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7 22:35
赛义尼·孔切(法语:Seyni Kountché,1931年7月1日——1987年11月10日),尼日尔军事和政治领袖、政治家、外交家、国务活动家、军事活动家、军事独裁者。1949年应征入伍,在法国殖民军队服役,先后驻防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1957至1959年在法国弗雷儒斯海外军官学校进修,毕业后获准尉军衔。尼日尔独立后,转入尼日尔军队。1965至1966年在巴黎学习,回国后任军队参谋长。1974年4月15日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哈马尼·迪奥里政府。1974年4月15日至1987年11月10日任尼日尔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1987年11月10日去世。
1931年7月1日生于尼日尔尼亚美省菲林格县方杜村一个世袭酋长家庭。哲尔马族。信奉伊斯兰教。父亲是乡长,是当地的传统领袖。赛义尼·孔切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自幼性格倔强内向,早年在家乡读小学。1944年就读于马里的卡蒂军人子弟学校,1947年就读于塞内加尔的圣路易军人子弟学校,并接受预备役军人训练。1949年加入法国军队,曾在法国驻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军中服役,1957年晋升中士。1957——1959年在法国弗雷儒斯海外军官学校(弗雷儒斯军校为法属殖民地培养军事人才,从这所军校走出了尼日尔总统赛义尼·孔切、阿里·赛义布、贝宁总统马蒂厄·克雷库、几内亚总理迪亚洛·特拉奥雷等非洲军界要人)进修,毕业后晋升为准尉军官。
1960年在法国驻尼日尔殖民军中服役,1960年8月3日,尼日尔宣告独立,赛义尼·孔切于1961年转入尼日尔武装部队服役。从此,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扬眉吐气,誓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贡献力量。由于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指挥才干,受到哈马尼·迪奥里总统的赏识和重用。1965年被尼日尔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保送到法国巴黎参谋学院深造,1966年毕业回国。1967年任尼日尔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1973年7月升任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晋升为中校。
哈马尼·迪奥里统治下的尼日尔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迪奥里政权对内专制高压,对外媚法卖国,激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总统限制、削弱军队的做法使其与军方矛盾尖锐,军政对立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1974年4月15日,因不满哈马尼·迪奥里总统的独裁和腐败统治,赛义尼·孔切率领武装部队的一批青年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迪奥里政权。孔切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
政变成功后,孔切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历史性声明”,他充满激情地说:“公民们,今天,1974年4月15日,武装部队决定负起责任,以结束你们所熟悉的那个政权”,它“在以不公正、腐败、利己主义和声称保障人民的幸福,而实际上对人民漠不关心为标志的15年统治之后,我们不能再容忍这种寡头政治继续下去了”。“我作为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废除宪法,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分批释放被前政府关押的政治犯”。4月16日,尼亚美局势恢复平静,学生游行并高举“孔切万岁!人民军队万岁!”等标语。
1974年4月17日,尼日尔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还组成了包括12名军官的临时政府,以孔切为军委会主席、国家元首和临时政府总理。临时政府设置了内政部、矿业和地质部、财政部、外交和合作部、经济部、国民教育和青年体育部、农村经济、环境、气候和居民救济部、公职和劳工部、以及新闻、邮电和旅游部。孔切还兼任经济部长,亲自主抓经济工作。这标志着尼日尔军人破天荒地登上领导国家的政治舞台,从此开始了军政权的新纪元。但同时也为日后尼日尔的军人干政开了先例。
同一天,尼日尔全国工人联合会和国家电视广播局发表公报,决定支持新政权。次日,尼亚美市退役军人和战争中的捐躯者家属举行游行,表示支持军政权。1974年4月22日,赛义尼·孔切发布施政纲领,宣布军政权将“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孔切政权对内提出争取“粮食自给”口号,重视发展农业,对外采取温和中立不结盟政策,博得了国内外比较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1974——1976年兼任经济发展部长和内政部长,1977——1987年兼任国防部长,1981——1987年再次兼任内政部长。1983年11月和1985年9月改组政府,仍留任原职。1979年8月晋升为上校。1982年12月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多哥互不侵犯和相互援助协定等三个地区组织会议上当选为执行主席。1983年1月晋升为准将。1984年1月当选为萨赫勒地区国家抗旱斗争常设委员会主席。1985年2月在西非协商委员会(成员国有多哥、尼日尔、贝宁、布基纳法索和科特迪瓦)举行的首脑会议上,被推选为协商委员会执行主席。
从1986年底开始,赛义尼·孔切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1987年11月10日,孔切因患恶性脑瘤在法国巴黎病逝,年仅56岁。
赛义尼·孔切将军绰号“Prussian Africa”,意为“非洲普鲁士人”,被称为非洲大陆的军国主义独裁者。他试图使尼日尔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尽管步伐缓慢,但毕竟开启了尼日尔探求新路的新纪元。
孔切上台执政后,对内提出“整顿国家秩序”、“维护国家团结”、争取“经济独立”和“优先发展农业”等主张,并清查前政府高级官员非法占有的财产。孔切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政权,他先后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措施,不仅取缔了尼日尔进步党和尼日尔萨瓦巴党,还禁止成立任何政党,并逮捕反对党成员及清洗军人集团内部的反对派。孔切成功挫败了1975年8月、1976年3月、1983年10月的未遂政变。在政权基本巩固后,孔切又及时地扩大内阁中文职官员的比例,改变完全由军人执政的局面。1983年1月和11月先后委任以奥马鲁·马马内和哈米德·阿勒加比德为总理的两届文官内阁。
1974年8月3日,孔切提出建立发展社会的口号,主张通过各阶层人民的积极参与民主协商找到一条符合尼日尔人民愿望的发展道路。1983年8月3日建立了发展社会全国委员会(立宪性质的咨询机构),1984年1月建立全国宪章委员会,起草预备制宪性文件《国家宪章》,1987年6月14日,全国举行公民投票,正式通过了以建设发展社会为中心内容的《国家宪章》。
孔切曾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如不消除部族的、地区的对立斗争,就不能建成一个民族,它的独立和完整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他积极调解部族关系,缓和部族矛盾,主要是在政治上逐步吸收豪萨族和图阿雷格族的代表人物参加政府,从而改变了哲尔马-桑海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尼日尔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地理环境不利,自然条件恶劣,独立后经济发展缓慢。为了摆脱贫困和对旧宗主国的依赖,孔切主政下的尼日尔政府把改造旧经济结构和发展民族经济列为国家的首要工作。首先是收回铀矿主权,其次是实行开放政策。
尼日尔的铀矿储藏量居世界第六位。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国际铀价上涨,市场扩大,铀矿业发展迅速,收入激增,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黄金时代”。1978~198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高达20%以上。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30美元。加之风调雨顺,农牧业也得到发展,由严重缺粮转为自给有余(1980年余粮15万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铀市场萎缩,铀价下跌,铀矿收入锐减,其产值从1980年的1012亿非洲法郎减至1990年的578亿非洲法郎。1984年,又遭受特大旱灾,农业减产28.5%,牧业损失39%,国民生产总值减少16.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到190美元。1985年全国缺粮40万吨,约占总需求的1/4。此后,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国营企业普遍亏损,外贸逆差加剧,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外债负担沉重。从1986年开始,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下,实行经济结构调整。
在对外关系方面,尼日尔奉行反帝、反殖和不结盟政策。孔切主张在互相尊重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发展关系。强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强权政治,反对大国干涉非洲事务;重视睦邻友好,致力于地区合作和非洲的团结、统一和发展;注重务实、开放和多元化,执行“外交为发展服务”的方针,积极争取外国援助。
本着这一原则,尼日尔同法、英、美等发达国家保持密切关系,尤其与法国保持最优惠的关系。同时也与发展中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在与邻国的交往中尤其强调互相合作、睦邻友好的原则。20世纪80年代中期,尼日尔与利比亚关系一度紧张,利比亚指责尼日尔境内的游牧民族图阿雷格族遭到孔切政权的迫害。在1985年5月的尼日尔-利比亚边境武装冲突中,所有非尼日尔的图阿雷格人被驱逐出境。
赛义尼·孔切重视对华关系,在上台后立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于1974年7月20日派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家副元首)萨尼·苏纳·西多少校率尼日尔政府代表团访华,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中尼双方签署了建交公报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尼日尔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7年9月和1984年5月,赛义尼·孔切主席两次应邀访华,为增进中、尼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