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

更新时间:2024-11-01 11:27

刘邦(前256年/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前202年2月28日-前195年6月1日在位)。

人物生平

崛起布衣

据记载,刘氏起源于三皇五帝之尧帝,尧帝长子监明受封于“刘”邑(今河北省唐县),监明早亡,其子式继封,遂以居邑为氏,传至夏朝有刘累,下传至士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恢复刘氏,之后在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刘清(刘邦的曾祖父)出生,刘清生刘仁,刘仁迁丰邑,刘家即在此期间迁沛之丰邑(详见“人际关系”目录)。

刘邦曾祖刘清魏国大夫,为避秦祸,带领家人从开封迁徙到丰邑。刘邦的曾祖丰公虽然曾是魏国大夫(丰邑邑令),但是当时天下动荡,社会大变迁,刘家到了刘邦父辈这一代,已只是自事农产的编户平民。

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或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时值战国时期,刘邦出生于沛丰邑中阳里,与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非常要好。刘邦少年时和卢绾一起读书,彼此交好。他的鼻梁高挺,眉骨立体,有美好的鬓角、胡须,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

刘邦为人仁厚而爱护他人,乐善好施,个性洒脱豁达、不拘小节,颇有度量。但他不喜欢跟家人一样从事农作生产,所以常被父亲训斥。早年也曾因时常带人寄食,与其嫂发生过矛盾。

丰邑和沛县曾隶属魏、楚,刘邦的青少年时代成长在魏楚交界地带,受到两国文化氛围的熏陶,其人熟习楚歌,又仰慕魏国英雄信陵君魏无忌的德行。后来有能力西行至魏国各地时,信陵君已故去多年,曾是信陵君门客的张耳在魏国担任外黄县令,招致四方门客。当时秦国已展开攻灭魏都大梁的战役,刘邦到外黄多次随同张耳交游,以宾客身份相处数月之久。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之后,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回到家乡沛县。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沿袭楚旧郡设立泗水郡。进入壮年后的刘邦通过试补成为秦吏,做了泗水的亭长。在任上,他和县廷的每个官吏都能亲昵地调笑,又喜欢喝酒,爱好美色。

刘邦曾经到秦朝首都咸阳参加徭役,其间任意观览,望见了秦始皇,非常地感叹说:“哎呀,大丈夫就应当像这样啊!”

当时,单父(今山东菏泽单县)人吕公因为和沛令是好友,躲避仇家搬到沛县定居。沛县的豪杰官吏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去拜访祝贺。当时主持接待的是在沛县担任主吏的萧何,他规定说:凡是贺礼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坐到堂下。刘邦时任亭长,向来看不上那些官吏,就在名帖上假称:“贺钱一万!”实际没带一个钱。名帖递入后,吕公大惊,起身到门口来迎接他。

吕公喜欢相人,看见刘邦的形态样貌,就非常敬重他,领着他入席就坐。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刘邦趁机亲近地戏弄席间诸位宾客,干脆就坐到首席去,丝毫不畏缩。饮酒到尽兴时,吕公向刘邦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刘邦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女愿意许给你做洒扫的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当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怎么现在你随便就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妇孺之辈能懂的。”最终把女儿嫁给了刘邦。吕公的女儿就是吕雉

一次,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邑西边的水泽地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解绑释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最后,刘邦带着这些人逃匿在芒县、砀县的山泽(今通称芒砀山)之中。在此期间,发生了所谓刘邦夜醉斩蛇、“赤帝子”、吕雉宣称刘邦有“云气”等奇事(详见“轶事典故”目录),沛县之中的年轻子弟听说后,很多人都要前去投奔他。随后,刘邦的队伍不断扩大,有数百人之众。

起兵沛县

由于秦朝政府连年发起大型徭役,以各地男丁往北修长城戍边;以童男童女和百工几千人出东海求仙;征集无夫家的女性一万五千人南下百越,最终导致中原疲敝,百姓乱离,社会矛盾加剧,人们私底下都想要反抗,当时“欲为乱者十家而七”。这时候有宾客对刘邦说:“时机到了!”刘邦回答:“且等等,当有圣人起于东南。”果然,在距离此事不到一年之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聚众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

当时,沛县令也想响应起义,萧何和沛县狱掾曹参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樊哙去邀请刘邦,刘邦当时已拥数百之众。然而不久沛令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反而引发变乱。所以,他命令关闭城门来坚守,并准备杀掉萧何和曹参。萧曹二人闻讯赶忙逃到城外投奔刘邦。

刘邦将一封帛书射进城中,号召城内百姓杀掉县令以响应诸侯反秦。沛县父老于是组织子弟杀死县令,开城门迎进刘邦。萧何、曹参都是文吏,担心身家性命,深恐举事不成,被秦朝诛灭九族,就竭力推举刘邦来领导大家起事。大家推举他为沛县县令,依楚制称作沛公。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因早前的赤帝子的传闻,所以崇尚红色,很快义军扩充到三千人。

此时是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的十月,刘邦已经四十八岁或三十九岁了。

刘邦先是率军攻打胡陵县、方与县,秦国泗水郡的郡监平率兵包围丰邑,众人回守丰邑,两天后,刘邦出兵应战,击破秦军。于是泗水卒史周苛周昌兄弟归顺刘邦阵营。接着令雍齿守丰,自己率领军队进入薛县,与秦军大战。泗水郡守壮战败,逃至戚县,刘邦麾下的左司马追斩壮。

刘邦所部再次进攻胡陵县,夏侯婴与萧何前去劝降镇守胡陵城的泗水郡监平,平于是举城投降。接着刘邦率军返回亢父县、方与县,命曹参镇守方与县城。这时魏相周巿来攻方与,方与城转投魏国,曹参率军迎击。雍齿据守的丰邑也被周巿招降,刘邦大怒,举兵攻丰,没有攻克。恰在此时,刘邦又患病,只得还军沛县。

这时,刘邦听说东阳甯君秦嘉景驹为楚王,驻扎在留县(今沛县东南),于是投奔景驹,欲借军攻丰邑。在去投奔景驹的路上,遇见了也要投奔景驹的张良。两人于是兵合一处。张良与刘邦二人一见交谈之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张良放弃投奔景驹的念头,直接投奔到刘邦这边。刘邦授张良为厩将。然后一起去向景驹请援。

这时秦大将章邯的部将司马夷攻略楚地,屠戮相县(今安徽淮北市),到达砀县(今永城芒山镇)。于是刘邦与东阳甯君率军向西,迎击司马夷,在萧县西与秦军展开战斗,结果不利,刘邦与东阳甯君退至留县。补充军队和粮草后,再次进攻秦军,以少胜多三天攻下砀县,收降砀县军卒六千人,加上原有部队总计九千人。

三月,刘邦攻取了下邑(今安徽砀山),返回再次攻丰,结果仍然没攻下。之前,原楚国贵族的后代项梁项羽吴县(今江苏苏州)起兵,后渡过淮河扩张势力,攻灭秦嘉景驹等部。刘邦听说项梁在薛县,于是留下军队包围丰邑,自己率领一百余骑至薛县见项梁。项梁给刘邦增兵五千、五大夫将十人,三攻丰邑。雍齿不敌,逃奔魏国。

刘邦从属项梁一个多月后,项羽也攻下襄邑也还至薛县。当陈胜死亡的消息被证实,项梁把别将全都召回薛县,采纳范增的建议,拥立战国时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仍号楚怀王,定都盱眙。刘邦与英布蒲将军吕臣陈婴别部将领共同参与拥立了楚怀王

拥立楚怀王后,项梁率军北上救援齐魏,在亢父、东阿等地大破秦军。这时齐军因内部矛盾而撤还,只有楚军追击秦军。在这期间,刘邦率领曹参、周勃等人与章邯的车骑部队交战,将其击退,平复蒙邑虞县爰戚县东缗县栗县啮桑县、宛朐县单父县等大量秦军占领的魏国城池,史称“定魏地”。

项梁下令楚军分军,以刘邦、项羽领兵,率楚军一部攻城阳。刘项二人率军攻下城阳(即成阳,今山东菏泽市东),屠之。然后追击秦军至濮阳东,再次大破秦军。秦军这时得到增援,军势再次振兴,据守濮阳,放水环绕城池。刘项二人于是绕过濮阳,转攻定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定陶未攻下后,又向西攻打雍丘(今河南杞县)。刘项两军大破秦兵,刘邦麾下曹参斩杀三川郡的郡守李由,并俘虏秦侯一人。

正当刘项两军进攻陈留之时。章邯大破项梁于定陶,项梁战死。刘项二人大惊,在商量后决定放弃陈留,还军东归。刘项二人分兵,项羽军驻彭城西、吕臣军驻彭城东,而刘邦军驻砀县。

项梁之死,使诸侯震怖。而秦军更是挟战胜余威常追亡逐北。章邯经过连番胜利,认为楚国已不足虑,于是北上进攻赵国,攻下邯郸后把民众都迁徙到河内,并毁掉邯郸的城墙。而赵军退守巨鹿,章邯率军进围赵王歇与赵相张耳于巨鹿。

楚怀王把都城由盱眙迁至彭城,将吕臣与项羽的军队合并起来自己统领。封刘邦为武安侯,升任砀郡长(郡守),统率砀郡兵马;项羽为长安侯,任鲁公。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楚国局势稳定下来。刘邦此时已统筹整个砀郡旧魏地区兵力,其地位实际比项羽的县公(县令)要高。

入关灭秦

与此同时,被困于巨鹿的赵王歇与张耳多次遣使向楚国求援,楚怀王答应救赵。楚国北路军以宋义为主将,西路军以刘邦为主将。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攻入并平定关中,谁就可在关中称王。

当时由于陈胜、项梁相继败亡,秦军兵势正盛,楚国上下皆不看好西征,谁都不愿意领军西征。怀王身边的老将们认为唯独刘邦向来宽厚,是有德行的长者,适合“扶义而西”,减少西进阻力,能更好地不动用暴力让秦国父老归顺,于是任命刘邦为西征军统帅。而项羽则因为叔父之死,比较激愤,积极要求随同刘邦西征。但所有老将皆以项羽为人“僄悍滑贼”及“所过皆残灭”不利于西征为由拒绝了项羽的要求,让他担任北路军的次将北上救赵。

秦二世三年十月(前208年11月25日至12月23日期间),刘邦军往西攻城略地,一路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卒。经由砀县到达成阳县,先在成武县南面攻破东郡郡尉所率领的部队,又在成阳县南面攻打王离军,在杠里与秦军对垒相持,攻破秦二军、河间守军,刘邦率领曹参、樊哙、灌婴傅宽郭蒙等与秦将王离交战,大破其军。接着,刘邦引兵西进,在昌邑(今山东菏泽巨野东南)遇到彭越的部队,遂与其合力进攻昌邑,没能攻下,只得返回栗县(今河南夏邑)。在栗县时,刘邦遇到刚武侯,吞并他的部队,刘邦军队增加了四千多人。接着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军合攻昌邑,又没攻下。刘邦决定舍弃昌邑不打,率军西行。

(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战争和秦王朝灭亡图;刘邦入秦战役经过图;项羽、刘邦灭秦之战要图)

二月,刘邦西经高阳县,郦食其是高阳里的门卒,认为经过高阳的军队很多,只有刘邦拥有很大的器量,于是求见刘邦。此时刘邦坐在床上。令两个女子替他洗脚。郦食其未行拜见之礼,拱手长揖说:“足下要是真想推翻无道之秦,就不应坐着来接见长者。”刘邦听后而起,整衣表示歉意,请入上座。郦食其建议刘邦袭击陈留。刘邦采纳郦食其的计策,袭击陈留县,得到秦军囤积的粮草。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任命他弟弟郦商为将,领陈留之军。

刘邦军在亳县南部与秦军交战,又往西到达开封,秦将赵贲率领秦军在开封北面与刘邦交战,刘邦携麾下曹参、樊哙、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等大败赵贲。

赵贲兵败退守开封城,郦商率领陈留县兵,与刘邦、曹参一同包围开封城,没有攻下。刘邦转而西进,率领麾下曹参、樊哙、夏侯婴、傅宽、郭蒙等人在白马曲遇东面与秦将杨熊交战,大破杨熊军,曹参俘虏秦国司马、御史各一人;夏侯婴累计俘虏六十八人,收降士卒八百五十人,并缴获官印一匣。刘邦部队又在阳武再次击退杨熊。杨熊败走逃至荥阳,被秦二世派人杀死。

张良早前劝项梁立韩成为韩王,并随韩王成西至韩地略地。但接连数月所略之地每占辄失,始终没打开局面,因此游兵于颍川郡一带。

当刘邦从洛阳南出轘辕山行进时,张良领着一队兵马前来跟从刘邦。刘邦向南攻取颍阳县,屠灭全城。接着攻打长社,凭借张良的协助攻占了韩国的轘辕关。又夺取缑氏县,接连打下韩地的十多座城邑,击破了秦将杨熊遗留的守军。刘邦攻取韩地阳城期间,让张良凭借韩国司徒的身份去招降韩国旧地,得到韩国王室后裔韩信(后来的韩王信,非“三杰韩信)的加入,并让他担任韩王成的将领。刘邦略定韩国一带,让韩王成留守韩国旧都阳翟,带着张良继续进军,韩信韩王信)也率领他的军队跟随刘邦。

这时候,赵国的别将司马卬正想渡过黄河进入函谷关。刘邦于是向北拿下平阴县,截断黄河渡口。刘邦向南进军,携麾下曹参、周勃、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与秦军在洛阳东部、尸乡北部交战,再次大破赵贲大军。刘邦击溃赵贲后,继续进攻洛阳,没能攻克,转而南下阳城,收编城中马匹骑兵。往南攻打南阳郡,在犨县东面、阳城东面击破南阳郡守吕齮,吕齮退守宛城

刘邦想绕过宛城直接西进。张良劝道:“您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刘邦在夜晚引兵还攻宛城,变更旗帜,天未明,就将宛城团团围住。曹参、樊哙领军攻打宛城,先登陷阵。吕齮想要自杀,他的门客陈恢加以劝阻,并出使楚营,与刘邦约定举城归降,并建议刘邦带着降兵西进,留下郡守守城。刘邦于是封吕齮为殷侯,封陈恢食邑千户。因此全部平定南阳郡。

秦二世三年七月(公元前207年8月17日至9月15日期间),在刘邦平定南阳郡时,项羽和章邯在殷墟会盟,章邯率军投降项羽。项羽也带着降兵行进。

刘邦率军继续西行,各地没有不降服的。到达丹水(今河南淅川)。而高武侯鳃、襄侯王陵这时也加入刘邦所率领的楚军,攻下西陵、胡阳。并且番君吴芮的部将梅鋗也至此,与刘邦军联合,攻下析(今西峡县)、郦等地。

刘邦所部楚军进兵至武关东面,于是派魏人宁昌出使秦廷,而这时章邯也投降了项羽。秦丞相赵高弑杀秦二世,令使者回报刘邦,想要和刘邦约定平分关中。刘邦认为赵高在使诈,于是听从张良之计,让郦食其、陆贾劝降武关(今陕西丹凤县武关镇)秦将,趁此机会袭取武关。之后,刘邦一面率军西进,一面令郦商别将攻取秦的汉中、巴、蜀等地。接着刘邦军再在峣下击败秦军,进至秦都咸阳附近的蓝田。秦廷在组织了最后的力量,与刘邦军大战于蓝田,遭遇大败。此后,秦朝失去了所有的抵抗力量。

秦王子婴元年(前207年)十月,刘邦的军队先于各路诸侯到达灞上。秦王子婴乘素车、驾白马,用丝带系颈,手捧着皇帝的玉玺符节,在轵道旁投降。秦朝至此灭亡。

刘邦进入了咸阳后,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准备就此住下。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率军退到了灞上

十一月,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和偷盗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同月,项羽在新安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十一月中旬,项羽率领诸侯军队西至函谷关。

同年(前207年)十二月,项羽率领诸侯军队抵达关中。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项羽带领的诸侯国军队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项羽有兵力四十万。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与张良有老交情,连夜潜入营中劝张良走,以免开战被杀。张良不愿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刘邦依计会见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与项伯约为亲家。项伯当天夜里返回军营对项羽说:“刘邦不率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入呢?现在别人有大功劳我们反而攻打他,不道义啊,不如就善待他吧。”项羽答应了。

第二天,刘邦带着一百多名骑兵赶到项羽的驻地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范增在鸿门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使项庄的刺杀没有成功。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进入咸阳,屠戮并烧毁秦朝宫室、杀秦王子婴。项羽不顾楚怀王熊心“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而把熊心尊为义帝,打算和各国诸侯将相自行分封。于是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主持分封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今陕西南郑)。并封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大怒,打算出兵攻打项羽,经过萧何等人的劝阻,才决定隐忍入蜀。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表面上是论功行赏,实际上却是对原有的诸侯国势力进行分化重整,对入关并服从自己的军功势力予以分封行赏,拉拢各国外将自封为王,激化了六国外派入关的军队头目与其本国君主之间的矛盾,又没有照顾到部分在反秦过程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如田荣陈余彭越等),由此造成各方对立加剧,天下大势很快又再次陷入动荡之中。

楚怀王被项羽虚尊为义帝,后来又被驱赶至郴县杀害。

楚汉之争

汉元年(前206年)四月,诸侯在戏下罢兵,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以示再也无意东出,以麻痹项羽。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田都,杀胶东王田巿,自立为齐王。五月,刘邦乘机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重返关中,很快击败章邯。

八月,刘邦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羽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最终则陷入齐地泥潭无法抽身。这样给了刘邦绝佳的机会。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在基本平定三秦后,准备东出与项羽争天下。他出关到陕,慰问那里的父老。三月,刘邦率军从临晋渡河,魏王豹领兵跟随。很快攻下河内,俘虏殷王司马卬,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到雒阳,降河南王申阳。这时有新城三老董公等挡在刘邦马前诉说义帝的死亡经过。汉王听后,大哭一场,遂为义帝发丧,举哀三日。然后向各诸侯王发布项羽大逆无道的罪状,并发动关内兵员,收编三河将士,号召各诸侯王率兵与自己一起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从而正式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汉二年(前205年)五月,刘邦乘项羽深陷于齐国,无力抽身的机会,率领诸侯联军五十六万一举攻占西楚都彭城。短暂的胜利使刘邦失去理智,整日与诸侯喝酒庆祝。项羽闻之,急率轻骑兵三万回袭彭城,联军无备,一时被杀十万,溺水淹死十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以汉为首的反楚联盟瓦解。

汉二年(前205年)六月,刘邦率部退到荥阳,一路收集败兵,并派韩信、灌婴等在京索之战中击败了楚追兵,得以喘息,稳住了阵脚,遂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7月,章邯终于兵败自杀,刘邦完全解除了后顾之忧;且在逃往荥阳前便派人说服英布反楚,联络彭越扰楚后方;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攻魏,又令张耳与韩信东下井陉灭赵。同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谋士陈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纪信装扮成刘邦去楚军诈降,刘邦乘机逃出荥阳。项羽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

为了减轻楚军对荥阳的压力,刘邦率军经武关、宛(今南阳)、叶(今叶县南),想引诱项羽南下。为配合汉军行动,此时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声援荥阳。彭越正在进攻下邳(今江苏邳州南)。项羽被迫率军回救,刘邦乘机收复成皋。

汉三年(前204年)七月,项羽以凌厉攻势拔荥阳,再夺成皋

刘邦一面命汉军在巩县一带坚守,阻击楚军前进,一面命韩信组建新军击齐,派人入楚腹地协助彭越进攻睢阳县、外黄县等地,再次迫使项羽回救。

汉三年(前204年)十一月,刘邦用计收复成皋,迫使项羽大司马曹咎自杀。

项羽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河南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羽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

汉四年(前203年)十月,项羽引兵东归。

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

汉四年(前203年)十一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

汉五年(前202年)正月,刘邦、韩信统领三十万汉军与十万楚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在前为先锋,将军孔藂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居中,将军周勃柴武列阵在后。

韩信挥军进攻,采用诱敌深入战术,前军先诈败,信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包抄攻击楚军后部步军。楚军久战疲劳后军迎战不利,汉军将楚后军与项羽前军骑士分割两半,韩信再指挥全军反击,楚军大败,损失惨重,残余部队随项羽退回阵中。

后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汉军和诸侯联军将之重重包围,晚上四面传来楚国的歌声。致使楚军上下军心瓦解,项羽只有率八百人突围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境),这时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一亭长愿带项羽逃至江东重振霸业,遭项羽拒绝。项羽带着二十八骑大战汉军,在全军覆没后于乌江自刭而死。楚地自此归汉。随后,刘邦率军北上,招降鲁县,并以鲁公之号将项羽葬于谷城。随后,刘邦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其兵权。

(楚汉之争图册参考资料)

君临天下

汉五年(前202年)正月,韩信等诸侯及群臣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依照古礼“三让”,然后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同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山东菏泽定陶氾水之阳(今山东曹县北)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前汉),是为汉高帝。刘邦即皇帝位后,王后吕雉改称皇后,太子刘盈称皇太子。

此后,刘邦暂居雒阳,并派兵平定了为项羽叛汉的临江王共尉的叛乱。他最初打算定都雒阳,后根据戍卒娄敬的建议,定都咸阳以东的长安(今陕西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同年六月,宣布大赦天下

天下平定后,刘邦“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自萧何次律令以下,基本上都属于立法工作,为后世立制垂范。章是历数的章法,程是度量衡的规定,军法是讲用兵之道,《新语》是讲历代兴衰之故。礼仪,不仅限于朝仪的内容。这样多方面的开国规模,是前代所没有的。

削平强藩

刘邦建国称帝时,国家一时尚未平靖。为重建战后的新秩序及安抚功臣,他部分地恢复了封建,采取了郡国并行制,重新分封七个异姓功臣为王:

此外,还有超过一百三十人被封为列侯(参见词条西汉开国功臣)。

西汉王朝建立初年,诸侯国占据大汉江山的多半疆土,如同先秦列国割据状态,异姓诸侯王在封国内部军政独立、尾大不掉,给中央集权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刘邦封王也仅为权宜之计。

待西汉统治逐步稳固后,刘邦开始有意削除异姓诸侯王。

汉五年(前202年)十月,燕王臧荼率先被平定,刘邦改立密友、太尉卢绾为燕王;其后韩王信叛逃匈奴被诛杀、赵王张敖因部下谋反而被废为侯;梁王彭越、淮阴侯(原为楚王,后降封)韩信被废后皆被杀。

汉十年(前197年)九月,代国相陈豨联合匈奴兴兵叛乱,自封代王。刘邦赦免代地官民,率大军御驾亲征,至次年秋将其平定。

汉十一年(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并吞并荆王刘贾、楚王刘交的地盘。刘邦闻讯后,立少子刘长为淮南王,并抱病亲征,正面击败英布军,英布逃走,后在番阳被诱杀。

汉十二年(前195年)二月,刘邦先以樊哙,后用周勃为将军,统兵讨伐与陈豨叛军态度暧昧的卢绾。卢绾知道刘邦顾念旧情,携家属、亲信数千人在长城下等候,想亲自入长安向刘邦解释,后因刘邦驾崩又畏惧吕雉,不得不逃往匈奴。至此,各大封国自此转入刘氏子孙手中。只有长沙王吴臣长沙国幸免。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杀白马、喋血为盟,与诸将订下誓约,其核心内容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不是刘氏子弟而称王的,天下可共同击灭他)。”(参见词条白马之盟

对战匈奴

主词条:白登之围

楚汉之际,刘邦忙于战争,而匈奴冒顿单于乘间展开征服事业,东灭东胡,西击大月氏,南侵燕代,一跃成为漠北霸主。

汉六年(前201年)秋,冒顿重重包围韩王信,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向匈奴求和。刘邦派人带兵援救,但怀疑韩王信多次私派使者,有背叛之心,于是派人加以责备。韩王信“恐诛,因与匈奴共约攻汉,以马邑(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降胡(匈奴)”。

汉七年(前200年)初,刘邦亲率三十余万大军击韩王信,于铜鞮(今山西沁县南)破其军,又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南晋源镇)破其与匈奴之联军。刘邦闻匈奴军屯代谷(今山西繁峙西北),欲击之,派人侦察匈奴虚实。冒顿匿其精壮,故意示弱。汉使十数人连续回报,皆言匈奴可击。刘邦又派娄敬前往侦察,未及还,刘邦即悉发汉军三十二万北上。娄敬回来后,指出匈奴有诈,不可轻易进兵。刘邦不听,亲率先头部队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东),步兵未全到。冒顿单于以四十万精骑围刘邦于平城附近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长达七日七夜,汉军内外联络中断,无法相救。刘邦采纳陈平之计,重赂单于之妻阏氏。在阏氏劝说下,冒顿解围之一角,汉军乃得突围,至平城与主力会合。撤退途中采纳夏侯婴的建议,全军戒备缓行,最终安全回朝。

随后匈奴引兵北去。刘邦在汉朝国力未得恢复的情况下,采纳娄敬的建议,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并开放双方关市;每年送大批丝绸、粮食、酒等礼物,以缓和其对汉之侵扰。于是汉朝直到文景时期,仍采用和亲政策。

病榻问相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刘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而立刘如意。张良、叔孙通等大臣皆反对,刘邦仍未打消易储想法。最后,在张良提议请来的“商山四皓”的协助下,刘邦才明确刘盈的地位已经稳固,便不再考虑废立太子一事。

刘邦本来年事已高,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后,病势日益沉重。吕后找来名医诊视,医生入宫后,刘邦询问病情,医生说此病可治,刘邦却大骂道:“我以布衣之身,手持三尺之剑而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我的命数在天,即使扁鹊再生,又有什么用处!”说罢,赏赐给医生黄金五十斤,打发他走了。

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说:“以后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了。”

身后之事

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前195年6月1日),刘邦在长安的长乐宫驾崩,享年六十二岁(一说五十三岁)。葬于长陵(位于今陕西咸阳)。

根据《史记》记载,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上尊号为高皇帝,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庙号应该是汉太祖,简称尊号为汉高帝,而不是后世习称的汉高祖。但是《史记·高祖本纪》首称刘邦为高祖。西汉之后的后世之君为了表示对刘邦的尊敬,均尊称呼他为高祖。而班固写的《汉书》文字相同,恐引歧义,将《史记》中的“高祖”换为“帝”。

为政举措

政治

刘邦自称帝起,在位共八年。在这八年期间,他并不能将汉家天下治理得太平无事,却缓和了汉与匈奴、南越的关系,平定了内部的反叛,铲除了内部潜在的威胁,使当时的政治局势趋向稳定。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季布丁公都是项羽手下的将领。季布领兵几次使刘邦受困,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他。刘邦称帝后,记恨季布多次把自己逼至窘境,就把他抓了起来。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任命他为郎中。丁公是季布同母异父的弟弟,他听说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对刘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没想到,他却被刘邦抓起来。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

建立汉朝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即位的同年,刘邦在雒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一)安抚功臣宿将

主词条:西汉开国功臣

汉初沿袭秦朝的二十等爵制,用以对军吏及百姓进行激励嘉赏。刘邦称帝后,剖符封功臣。当时诸将互不服气,争功不止,刘邦就没有封侯。一次,在雒阳南宫,刘邦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众人怕刘邦不能全部封赏。刘邦又问怎么办,张良就问他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功劳大而不忍心杀他。张良听了就让他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他们就更不用着急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张良的计策果然奏效,众将的心都安定了。当刘邦在位时期,除七位异姓王外,功臣封侯者一百三十七人,与外戚合计,凡一百四十三人。部分封侯者有并列排名的情况,实际封侯数量更多。汉朝的封爵誓词,据《史记》记述,其文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即使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消磨的像磨刀石一样小,你们的封国也会永远安宁,让对你们的恩泽延及后代)。”实际上,刘邦着力平定的是威胁中央统治的“王”,真正诛除的“功臣”仅有放任部下违法乱纪,继而被煽动拥兵造反、自立为王的陈豨。其余功臣、宿将,如曹参、周勃、灌婴、夏侯婴、张良、陈平,甚至雍齿、项佗等,大都得到善待,爵位也能被后代承袭。

不过,刘邦也对功臣宿将存猜忌之心。他晚年带病征讨英布时,曾对镇守关中的萧何不放心,萧何后来听从他人建议,霸占百姓田产、自污声名而被下狱,刘邦醒悟后将其释放,专门自比“桀纣”向其道歉。到刘邦病重昏聩时,曾受他人谗言,以为樊哙谋反,担心他助诸吕作乱。后因陈平的妥善处置,樊哙才得幸免。最后萧何、樊哙二人也得以善终。

(二)强本弱末

刘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郡县制,也按多年的社会风气沿用了先秦分封制,将两者结合,实行郡国并行制。他即位之初,重新分封异姓王。这些异姓王统治范围广大。在刘邦、吕后等的谋划下,韩信、陈豨、彭越等诸侯王相继被消灭,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臣

在削除异姓王的同时,刘邦还分封刘姓诸侯王。

汉六年(前201年),他采纳田肯封“亲子弟”的建议,分楚地为二国,以从兄刘贾为荆王,弟刘交为楚王;以子刘肥为齐王,下辖七十余城。英布叛乱后,相继封幼子刘长为淮南王、侄子刘濞为吴王。

汉七年(前200年),娄敬向刘邦建议,将原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名门望族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一方面防备匈奴对关中的觊觎,一方面消除后顾之忧。刘邦予以采纳,于汉九年十一月(前199年)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于关中,赐予田宅之利,又安排他们守长陵,其目的是“强干弱支,非独为奉山园也”,从而确立了西汉王朝的徙陵政策。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强本弱末”的措施,汉朝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

(三)削弱相权

在刘邦平定了黥布叛乱回到长安后,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去耕种,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刘邦听后恼怒,认为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说话,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刘邦将萧何关进了监狱,几天后,有大臣问丞相犯了什么罪,刘邦说:“原先李斯做秦国的丞相,凡是功劳都归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担。但丞相萧何却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替他们求我开放上林苑,收买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通过打击元老功臣萧何,刘邦在削弱相权的同时也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刘邦建立汉朝后,打算长久定都在雒阳娄敬听说后,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认为他的得天下和周朝不同,所以不该效仿周朝以雒阳为都,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张良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听后表示同意,很快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在平定天下后,刘邦取消秦朝严苛繁琐的法律,以“简易”为主修律。他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即“汉律九章”。这是在战国时期李悝所制订的《法经》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基础上补充了户律(户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赋税征收)、兴律(主要规定征发徭役、城防守备)和厩律(主要规定牛马畜牧和驿传方面),一般所说的汉律就是指《九章律》。

同时,刘邦重用叔孙通“起朝仪”。叔孙通从鲁地征集三十人,加上刘邦左右的学者及其弟子百余人,参照秦仪,制订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这些措施,对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汉七年(前200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贺,起用新定朝仪。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刘邦见上下尊卑有序,不禁感叹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军事

刘邦是以布衣之身亲征定鼎的“马上皇帝”,最早以“马上得天下”自称。《汉书》记载,刘邦从起义开始,统率各路雄杰俊才,三年内灭亡秦朝,五年内东克项羽,八年内扫平天下。此后余生致力于处置异姓诸侯王、巩固大一统。其一生征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反秦战争时期;②楚汉战争时期;③削平异姓王时期(含征讨韩王信陈豨等人时对匈奴作战)。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经济

汉四年(前203年)八月,刘邦初步推行算赋制。规定15至56岁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120钱,谓之一算。税收主要投入于武库士兵车马等军需用途。商人和奴婢的算赋翻倍。

汉十一年(前196年)二月,刘邦下诏减省赋税,通知各诸侯王、通侯每逢十月为上交赋税期,各地以人口数为准,每人每年上缴63钱。相较汉四年,减省近一半赋税。

汉二年年初,刘邦在稳定三秦之后,东出函谷安抚关外父老;修缮治理了提防匈奴的河上塞;又将昔日秦朝皇家专属的园林花圃池塘等禁地,开放给民众耕种。

汉二年(前205年)二月,刘邦让百姓拆除秦朝的政权标志——社稷坛,设立汉朝的社稷坛。广施恩德,赐民爵禄。蜀汉人民因供应军需负担甚重,免其租税二年。关中士卒从军的,免除其家赋税一年。凡普通百姓年逾五十,德高望重,能领导大家为善的,安排他为三老,每乡一人。选择三老一人为县三老,和县令、县丞、县尉共议政事,免除其役戍。以十月份为酒肉慰劳人民之月。《史记志疑》引用刘辰翁说法称刘邦此番施政“正是兵间规模宏大收拾人心处”。

汉四年(前203年)八月,刘邦下令:“军士不幸阵亡的,派专人为他穿好衣服用棺木收敛,送回老家。”于是四方百姓都诚心归附。

汉五年(前202年)刘邦称帝,于当年五月颁布《罢兵赐复诏》,其主要内容为:①【全面复员军队】:“兵皆罢归家”,让参战多年的兵卒复员回家,并给以优待。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留关中为民者免徭役12年,回关东者免徭役6年。②【招抚流民】:令战乱期间流亡山泽没有户籍的流散人口“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恢复过去的政治、经济待遇。③【释放奴婢】:“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④【赏赐功勋田地爵禄】:现役军吏卒无爵或爵在大夫以下的,“皆赐爵为大夫”;“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爵位在七大夫以上的,“皆令食邑”;以下的免除本人及全家的徭役。归农的军吏卒,“以有功劳行田宅”,“善遇高爵”,高爵要优先给予田宅。

汉王刘邦兴起时,承接了秦朝的疲弊,诸侯王共同起事,百姓丢失了农作产业,汉二年(前205年)六月,关中发生大饥荒,通常的米一石要五千钱,一斛一万钱,人相食,死的人过半数。刘邦采取“移民就粟”的应急举措,允许百姓卖掉孩子,到粮食较充足的蜀郡、汉中郡去谋生存。汉五年(前202年)击败项羽之后,刘邦即颁布《罢兵赐复诏》,诏令民众因饥荒卖身给别人做奴婢的,都赦免为平民。

天下平定后,百姓没有东西可以储藏,皇帝也无法配备纯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有的只能乘坐牛车。刘邦于是颁布法令约束节俭,减轻田租,收取十五分之一的税,根据官薪和政府的开支,向百姓收取赋税。但山川园池市场租税的收入,从天子到受封邑者的私邑,都各自自己供给,不向天子领取平常的费用。用水道转运关东的粟到京师给各官府,一年不超过几十万石。

汉朝初兴时,平民百姓没有一点积蓄。当时因为秦朝的钱太重,使用不便,改命百姓铸造荚钱。黄金一锭重一斤,减省放宽法律禁令。那些不守法而追逐利益的人,依仗自己有盈馀,就囤积货物,将市场上的货物积聚在自己手里,最终导致物价飞涨,米价达到一石一万钱,一匹马卖一百金。天下平定后,刘邦就下令商贾不得穿丝绸和乘车,加重税租来使他们受挫。

文化

刘邦在最初起义时,就在丰邑的枌榆社进行祈祷;被立为沛公后,便正式地“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向东攻打项羽,还兵入关后,问道:“过去秦朝时祭祀的上帝是什么帝呢?”左右回答说:“共四帝,有白帝青帝黄帝赤帝的祠庙。”刘邦说:“我听说天有五帝,只立了四座庙,是什么原因呢?”谁也回答不出来。于是刘邦说:“我知道了,是等我来帮其凑足五帝之数。”于是又补建了黑帝祠,命名为北畤。接着颁布《重祠诏》,刘邦指出:“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他认为“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

相传刘邦过涂山时,立庙以镇涂山,立庙以镇荆山。历代官府和百姓也有了祭祀大禹之所——涂山禹王庙

刘邦年轻时鄙视儒生,直到称帝之初,仍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到天下,能马上治天下吗?”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

汉十二年(前195年)十一月,刘邦自淮南平叛回朝,途经鲁县(今山东曲阜),以隆重的“太牢”礼仪祭祀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亲临孔庙祭孔的君主,开了帝王祭孔的先例。

汉十年(前197年)九月,刘邦抵达邯郸讨伐叛将陈豨之时,追忆战国时期的名将乐毅,于是跟身边人询问乐毅是否还有后人,找到了乐毅的孙子乐叔,赐给他乐乡作为封地,封号为华成君。

汉十二年(前195年)十二月,刘邦说:“秦朝的始皇帝、楚隐王陈胜魏安釐王齐湣王赵悼襄王都已经绝嗣没有后裔,给他们各自设立十家守墓人,秦始皇设二十家,魏公子信陵君设立五家。”守墓的规格分别是皇帝二十家、君王十家,信陵君魏无忌作为其中唯一的非君主,享受五家守墓奉祠的礼遇,足见刘邦对其的尊崇。刘邦每次路过大梁,都会去祭拜信陵君。而佣耕出身、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被列入其中,也彰显了刘邦对其首倡农民起义功绩的肯定。

刘邦入咸阳时,萧何“先入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为日后西汉政府确立恰当的治国方略和律令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史记》评价:“汉王(刘邦)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为了让这些重要的典籍资料得以保存,萧何在汉八年(前199年)主持督建未央宫时,于前殿之北主持修建了天禄阁石渠阁,将秦朝的各种图籍档案存放于此。石渠阁、天禄阁既是汉代的中央档案库,也是皇家藏书阁,是群儒校勘经籍从事著述的处所。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到汉武帝时,藏于两阁中的书籍已达13269卷。

刘邦重视人才,在西征时期就有“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的求才之心,其帐下有类似“内推”的引荐方式,如高阳骑士举荐郦食其;夏侯婴、萧何先后举荐韩信魏无知举荐陈平;虞将军举荐娄敬等。引荐者无论职务高低(如普通骑士),被引荐者无论身份衣着如何(如穿粗衣短褐的戍卒),都有机会得到刘邦的亲自会见,经过刘邦与之交流判断后,才会得到相应的任命。

称帝之后,刘邦认为像周文王齐桓公这样的王者霸主之所以能成事,都是因为得到了贤人的辅佐,为上者要主动去交结人才,拓宽人才进取渠道。于是在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二月,刘邦下发《求贤诏》,诏令各地官员去访察推举有才能的贤者来辅助治理天下,开启了汉代察举制的先河。

民族

刘邦称帝后,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处置异姓诸侯王等巩固统治的内政问题上,对外主要军事活动的对象是漠北的游牧民族匈奴。秦末天下大乱,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边郡,汉六年(前201年),叛乱的韩王信勾结匈奴攻汉,于次年招引匈奴主力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刘邦亲自率军迎击,被围于平城附近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七日七夜,后用计逃脱(见“人物生平-对战匈奴”)。此后曾派兵在勾注山北、平城南攻击匈奴。但到汉九年(前198年),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西汉建立之初,原秦朝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割据岭南,自称“南越王”。刘邦因国家初定,不事征讨,于是派陆贾出使南越,游说赵佗归附汉朝。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刘邦所赐的南越王印绶,对汉称臣。

无诸和摇是越王勾践的后裔,秦朝统一天下后被废除王号改称君长。秦朝末年二人率领越人归附鄱阳县令吴芮,随同诸侯起义灭亡秦国。汉王刘邦攻打项羽时,无诸和摇率领越人辅助刘邦。汉五年(前202年),刘邦重新立无诸为闽越王,在原先的闽中郡这地方称王,建都在东冶(今福建福州);摇被称为闽君。汉十二年(前195年),又册立越人后裔南武侯织为南海王

刘邦麾下也曾有越人部队,跟随他反秦并攻打项羽,功臣表就记载有“越户将”、“越队将”、“越连敖”等职属,如获封海阳侯的东越摇毋余

刘邦当汉王时,领有巴蜀一带,阆中范目在当地有恩信方略,认准刘邦必定会得天下,于是游说刘邦,为刘邦募集发动賨人民众,邀賨民共同平定三秦。三秦平定后,刘邦封范目为长安建章乡侯。之后賨人不愿出关,请求返回巴蜀故乡。刘邦嘉赏功劳也不能挽留去意,于是想让范目衣锦还乡,改封他为阆中慈凫乡侯,范目推辞,刘邦又封范目为渡沔侯,因而世人有“三秦亡,范三侯”的说法。刘邦又免除了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姓賨民的租赋,免除赋税徭役的待遇如同丰沛。賨人多居住在渝水左右,天性劲勇,当初作为汉军前锋冲锋陷阵,又锐气直爽喜欢舞蹈。刘邦很喜欢,说:“这是武王伐纣的歌啊。”于是叫乐人学下来,后来称作“巴渝舞”。

历史评价

两汉

郦食其:“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史记》引)

魏豹:“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史记》引)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史记》引)

韩信:“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引)

樊哙:“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史记》引)

陆贾

司马迁

王充:“项羽与高祖俱起,威力轻重,未有所定,高祖诛羽,难于斩铁也,武王伐纣,易于摧木也,然则汉力胜周多矣,汤武伐桀纣,一敌也,高祖诛秦杀项羽,兼胜二家,力倍汤武,五代之起,皆有因缘,力易为也,高祖从亭长,提三尺剑,取天下,光武由白水,奋威武,帝海内,无尺土所因,一位所乘,直奉天命,推勋自然,此则起高于川汙,为深于丘山也。”(《论衡》)

班固

刘协:“昔我圣祖受命,创业肇基,造我区夏,鉴古今之制,通爵等之差,尽封山川以立藩屏,使异姓亲戚,并列土地,据国而王,所以保乂天命,安固万嗣。历世承平,臣主无事。”(《三国志·武帝纪》引《献帝传》)

荀悦:“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夫帝王之作,必有神人之助,非德无以建业,非命无以定众,或以文昭,或以武兴,或以圣立,或以人崇。焚鱼斩蛇,异功同符,岂非精灵之感哉?《书》曰:‘天工人其代之。’《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其斯之谓乎!故观秦、项之所亡,察大汉之所兴,得失之验,可见于兹矣。太史公曰:‘夏政忠,政忠之弊野,故殷承之以敬,以敬之弊鬼,故周承之以文,以文之弊薄,救薄莫若忠。’三王之道,周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弊,秦不改文酷刑。汉承秦弊,得天下矣。”(《汉纪》)

孔融:“武王从后稷以来,至其身,相承积五十世,俱有鱼鸟之瑞,至高祖一身修德,瑞有四,吕公望形而荐女,吕后见云知其处,白蛇分,神武哭,西入关,五星聚。又武王伐纣,斩而刺之,高祖入秦,赦子婴而遗之,是宽裕又不如高祖也。”(《周武王汉高祖论》)

魏晋

曹丕:“昔高祖脱衣以衣韩信,光武解绶以带李忠,诚皆人主当时贵敬功劳效心之至也。”(《与于禁诏》)

曹植

刘备: 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三国志》引)

诸葛亮:“高帝能疏,故陈、张、韩、周有焦烂之功耳。”(《金楼子》)

曹冏:“汉祖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遂成帝业。自开关以来,其兴立功勋,未有若汉祖之易也。夫伐深根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理势然也。”(《六代论》)

刘邵:“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人物志》)

陆逊

傅玄:“赫赫汉祖,受命龙兴,五星协象,神母告徵,讨秦灭项,如日之升,超从侧陋,光据万乘。”(《汉高祖画赞》)

曹髦:“少康生于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能布其德而兆有其谋,卒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汉祖因土崩之势,收一时之权,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因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身殁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少康汉高祖论》)

姜维:“夫韩信不背汉於扰攘,以见疑於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於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三国志·姜维传》引《汉晋春秋》)

陈寿:“观汉祖之取天下也,遭秦世暴乱,不阶尺土之资,不权将相之柄;发迹泗亭,奋其智谋,羁勒英雄,鞭驱天下:或以威服,或以德致,或以义成,或以权断。逆顺不常,霸王之道杂焉。是以圣居帝王之位,无一定之制。三代之美,固难及矣。”(《帝王世纪·汉高祖论》)

刘渊

王鉴:“昔汉高、光武二帝,征无远近,敌无大小,必手振金鼓,身当矢石,栉风沐雨,壶浆不赡,驰骛四方,匪遑宁处,然后皇基克构,元勋以融。”(《劝元帝亲征杜弢疏》)

石勒:“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晋书》引)

司马昱:“高祖则倜傥疏达,魏武则猜忌狭吝。”(《殷芸小说》引)

唐宋

李世民

司马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弃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氾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史记索隐》)

李白:“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苏洵:“汉高祖挟数用术,以制一时之利害,不如陈平;揣摩天下之势,举指摇目以劫制项羽,不如张良。微此二人,则天下不归汉,而高帝乃木强之人而止耳。然天下已定,后世子孙之计,陈平、张良智之所不及,则高帝常先为之规画处置,以中后世之所为,晓然如目见其事而为之者。盖高帝之智,明于大而暗于小,至于此而后见也。”(《高祖论》)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续资治通鉴长编》引)

苏辙:“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败矣。……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三国论》)

张耒:“沛公百万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项羽》)

何去非:“汉高祖挟其在己之智术,固无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归之者,盖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夫能因人之智而任之不疑,则天下之智皆其资也,此所谓真智者也。”(《何博士备论》)

范浚:“夫以高祖权略智数,揽英豪而驱御之,盖真王霸才,虽羽百辈不敌也。”(《楚汉论》)

朱熹

明清

李善长:“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朱元璋)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明太祖朱元璋

朱棣:“昔汉高帝定天下,韩、彭遭屠戮,后世论高帝不能保全功臣,而亦诮韩、彭不能自保。向使汉高能明法以训下,韩、彭能守法以事上,岂遽至此?”(《明太宗实录》)

朱瞻基:“(唐)太宗才胜,高帝义胜。高帝不事诗书,而大义了然;太宗文雅足称,而大义未明。”(《明宣宗实录》)

孙承恩:“皇矣高祖,天锡神武。一剑兴戎,光登九五。坦乎其真,廓乎其容。包括英豪,范围之中。”

李贽:“汉祖之神圣,以后一人也。”(《世纪緫论》)

王夫之

慈禧:“刘邦是个英雄,是条硬汉子(针对刘邦在彭城败北逃亡时屡将儿女推下车一事)。“

易顺鼎:“已将胜广备驱除,更把韩彭付菹醢。绵蕝威仪三代后,笋冠富贵五年余。公然亭长能为帝,奇绝英雄不读书。抔土长陵终寂寞,未知比仲究何如。”

现代

李宗吾:“沛公之黑,由于天纵,推孝惠于车前,分杯羹于俎上,韩彭菹醢,兔死狗烹,独断与心,从容中道。至其厚学,则得自张良,良之师曰圯上老人,良进履受书,顿悟妙谛,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尽得其传。项王忿与挑战,则笑而谢之;郦生则其倨见长者,则其而延之上坐;韩信乘其困于荥阳,求为假王以镇齐,亦始怒之,而终忍之;自非深造有得,胡能豁达大度若是?至吕后私辟阳侯,佯为不知,尤其显焉者。彼其得天既厚,学养复深,于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廓而清之,翦灭群雄,传祚四百余载,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读《史记·高祖本纪》时赞扬刘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并对刘邦尤为关注,多次评点:

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秦汉之交是一个起自布衣者大显身手的时代,高祖刘邦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中国历代帝王中,高祖是最能体现与生俱来中国人特色的人物,尤其是他具有虽无学识,却丝毫不加以掩饰的特点。……有人称汉高祖为宽仁大度之主,但又不忘其中的利害得失。也正因为他不忘利害得失,所以有时他的行为又近似残酷,这也正如注中所云,他是天生的英雄。此后,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皆以高祖为心中楷模。”(《中国史通论》)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汉高祖刘邦对中国的重新统一,作为历史功绩是应该给以高度评价的。(引自《展望二十一世纪—汤恩比和池田大作对话录》)

轶事典故

相关成语

异象神迹

关于刘邦的诞生及生平经历,史书中出现了诸多当时及后世附会创造的神话传闻,以此进行舆论造势,巩固汉家政权的合法性、正统性和神圣性。其具体内容如下:

《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的母亲有一次在大湖的岸边闭目小憩,梦与天神交遇。当时电闪雷鸣,天色阴暗,其父太公到湖岸接应其母,只见一条蛟龙蟠于母身。随之就怀孕了,生下了刘邦。

《史记》描写刘邦的容貌时称其“隆准而龙颜”,故后世又以“龙颜”来指代帝王。喜好相人吕公在初见刘邦的形态样貌时,也认为刘邦的面相无人能及。

刘邦任职亭长时曾请假回家务农,他夫人吕雉和两个孩子在田间锄草,有一位过路老丈向其讨水喝,吕雉还给了一些饭食。老丈看了吕雉的面相赞道:“夫人是天下贵人。”吕雉请他给两个孩子看相,他看了刘盈,说:“夫人之所以能成为贵人,是因为有这个儿子。”他又看了鲁元公主,也说将来是位贵人。老丈走后,刘邦从另一间田舍归来,吕雉向他备言前事,说那位老丈相我母子三人都是大贵之相。刘邦问老丈在哪,吕雉说:“其走未远。”刘邦追及老丈,求问自己的生相。老丈说:“刚才说夫人及令郎等生相大贵,都是由于您的洪福。您的生相是贵不可言。”刘邦连忙称谢道:“果真如老先生所说,我永远会记住您的指点之恩。”到刘邦登基后,这位老丈的去向却不得而知了。

主词条:拔剑斩蛇斩蛇起义

刘邦释放役徒之后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人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吧。”刘邦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好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睡倒在地上。后世传说汉室历代藏有刘邦的斩蛇剑,直到晋武帝时藏剑的武库失火,才使宝剑“飞上天而去”。斩蛇剑据称是刘邦在始皇三十四年所得铁剑,长三尺,上有大篆刻铭为“赤霄”。

刘邦斩蛇之后睡倒在地,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儿,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儿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故哭。”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刘邦醒了。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其后刘邦在沛县起义进行祭祀时,因声称“赤帝子”的缘故,尊崇红色,于是将所有旗帜都选用红色。

又因其感生神话的影响,传到后世又有“赤龙子”的说法。

刘邦当亭长时,经常去王媪、武负的店里去赊账喝酒,喝醉了就躺倒睡觉,王媪、武负看见刘邦上面经常有龙的迹象,觉得奇怪。而每当刘邦留在店里喝酒,卖出去的酒都比平常多出好几倍。由于这些怪现象,所以在年末算账时,这两家店常常把刘邦的酒债竹券给折断,欠的酒钱都一笔勾销。

秦始皇常说“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到东边巡游来镇压这股气。刘邦因而怀疑是自己,于是逃亡到芒县、砀县的山泽之中。吕雉和其他人每次去找他的时候,都能准确地找到他。刘邦觉得奇怪,吕雉说:“阿季所在的地方常常有一团云气,所以跟着它总能找得到阿季。”刘邦心里非常高兴。

在鸿门宴前夕,范增劝谏项羽杀掉刘邦时,也曾经说过:“我叫人观望刘邦的气运,都是龙和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紧攻打他,不要错失机会!”

善待臣属

纪成在参与还定三秦之战期间战死;周苛荥阳之战中被项羽烹杀;郦食其在出使齐国时期因故牺牲。刘邦皆追念他们的功劳,封纪成之子纪通为襄平侯,封周苛之子周成为高景侯,封郦食其之子郦疥为高梁侯。同样在战事中牺牲的大功臣奚涓,功绩堪比樊哙,但没有子嗣,于是刘邦特意封他的母亲为鲁侯,代领其封赏,这也是史上罕有的女性侯爵之一。

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刘邦没有忘本。秋彭祖原是沛县守城的小卒,因在刘邦起兵攻沛时,第一个打开城门迎接刘邦,所以刘邦在分封时特封他为戴侯。单父圣早年赠送一匹马给刘邦救急,因此被刘邦封为中牟侯。同时刘邦也护短,有袒护随其出生入死的王疆的事迹。

对于背叛、投敌然后再次归顺的人,刘邦也能够赦免并任用,立功还能封赏,如著名的雍齿;以及在荥阳战败后投降项羽的孙赤,回归刘邦麾下后,立功封为堂阳侯;汉将柴武在写信劝降韩王信时,提及刘邦“诸侯虽有畔亡,而复归,辄复故位号,不诛也”,韩王信回信无以反驳,因其也是荥阳战后投敌复归再受重用的人员之一。

项羽败亡后,归顺刘邦的项氏族亲没有被诛杀,其中四位被封以侯爵,包括帮过刘邦的项伯(封射阳侯),与刘邦多次为敌的项佗(封平皋侯),中途投降刘邦的项襄(封桃侯),以及一位名字失考的项氏族人被封为玄武侯。像这样实封的彻侯爵位刘邦封赏了143名。

异姓诸侯王不同于一般臣属。韩信当初身为汉王大将,夺齐而挟制称王,齐王韩信与汉王刘邦成为名位等格的诸侯王,自此韩信的身份由“臣属”转为“不臣”。汉五年(前202年)刘邦称帝,汉六年(前201年)即将韩信降格为淮阴侯(彻侯等级);五年后的汉十一年(前196年),刘邦外出平叛陈豨时,韩信被吕后和萧何设计所杀。

陈婴吕臣、英布都是昔日与刘邦一同参与拥立楚怀王的功勋人物,英布身为异姓诸侯王而被诛除,降汉后的陈婴、吕臣则封为彻侯善终,后裔累世不绝。故汉初政论家贾谊在其《新书》中指出,假设韩信、英布、彭越等人安居于彻侯地位,其家族也是可以传承存续的。

父子关系

刘邦与项羽在广武相持数月,彭越多次在魏地断绝楚军粮食,项羽很忧虑,于是在高台上布置砧板,把刘太公放到上面,威胁刘邦说:“现在不赶紧投降,我就把太公给煮了!”刘邦说道:“我和项羽一起面北称臣,接受楚怀王的任命,发誓结为兄弟,我父就是你父,你确定要煮了你老父,那就赏脸分我一杯羹!”经项伯劝阻,项羽最终停手。

按刘邦受魏国影响颇深,又尊崇乐毅,此处或借引乐毅的先祖魏国名将乐羊啜子羹而灭敌国之典故。

刘邦称帝后,在设盛宴招待大臣时,对父亲刘太公夸耀说:“原先您老经常说我是无赖,没有赖以生存的赚钱之道,没有二哥能理家治业。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在是二哥的财富多,还是我的财富多呢?”

刘邦和父亲刘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觉得没什么,也习惯了。但太公的家令却觉得不合适,就劝他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您虽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大臣。让他这个主人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等刘邦再拜见父亲时,太公就提前拿着扫帚出门相迎,然后倒退着进屋,不给刘邦行礼机会。刘邦很吃惊,跳下车去搀扶父亲,太公赶忙说:“皇帝贵为人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破坏了国家的礼法。”刘邦便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严,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

据晋代笔记《西京杂记》记载,刘太公在皇宫生活日久后,终日闷闷不乐,刘邦忐忑不安,私下问太上皇侍从,侍从回答说:“太上皇以前在家乡丰邑城生活时每天都和邻居亲朋在一起以踢球、斗鸡、喝酒为乐,没有人能陪太上皇,因此才闷闷不乐。”于是刘邦在皇宫附近为父亲修起一座新丰城,又将丰县部分亲朋邻居迁来居住。新丰城街巷布局跟家乡丰邑城一模一样,连迁来的男女老幼和鸡犬鸭羊都能认得各自的居所,后世谓之“鸡犬识新丰”。

复杂个性

刘邦的成功,源自于他的宽容豁达、知人善任、善纳忠言与擅于审时度势的判断力。但在作为一个伟大人物的同时,刘邦也有傲慢、诡诈的一面,有时活像个无赖汉。如其路过高阳时,年过六十的郦食其求见,他竟高踞床上,让两个女子为他洗脚;年轻时,到县令家作客,不持一文,却诈称“贺钱万”;未央宫建成,他大宴群臣于殿上,举杯为刘太公祝酒时,竟对刘太公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其兄)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大笑为乐。

刘邦亲征陈豨时,久攻陈豨部将赵利固坚守的东垣不下。叛军士兵在城上辱骂刘邦,他非常生气。后来叛军投降,刘邦下令把那些辱骂过他的人斩首,其余人被宽恕。

溲溺儒冠

据《史记》《汉书》记载,儒生郦食其想通过同乡求见刘邦,同乡骑士对他说刘邦不喜欢儒生,凡是戴着儒冠前来的客人们,刘邦就摘掉他们的儒冠,在里面溲溺(小便),与人们说话,也常常大骂。后人遂以“溺儒冠”为凌辱儒生的典故。

郦食其听说此传闻后依旧坚持让骑士请见,并不卑不亢地向刘邦建言,刘邦于是端正仪态,请他入席上座并向他道歉请教,郦食其进而展示其才学,得到刘邦重用。真才实学的郦生也与传闻中被“溺儒冠”的诸生形成对比。

击筑作歌

刘邦在击败英布回军时,路过沛县,停留下来。他在沛宫举行酒宴,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纵情痛饮,挑选沛县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酒兴正浓时,刘邦亲自击筑,唱起自编的诗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即《大风歌》)让孩童也都跟着学唱。随后他又起身舞蹈,感慨伤怀,泪下数行,对沛县的父老兄弟说:“远行的游子总是思念故乡。我虽然建都关中,千秋万岁之后,我的魂魄还是思念着沛地。我从做沛公开始,讨伐暴君逆贼,终于取得天下,所以把沛县作为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徭役,让他们世世代代不要纳税服役。”沛县的父老乡亲整日陪着刘邦开怀畅饮,笑谈往事,大家非常高兴。过了十多日,刘邦要离去,沛县父兄执意挽留他。刘邦说:“我的随从众多,父兄们供养不起。”于是离开了,沛县人倾城而出,赶到西郊去贡献牛酒。刘邦又留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三天。沛县父兄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幸得到免除徭役的恩赐,丰邑却没有得到,请陛下可怜他们。”刘邦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绝不会忘记,只因为先前丰邑人跟着雍齿背叛我而倒向魏王。”沛县父兄再三请求,刘邦才答应按沛县的标准,免除丰邑的徭役

身披数创

《汉书》记载,刘邦从秦二世元年起义(前209年)到汉十二年寿终(前195年),身处征途战斗不止,除汉九年(前198年)有所憩息,其余年份皆身临战阵。其连续亲征前线、身当矢石,也因此多次受伤。比较广为人知的就是被项羽埋伏弓弩射中胸口,以及临终那年带病征讨英布时再次中箭。

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注引《三辅故事》记载,刘邦在楚汉之争时期,和项羽多年相持不下,身体受过十二次重大的创伤,被流矢、垒石贯通或击中的伤害就有四处。《晋书》则记述苻坚所言:“汉祖与项羽争天下,受困于京索之间,身受七十多处伤,穿透身体的伤有六七处……”

推广蹴鞠

《西京杂记》称刘邦之父在丰邑时常和屠贩少年斗鸡、蹴鞠,刘邦大概率也同其父亲一样喜爱蹴鞠。在刘太公居住在长安后,刘邦为其召旧友入宫(见“轶事典故-父子情深”部分),同时把蹴鞠引入宫中。从此,蹴鞠从市井娱乐走进了大雅之堂,汉朝呈现出“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逐,穷巷蹋鞠”的局面。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出土的汉代石刻中,不仅描绘了单人蹴鞠、二人蹴鞠,多人蹴鞠,还有男女共同蹴鞠的景象。

祭祀纪信

《史记》记载,楚汉荥阳之战中,汉将纪信假扮成汉王刘邦,解救刘邦出围,致被项羽烧死。刘邦得天下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择长安上林苑(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及地方相关资料上均有叙述。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

刘氏冠

刘邦在当亭长的时候,自己用竹皮设计头冠,让担任求盗的下属到薛县去找人制作,刘邦时时戴着这种头冠,到了显贵之后也一样,人们称这种竹皮头冠为“刘氏冠”。东汉学者应劭注解称“刘氏冠”就是“鹊尾冠”,也叫“长冠”。东汉蔡邕在《独断》中称“长冠”原本是楚制,后来刘邦用竹皮改制之后称作“刘氏冠”。

汉八年(前199年)三月,刘邦规定:爵位不是公乘以上的,不得佩戴“刘氏冠”。

共定天下

《汉书·高帝纪》载,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下诏:“吾立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与天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亲,或为列侯……”

人际关系

家世

汉朝的史书《汉书》叙述刘邦祖先起于陶唐氏后裔御龙氏,后来汉朝皇族衍生出彭城刘氏,也是晋国大夫士会后代的一支,其部分族裔后来留在秦国,复称先祖刘累之氏,作“刘”氏。

《汉书·高帝纪》记载西汉皇族刘向曾说:“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东汉学者文颖解释说战国时期刘氏随秦军征战,被魏国所虏获,得以再次留居三晋魏国之地。其后在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秦昭王伐魏,魏国割让旧都安邑,秦国赶走城中民众,将其迁往大梁,同年宋国灭亡。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前284年),魏国取得旧宋国丰地一带,设立大宋郡,又从大梁迁徙民众到丰地建立城邑。刘邦的祖父于是担任魏国丰公,由于迁移过来的时间短,刘氏在丰邑的坟墓很少。与丰地相邻的沛县归入楚国,在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2年)后的十几年间,曾是楚国春申君的食邑之一。由于刘氏渊源复杂,所以刘邦称帝之后祭祀先祖时,设置有晋、秦、魏、楚不同地区风格的祭祀巫祝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兄弟姐妹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后妃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子女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大风歌》是刘邦平英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

《鸿鹄歌》为刘邦所作。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欲立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刘如意为太子。一次宴会中,吕后及太子刘盈请来闻名遐迩的贤人“商山四皓”相随,换立之事已不可能,刘邦无奈,召来戚夫人。刘邦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则借着酒意击筑高歌,遂成此文。

《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写给刘盈的一封敕书,以父亲和帝王的身份,临终向儿子谆谆告诫:要读书、要用贤、要治理好天下。这封敕书在历代帝王敕书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也是一篇很好的家训。

关于刘邦的其他作品参考《全汉文·卷一》(多为刘邦在位时以其名义颁布的诏令)。《汉书·艺文志》著录《高祖传》十三篇,乃刘邦“与大臣述古语及语策也”。今已佚。

相关考证

出生时间

对于刘邦的出生时间,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中均无明确记载,之后的史学家在为二者作注时才加以说明,但有两种不同说法:

对于二种说法,现有史料尚不足以确定孰是孰非。故在有确切证据前,应对两种说法都存疑。

名字考辨

《史记》《汉书》中的帝纪开篇原文,都没有记载汉朝皇帝的名讳。如《史记》未记载汉高祖的名,仅记载其“姓刘氏,字季”,《汉书》正文也仅称其为“刘季”。直到东汉末年的《汉书音义》《汉纪》等书中才明确记载汉高祖的名讳为“邦”。这都是由于古代为尊者讳的缘故。

唐朝颜师古在注解《汉书》时记述,为避讳刘邦名字中的“邦”字,所以他的臣民改用“国”字来替代。如“相国”这一职位,在汉朝之前被称为“相邦”,有出土文物可以验证;又根据上海博物馆藏《孔子诗论》显示,《诗经》 之中《国风》一篇,在汉代以前名为《邦风》。汉时对于汉高祖仅避讳其名“邦”,而其字“季”则没有避讳。唐朝司马贞引用项岱说法,认为高祖本名刘季,登位后才改名邦,可备一说。

人物争议

弃子疑云

有关于刘邦彭城兵败后的事迹,《史记》存在记载冲突:

名籍异意

史载刘邦命令所有归降的项羽旧部必须“名籍”才能被赐爵为“大夫”,但学界对“名籍”的意义解析存有争议,一说是“登记入册”,一说是“直呼项籍名讳”,详情参见词条:郑君

丘嫂颉羹

刘邦的大哥刘伯早逝,刘邦贫贱时曾经避难,常带着宾客到大嫂家去吃饭。大嫂讨厌刘邦,有一次刘邦与客人来了,大嫂就假装羹饭吃完,故意用饭勺碰刮锅边发出声响,宾客因此就离去了。过后刘邦看到锅中还有羹饭,就由此埋怨大嫂。后来得天下后,刘邦封赏家人,唯独没封大嫂的儿子,理由就是大嫂当初做事不厚道,经刘邦之父刘太公说情,才封赏大嫂的儿子为“羹颉侯”。由于此侯名特殊,常被认为是刘邦贬损其嫂而故意为之,后世也多以“颉羹”为讥人吝啬之典。但是由于汉初封列侯者多以地为名,所以也有“羹颉”本来就是地名的说法。

更多详情参见词条:刘信

后世纪念

陵寝

主词条:长陵

长陵,又名“长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以北约二十公里、咸阳市以东约二十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是刘邦与吕后的合葬地。刘邦陵位于陵园西侧,吕后陵居东偏南。长陵的陪葬墓数量很多,当年曾经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和贵戚、宠妃,如萧何、曹参、周勃、戚夫人等,死后多陪葬在长陵。陵园的北面设有长陵邑。史载刘邦生前迁徙五万户入长陵邑。1988年,国务院将长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册参考资料)

塑像

其他

艺术形象

画像

现存的刘邦画像,以中国明清所传的画像居多(亦有外国的想象画),今列举主要者:

戏剧形象

刘邦的形象常出现于中国传统戏剧当中。如在川剧秦西汉戏剧《鸿门宴》《九里山》《虞美人》等作品中,既突出刘邦虚伪狡诈、阴险无赖、残害忠臣的一面,也很重视他能屈能伸、善于用人的一面。

文学形象

在刘邦身后,以他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多为描写楚汉争霸的部分。明代有甄伟的《西汉演义》,近代有蔡东藩的《前汉演义》,当代有《秦时明月》《项羽与刘邦》《楚汉英烈传》《楚汉争雄》等,其中部分作品影响力较大。

影视形象

史料索引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班固汉书·高帝纪》

荀悦汉纪·高祖皇帝纪》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