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更新时间:2024-04-21 16:11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赣州经开区”,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成立于1990年7月, 2010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辖黄金岭街道办事处、蟠龙镇湖边镇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管理处、赣州综合保税区凤岗镇三江乡,总面积218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35万人。

基本介绍

经济发展领跑全市作为赣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工业发展的主平台,赣州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领跑全市。2017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63亿元,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321.3亿元,增长12.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8.1亿元,增长25.1%;财政总收入41亿元,增长12.8%;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增长10%;进出口总额8.37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7.65亿美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5亿元,增长12.1%。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财政总收入、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4项主要指标总量排名全市第一,其中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出口总额占全市的1/5强。

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05亿元,增长2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增长30%;财政总收入25.47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增长12%;进出口总额31.6亿元,增长4%,其中出口总额29.34亿元,增长7.3%;实际利用外资2.05亿美元,增长104%;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继续稳居全市第一。

平台建设日臻完善。按照“组团推进、片区建设”的思路,形成了“一城两园两区”开发建设格局。“一城”,即: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位于我区西部,总规划面积35.2平方公里,自2016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完成投资90亿元,完成“三通一平”16平方公里,由唐龙大道、城西大道、机场快速路、唐凤大道、旭日大道等12条道路和桥梁组成的回字型路网已基本建成。

引进了国机智骏汽车、凯马汽车等5个整车项目以及孚能科技、中车生一伦等7个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落户了江西理工大学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南方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等6所院校和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4个配套项目,章良、洋田等2个城市组团建设快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小镇招商全面启动。一座集制造、研学、产景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城初具规模。“两园”,即:电子信息产业园,位于我区中北部,总规划面积32.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42.5亿元,累计征地1.7万亩,平场约7500亩,新建市政道路20公里,岗边大道香江大道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园区内道路基本完成“白改黑”,供水管道、供电管线、燃气主管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建有标准厂房39.1万平方米,物流中心、电镀集控区等配套功能区不断完善,共落户电子信息企业120多家。农旅产业园,位于我区北部,规划面积53.7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农旅项目,已建成综保区至凤岗镇北部旅游区旅游公路,开工建设凤岗镇南边村至湖边镇官田村旅游公路等3条旅游公路,落户台湾部落、“五彩城”花博园、运动休闲小镇、康华医养结合等6个农旅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理想的休闲胜地、中心城区的“后花园”。“两区”,即:赣州综合保税区,位于我区中部,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是江西省首个综合保税区,自一期1.895平方公里于2016年10月19日正式通关运行以来,累计建成标准厂房、保税仓库7.2万平方米,落户项目43个,实现进出口额2.17亿美元,开通运行“赣港直通车”,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国通关一体化”首单业务。

园区内管道、通讯、燃气等已铺设到位,岗边大道(竹苑路-创业园)、凤岗路(岗边大道-横江大道)实现通车。

西城区,位于我区南部,是我区最早的建成区、正在建设的高铁新区和未来的城市核心区,对西城区进行了规划再提升、功能再完善,品质再提升,布局了住宅小区、医院、学校、文化、公园、体育和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引进了绿地集团建设高铁核心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首位产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新能源汽车科技城落户了国机、昶洧、中电、玛西尔、孚能等一批整车及配套项目,总投资达536.25亿元,预计2020年,整车产能将达到200万辆,产值超千亿元。2016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我区考察指导,对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现有电子信息企业1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36家,初步形成“整机+芯片+模组”的生态产业链,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亿元,增长13.67%。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6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30%,首位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钨和稀土等传统产业华丽转身,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资每年平均增速达80%。

新经济引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发展动力加速向新兴产业转换,集聚了国机、中车、五矿招商局集团、日本京瓷世界500强、央企。全区现有工业企业51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6家,利税总额超亿元以上的企业13家。

改革创新活力增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推动赣州经开区从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转变。出台了系列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兑现人才公寓、人才补贴、研发经费等政策。全区有院士工作站4个、高层次人才790名,其中院士等国家级人才14名。成功申报63个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重点新产品等项目。孚能科技被评为2017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以及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全省唯一),江西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落户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目前,全区有被国家及相关部委认定的科技创新及基础服务平台等“国字号”14个。

企业专利总量1794件,注册商标总数2560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41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9家。成功申报全国首批标准化服务试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

产城融合加速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促进产城融合互动,完善了西城区控规、新能源汽车科技城控规、凤岗片区控规。大力推进城市项目建设,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新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功能和品质不断提升,城镇人口加速集聚,城镇化率达68%,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趣分期、全国首个区块链金融产业沙盒园、华融天鸿基金等20余家科技金融、新型基金企业相继落户,其中趣店集团于2017年10月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为当时全省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发展活力进一步激活,仅赣州国际企业中心就入驻企业近300余家,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近3万户、从业人员近8万人、注册资金近603.53亿元,建成7个专业市场;拥有金融机构25家,发放贷款总数列全市前列;物流企业超200家,总吨位、仓储面积、税收总量居全市第一。

行政区划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辖黄金岭街道办事处、蟠龙镇湖边镇、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管理处、赣州综合保税区凤岗镇三江乡,总面积218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

1990年7月23日,赣州行署批准成立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小组。7月25日,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指挥部成立。8月1日,地委、行署在赣南宾馆会堂举行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大会。10月5日,在青光岭举行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开工典礼,规划面积1.88平方千米,首期开发0.53平方千米。

1991年12月,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改称黄金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成立黄金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定为副县级单位,主管单位为赣州市人民政府

1993年8月23日,赣州黄金岭经济开发区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并正式定名。

1994年3月,赣州地委、行署确定赣州黄金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升格为正县级单位。1997年6月5日,江西省民政厅批复,将赣州市水南乡金星村委会,湖边乡杨梅、大坪村委会成建制析出,组建设立黄金岭街道办事处,属赣州市政府派出机构,由赣州黄金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代管。

1993年8月,为加快赣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赣州地委、行署决定在赣州地区畜牧研究所基础上成立赣南科技城。1996年8月30日,在赣南科技城基础上成立赣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8月27日,赣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占地面积1.15平方千米,为正县级事业单位。

1999年7月,赣州地区撤地设市,赣州黄金岭经济开发区上收赣州市管辖。1999年10月,经赣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赣州市黄金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合并赣州黄金岭经济开发区和赣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0年3月,赣州黄金岭经济开发区和赣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并更名为赣州市黄金开发区。原赣州黄金岭经济开发区和赣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的有关管辖范围、管理权限、配套政策不变,由赣州市黄金开发区统一管理并执行。2000年5月,赣州市黄金开发区挂牌成立。2000年6月,南康市潭东镇划归赣州市黄金开发区管辖。2000年8月10日,赣州市黄金开发区管委会与章贡区人民政府完成了蟠龙镇黄金岭街道的事权交接,正式接管两镇一街道;至此,赣州市黄金开发区占地面积119.87平方千米。

2004年6月30日,赣州市黄金开发区更名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7月21日,赣州市黄金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保留赣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牌子。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在赣州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江西赣州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2.93平方千米。

2008年3月,经市委研究并报省编委批复同意,设立赣州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赣州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2008年5月,江西赣州出口加工区海关监管隔离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经海关总署等部委联合验收小组验收合格。2008年9月,赣州市委作出决定,章贡区湖边镇、南康市潭口镇划归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至此,赣州开发区辖蟠龙镇、潭东镇、湖边镇、潭口镇和黄金岭街道四镇一街道,面积219平方千米。

2009年2月,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赣州开发区并成立赣州开发区党委。2009年6月,赣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赣州开发区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调整,成立赣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所辖区内经济发展、招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为赣州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按副厅级机构配备干部;保留赣州出口加工区、赣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香港产业园牌子;内设7个工作机构,均为副县级。

2010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赣州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4月,赣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调整,成立中共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出口加工区)工作委员会、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负责对辖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等各项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为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副厅级;保留赣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赣州香港产业园牌子;内设10个工作机构,均为副处级。2014年9月,设立赣州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为赣州市人民政府正处级派出机构,不再保留赣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牌子。

2016年3月9日,南康区唐江镇章良村、村尾村、横江村,太窝乡太窝村、洋田村、龙潭村、中边村高山村、范塘村9个村划归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2016年3月24日,设立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管理处,负责新划入9个村和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开发建设管理。2016年8月,潭东镇、潭口镇全域,以及蟠龙镇武陵村、坝上村、当塘村、虎形村、箩渡村等5个村和黄金岭街道坪路村、新路村等2个村,移交蓉江新区;同月,南康区的凤岗镇、三江乡的事权整建制划归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2017年4月21日,章贡区水西镇垇头村、横江村2个村整建制划归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2019年8月7日,设立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新区服务中心

2020年7月6日,章贡区水西镇蛤湖村整建制划归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区内交通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105国道323国道赣粤高速公路京九铁路连南接北,昆厦高速公路贯穿东西,黄金机场近在咫尺,各项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功能日益完善。经开区环境优美,经济活跃,社会稳定,已逐步成长为赣州市改革开放的窗口,对接长珠闽的前沿阵地和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赣州东临福建,南接广东,西靠湖南,是沿海的腹地和内陆的前沿、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连接的纽带,具有承南启北、呼东应西的区位优势。赣州与香港、广州、深圳、厦门等地均相距450公里左右。

以赣州为中心,200公里为半径,有赣粤闽湘四省九个城市,4000万人口,赣州已初步构建起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和我国南部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航空:4D级规划设计赣州黄金机场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最大机场,赣州是全国唯一的支线航空试点城市,华南地区最大的支线航空枢纽城市。截至2019年12月,赣州黄金机场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南昌、成都、昆明海口、厦门、青岛常州南宁济南、西安、珠海、宁波哈尔滨、三亚、郑州湛江、南京、贵阳遵义、天津、桂林温州长沙、武汉、延安国内航线以及泰国芭提雅国际航线

公路:大广高速厦蓉高速赣韶高速、泉南高速、济广高速等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已实现“出市干道全高速化,辖区内所有县城均可半小时内上高速”。

铁路:京九铁路赣龙铁路赣瑞龙铁路赣韶铁路昌赣客运专线在赣州交汇,与建设中的赣深客运专线兴泉铁路构筑起连接粤闽湘、港澳台、通达国内外的快捷交通网络

自然地理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具有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区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冷暖变化显著,降水概率大。

境内平均气温20.9℃,7月为最热月,累年月平均气温为29.4℃,1月为最冷月,累年月平均气温为8.0℃;年日照时数为1888.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2%;年降水量为1400—1500毫米,累年平均降水量为1494.8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183.9毫米,年最小降水量969.6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一般每年9月至次年3月盛行偏北风,4—6月南北风势均力敌,仍以北风稍多,7—8月南风最多,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最大风速为18米/秒。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西城区,国土面积21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0.55%。属低山丘陵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的区域,是典型的丘陵地形。

区内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河川总径流量4.32亿m,章江呈“S”形经区内中部蜿蜒而过,章江在经开区境内27.4公里,区内有高陂河、哈湖河、社官背河3条小溪河流入章江。

经济社会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1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3亿元、增长13.3%,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02亿元、增长15.7%,财政总收入32.4亿元、增长2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增长20.5%,主要经济指标不断攀升,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列赣州市首位,财政总收入等部分指标位居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4亿元、增长11.6%,利税总额56亿元、增长10.7%。稀土和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0亿元、增长16.9%,对全区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1.5%。全区拥有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82户,税收超千万的32户。

全年工业用电7.27亿度、增长12.7%。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全区拥有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7家,占全市四分之一。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总数15865户,注册资金291.8亿元,分别增长22.8%、3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增长16%。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个,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纳税9095万元。

开放型经济充满活力。突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2014年签约项目112个,签约资金455.65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3个。全年实际利用内资97.08亿元、增长9.67%,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增长7.8%。完成外贸进出口10.15亿美元、增长55.27%,其中出口6.89亿美元、增长15.6%,总量均列全市第一。

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2014年在建项目177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5个。新开工工业项目70个、新投产工业项目80个。产城融合进一步深化,城市功能不断增强。2014年新开工道路工程24个,新修道路16条、10.2公里,打通“断头路”、瓶颈路12条,初步形成五纵七横道路网络;新铺设自来水管道27公里,全区建成变电站7座、天然气调压站1座。新增公交线路3条、延时加密3条,建成公交站台96个,市容环境进一步优化。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14年,区本级投入民生资金6.36亿元、增长26%,45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加大就业创业扶持,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32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948人。开展“安置年”活动,全年新开工建设公租房1320套、棚改房3600套,返迁安置房1140套,建成交付安居公寓1251套。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全年发放各类养老金、救助金和失地农民补助资金等1.56亿元;新农合参保率98.68%。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投入2873万元实施校建项目28个,水碓小学、翠谷幼儿园等8个项目建成或投入使用。投入1200万元改善中小学校校容校貌和教学设备,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附属医院黄金分院门诊大楼、潭口卫生院预防门诊楼相继投入使用。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投入410万元,加快1个省级、19个市级贫困村建设。建成新农村建设点30个,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586户,新修农村道路10公里。

201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4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5.64亿元,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0.7亿元。

主导产业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企业500余家,在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产业上下游配套,构建“4+1”主导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钨及稀土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钨及稀土新材料产业:落户了江西金力永磁科技有限公司(稀土永磁材料、高性能磁钢)、五矿三德(赣州)稀土材料有限公司(稀土合金材料)、赣州东磁稀土有限公司(稀土永磁材料、永磁电机)、赣州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涂层刀片、钻具)等知名企业,形成了以永磁材料、合金材料、永磁电机为主的稀土新材料产业链和以硬质合金硬面材料、涂层刀片、钻具为主的钨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永磁材料、永磁电机、荧光粉、节能灯具、储氢材料、储能电池、稀土陶瓷材料等,矿山工具、硬质合金及刀钻具、棒材、模具、异型合金、特种钢工具等。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赣州经开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在上游材料领域、中游关键零部件及设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落户了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动力电池)、格特拉克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公司(汽车变速箱)、赣州有色冶金汽修有限公司汽车改装)等知名企业,形成了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变速器、整车改装为主的产业链。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特种汽车、汽车动力电池、电池材料、驱动电机、变速箱等。

电子信息产业:落户了江钨新型合金材料有限公司(高导电低氧光亮铜杆)、光宝力信科技(赣州)有限公司(微型变压器)、万宝至马达(江西)有限公司微型电机)、赣州金信诺电缆技术有限公司通信电缆)等知名企业,形成了以通信铜线、电缆、变压器、电机为主的产业链。重点发展移动消费电子、电子导航终端汽车电子、安防电子、新型显示器件微电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

生物医药产业:落户了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江西友邦医药有限公司江西弘立现代中药有限公司针剂、片剂)、江西赣隆药业有限公司(药剂)等知名企业,形成了以中成药、药剂为主的产业链。重点发展抗肿瘤类药物、抗高血压类药物、研发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医疗康复服务业等。

现代服务业:赣州经开区现已集聚了一批总部经济、电商物流、供应链、文化创意、人力资源企业,落户有毅德商贸物流园、国际企业中心、港台国际中心等项目。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业,总部经济、金融业、公共服务业等。

入园标准与条件

我区要按照赣州市四大产业集群和六大主导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发挥区位优势,尽快形成我区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的板块经济,重点引进钨、稀土为主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材料、机械制造业、电子电器业等行业生产企业和建设项目,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同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项目投资规模要求: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厂房、设备和地价款)必须达到1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以上;配套企业必须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2、项目纳税要求:项目达产后,用地范围内税收贡献率每亩达到5万元人民币以上。

3、项目用地要求:土地资源要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环境保护好的企业倾斜。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要达到每亩100-120万元以上才能供地;原则上一般性工业项目用地控制在30至50亩以内。项目用地根据合法程序取得。

4、项目开工及建设要求。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不得低于30%;新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企业要通过建设适用性的多层标准厂房,节约使用土地。建设项目必须在土地交付使用之日起45日内实施项目工程建设,一般性工业项目要确保在开工之日起12个月内竣工投产。

所获荣誉

2019年9月,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园区名单。

2022年7月,入选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候选对象。

2022年8月23日,荣获“园区发展专项奖”

产业基础

产业现状

园区内已有来自欧美、日韩、港台等国度和地域的200多家企业落户,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6个,初步形成了有色冶金及新资料、机械电子、生物制药、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现代轻纺等产业。

产业特点

①园区内设有省级钨和稀土产业基地,致力于建成在国内乃至世界规模内有影响力的有色产业深加工和运用产品的研发、制作基地。基地内有生产硬质合金、合金工具等钨制品及运用产品的钨企业13家,年生产才能达1万吨。代表企业有:江西钨业团体投资的赣州有色冶金深加工基地和铜材循环应用生产项目,赣州章源英弗曼新资料有限公司;基地内有以生产钕铁硼及荧光资料为主的稀土企业20家,年生产才能达1.5万吨。代表企业有:日本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投资的赣州昭日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横店团体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洛华磁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年销售收入均在3亿元以上。

②区内集聚了一批机械电子加工制作企业,汽车制作和零配件制作业初步形成产业链。重要企业有江铃汽车团体与德国格特拉克公司合资项目格特拉克(江西)传动体系有限公司,年产车用变速器200万台套;赣州五环机器有限义务公司,年产JCM叉车变速器总成20000台,CPC3、CPC4叉车变速器总成10000台,高尔夫电动车减速桥总成30000台、传动法兰50万件和其他传动装置20000台;由中国一汽投资兴建的江西南方汽车专用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生产装备和工艺,实现了范围生产。

③区内集中了制鞋、制衣、纺织等一批轻纺企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重要企业有台湾宝成团体投资的赣州华坚(BVI)国际鞋城,致力于建成世界最大的女鞋生产基地,是一家集化工、制鞋、制革、鞋材、模具、印刷、鞋机制作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年外贸出口额超1亿美元。

④食品制作业发达,云集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著名度的食品制作企业。重要企业有香港五丰行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江西五丰腊味有限公司、赣州酒业公司、江西双胞胎团体等,其中江西双胞胎团体,进入全国行业30强,年产值20多亿元,具有年120多万吨饲料的生产才能,“双胞胎牌”猪饲料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区内还有“好街坊”、“煌上煌”等名牌产品。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