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历史系

更新时间:2024-01-31 14:43

赤峰学院历史系始建于1978年,经过3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已经先后有10余名教师考取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并分别走上国内不同地区的专业岗位,历史系拥有4名博士、17名硕士,均在学科建设中发挥显著的作用。我系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4人,助教2人。

学校简介

招生专业有:历史学本科、考古学本科、文物鉴定与修复专科[考古技术方向]等两个层次三个专业。从2005年开始,我系先后与蒙古国国立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签订协议联合招收考古学、民族文化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以合作方式展开国际层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已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议10余次。

2006年9月,历史系专门史学科评选为赤峰学院重点学科;2007年12月,专门史学科又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2008年12月,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即“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中心”。

历史系设置中国古代史暨北方民族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学等四个教研室和北方民族文化研究所[下设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北方民族文化及古代生态环境研究等四个研究室]。直接挂靠单位有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中心)、赤峰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组建的“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赤峰学院与敖汉旗人民政府联合组建的“中国兴隆洼文化研究所”,与巴林左旗人民政府联合组建的“契丹辽文化研究中心”,拥有图书资料室1个[内存各类图书期刊资料2万册]、文物陈列室1个[陈列文物达2000件以上],考古学实验室3个。

历史系学风端正,治学严谨,着力弘扬以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为核心的专门史学科的学术传统,并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我系教师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10项、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达20项以上,成功积累各类科研基金超百万元。近年来,先后出版各类学术专著20余部、教科书10余部,学术论文500余篇。

历史系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是莘莘学子成才的摇篮。近年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始终保持在30%左右。

专业简介

历史学(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历史学专业培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牢固,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素质,能够从事中等以上学校历史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或文博馆站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除开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之外,还重点开设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等特色课程。

考古学(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具备考古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人才,能够适应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中国考古学、外国考古学、考古学史、考古学通论、田野考古学、考古学技术、古文字学、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东北考古学、高句丽渤海考古等。

文物鉴定与修复(学制:3年)

赤峰地区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不仅是中国北方古代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错地带,也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的活动舞台,文物古迹异常丰富,是考古学研究的天堂,已经引起了国际学界的重视。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是在全新理念支配下创建的实用型技术专业,依托赤峰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全面合作关系,加上我系在田野考古调查和考古学文化研究方面的历史积累,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成功经验定会再创辉煌。现已与区内外多家考古机构、文博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或建立规范的专业实习基地。已经成为鼎力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支撑学科。

培养目标:

具备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文物鉴定与修复技能,能够胜任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有进一步培养潜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等。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通论、断代考古学等专业基础课,同时开设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考古测绘、考古摄影、文物展览、文物鉴定、文物修复等专业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