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4 11:58
达[达,读音作dá(ㄉㄚˊ)]
达(Dá)姓源出有:
源于姬姓高阳氏,出自颛顼帝之后叔达,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古代部族首领颛顼帝的后代高阳氏有子弟八人,都是治国安邦的贤人,称为高阳氏“八恺”,依次分别是:仓舒、颓恺、梼戭、大临、厖降、庭坚、仲容、叔达。
在其中老八叔达的后裔子孙种,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达氏,世代相传,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达氏正宗。汉族达氏皆尊奉叔达为得姓始祖。
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元文宗给波斯人毋把勒沙的赐姓,属于帝王赐姓汉化改姓为氏。回族达氏,主要源自元朝时期的皇帝赐姓。据文献《元代泰不华族源初探》一文的介绍,在成吉思汗西征时期,波斯人穆巴拉沙(毋把勒沙,波斯语“官爵”)随父亲入华,居台州(今浙江临海),出任录事判官。其子达普化拜南宋遗民周仁荣为老师,刻苦攻读汉语,于元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在乡试中考取榜首。次年,大元朝廷在进行廷试时,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特赐达普化进士及第,授集贤院修撰,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后来元文宗孛儿只斤·图贴睦尔在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敕建奎章阁时,擢升穆巴拉沙为典签,拜中台监察御史,并赐其蒙古姓“达不华”,后被封为魏国公,其后裔子孙遂以谐音汉字‘达’为姓氏,称达氏。
以先祖名字为氏。据文献《明史稿》及《凉州府志备考》中达云家谱记载:明万历年间西北名将达云,出身于凉州卫(今甘肃武威),武将世家。其祖恪纳亚(家谱载系哈密畏兀城人),明洪武初年从哈密进贡赴京,忠义恭顺,屡建功绩,钦授试百户,带俸驻扎凉州,落籍为凉州人。恪纳亚生一子,名达里麻答思,承袭父职,他继承父风,学习汉族的文化,逐渐成为汉族。后裔主要居住在西北各省。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大汗孛儿只斤·窝阔台的后裔答失蛮察,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答失蛮察,突厥语为Danishmendji,公元?~1348年待考,蒙古族,全名为孛儿只斤·答失蛮察,为大蒙古国木亦坚汗孛尔只斤·窝阔台的后裔,著名西部蒙古(西察合台汗国)第一代可汗,答氏鼻祖之一。察合台汗国,原为成吉思汗次子孛儿只斤·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路与裕勒都斯河和玛纳斯河流域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初时建都于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察合台汗国君主孛儿只斤·都哇与窝阔台汗国君主孛儿只斤·海都联合,屡与元朝军队争战,在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一朝,战争始终未断,并一度攻占漠北的哈拉和林(今蒙古国杭爱省西北部)。直至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其势力因内乱衰败,才开始与孛儿只斤·海都之子孛儿只斤·察八儿一起,与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讲和。新即位的孛儿只斤·拜延忽里软弱无能,完全听命于异密迦兹罕,迦兹罕遂以拜延忽里汗的名义一揽汗国大权,迅速统一了河中地区,之后开始对波斯王朝进行军政干涉。直至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迦兹罕被切齿痛恨的孛儿只斤·答失蛮察后裔族人暗杀,西察合台汗国内部立即陷入一派混乱,整个河中地区又回复到无政府状态。
在孛儿只斤·答失蛮察的后裔子孙中,于明朝时期有以先祖名字首音谐音汉字冠为汉姓者,称答氏、或称达氏、大氏,为蒙古族答氏、达氏、大氏之先,世代相传。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族答答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金国末期有一位著名的女真族领军元帅,叫完颜·巴丝卜花,亦称完颜·巴斯不花,其大翰耳朵即首夫人叫答答氏,出自蒙古答答氏部落。答答氏部落,其实就是蒙古的鞑靼部,亦称塔塔尔部、达怛部、达旦部、达达部、达靼部等,是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汉译称谓,“鞑靼”之名始于唐朝时期,但“鞑靼”一词在南北朝已经出现,当时源自柔然的别名大坛、坛坛,北齐与隋朝通过室韦知道鞑靼。在阴山以西有九姓鞑靼,在呼伦贝尔有三十姓鞑靼等,历史学家们一般认为他们都是柔然民族的余部。
公元十五~十六世纪,金帐汗国的分裂为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克里米亚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数国。同时也形成了鞑靼族人的各个地方分支:喀山鞑靼族人、阿斯特拉罕鞑靼族人、克里米亚鞑靼族人、西伯利亚鞑靼族人、乌拉尔鞑靼族人、卡西莫夫鞑靼族人、楚利姆鞑靼族人、粱赞州鞑靼族人、高加索鞑靼族人、米尔沙鞑靼族人、立陶宛鞑靼族人、托博尔斯克鞑靼族人、沃尔戈达鞑靼族人、雅罗斯拉夫鞑靼族人。其中以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山一带的鞑靼族人人数最多,经济和文化也较发达。如今的鞑靼族人是伏尔加保加利亚、钦察人与不多蒙古族人的后裔。因此他们对蒙古没有任何认同,宣传泛突厥主义,鞑靼只是承袭蒙古族人的名称。西伯利亚地区的鞑靼族人还包括图拉鞑靼族人、秋明鞑靼族人、叶尼塞河鞑靼族人、米努辛斯克鞑靼族人等很多分支;喀山鞑靼族人(包括伏尔加鞑靼族人)、卡西莫夫鞑靼族人、伏尔加鞑靼族人、米沙尔鞑靼族人四支又合称伏尔加-乌拉尔鞑靼;阿斯特拉罕鞑靼族人还包括Yurtovsk鞑靼族人和Kundrovsk鞑靼族人两部,北高加索山区还有七个较小的鞑靼族人部落,它们说着不同的突厥语和高加索语言。不同的鞑靼族人来源与文化也不同,不能只以鞑靼笼统称呼。克里米亚鞑靼源于古代的哥德人(德意志系),受乌古斯人影响大。阿巴坎鞑靼是哈卡斯人,米努辛斯克鞑靼是吉尔吉斯人留在西伯利亚的部分,西伯利亚鞑靼是由西伯利亚汗国与部分蓝帐汗国人混合而成的群体。鞑靼族人主要分布于中亚、俄罗斯的喀山、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和欧洲各地,他们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突厥语民族。而中国大陆上今少数民族之一的塔塔尔族,就是源自来自东欧地区的鞑靼部人。
从明朝时期开始,许多居于中原地区的鞑靼部人中,以及完颜·巴丝卜花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部落名称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达氏、答氏、大氏等,世代相传,主要分布于今陕西省的岐山地区和甘肃省的泾川地区。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达尔坤氏族部落,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黑龙江志稿》记载:
⑴.蒙古族达郎古德氏,在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诏颁“禁胡服、胡语、胡姓”令之后,大多改为汉姓梁氏、达氏等,世代相传。
⑵.蒙古族达尔坤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arkun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达氏。
⑶.蒙古族扎赖氏,亦称札答兰氏、札只剌氏、茶赤剌氏,源出成吉思汗的劲敌札木合一族的后裔,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达氏、答氏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乌林答氏,亦称吴尔达氏、乌尔达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乌陵氏,以及金国时期女真乌林答部,以部为氏,满语为Urd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达氏、答氏、蔡氏、林氏等。
⑵.满族达呼哩氏,满语为Dahuri Hala,以族为氏,世居黑龙江两岸,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达氏、大氏等。
⑶.满族文达氏,满语为Wend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后多冠汉姓为达氏、文氏等。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达斡尔族达尔陶氏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记载:
达斡尔族达尔陶氏,亦称多尔托尔氏,满语为Dartao Hala,世居黑龙江伊敏(今嫩江支流诺敏河流域)、呼兰(今黑龙江呼兰)等地,后有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达氏、陶氏等。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达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达氏,世代相传。
湖南武冈达氏一族,源自大明永乐二年,始祖仕廉公,从山西潞安府长治县移居湖广武冈州小东路迎恩里安乐乡第三都秦桥乡,传下五支,经六百载,由武冈向四周发散,今分布于新宁、城步,长沙等地,并于顺治、康熙年间,勇立湖广填四川大潮,移居四川三台、劈山,今广布于重庆中梁山、大足、巫溪、绵阳、安县、德阳、中江、剑阁、宜宾、翠屏、筠连、长宁、泸州、大理、盐津、百色等地。
叔达、孛儿只斤。答失蛮察、穆巴拉沙(毋把勒沙)、完颜·巴丝卜花(完颜·巴斯不花)、达云。
达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则名列第四百八十三位,多以代郡为郡望。
回族中达姓的祖先是从西域而来,名叫毋把勒沙,元朝大德年间(1279年)任“塔不台”,居于浙江省台州。达氏的后裔在我国分布很广,其中一支已在第六代就脱离了家族。达姓望居代郡(战国赵武灵王始置。秦汉代郡治代县,在今河南省蔚县西南。北魏置代郡,治平城,今山西省大同)。今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都有分部。
达云一族达氏的迁徙分布。明初,达云先祖恪那亚及其兄哈那大、哈那亚三兄弟入居甘肃,分别授试百户,哈那亚派驻金城卫、恪那亚派驻凉州,他们为甘肃达氏之先祖。元末明清几朝,在四川、宁夏尤其西宁、凉州松山一带,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战争连年不断,烧杀掳掠十分残酷,对经济文化的破坏十分严重,而干旱缺水的凉州百姓迫于奔命,只得迁徙谋生,因而达氏族人广泛迁徙到西北各省。达氏后裔也在征战中外迁。达云及后裔在陕甘(包括青海宁夏,二省1928年从甘肃分出)戍边卫国、也有在其他地方(如北京、四川、浙江、湖南)为官的,后裔子孙也有在跟随征战中外迁他乡居住的。
今甘肃省兰州市达川乡、金昌市、陇南市成县、武威市,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溧阳市、南通市,陕西省眉县、富平县、宝鸡市、渭南市,重庆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中江县、三台县、盐亭县、南充市、宜宾市、绵阳市、自贡市,山西省阳城县、长治市长子县,河北省邢台市任县,青海省互助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哈密市,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云南省昭通市、昆明市宜良县,安徽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济南市,广东省深圳市,台湾等地,均有达氏族人分布。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共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
。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史记》三家注更据《左传》录出“八恺”,“八元”共十六族的姓氏。而“叔达”为八恺之一。叔,表次第为三。达,表姓氏。这样看来,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达氏家族赐姓之始,到如今,足有五千年的历史。
正由于岁月太久,太远,我族大众又以农耕为业,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故千百年来我族世系,谱牒演变迁徙的历史均为空白,这实在是桩憾事。
聊以自慰的是,从大明永乐二年到七百年间,我达氏家族有完整的谱系留传人间,值得庆辛,值得我族儿孙引以为自豪。
我族始祖达仕廉公,赵氏夫人,于大明永乐二年,从原籍山西省潞安府长治县移居湖广省宝庆府武冈州小东路迎恩里安乐乡第三都地名秦桥乡,以农为业。到第三代生五公:长达广,次达通,三达暹,四达进,五达聪。此五公,其后代称五大房。此五大房,从那时,代代有传人,呈现一派人烟鼎盛,兴旺发达之象。
在我达氏家族定居秦桥乡后,有一次大规模人口外迁活动。大清政府在统一全国后,面对四十年战乱所造成的四川十室九空,赤地千里的惨景,发起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康熙四年,四川总督李国英奉命掀起“湖广(陕西,江西,福建,广东五省)填四川”的移民浪潮。此后一百年间,各省大量移民先后移居四川。
在这次移民大潮中,我达氏家族有九族后代先后从秦桥乡移民四川各地。他们分别是:
1,大房达广公后代时恩,肖氏于康熙二十年后先移居四川合州燕窝铺,雍正年间再迁四川省三台县同德场章堰塘,五如寺。
2,三房达暹公后代尚月,戴氏于康熙二十年以后移居四川三台县同德场达家瓦窑。
3,四房达进公后代汝福,马氏于康熙四十年后移居四川璧山县(今划归重庆市)接凤桥。
4,五房达聪公后代汝仕,柘氏于康熙四十年后移居四川璧山县(今划归重庆市)大窝凼。
5,二房达通公后代时显,李氏,于康熙年间始迁四川南溪县江南镇,后移居宜宾县(今翠屏区),长宁县接壤处牟平镇。
6,时显公后代另有一支脉,再迁四川雷波县与云南省盐津县,彝良县接壤处。
7,四房达进公后代国瑚 氏,于乾隆四年经商移居四川筠连县龙场沟。
8,我族后代天生,胡氏于康熙年间移居四川永宁道,即今纳溪县。
9我族后代星洗 氏,于康熙年间移居四川巫溪县(今划归重庆市)。
以上外迁巴蜀大地九族后代,同定居秦桥乡五大房后代一样,均呈现一派人烟鼎盛,兴旺发达景象。
通过我族众多精英共同努力,于2016年清明节,实现了我族湖南,四川后代同聚秦桥,举行首次祭祖大典这一千百年来的共同愿望。此次祭祖大典是我达氏家族共同的盛举。值得举族欢庆。
代 郡:亦称代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始置代郡。秦朝时期先为代郡,后为代县。汉朝初期为代国,后改回为代郡,治所在桑乾县(今山西宁武),东汉时期移郡治至高柳(今山西阳高)。晋朝时期移郡治到代县(今山西代县),晋永嘉后期废黜,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蔚县西南一带。北魏时期亦置代郡,但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代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代国堂、代北堂。
贤良当世;训俗有方。
——佚名撰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达贯道任知县,有政绩,以贤良著名。下联典指南朝·达震为华州刺史,导民训俗有治术。
贤邑宰著名当世;勇参将陷阵有方。
——佚名撰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句容人达贯道,洪武年间以贤良任知县,著名一时。下联典指明代凉州卫人达云,勇猛强悍而有谋略,万历年间官西宁参将,冲锋陷阵,未尝受挫,名震西陲,为一时边将之冠。后官至太子少保。
甘肃达氏家族甲子排行
儒世文朝选,清明礼义廉。
国正恩维善,立志忠信全。
守德永崇尚,好学本自安。
成功有广厚,开科占魁元。
继宗习圣典,福禄积财源。
智勇能英杰,祖泽育良贤。
湖南武冈达氏班辈:
一时汝文友
国正成才定
明良世代兴
龙光贵秀彦
继述启贤能
湖广填四川达氏班辈:
重庆璧山,中梁山
一 时 汝 文 友
国 正 成 才 定
富 贵 永 世 兴
敬 本 怀 仁 远
守 先 建 义 民
三台绵阳德阳中江
国 正 成 才 定
富 贵 云 世 兴
敬 本 怀 仁 远
守 先 建 义 民
剑阁:
国 正 成 才 定
富 贵 万 世 兴
敬 本 怀 仁 远
守 先 建 义 民
宜宾翠屏:
义 时 汝 文 友
国 正 成 万 代
宗 功 世 泽 长
祖 德 流 芳 远
富 贵 荣 华 兴
四川宜宾筠连:
义时汝文友
国正成才定
富贵顺原兴
武学登金榜
先见明圣君
云南盐津,彝良:
义 时 汝 文 友
国 正 天 星 顺
富 贵 永 华 万代兴
宗支百盛长久远
永发才源后世昌
重庆大足:
正成才定
永世 富贵
洪福万年兴
学渊必理清
四川西昌雷波
富贵永华兴
云南大理:
国正成才定
混沌思贤良
重庆巫溪:
星耀光绪
(国正成才定)
智德裕后昆
(富贵永世兴)
孝友荣世泽
诗礼正家风
四川泸州纳溪:
天仕义先成
(时汝文友国)
文明正国启
(正成才定富)
庆玉富忠德
(贵永世兴)
顺发兴栋梁
化章祥光友
(达贵文校定)
江苏六合达氏祖谱八卷,家谱在七百年间两次大修。毋把勒沙进中原开始,达氏家谱就已经编修,但规模都不是很大;直到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才开始始修。到了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因“贼乱”而将祖谱遗失,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又开始重修,为此当时还召开过规模很大的宗亲会,最后一次编撰是在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六合区六合达氏宗亲办公室。
达 云:字腾霄,号东楼(1550-1609),凉州人(甘肃武威),始祖恪纳牙(家谱记述为恪那亚,系哈密畏兀城人),明洪武初年朝贡赴京,授试百户,驻扎凉州,落籍为凉州人。恪纳牙生一子,名达里麻答思,承袭父职,继承父风,学习汉族文化,同凉州汉族人民关系日益融洽,生活习俗亦无两样,遂确定以首字“达”为自己及所有家族姓氏,渐变为汉族,达云为其六世孙。《明史》有传。达云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袭百户职,勇猛强悍而有谋略,开疆扩土,屡建功绩。万历中,职指挥佥事、守备、肃州游击、西宁参将。不久又因功升都督同知、指挥使,晋副总兵官、总兵官,加封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子少保、左都督,挂平羌将军印镇守延绥、甘肃。达云镇守西北边疆几十年,每遇战事悉心筹划,在战斗中身先士卒,惜兵爱民,军行所至,纪律严明,冲锋陷阵,未尝受挫,名震西陲,为一时边将之冠。万历三十七年,卒于军中,赠太子太保,谥英烈武侯。长子达奇策任大靖参将、次子达奇勋万历末昌平总兵官,他们均以战功著称于世,以贤名流芳后代,浴血奋战,忠义盖世,为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创立了丰功伟绩。
达普化:元代浙江省台州人,浙江达代始祖毋把勒沙之子,十七岁时江浙乡试第一,次年被赐进士及第,曾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重要官职,后在平海贼中战死,封魏国公,立庙台州,赐额崇节。
达奇勋:明代边将达云的次子,任镇守居庸关总兵官,功绩至伟,加封太子太傅,特授光禄大夫、右军都督。兄达奇策任大靖参将,子达元祯任凉州卫守备。他们以战功著称于世,从一个小小的百户之家,一跃而成为凉州名门望族。今凉州有达府、达府街,即达氏世代安居之府第住所,达公祠为纪念达云的祠堂。
达贯道:明代句容人,洪武年间以贤良任知县,有政绩,著名一时。
达浦生:当代杰出的少数民族人士、著名学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是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内地回族穆斯林中享有盛名的四大阿訇之一。1956年,82岁的达浦生先生担任周恩来总理的顾问,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65年6月21日,达浦生在北京归真,享年97岁,葬于北京西北旺回民公墓。
达式常(1940.9.26-)演员。原籍江苏南京,生于上海。回族。1962年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 。同年入海燕电影制片厂(后为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是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