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15 22:44
资产阶级人生观是资产阶级对人生的根本观点。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反映了资产阶级对人生目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根本看法。其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一切从自我出发,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把追逐利润和享乐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针对封建禁欲主义宣扬享乐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等,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在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后,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日益加剧,无产阶级革命蓬勃兴起,资产阶级人生观成为日益没落的阶级意识,有极大的腐蚀性和破坏性。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不断批判资产阶级人生观,宣传无产阶级人生观,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怎样对待人生和实践人生价值等问题。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都是人生观的特殊方面或具体表现。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人生征途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人生观的形成和确立,不仅要受一定世界观的指导,而且与人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生活环境、个人经历和遭遇以及所受的教育和影响,也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人们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往往对人们的人生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生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则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反映。人生的本质和意义,不可能从人的意识本身得到解释,也不可能从人的实际生活以外得到解释,只能从人们的社会生活条件和人生实践中去理解。
类型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社会的变迁,阶级的兴衰以及各种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人生观。按其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基本看法划分,资产阶级人生观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禁欲主义人生观 这种人生观把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欲望看作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它要求人们放弃对快乐和幸福的追求,拒绝生活享受,克制自己的情欲,并以此作为人生目的和最高美德。有的甚至强调灭绝人欲,放弃一切欲望,绝智弃圣,实行苦行主义。这种人生观常常与悲观、厌世的人生观相联系,并普遍被宗教所强调,成为剥削阶级愚弄、蒙骗劳动人民的工具。
幸福主义人生观 这种人生观有两种基本形式:①强调个人幸福,认为追求个人的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他人的幸福只是实现个人幸福的条件
乐观主义人生观 这是一种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有一定程度认识基础上的积极进步的人生观。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向上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真理是存在的,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这种乐观主义人生观更多地表现为改造世界的劳动创造生活。它把劳动创造看作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所在,认为只有劳动创造的生活才是人类所应有的生活,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它对人生抱着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态度,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同时也相信自己。乐观主义人生观,在历史上一般表现为劳动人民的健康的人生观,有时也为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所具有。
唯意志论的代表F.W.尼采把追求权力看作人的意志和人生的本质,认为有了权力就有一切,就可以超越和统治别人。因此他认为获取权力是头等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价值和理想。尼采的这种观点是他的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逐渐被推向极端,成为法西斯主义人生哲学的基础。
共产主义人生观 它是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科学的人生观。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在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历史上一切进步人生观中的积极因素。共产主义人生观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认为人生的目的既不由上帝规定,也不能由个人任意选择。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只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因而人生的目的不能不受到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并且最终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制约。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对历史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历史使命自觉意识的结果。它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
共产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人们所选择的目的和实践,人们对于历史使命的认识和所做的工作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共产主义人生观不是仅仅从社会给予个人什么来谈论人的价值,因为社会向个人提供的那些东西需要依靠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来创造。所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他的存在和需要是否从社会、从他人那里得到承认和满足,更重要的在于他为社会、为他人尽了什么责任,作出了什么贡献。从共产主义人生观看来,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就是努力为人民服务,始终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智慧和力量贡献给人类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好同时又是空前艰难的事业,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和失误。树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的人,能够以乐观主义的态度对待这一切,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即使个人有不幸遭遇,亦能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处理。因为在他们看来,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困难本身就包含有克服困难的因素,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就在于为人类的进步和实现美好的理想而不断追求、奋斗。
具体表现 人生观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以及如何对待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问题。
孕育幸福和快乐的母体,也是实现快乐和幸福的手段。在无产阶级看来,乐不但是个人物质和精神欲望的满足,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忘我奋斗。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个人的苦与乐同阶级的、民族的苦与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改造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斗争中,个人吃点苦头,正是为了多数人不吃苦或少吃苦。所以,无产阶级的苦乐观,即共产主义的苦乐观,强调自觉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实现共产主义,没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没有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没有亿万人民的忘我劳动,流血流汗,甚至英勇牺牲,是不可能的。对于树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的人来说,为人民的利益,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勇于吃苦,乐就在其中。因为这种苦,将造成高度发达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换来人类亿万年的幸福。
荣辱观 荣辱观念既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一种评价,又是个人对自己行为社会后果的一种内心体验。社会常常用荣辱观念评价一种行为,表明它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凡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利益的行为,就给予肯定或奖励;反之,就否定或谴责。个人一旦形成了某种荣辱观,也会从内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反省,感到荣耀或羞愧。荣辱观也是人生观的一种具体表现,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或同一阶级不同阶层,往往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荣辱观。地主、资产阶级大都把等级、门第、权势或金钱等等,看作是荣誉。无产阶级认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为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从而得到人民的肯定,就是荣誉;反之,自私自利,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剥削别人,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或者为剥削者效劳,为维护旧制度、旧秩序、旧观念服务,则是耻辱。
无产阶级不但重视培养并树立个人的荣辱观,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正确的荣辱观,就不会奋发向上,也不会成为品质高尚的人;而且十分重视确立和维护集体的,即阶级的、民族的和国家的荣辱观,认为阶级的、民族的、国家的荣辱比个人的荣辱更为重大。
生死观 怎样看待生与死,这是人生的一大问题。生与死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尤其是不同的阶级地位中的人们,对生死意义的认识与理解不同。历史上的封建帝王大都贪生怕死,梦想长生不老,并想方设法延年益寿,一旦感到无法实现这种目的,就感叹生命短促或生不逢时,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荒淫无耻的生活。宗教神学家把人生看作是苦海,认为生老病死无一不苦,提倡不求现世的欢乐,但求死后灵魂能进入天国以永享幸福。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则强调现世个人幸福,反映了其拼命追逐利润、聚敛财富、挥金如土、穷奢极欲的阶级特性。小生产者往往把死生看得很模糊,在生死问题上甘于听天由命。
人类的解放而死。在作生死抉择的时候,共产主义的生死观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理想与现实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人生历程中客观存在的矛盾之一,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一矛盾,也是人生观必须回答的问题。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和追求。人生的理想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理想、职业理想、人格理想和个人生活理想。但不论哪种理想,总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所以,理想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然而,只有科学的理想,即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想,经过奋斗才能实现。理想不同于幻想和空想,幻想和空想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根本无法实现的主观臆想。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
冯定:《共产主义人生观》,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1958。
冯友兰:《人生哲学》,商务印书馆,上海,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