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抃

更新时间:2024-09-27 20:49

赵抃(1008-1084年),字阅道,自号知非子,衢州西安县(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北宋名臣、词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赵抃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年少时成为孤儿,且生活贫苦,由长兄赵振抚养。赵抃潜心致志、努力学习。

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中乙科进士,任武安军节度推官。当时,有人在大赦前伪造公章,在大赦后使用,执法人员认为他该死,赵抃说:“大赦前没有使用,大赦后没有制造,不该死。”终使罪犯免于一死。

其后历任崇安、海陵、江原三县知县,并任泗州通判濠州知州不按规定给士卒发放衣食等物,兵士扬言要兵变。知州害怕,太阳还未下山就紧闭城门不办公。转运使函令赵抃代理此事。赵抃到濠州后,像平时一样从容办公,成功安定濠州。

声震京师

翰林学士曾公亮不认识赵抃,却举荐他为殿中侍御史。赵抃在任上弹劾不避权贵佞幸,美誉雀起,京师称之为“铁面御史”。极力要求朝廷区分君子、小人,认为:“小人虽然过失小,也应努力清除;君子不幸犯了过失,却应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行。”

皇祐六年(1054年),宋仁宗张贵妃(追谥温成皇后)病逝,刘沆参知政事职监办丧事,等到拜相后,仍兼监护丧事。赵抃认为,这种一身多任有碍政体,又说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错失又多;宣徽使王拱辰与手下人都颇有不法行为;枢密使王德用、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遭劾众人都被罢免。

吴充、鞠真卿、刁约制裁礼仪院吏佐,马遵吕景初吴中复议论宰相梁适,相继被贬外出。赵抃为他们辩护,使得他们都被召回。吕溱蔡襄吴奎韩绛出任地方官后,欧阳修贾黯请求出任郡官。赵抃向宋仁宗说:“最近,品行端正之士纷纷出走,皇上身边的贤才如欧阳修这样的已没有几个。现在想到地方上去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为人正直,不事权贵。真令众臣伤心啊。”宋仁宗留用欧阳修贾黯

出使蜀州

赵抃后请求调任睦州知州,又改任梓州路转运使,又改任益州转运使。蜀地地远民穷,官吏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州郡公然互相行贿。赵抃以身作则,蜀地风气为之一变。穷城小镇,百姓有的一生没见过朝廷命官,而赵抃的足迹无所不至,父老乡亲大感欣慰,奸猾的官吏不得不悚惧服从。

上言政事

后获召入京,任右司谏。内侍邓保信勾引退兵董吉在宫中炼丹,赵抃将其比之为于西汉的文成、五利,唐代的郑注等妖道,极力指斥其过失。

陈升之任枢密副使,赵抃与谏官唐介吕诲范师道共同揭露陈升之的奸邪,认为勾结宦官,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升迁。上书二十多次,陈升之因而被罢免,赵抃同弹劾者也一道被撤职,外出任虔州知州。虔州一向难治,赵抃为政严厉而不苛刻,将政令下达给各县令,层层监督,人自为治。各县令都愿意尽其力,监狱为之一空。岭外官员去世后,多半无法归葬,赵抃造船百只,告诫各郡说:“官宦人家有无法回家的,我都帮助。”于是来求助的人接踵而至,赵抃都给他们船只、盘缠。

后来,赵抃回京,任侍御史知杂事,又改任度支副使,升任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当时前任宰相贾昌朝出判大名府,赵抃要检察府库,贾昌朝派人来劝告说:“以前的监司是从不检察我的库藏的。没有先例怎么办?”赵抃说:“魏郡不查,其他郡就不会服气。”便坚持检查,贾昌朝非常不高兴。当时,官吏因不能按期招募够义勇乡兵而受罚的已达八百余人,赵抃奉诏督责此事,回报仁宗说:“河朔地区由于连年丰收,所以乡民应募的少,请从宽处理那些官吏,等农闲时再说。”仁宗允准。受罚者被平反,义勇也招募足够。贾昌朝才羞愧地对赵抃心悦诚服。

中和之政

赵抃又任龙图阁学士成都府知府,为政以宽。他从前出使蜀州时,对聚众搞迷信活动的治以严刑峻法。这次重来,又有人犯同样的罪,都认为在劫难逃。赵抃看罪犯没有其他劣行,就说:“这仅仅是骗酒食的小过失。”只处罚首恶,将其他人释放,蜀人大为高兴。正值荣諲任转运使,英宗对荣諲说:“赵抃治理成都,行的是中和之政。”

力反变法

宋神宗即位后,召赵抃知谏院。按照旧例,近臣从成都回来就会担负重任,必然去省府任职,不当谏官。众臣大惑不解,神宗说:“朕是想发挥他仗义直言的优点,将采纳他的主张,不是小看他。”赵抃谢恩时,神宗说:“听说你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政策宽松平和,也能任谏官吗?”不久,升任参知政事。赵抃感念神宗知遇之恩,朝政有不妥之处,他总是密启上奏,神宗也常亲笔回书予以褒奖。

王安石主政后,赵抃屡屡反对他的变法主张。韩琦也上书反映青苗法对民间的危害。神宗同宰执商量后,停止青苗法。王安石正在家休假,想辞官。赵抃说:“新法都是王安石创立,不如等他假满归来再说。”王安石回来后,推行新法更坚决。赵抃非常悔恨帮他,向神宗说:“制置条例司设使者四十余人,扰乱天下。王安石善于诡辩,刚愎自用,诋毁天下公论为庸俗,违背众议,欺瞒民众,文过饰非。近来谏官们多因说话无人听而辞职,司马光受聘枢密,不肯赴任。而且事有轻重,体有大小,一时的财富利润是轻,人心的得失才是重;青苗使者的去取荣辱是小,左右大臣的取舍为大。现在因小失大,去重取轻,臣担心这不是国家的福气啊!”

奏章上呈神宗后,赵抃恳请辞官,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杭州知州,又改任青州知州。当时京东旱灾、蝗灾,青州麦多,蝗虫飞到青州边境,遇狂风阻遏,都落水被淹死。

再守成都

成都因为戍卒困扰,赵抃以资政殿大学士之职再任成都知府。神宗召见时慰劳说:“还没有过从朝廷下到成都去的先例,你能为了朕破一次例吗?”赵抃回答说:“陛下的话就是法律,何必管例不例呢?”因而请求神宗允许他相机行事。

赵抃到成都后,政令相较上次更宽简。有个卒长站在堂下,赵抃喊他说:“我同你年岁相当,我单身匹马入蜀,为天子镇抚一方。你也应清廉谨慎威严地统率士卒,等戍期满,分得些余财回家,替妻儿考虑,岂不好?”人们欣喜地奔走相告,不敢再为恶,蜀郡一片升平景象。剑州有人伪造和尚的度牒,被告企图谋反,赵抃不将案件交给司法人员,而由自己判断,皆从轻处理。诽谤者诬告赵抃纵容叛党,朝廷取来审案记录一看,认为赵抃的判决都符合法律。茂州少数民族在边境抢掠后,害怕官府讨伐,请求投降,就绑了一个奴隶,想杀死后取血为盟。赵抃让他们改用牲口,放了奴隶,大家都欣然听令。

遍游名山

赵抃其后请求辞职回乡,改任越州知州。吴越地区闹饥荒,人口死亡过半。赵抃奋力救荒,治病救人,掩埋死者,使生者得以保全。让老百姓修城,以使他们得到糊口钱。又调任杭州知州,以太子少保之职致仕,其子赵屼被授为提举两浙常平仓,以便就近照顾赵抃的晚年。赵屼带赵抃遍游江南名山大川,吴人都感到自豪。

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享年七十七岁。神宗闻讯后,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十二月,赵抃葬于衢州西安县莲花山。

主要成就

为政

入蜀为官时,面对官场中由来已久请客送礼的歪风,赵忭深恶痛绝。他下定决心要整顿吏治。为此,他一一谢绝了为他举行的接风宴请,并屡上奏章,如实汇报蜀地因奢靡之风给百姓带来的危害,言明不准搞互相赠酒的三大好处:一是减少公款开支,避免官员中饱私囊;二是免去差役士兵送酒礼的路途跋涉,不再以此为名征召州县人力;三是酿酒者也可免除因收不回成本反而倒贴导致贫困的情况。同时,提出“三廉”的施政理念:廉于自身,从自己做起;廉于职务,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廉于社会,提倡节俭,反对奢靡。对于那些敢于顶风违抗的官员,严惩不贷,并将此做法从成都推向蜀中各地。

经过赵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针对性的强化措施、精准施策,蜀川沉疴多年的奢靡之风为之一变。

康定元年(1040年),赵抃任崇安(今福建武夷山)知县,他主持兴修了一条二十余里长的河渠,引城西河水入城,解决城内的生活、运输、消防等用水,再把城内的水引到城南灌溉农田。

碰到的难题是要拆迁大量民居,移走很多坟墓。赵抃说:“我们葬坟讲风水,就是希望先辈能福泽子孙。如果这条渠道挖通,城内家家有水用,城外万亩良田有水灌溉,这是祖先给子孙共同造福。为了子孙,地下阴灵肯定乐意搬迁。”面对钉子户,他摇着麦秸扇子,口中吟道:“拆屋变成河,恩多怨亦多。百年千载后,恩在怨消磨。”一番话语赢得百姓的普遍支持,个别钉子户众怒难犯。后人称赵抃开挖的河渠为“清献河”。

熙宁八年(1075年),两浙路连遭旱灾、蝗灾,继而暴发瘟疫。越州(今浙江绍兴)灾情尤为严重,震惊全国。赵抃临危受命,赶赴越州救灾。

赵抃调查摸底,组织募粮募钱救灾和开展生产自救,以工赈灾。放开米价,“在越州境内,粮食随行就市,州府不再限价。”此消息传出后,各地粮商纷至沓来,一时间越州境内竟然米积成山。经过短期的暴涨后,米价猛然暴跌,甚至比灾前更低。凡事有非议和追究责任者,赵抃均一人以挡之,决不累及下属。

赵抃巧用市场规律救灾振荒,使“生者得食,病者得药,死者得葬”,把灾荒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赵抃治理睦州时,大力推广分水县知县江震实施的保甲制,建立百姓自治的管理经验。他以“监狱空虚,案件少”来考核知县执政能力,“人为闲郡我为荣,僚友多欢事少生。”他大力培养选拔官员,向朝廷推荐了寿昌知县郑谔等十一位优秀官员,并立下“保举的官员提拔使用后不如推荐得那样好,敢当同罪”的承诺,白纸黑字,掷地有声。赵抃是中国最早倡导建立官员考察失误责任追究制的先行者。

赵抃因弹劾枢密副使陈升之而被外放,改任虔州(今江西赣州)知州。多年来,虔州的县官们热衷于请示汇报,赵抃给他们充分放权松绑。他把下辖十县的知县集中起来交谈,让他们根据自己县里的实际情况理政牧民,不要事事上推,治理的目标是“事办而民悦”。在这样的新风下,知县们尽心尽责,虔州治内出现了太平繁荣景象。

在虔州任上,赵抃着力解决老百姓的食盐问题,他向江淮路发文,从淮南运盐七百万斤到虔州,按户分给百姓。“民间足盐,寇盗自息”,百姓的食用盐问题解决了,盗贩者猖獗活动得到了抑制。

虔州山多林密,赵抃取州内积余之木材,打造了一百多艘船只,为已故官员的家眷亲属顺利回归故里行舟所用,并给了他们路上的盘缠,解了燃眉之急,此举深得各地官府称道。

治平四年(1066年)正月,宋神宗特命赵抃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赵抃首先建议神宗改革,实行盐业国家专营。然后第一个支持神宗皇帝重用王安石,称王安石是相才。而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首先推出的均输法和保甲法,其中保甲法与赵抃任睦州知州推行的保长制类似。

王安石发动熙宁变法来革除北宋的弊政,建设富强具有威力的国家,赵抃对变法中利国利民的政策非常支持。但他与王安石改革激进主张不同,是改革的稳健派,受到王安石的排斥,转而出任青州知府。在青州,根据青苗法的规定和青州的具体情况,赵抃推行多种种植、兴修水利、开店办厂、自愿向官府借贷等措施,极大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当王安石下台后,他仍成为了王安石最要好的朋友。

文学

赵抃擅豪翰,笔迹劲丽。其诗风从初期的“清新律切”向中、晚期的“粗犷豪迈”演化,体现出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宋调”诗歌的风貌。赵善括《赵清献帖跋》评价其“诗有渊明古淡之风”。杨准《清献集序》称:“诵其诗,冲淡如陶”。著有《赵清献公集》。

书法

赵抃工诗善书,和他同时代的苏辙就曾称颂他:“诗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他的作品之《致知府阁下尺牍》用笔端正严谨,点画润泽,取法北宋初期书坛所流行的颜体,偏向“丽”的书风。另一作品《致知郡公明大夫尺牍》却结字则较宽散,用笔也朴质得多。细韧的笔画加上倾侧的字态,显得清劲而古雅,可说是偏向“劲”的书风。

人物评价

总评

赵抃为人忠厚淳朴,善良温和,喜怒不形于色。平生不治家产,不养歌妓,帮兄弟之女十余人、其他孤女二十余人办嫁妆,其他抚恤孤寡贫寒之事,不可胜数。白天所做之事,晚上必然服饰庄重地烧香,告诉上天,凡是不能对天说的事就不做。从政时,因地制宜,不同情况不同政策,在虔州和成都的政绩,尤其为世人称道。神宗以后每次训导这二郡的继任,都要把赵抃作为楷模。总之,以增加人民财富为根本。晚年修行炼道,颇有心得,临死与其子赵屼诀别时,说话仍有条有理,安然去世。宰相韩琦曾称赵抃说:“赵抃真是世人表率,我也赶不上。”

历代评价

赵曙:赵抃为成都,中和之政也。

赵顼:①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②昔赵某治此,最得其术。

冯京:赵公所为,不可改也。

赵煦: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

苏轼:①惟清献公擢自御史。是时将用谏官御史,必取天下第一流,非学术才行备具为一世所高者不与。用之至重,故言行计从有不十年而为近臣者,言不当,有不旋踵而黜者。是非明辨,而赏罚必信,故士居其官者少妄,而天子穆然无为,坐视其成,奸宄消亡,而忠良全安。此则清献公与其僚之功也。②萧望之为太傅,近古社稷臣,其为冯翊,民未有闻。黄霸为颍川,治行第一,其为丞相,名不迨昔。孰如清献公,无适不宜。邦之 司直,民之父师。其在官守,不专于宽,时出猛政,严而不残。其在言责,不专于直,为国爱人,掩其疵疾。盖东郭顺子之清,孟献子之贤,郑子产之政,晋叔向之言,公兼而有之,不几于全乎!

曾巩: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王称:抃和易长厚,气貌清逸,人不见其喜愠……为吏诚心爱人,所至崇学校、礼师儒。民有可与,与之狱;有可出,出之治。虔与成都,尤为世所称道云。

脱脱:抃所至善治,民思不忘,犹古遗爱。

朱轼:抃之治郡,所居而理,固其经画之才有以过人欤?抑清慎诚恪,有不言而化者欤?史所载他事,仅得其概。独越州救灾,见于曾巩,所记者甚详,诚可为后世法则。……抃之每夜告天,而清修不迩声色,则其中有以自得者,非独其外之云尔。

朱祐樘:琴声寒日月,永留清白在人间。鹤唳彻遥天,常使丹心通帝座。

轶事典故

赵抃告天

赵抃白天处理完公务,每到晚上,必要焚香拜天,口中念念有词。有人好奇问他在向上苍密告什么,赵忭笑笑说:“哪是什么密告呀!无非是将自己白天做过的事,一件件一桩桩地在心里说上一遍,借以检点反思。倘若一个人连在那种场合都还不好意思启口,那就必定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自己就需要警醒了!”

悟道因缘

赵抃是云门宗僧人蒋山法泉禅师的弟子。他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一心奉佛,法泉禅师到他任职的衢州南禅寺驻锡,赵抃每天都去亲近禅师,但是法泉禅师从没有对他开示过一句。后来,赵抃到青州任职,也经常向天衣义怀的弟子重元禅师问心要,在政事之余,经常自己打坐,有一次,他在坐禅的时候,忽然大雷炸响,他大为震惊,一下子契悟了,“惊即契悟。”于是,作开悟偈一首:“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这首偈被法泉禅师听到后,笑着说道:“赵悦道撞彩耳。”意思是说赵居士真是撞到彩头了,开悟了。这也是对他的认可。

吾志如此江清白

赵抃在渡四川清白江时,看到江水清澈透亮,船行至江中,他发誓说:“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此后,这条江被称为清白江,成都市青白江区又因清白江而得名。

赵四郎

赵抃致仕回到三衢后,与乡民往来不管官位和容貌,将所居之处取名为“高斋”,曾作诗道:“腰佩黄金巳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时人要识高斋老,只是阿村赵四郎。”

琴鹤随身

赵抃任成都转运使,到官时随身只带一琴一鹤。见宋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宋史·赵抃传》。后来称人为官清廉,常用此语。按:宋赵善璙《自警篇·嗜好》称抃赴官携一琴一鹤,朱长文琴史》卷五及叶梦得石林诗话》则以琴鹤龟三事并言。《宋史·赵抃书》原话为:“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在四川崇州(古蜀州)后人为纪念赵忭与陆游在罨画池旁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其后人为纪念此事以此为堂号曰琴鹤堂

解救无辜

赵抃巡察青州时,经常想:有一人下狱就有十人因而耽误工作;那些受牵连波及的,更是无辜;而且监狱中,夏天有湿气、传染病,冬天有冻伤、脚气病;有的人因为一点小罪,长年受到拘禁;有人因为一点牵连,几乎丧命;狱卒、囚长的勒索凌辱,更令人痛恨。他令人常常回派人去查阅各地监狱的记录,以囚犯数目的多少,来推断定官吏的贤明与否。这样的办法实行一年以后,郡、州、县各级官吏都不敢随意羁押人了。邵雍每每称赞这件善政。

人际关系

赵屼:被授为提举两浙常平仓。

赵炽:抗战将军,湖南邵东人,保定讲武堂毕业。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副军长,参加过淞沪会战。

史料记载

《赵清献公神道碑》

《东都事略·卷七十三·列传五十六》

《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

《赵清献年谱》

后世纪念

赵抃祠

赵抃祠,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区钟楼底,占地447平方米,为衢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咸淳四年(1268年)。郡守陈蒙清于朝而立,位于赵抃故里“孝悌里”,今衢州沙湾书院村。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始,每春秋仲月知县率僚具常服随府行礼。嘉靖十三年(1535年)秋,郡守郑柏兴筑清献祠于城南(今衢州道贯巷南端),时以遇风雨不便,迁元妙观右(今新衢小学)官地数亩作赵公祠,作堂三楹、退堂三楹、门一楹、周围筑墙。万历十三年间,郡守廖希元复移址于浮石门内的祥符寺(今衢州城区北隅钟楼底西侧),将原刘都宪羽泉之祠转他处,改建为赵公祠;其间康熙、同治年代数次修葺,最后一次修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

琴鹤广场

赵抃一生廉政为民,深受蜀地人民敬爱。崇州人民为纪念赵抃,在滨河公园修建“琴鹤广场”,并作赵抃塑像。其塑像面容严谨,神态自若,牵一马,随一鹤,马背仅一琴,充分体现赵抃的清廉本色。

艺术形象

舞台形象

赵抃一生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在当时就是一位以“清正廉洁”著称的人物。《宋史》中,“铁面”赵抃与“黑面”包拯两人同传,后世戏曲舞台上“包青天”的形象就是以包拯和赵抃为原型塑造而成的。

大型历史话剧《大宋御史·赵抃》,通过再现北宋铁面御史赵抃奏弹漕运三司使、弹劾宰相陈执中、整治蜀地吃喝宴请馈赠的不正之风等故事,生动刻画出赵抃不畏强权、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艺术形象和治国安邦、惩治腐败、举贤荐能、为民造福的政治家形象。

影视形象

2012年电视剧《苏东坡》,戴明饰演赵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