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门塔

更新时间:2023-01-12 22:27

过门塔在塔尔寺内,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系砖块建成,有雕砖斗栱,上有用藏文雕刻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音)。原为4门,后改为2门,昔日进出塔尔寺必经此塔,因此而得名。相传这里是宗喀巴之母下过帐房的地方。

相关传说

过门塔的建成与宗教大师宗喀巴的诞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传六百年前,湟中县城鲁沙尔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大草滩,但这里水草丰美,绿色无边,是放牧的好地方,离鲁沙尔西北五六里的地方是甘河滩镇黄鼠湾村一带,也是一片平坦的好牧场,宗喀巴的父亲鲁本格和母亲香萨阿切在那里居住放牧,他们住的是藏式帐篷。

宗喀巴的家里养着一头母牦牛,肚里怀着犊儿,不便到远处放牧、就在滩上圈放。而这头大肚子母牦牛却不断地挣断缰绳,跑到鲁沙尔大草滩来吃草,吃饱了就卧在那里,而不愿意回到主人家去。这样,鲁本格和香萨阿切夫妇常到鲁沙尔水草滩去寻找,从远道赶回家来,香萨阿切这时身怀有孕即将临产,鲁本格怕妻子老是找牦牛累坏身子,便把帐篷搬到鲁沙尔莲花山坳,算是在鲁沙尔定居下来。

有一日,香萨阿切在山坳放牧时,忽然觉得腹内阵阵巨痛。她咬紧牙关,双手捂着腹部在草地上打滚,额上沁出豆大的汗珠,这使她昏了过去。等她清醒时,发现地上腾起一道金光,这道金光直向天空射去,腹内的婴儿也随之落地,这个婴儿就是宗喀巴。

香萨阿切用佩带的藏刀割断脐带,把婴儿揣进皮袄,然后把胞衣埋进土里。说来也怪,过一段时间,在埋胞衣的地方,长出了一株当地从来就没见过的菩提树。这株菩提树长势茂盛,枝叶茂密,树上的每片叶子上都同时出现了“狮子吼佛像”,心不诚的人则看不到。

后来,宗喀巴入寺当僧,学经勤奋,到十六岁已精通经文,去西藏学经时竟有六个春秋没有回家。宗喀巴的母亲年事已高,思儿心切,便从头上剪下一绺白发,写了一封信捎给儿子,希望能见他一面,同时交代了在宗喀巴诞生地长出菩提树的事。宗喀巴见母信后曾动过回家的念头,之后又考虑到佛法还未学成,就打消了回家探母的念头。

宗喀巴用自己的鼻血调和颜料绘成了自画像,并为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佛事繁忙,无暇返里,母亲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那株菩提树和十万狮吼佛像作胎藏修一佛塔,犹如亲见儿面,并且对那里的佛教的兴盛有所裨。”

香萨阿切收到儿子的自身画像和信后,按照儿子的要求,建成了一座宝塔。之后,在佛教信徒的共同努力下,又建成了今日的过门塔。

所属寺院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区西南25公里的湟中区鲁沙尔镇西南隅,是中国著名的喇嘛寺院,是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亦是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该寺规模宏伟,最盛时有殿堂八百多间,占地1000亩,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其余五寺为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

塔尔寺藏语中叫“拱本”,就是10万佛像的意思。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塔尔寺依山势起伏,是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经堂、大厨房、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宝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许多宫殿、经堂、佛塔寺组成的一个气势宏伟,藏汉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古建筑群。

寺院殿宇相连,白塔林立,整座寺不仅造型独特,富于创造性,而且细部装饰也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寺内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具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塔尔寺举行四大法会。十月、二月举行两个小法会。塔尔寺内不允许游客拍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