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6 12:31
徐光耀(笔名越风),1925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中国内地作家、编剧,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中央文学讲习所。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全国文联第五届委员,河北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省作协第三届名誉主席。
1925年,徐光耀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县。1938年7月,13岁的徐光耀参加了八路军,被分配到一二〇师三五九旅。1939年深秋,徐光耀调到警备旅当文书。1945年7月,徐光耀获二等“五一”奖章。1946年3月,调任政治部宣传科摄影记者,后到前线剧社任创作组副组长。1947年1月,到华北联大文学系插班学习。徐光耀在这里遇到了许多文坛名家,尤其是陈企霞和萧殷对他帮助最大,教导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旅作家。1949年6月底,徐光耀随部队驻防天津。1950年10月,徐光耀来到北京的中央文学研究所求学。中央文学研究所于1951年1月8日正式开学,而徐光耀在1950年10月31日就已先期入学,参与了研究所的一些筹备活动。
1947年2月27日,徐光耀在解放区《冀中导报》副刊发表了短篇小说处女作《周玉章》。1949年11月27日,24岁的徐光耀在天津写出了中国首部抗战长篇小说《平原烈火》,该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书,小说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战士奋起抗日的故事。
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获得文学创作一级。1961年,创作了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小兵张嘎》,小说表达了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为原型的革命故事,该小说获得全国第二届儿童文艺评奖小说一等奖。
1963年,担任编剧的剧情片《小兵张嘎》上映,该片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故事。
1977年,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1980年,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新兵马强》。1981年,担任编剧的剧情片《新兵马强》上映,该片由刘衍利、谢园、蔡明主演。1986年,担任编剧的剧情片《望日莲》上映。
1990年,创作了中篇小说《冷暖灾星》。1993年,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乡亲们哪!》。1999年,创作了回忆录《昨夜西风凋碧树》,该作品表达了作者回顾自己自13岁参加革命直至“文革”结束的极富戏剧性的人生经历,翔实的记述了他的亲历亲见,以坦诚刚正的笔触,表达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历史的反思及人生的思考。2001年,《昨夜西风凋碧树》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徐光耀在多年的人生历程中,他的文学创作涉及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电影文学剧本、杂文、文学理论与批评等多种文体。从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原烈火》,到读者耳熟能详的《小兵张嘎》,再到新时期有所突破的《望日莲》《四百生灵》《冷暖灾星》,我们都能深切感受到抗日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感受到强烈的“老兵”情怀和民族情感。
徐光耀依然在写他的抗战小说。这个阶段,他从描绘人的战争生活自觉进入书写战争中人的生活。“我的喜剧系列”的背景仍然多是抗日战争,但作者下笔的重心却转向了战争中人的更为复杂的、被遮蔽的精神深处。比如《我的第一个未婚妻》《杀人布告》《跳崖壮士》等篇章,无不体现着徐光耀在遭逢了诸种人生苦难之后,对自己所拥有的写作资源重新打量的郑重,以及由此引发的勇敢而有效的探索。这是他的命运与文学反复接头后的一次新的飞跃。他的这些探索,不单对当时的河北文坛产生影响,就是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也有醒目的光芒。
徐光耀多年来,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淘洗,血与火的锤炼,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对人民的深情挚爱,徐光耀成为了一名身经百战的战士和德高望重的作家,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作文的楷模。光耀如炬,他不仅用畅销不衰的作品映照着文学艺术的天空,更用忠诚与坚定为我们的时代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徐光耀作为一位作家是令人敬慕的,他的文学之根始终扎在生活的厚土中,因有深厚生活的丰富滋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使得他的作品读来特别有滋有味。他所亲历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让他的笔墨与中华民族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光辉历程紧紧联系在一起,即使在题材上偶有离开,他的行文间也自有一份刚健英武之气,像挺拔的战士,时时刻刻都在等待着冲锋。然而,要知道,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生活的这一份特别的“馈赠”往往意味着你必须被生活的大浪所席卷,甚至必须是“汤镬炼骨,魔焰炼魂,几番地脱胎换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受得住这番考验。
徐光耀是作家,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因为本身他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经历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徐光耀是一位生活型作家,因为他一直坚持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写自己热爱的人,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在北京时期的故事,无疑是徐光耀一生中充满梦想和理想主义色彩,却又最起伏跌宕、催人心魄的一段故事。原本可以枝繁叶茂的文学之树,经历了一段曲折成长,所幸还有顽强的生命力。(《北京红色文化的文学探寻》评)
徐光耀作为一位作家,是令人敬慕的,他的文学之根始终扎在生活的厚土中,因有深厚生活的丰富滋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使得他的作品读来特别有滋有味。他所亲历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让他的笔墨与中华民族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光辉历程紧紧联系在一起,即使在题材上偶有离开,他的行文间也自有一份刚健英武之气,像挺拔的战士,时时刻刻都在等待着冲锋。然而,要知道,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生活的这一份特别的“馈赠”往往意味着必须被生活的大浪所席卷,甚至必须是“汤镬炼骨,魔焰炼魂,几番地脱胎换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当代作家铁凝评)
2019年7月18日,徐光耀文学馆在雄安新区白洋淀文化苑开馆。该馆集中展出了徐光耀的文学著作,全面介绍徐光耀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同时也重现了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战的峥嵘岁月,为后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提供了重要载体,对弘扬白洋淀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