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4 00:21
起五更,中国传统年俗。年夜饭是辞旧迎新的饭,五更里的饭,才是新年第一顿。旧时计时法,一夜分五更。 五更是最后一更,交了五更,天就快亮了。此时,夜色隐退,曙光降临,年的更迭在悄无声息的黑白交替中完成了。 所以,常把过年说成是“起五更”。
五更天是一夜最黑的时候,也是最冷的时候。浓烈的夜色里,一家老小窸窸窣窣穿上衣服,冒着严寒,走下床来。男人去放“开门炮”,叫做迎新,女人到灶房里烧水,小孩子来到灯明里,炫耀着新衣服,吵吵闹闹,一片欢腾。水烧至恰到好处,盛到瓦盆里,一家人齐齐烫了手,洗了脸,周身都活泛自在起来。 净了手,便开始摆放供品。大如锅盖的“枣山”,够三四个人分食的“大馍”,都上了桌。囫囵的鸡鱼,整封的果品、点心等,把八仙桌装扮得琳琅满目,尽显庄户人家一年一度的奢华。主人对新年的祝福,对好日子的憧憬,尽在其中。富裕些的人家,供桌上往往还少不了嘴里衔着尾巴的猪头(象征着整猪),那场面更见排场。桌子的两侧,两支红艳喜庆的蜡烛,焰火窜动,摇曳生姿,把五更夜映照得红彤彤、暖融融。要拜天地神灵了,烛光映照下的厅堂里,跪拜者嘴里念念有词,声音压得很低。在言语什么,连一旁看热闹的孩子也难听清,想必不外乎祈求平安,人财两旺,生活幸福之类。跪下磕头的,一般是年龄最长者,以表虔诚。长者又对一个家庭最了解,知道哪些需要祷告祈求。倘若是男人,意义更为重大。“男儿膝下有黄金”,男人祈福,尤显威严庄重,非同寻常,也可能还有更为灵验这层意思。 厅堂里的事忙完了,厨房里的饺子也开了锅。氲氤的烟云里,女人忙碌着,一勺一勺地往碗里舀。第一碗,先敬神,端了放在八仙桌上,和诸多供品摆在一起。碗里腾起的袅袅蒸气,和香炉中松壳炷香燃起的烟雾交融在一起,更增添了五更里的神秘气氛。男人拿了火种,到外面放炮杖。等着拾落捻炮的孩子,早把院子围得水泄不通了。炮杖昨天夜里就准备好了的,挂在了位置适中的树杈上,低低的垂着。男人走上前去,一手执火,一手拿了炮捻,“哧”地一道火光闪过,紧接着就是一阵噼哩啪啦的响声,炸出满院子的火药味。响声送走旧岁,迎来新的一年。 年夜饭是辞旧迎新的饭,五更里的饭,才是新年第一顿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汤汤水水,吃得浑身热腾腾、润滋滋,有说不出的舒坦。那时候,家家经济紧张,日子过得恓恓惶惶,不分四季寒暑的辛苦劳作,给了人们太多的感悟。人们常说的:“今儿也慌,明儿慌,慌到五更喝顿汤”,就是指五更里吃的这顿被称作“汤”的饭。千万别小瞧了这顿“汤”,能喝得上五更里的“汤”,说明你生命年轮又多了一道纹线,你还活在阳世,还是这个家庭的一员。 五更将尽,东方曙色大展。新的一年,从新的一天开始了。 吃完饭,便去坟地里给祖宗拜年。昨天也是去过的,那是给祖宗送过年的钱。这一次是去给祖宗拜年,和昨天一样,也是由男人备了纸钱,到坟地里烧,边点着纸钱,边絮絮叨叨地给黄土埋了的人说话。亲不亲,坟头分。一个坟地烧纸磕头的,骨血上门第上总是最近的。就是平日里相处不怎么好,红白喜事上少有交往的,在祖宗面前,在坟地里,也不再计较前嫌。坟头点张纸,既是对亡灵的告慰,也是对活人的交待,对晚辈的教育。谁都有黄土埋身那一天,真到了那一天,还不知道什么样呢。阳世里的人,还要过日子,还要在一条巷子里,一个屋檐下生活,正好趁着新年的喜庆,在对先人的怀念与追思中,有了很好的沟通和亲近。曙光晨曦里,一座座大小不一,而一律长满茅草的坟头,被冥纸燃烧后腾起的烟雾笼罩着,跪拜着的人们个个神情木然,面色凝重。眼前的一切,构成了荒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风景里演绎着香火相传的故事,抚今追昔,人间真情何时也不曾断过。 接下去,便是挨家挨户大拜年了。……
起五更有很多禁忌和讲究。在外人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 起五更,不能倒水,不能扫地,也包括洗碗筷。原因是怕把钱财泼掉、刷掉或扫掉了。不能倒水,就一家人合用一盆热水洗手洗脸,洗后就放在那儿,等天亮了再倒掉。从城里回去的,不习惯,也不能说什么,只好忍着,这是规矩。吃五更饭用过的锅碗瓢盆,不能洗,是说过年就是让人享受的,灶神爷特许,可以这样做。让一家人,特别是女人,一年就偷懒这一次。要知道,在乡下,不及时清洗炊具,是会让人耻笑和瞧不起的。 起五更,要烧特意选定的柴火,通常是芝麻杆、烟叶棵,或比较直的树的枝条,烧时还不能折断。这些物什,都比较直顺,没有那么多的枝枝杈杈,填到灶堂里,烧成火,预示着新的一年一切都条条顺顺,平平安安。 起五更,要放“绊门棍”。就放在门口屋檐下,长短粗细不一,五更天里,一起床就放上,也是事先准备好了的。意在有此棍相“绊”、护守,恶神和邪魔闯不进,贼人进不来,有祛邪禳灾,保平安之意。绊门棍,吃了五更饺子,还不能拿掉,要一直等到初五,破了“五”。 起五更过年是旧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过年方式有所改变。电视机在乡下的出现,已连续举办二十年的春节文艺晚会,也成了庄户人家除夕夜恣意分享的“文化饺子”。一家老小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节目,吃着油炸糕,嗑着瓜子,剥着花生,烤着炉火,还有打着纸牌的,其乐融融。将近子时,放了“开门炮”,便下饺子,这道程序是少不了的。饺子出锅,便放大盘炮,过年到了最高潮的时候。这儿听不到新年的钟声,只有大盘炮的爆炸声,传出很远很远。有一种说法,赶零时过年的,就是“三更分二年”了,前后错开几个钟点呢。这种过年法,人熬得吃不消,放了炮,吃了年夜饭,还得上床睡觉,一觉睡到大天亮,再去拜年,年过得走了形,味道也变了。所以,还是起五更过年来得纯正地道。
起五更,顾名思义就是在五更天时起床,按照我们的历法,五更即为凌晨3——5时,但对于起五更有起的越早越发财的说法,所以真正的起五更是不拘泥于时间的,而一年当中只有大年初一这天起五更,各路神灵也在五更降临,所以特别的隆重与讲究,它的准备工作从除夕之夜便开始了。
叫“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对起五更过年来说,“五更分二年”是对的,赶凌晨过年的,就不那么适用了,想想前后错几个钟点呢。这种过年法,人熬得吃不消,放了炮,吃了年夜饭,还得上床睡觉,一觉睡到大天亮,再该干什么干什么。年过得走了形,味道也大变。所以,还是起五更过年来得纯正地道。
交了五更,天就快亮了。此时,夜光隐退,署色降临,黑白交替,时光融合,年的更迭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
所以,把过年说成是“起五更”。
年夜饭是辞旧迎新的饭,五更里的饭,才是新年第一顿。
平时闹了矛盾的两家,可以在此时讲和修好,往往是有错的一方主动到对方家里磕头,一进门就喊“挣包”,主人不大大方方亲亲热热的迎了出来,满面带笑的说:“来了!快屋里暖和。”就这样,谁也不用解释什么,所有的不快烟消云散,两家和好如初。
古时候的五更天是3点至5点,正点是4点。
我国古代还有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的方法,叫五夜或五更,情况如下。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黄 昏 甲 夜 一 更 19—21
人 定 乙 夜 二 更 21—23
夜 半 丙 夜 三 更 23—1
鸡 鸣 丁 夜 四 更 1—3
平 日 戊 夜 五 更 3—5
不为五分利,不起五更早。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