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4 17:23
车轮虫是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一种纤毛虫,淡、海水中皆有分布,有70种以上。虫体侧面观如毡帽状,反面观圆碟形,运动是如车轮转动样。它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及鱼体脱落的上皮细胞等为食,鱼体只是供其附生的场所。
车轮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淡、海水中皆有分布,有70种以上,大小在40~100μm,体呈碟形或钟形。背面凸出,中间具开口形成胞咽,有两排平行呈螺旋状的长纤毛;腹面内凹形成附着器,由3层呈同心圆排列的环状物构成。内环呈齿状,称齿状环或冠状环,齿状环的数目、大小及形状因车轮虫的种类而不同,可作为分类的依据;第2层为带状环,与齿状环重叠,向外呈放射状的线排列;外环边缘由柔软的薄膜构成,上有许多纤毛,可摆动运动,运动时环状物转动如车轮,故称为车轮虫。
虫体内有一个马蹄形的大核和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核,小核位于大核开口端处。常见的车轮虫主要有 Trichodinella、Tripartiella及 Trichodina三属,一般并不细分,只将体形较小的 Trichodinella及Tripartiella通称为小车轮虫。
车轮虫主要以二分裂法繁殖亦进行接合生殖。它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及鱼体脱落的上皮细胞等为食,鱼体只是供其附生的场所。车轮虫在鱼体上爬行移动时,其附着器,如齿状环或纤毛会刺激鱼体的上皮组织。水质不良或有机质过多的池塘,车轮虫大量繁殖附生的车轮虫使鱼体上皮细胞坏死剥离,造成伤口并引起细菌感染,池鱼因烂鳃或烂鳍而死亡。车轮虫除了寄生于鳃及体表等组织外,亦可寄生在肠道、生殖道或泌尿道中,但并不会引起特殊的病变。
虫体侧面观如毡帽状,反面观圆碟形,运动是如车轮转动样。隆起的一面为前面或称口面,相对而凹入的一面为反口面。口面上有向左或反时针发方向螺旋状环绕的口沟,其末端通向胞口。口沟两侧各生一行纤毛,形成口带,直达前庭腔。反口面的中间为齿环和辐线环。在辐线环上方有一马蹄形的大核,一个长形的小核和一个伸缩泡,其中部分体内凹入,形成附着盘,用于吸附在宿主身上。车轮虫用附着盘附着在鱼体的鳃丝或皮肤上,并来回滑动。
寄生在体表和鳃上,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 (环游不止)症状。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有的又成群围绕池边狂游,常引起鱼苗、鱼种的大批死亡。寄生于鱼体表的车轮虫在鱼体表来回滑动,剥取宿主的皮肤组织细胞和鳃组织作营养,破坏皮肤和鳃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和正常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鲢鱼的车轮虫病和出血病症状相似。这是因为当鲢鱼鳃上寄生有车轮虫时,鳃丝表面会不断分泌黏液,而大量的黏液会导致鲢鱼吸收氧气能力下降,当遇到天气、水质突变而引起的水中溶氧量偏低时,鲢鱼就会浮到水面上,同时不断张口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同时,鱼鳃上的黏液会将车轮虫包裹在其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车轮虫,基本上附着于鳃丝上不能移动,也就不易通过镜检观察到其存在了。当鲢鱼长时间浮于水面上时,其运动的各个鳍条均负担加重,特别是一对胸鳍,基部很快处于充血状态,鲢鱼长时间浮于水面上,同时上下颌一张一闭,导致下颌前端突出,似簸箕状,同时大量吞入的空气进入肠道后,会引起肠壁充血发炎,有的鱼鳔壁也呈现出血状态,这时,观察到的症状均为出血病的症状,而其致病的根源其实是鳃上寄生的车轮虫。
发病初期,鲢鱼大量浮于水面,呈散游状态,与缺氧浮头症状类似,但不同的是,此时开动增氧机,鲢鱼并不会游向增氧机,抛洒增氧剂时,有时会短时间恢复正常状态而潜入水中,但很快又浮到水面上。这时观察鲢鱼,其口部不断露出水面,一张一闭,犹如在吞食空气。发病初期观察,鲢鱼体表无任何异常状况,此时仅会出现少量死鱼。鲢鱼浮于水面2~3天后,其下颌明显变长,胸鳍基部严重充血,严重的鱼尾鳍、臀鳍基部也充血发红。此时,鲢鱼开始大批量死亡,解剖鱼体,可发现其肠壁发红,肠道内有脓状血水流出。这时观察病鱼、死鱼,往往会误诊为鲢鱼出血病。其死亡规模也符合出血病的发病规律,池中的鲢鱼在短时间内会损失八九成。
车轮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于4~7月,但以夏秋为流行盛季。适宜水温20~28℃。地理分布很广泛,淡水、海水和半咸水鱼类都可发现。生活在环境优良的健康鱼体上车轮虫即使存在也是数量较少,但在环境不良时,例如水体小、放养密度过大等,或鱼体受伤发生其他疾病,身体衰弱时,车轮虫往往大量繁殖,成为病害。引起淡水鱼苗、鱼种死亡,有时死亡率较高,尚未发现因车轮虫寄生引起海水鱼类死亡的情况,但如果同时有其他疾病存在时,车轮虫加重宿主的病情,成为致死的原因之一。
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查鳃和体表黏液有无车轮虫作出确切的诊断。病鱼受虫体寄生的刺激,引发组织发炎,分泌大量黏液,在体部、鳃部形成一层黏液层。病鱼体消瘦发黑,游动缓慢,有时病鱼仔水面上作间歇性同心圆旋转和跳跃。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施肥,掌握鱼苗、鱼种的合理放养密度。
2、鱼苗、鱼种下塘时用2%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
3、每亩(水深1米)用15~20千克苦楝树枝叶扎捆在池塘周边泡浸,隔7~10天更换1次,连续3~4次。
4、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加8克硫酸铜,浸浴15-30分钟。
5、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加10~20克高锰酸钾,浸浴15~30分钟。
6、每立方米水体放橡树或枫杨树新鲜枝叶30~45克,扎成小捆,放在池中沤水,隔天翻一下;每隔7~10天换一次新鲜枝叶。
病鱼出现“跑马”症状及“白头白嘴”症状时,因病鱼都在水面,通常不能全池泼药,必须全池泼洒时需要特别小心,先做小型试验为好。
1、对已发现患病的鱼池,每天用2%食盐水泼洒1次。
2、用3%~5%食盐水浸洗鱼体(淡水鱼)5~10分钟,或用淡水浸洗鱼体(海水鱼)5~10分钟。
3、每亩(水深1米)用硫酸铜350克和硫酸亚铁150克,溶解后全池塘均匀泼洒,疗效较好,单用硫酸铜每亩(水深1米)450克也可。
4、每亩(水深1米)用250克苦参碱溶液,全池泼洒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