层党(工)委”、“目标责任考核优秀乡镇”、“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