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3 07:00
贾伯涛(1903—1978),原籍湖北大冶,出生于江苏扬州,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扬州初级师范学校肄业,南京陆军大学毕业。1924年春由中国国民党中央驻上海代表田桐及湖北省出席中国国民党一大代表张知本保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1926年4月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政治部代理主任,参加北伐战争。任北伐东路军总指挥部上校参谋,南京黄埔同学会总会登记科上校科长,中央军校上校主任教官,军训部少将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委会西北战干团副教育长,1942年1月任闽浙赣三省边区绥靖指挥部指挥官。1943年8月授陆军少将。1946年起任武汉行辕政务处中将处长,华中剿总政务委员会办公厅秘书长。1949年在香港通电起义。1978年在美国纽约病逝。
人物简介
贾伯涛(1903—1978),原名贾德森,国民党军中将,爱国人士。祖籍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狱。祖父贾启明曾任清末鄂北知府,因痛恨清庭腐败,辞官还乡。父亲贾汉铎从政,家境为中产阶层。贾伯涛幼受庭训,攻读经史,后赴上海求学。1924年辍学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1925年3月1日黄埔军校毕业后,历任侍从参谋,少尉连长,北伐军第一军军长办公室参谋,独立第二师第一团党代表,二十师政治部主任,北路军总指挥部少将主任。北路军改编为三十二军后,任军政治部主任。贾伯涛被授予少将军衔时仅二十四岁。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贾伯涛调往凇沪任凇沪警备司令部政治部主任,1929年又调任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湖北省党部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组织部长,主办《中山月报》。1930年,任武汉行营参谋,1931年任南昌行营参谋兼南昌军警督察处长。1932年到上海创办肇和中学,自任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贾伯涛请缨上阵,被任命为湖北省兵役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38年任江西省南抚师管区司令。1941年兼金南戒严司令,挥师抗日,卓有功勋,被晋升为中将。1942年任浙、赣、闺三省边区绥靖司令。1944年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级参谋兼宣导组主任,同年又兼中央各军事院校毕业生调查处长。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六大代表。贾伯涛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由衷敬佩。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贾伯涛随之离开重庆。1946年任武汉行辕中将政务处长,创办汉口建华中学,自任董事长,同时兼办大同中学,被推选为董事长,兼办《大华晚报》,被推选为董事长。1946年夏,蒋介石撕毁和平协定,进攻解放区,贾伯涛极为反感。1947年他任武汉行辕第一处处长时,利用《大华晚报》登载武汉和外地进步人士强烈反对内战,要求和谈的文章,激怒蒋介石,被扣押8个月。后经程潜多方周旋,保释出狱。
1949年贾伯涛带领全家迁居香港,在九龙创办了季苑农场。1951年贾伯涛在香港联系港澳黄埔同学,成立同学会,并被选为会长,为促进祖国统一做工作。1962年受蒋介石威胁被迫迁居台湾,心情压抑,谢绝高官厚禄,仅靠退役金维持生活。曾几次想离台到美国,都因蒋介石集团的阻挠而未能成行。1973年贾伯涛的三女儿贾丽娜在美国结婚,贾伯涛获准赴美主持婚礼,随后定居纽约。1975年9月他从美国回祖国参观访问,曾受到叶剑英副主席的亲切会见和宴请。参观访问期间,贾伯涛对大陆日新月异的变化兴奋不已,临别表示要为祖国统一大业尽心竭力,多做工作。回美后,贾伯涛虽年过古稀,仍孜孜不倦的工作和写作。他以亲身经历写了大量揭露蒋介石的文章和一部30多万字的《蒋介石秘史》。贾先生在香港、台湾和美国期间,曾为统一祖国的崇高事业和实现新的国共合作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1978年7月12日,贾伯涛因心脏病在美国病逝,享年七十五岁。根据贾伯涛生前遗愿,骨灰由他女儿贾丽妮送回大陆,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当时,我国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聂荣臻、乌兰夫、邓颖超、廖承志、徐向前等参加了安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