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刀

更新时间:2024-03-01 10:02

赵国行使的货币以“布钱”为主。赵国与燕国的货币经济关系较深,所以赵在国都邯郸及主要大城市也铸行刀币。荀况时(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赵国已成为刀布币并行的国家,在荀况《富国》一文中就有“厚刀布之敛以夺之财,重田野之税以奇之食,苟关市之征以难其事”的话。赵国铸行刀币不会早于燕国,更不会早于齐国。

流通历史

赵国起初定都于晋阳,后来迁至邯郸,以其地域关系,工商业异常发达,铸造货币也超过其它各国。传世的东周古钱中半数以上出自赵国,当年的盛况可想而知。赵国的货币政策似乎可分成两个阶段。政府在晋阳时,曾经仿照魏国实行管制经济,发行釿布调节市场。当时以“釿布”为主币,“尖足布”为辅币。釿布由官府铸造,“尖足布”则由民间铸造。而民间的工厂为了牟取暴利,除尖足布外同时兼铸其他种钱币,或卖给外国人,或供应国际贸易商,所以各国各样式的钱币赵国都有出产。政府迁至邯郸之后,国力虽然不及往昔强大,但商业繁荣,却超过往昔。政府似乎放宽了管理尺度,改行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再推行釿布,改以“刀币”为主、“尖足布”为辅的货币政策,仍由民间自行铸用,不加干涉。此时铸造的刀币并不控制物价,而是一种普通性质的大钱。或一抵方足布五枚,或一抵圜钱十枚。当时政府在发行方面是非常谨慎的,以现在出土的赵刀数量上来看也是非常成功的。目前传世的“赵刀”数量不多,而减重的现象不是很明显,与“燕刀”大小相同,也并非“齐刀”所能比的。

主要种类

甘丹刀

“赵刀”主要是“甘丹刀”。甘丹即邯郸。赵刀首部稍圆钝,背稍微曲,刃稍凹,柄有脊纹二道,环作椭圆形,环孔较小。一般可以分为大小两种。大者通长13.8-14厘米,宽1.5厘米,重8.8克左右,背多无文平素,但也有“田”及数字等字,文字与外缘都比较细弱。材质为青铜,提炼精细,富有抗力,这种刀币的数量不多,究其原因,可能是铸行不久便停止了。小者较短、窄、薄,刀背直,刀刃稍凹、有廓,柄也有脊纹二道,柄底较平,孔呈椭圆形,通长12.5厘米,首部宽1.3厘米,重3.5克以上。邯郸刀文有的是“甘丹化”,通长13.8厘米,首部宽1.6厘米,重8.2克。按赵于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成侯二十二年(公元前353年)魏国攻占邯郸。邯郸刀的铸造工厂可能在此后被破坏,故改出“白人刀”。“白人刀”比邯郸刀略微轻小,刀身直而不曲,环作椭圆形,正面币名“白人”、“白人”、“白”等。这种钱铸于柏人邑,白人即柏人,在邯郸以北,今河北唐山一带,春秋属晋,战国时归赵。这种刀有三种形式:一、刀柄有脊线二道,柄环呈椭圆形,平底,有廓,背多平素,也有一、五、六、十、廿一等纪数,也有化、丘等单字,长13.4厘米,刀首部宽1.5厘米,重7.5克。二、刀首平斜,刀柄刀环与前者相同,长13.1厘米,刀首部宽1.3厘米,重6.7克,铸造整齐,只见白人即白人化两种。三、长13厘米,首部宽1厘米,刀柄刀环呈三角状,穿孔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面文有“白”字,个别有“化”字,面背均无廓,有的白人刀背文有刀、厂、鱼、文、田、乙及数字等,字与外缘平夷,铸造、铜质都非常精美。但减重情况严重,故而大小不一,轻重参差不齐。实际上这种刀流通时间比较长,其减重是必然的,决非一次所为。以上两钱首部外凸为弧状,所以又称“圆首刀”。

平首刀

“赵刀”里还有一种是“平首刀”是蔺邑所出。蔺与离石位于赵国北部,与燕、秦及戎人邻接,既是赵国的军事重地,工商名埠,也是重要的铸币中心之一。它所出的钱币有“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圜钱”和“刀币”。赵国开始铸币应在春秋中叶,工艺水准一直居首位,所出各种各样的钱币都非常精美。

小直刀

赵国刀币中另一种是“小直刀”,是一种非常小的刀币。它的特点与齐、燕国的刀币不同,体型短小,刀身平直,几乎没有弧线,也无磬折,刀首呈椭圆形,刀柄也无脊线,背面无文,制作也较粗糙,但正面铭文整体浑厚,书法精美。一般长为9-10厘米,宽1厘米,重6克左右,最短的只有7厘米。其面文有四种:晋化、晋半、晋阳化、晋阳新化。其铸造年代可能与邯郸刀与白人刀同时,晋阳于孝成王三二十年(公元前246年)曾被秦所占领。春秋时为晋阳邑,战国时归赵,迁都邯郸后,曾三次铸造这种刀币,其数量不应该少于甘丹与白人,但出土和传世非常稀少,难得一见。

“直刀”的“化”字,有人解释为匕首的“匕”字,认为“匕”通作为币。晋半“小直刀”的价值为晋阳化的一半,即“半化”的意思。晋阳新化小直刀有人分析是对晋阳化而言,表明它有新旧之分。也有人认为新字是表明一种新的货币形式,为了区别于赵国通行的“布币”。

后世研究

四种小直刀类型一致,其铸地是不同。

钱学界和多数钱币辞书一般都认为四种小直刀为战国时属赵的晋所铸,有的则认为多流行于邻近燕地的漳水和滹沱河流域。赵国在战国时期是布币流通的区域之一,就像燕国是刀币流通区域之一样。到战国中晚期布币、刀币的流通区域都显著扩大,以至后来形成刀、布并行的流通区域。由于各诸侯国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它们之间的经济交往不断加强,韩魏赵三国的一些重要城邑,大量铸行布币,燕国同样也铸行大量明刀。赵国与燕国进行贸易时,大量布币流向燕国,并受燕国刀币制度的影响,模仿燕刀铸行了一些或少量有自己独特形制的“刀币”也是很自然的。还有的学者认为晋阳化应为“圁阳化”,圁指圁水,在陕西神木一带。近年有人发现一枚晋阳化小直刀出自陕西米脂县,另有一枚“晋化小直刀”出自陕北吴堡县。后两地均距神木不远。所以有些人认为晋阳化就是“圁阳化”。四种“小直刀”都属赵国铸造是肯定的,但铸造地仍不太清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