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研究

更新时间:2024-08-21 09:39

《转型期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研究》是张钦文著作的图书。

内容简介

国家意识形态是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普京总统对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自觉认知、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普京主义”思想体系。 本书着重梳理转型期俄罗斯意识形态历史演变的主要脉络;分析“普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框架、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揭示俄罗斯意识形态建设与现实政治经济外交间的多元互动关系;探讨俄罗斯意识形态国家掌控的内在逻辑和具体路径。

作者简介

张钦文,博士,副研究员,苏州科技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目录信息

导 论

一 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

三 本书的研究框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四 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第一章 意识形态理论概述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概念

一 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流变

二 意识形态的功能

三 本书研究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特征

第二章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衰落

一 苏联模式下计划经济的弊端

二 苏联模式下集权政治的危害

第二节 苏联时期意识形态的兴衰

一 苏联初期意识形态的建立与发展

二 苏联中期意识形态的僵化

三 苏联后期意识形态的背离

第三节 西方政治思潮的渗透

一 冷战时期的和平演变

二 21世纪以来的“颜色革命”

第四节 俄罗斯转型以来的社会变化

一 以西方宪政民主为导向的政治改革

二 以经济自由化为特征的经济改革

三 以多元流动性为特征的社会结构变迁

第三章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 叶利钦时期(1991~1999)融入欧洲臆想下的去意识形态化

一 国家意识形态缺失下的困顿与迷茫

二 寻找“俄罗斯思想”的探索

第二节 普京时期(2000年至今)强国梦目标下的意识形态重塑

一 围绕俄罗斯命运的文化思想之争

二 影响俄罗斯现实发展的各派主张

三 普京重塑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过程

第四章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内涵分析

第一节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内容

一 俄罗斯意识形态的价值目标——核心靶点

二 俄罗斯意识形态的核心理念——内层第一环

三 俄罗斯国家治理的思想体系——中层第二环

四 俄罗斯意识形态的理论外衣和拓展——外层第三环

第二节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实质

一 俄罗斯意识形态的根本性质是资本主义

二 俄罗斯意识形态的价值核心是强国主义

三 俄罗斯意识形态的基本倾向是实用主义

四 俄罗斯意识形态的思维特征是中间主义

第三节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特征

一 意识形态构建方式的多元性和兼容性

二 意识形态主体内容的继承性和民族性

三 意识形态实现方式的柔和性和隐蔽性

第五章 俄罗斯意识形态的国家控制

第一节 俄罗斯意识形态控制的内在逻辑

一 俄罗斯意识形态控制的理论逻辑

二 俄罗斯意识形态控制的现实逻辑

三 俄罗斯意识形态控制的行为逻辑

第二节 俄罗斯意识形态控制的具体途径

一 规范政党制度建设,宏观控制意识形态领域差异

二 构建和谐政教关系,促进社会团结和道德建设

三 以学校教育为重点,推进爱国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

四 掌控新闻舆论工具,塑造领袖与政府正面形象

第六章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第一节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一 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国家战略的中心地位

二 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三 把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作为经济现代化的重点

四 把关注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方向

第二节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对其政治建设的影响

一 为俄罗斯政治稳定提供合法性理论支撑

二 为凝聚俄罗斯社会各方力量提供思想基础

三 为未来俄罗斯政治发展指明基本方向

第三节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一 抛弃冷战思维,构建新型关系

二 收缩外交战线,突出经济利益

三 把握根本利益,适度妥协让步

第七章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困境与挑战

第一节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困境

一 现行宪法对官方意识形态的否定

二 传统政治文化的含混性与冲突性

三 意识形态的内涵争议和认识分歧

四 俄罗斯社会思潮的极端化倾向

第二节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发展的挑战

一 俄罗斯国内主张民主政治改革的呼声高涨

二 国际上与西方主流政治价值观的冲突日益明显

三 全球化与信息化给俄罗斯意识形态带来的新课题

结 语

一 “强国梦”是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最重要的软实力

二 民族文化和精神传统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根基

三 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主动呼应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变迁

四 以开放姿态增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普适性和灵活性

五 增强国家意识形态的法理基础以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参考文献

后 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