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1 21:13
近鸟龙科(Anchiornithidae)是近鸟类的一个科,可能是鸟翼类支系上最基干的一科。近鸟龙科曾经被分类到手盗龙类演化树上的各处:一些科学家将它们分类为伤齿龙科的亚科、始祖鸟科的成员、鸟翼类或近鸟类的某个进化阶段的组合。
2、齿骨前部的牙齿比中部齿列更小、多、相间密集(也见于大多数伤齿龙科)
3、肩胛骨肩峰前缘向外弯曲或钩曲(也见于一些偷蛋龙下目和更衍化的鸟翼类)
4、腓骨近端内面是平直的(也见于阿瓦拉慈龙科、镰刀龙超科和衍化鸟翼类)
5、扇形的后背神经棘(也见于美颌龙科和一些衍化鸟翼类)
6、足部和踝部广泛的大型正羽(也见于小盗龙类和会鸟)
尽管十分确定的是,所有近鸟龙科具有进步的廓羽,不同属、不同个体之间仍然有多样化的羽毛。大多数具有片状尾羽,形成叶片状的尾巴。在彩虹龙中,尾羽尤其长,并且有些是不对称的。然而,始中国羽龙、丝绸鸟和曙光鸟保存有短而具绒羽的尾部。一些对体羽的研究显示这些羽毛是廓羽,但似乎缺乏羽小枝,使得它们在生前呈蓬松或丝状。
长廓羽出现在大多数近鸟龙科的手臂上。然而,这些羽毛是纤细的、对称的、非专门化的,可能对飞行无用。它们成排直接连在一个大的、肉质的、连接前臂与上臂的前膜上。
大多数近鸟龙科也有密集的羽毛向下延伸到腿部。一部分具有短的腿羽,但是大部分腿上具有非常长的廓羽,使它们绰号为“四翼恐龙”,这也是小盗龙类的特征。始中国羽龙在腿的下部没有任何羽毛,不过它的近亲丝绸鸟既具有丝状正羽延伸到脚趾,也具有廓羽在腿的上部。
在2015年查特吉在他的书《鸟类的腾飞:2.25亿年的演化》(The Rise of Birds: 225 Million Years of Evolution)的第二版中创立了四翼鸟科(Tetrapterygidae),将晓廷龙、曙光鸟、近鸟甚至小盗龙包括进来,提出它们是鸟翼类的姊妹群。然而这个类群是无效的,因为它必须包括Tetrapteryx,一个蓝鹤属(Anthropoides)的次异名——因此四翼鸟科是鹤科的次异名。
这个演化支最初被徐星等人在2016年命名为近鸟龙亚科,定义是“包括近鸟但不包括始祖鸟、原鸡、伤齿龙、驰龙、半鸟或耀龙的最大包容性分支”。
在2017年Foth和Rauhut对哈勒姆始祖鸟标本(他们将其归为独立属奥斯特伦姆龙)的重新检验中发现近鸟龙科是一个近于鸟类祖先的独具特征的类群。他们提出了近鸟龙科的定义:亲缘关系接近近鸟而远离家麻雀、始祖鸟、驰龙、伤齿龙、窃蛋龙的所有手盗龙类。
在Cau等人2017年对哈兹卡盗龙的描述中,两个不同的大范围系统发育分析包含了许多推定的近鸟龙科。第一个分析是一项兽脚类恐龙的综合研究,最初由Lee等人在2014年一个关于兽脚类向鸟类演化进程中的小型化的论文中设计。Cau等人使用第一个分析发现其支持近鸟龙科是鸟翼类的一个独特类群。这个研究的严格合意树如下:
第二个分析首次使用于Brusatte等人2014年另一个关于兽脚类体型的论文中,这个研究特别聚焦于虚骨龙类,发现近鸟龙科(此处仅代表近鸟、晓廷龙、曙光鸟)是伤齿龙科而不是鸟翼类。这个分析后来被Cau等人在2015年关于双爪龙(Balaur)亲缘的研究中重新提交。
Hu等人2018年对彩虹龙的描述也使用了Brusatte的研究并得到了同样的结果。然而,这个研究也使用了Xu等人2015年描述奇翼龙时的分析。这个研究将近鸟龙科(或研究中所称的近鸟龙亚科Anchiorninae)置于伤齿龙科还是位置未定的近鸟类,取决于使用的是简约还是自助法(bootstrap)分析。
大多数已知的近鸟龙科化石都是从中国辽宁的髫髻山组中发掘的,其历史可追溯到1.6亿年前。根据髫髻山组的植物,该段时间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温带,温暖和潮湿,环境以裸子植物木本为主。植物包括Ginkoites等银杏目、松形叶(Pityophyllum)、扇杉(Rhipidiocladus)、枞型枝(Elatocladus)等针叶树、Lycopodites等石松类、问荆(Equisetum)等楔叶类,以及苏铁类和似托第蕨(Todites)、锥叶蕨(Coniopteris)等蕨类。
在中国以外只发现了奥斯特伦姆龙一种近鸟龙科,是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里登堡(Riedenburg)的派恩滕组地层中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