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7 18:18
1904年1月,清政府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各府必设一所,须就府治或直隶州治由官筹费设立一所,以为模范,名为官立中学。以与地方绅富捐款开办之公立中学、私立中学相区别。一般州县开设与否,视能力酌定。”;
1906年,海州知州张景祜将石室书院(考棚)改设为海州官立中学堂。沈云沛,卢佃虎先后任监督(校长),江恒源、杨友熙、吴铁秋、谢希愚等先后任教。学制五年,依据《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开设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面、体操等十二门课程;
1909年5月,根据清政府规定,中学堂仿德国制,将学生分为文、实两科。课程仍照《奏定中学堂章程》中规定的十二门分门教授,但根据两科的不同特点,又各分主课、通习二类。文、实两科各年级所开的课程科目皆有不同,但皆为五年毕业,其中外国语一科以英语或德语为主,文、实两科同时开设。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同年11月,海州盐防营士兵发生暴动,进攻州署。江北新军十三协一营新军开进海州,进驻海州中学堂,学堂停办。
1914年7月,江苏省议会依据《师范教育令》,决定在灌云县开办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校址设立于板浦镇内陶公祠及崇庆院,同时将板浦镇内的学塾“尚义堂”改为“江苏省立第八师范附属小学”;
1917年,江苏省教育司决定将原海州官立中学堂改建为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
1928年2月,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并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并更名为江苏大学区立东海中学。同时在原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原址开设一个“乡村师范科”及其附属小学,在海州东门里大仓巷开设附属实验小学(校址即今海州实验中学);同年5月,学校更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区东海中学;同年9月,学校更名为中央大学区立东海中学;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海属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东海中学支部成立;
1929年3月,东海中学建立共青团支部。8月,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更名为“江苏省立东海中学实验小学”;
1930年3月,江苏沿海渔业保护会议议决在学校开设“渔村师范科”;
1932年7月,江苏省经费委员会通过决议,指定镇江、无锡、东海等八所中学专办师范,学校由江苏省立东海中学更名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学校初中部继续保留,高中普通科停止招生。江苏省立东海中学实验小学更名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在全省六个师范区中,第五师范区以学校为中心,主持东海、赣榆、灌云、铜山、睢宁、丰、沛、萧、砀、邳十县地方教育改进事宜;
1932年8月,“乡村师范科”单独成立江苏省立灌云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今运河高等师范学校),与其附属小学(今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一起脱离学校本部;
1932年12月,“渔村师范科”单独成立江苏省立简易渔村师范学校(后发展为江苏省连云港水产学校,今江苏海洋大学海洋与水产学院),脱离学校本部;
1937年11月,日军频繁轰炸海州,学校被迫停办,师生临时解散,图书、仪器,校具委派事务员保管,印信、契约、文卷移置江苏省立盐城中学,后移至盐城乡间。
1939年5月,日军为在连云港登陆,对海州进行多次战术性轰炸和进行报复性轰炸,学校被炸毁。
1939年7月,日伪特别海州市公署成立苏北第二师范学校筹备委员会,将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改为苏北第二师范学校;
1940年9月,苏北第二师范学校在原江苏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旧址(今海州实验中学)建立;
1942年7月,学校更名为苏淮特别区东海师范学校;
1943年,学校更名为淮海省立东海师范学校;
1944年,学校在海州儒学东侧明伦堂(原民国东海县党部院内)开设淮海省立东海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945年8月,日本战败,学校停办。
1945年12月,江苏省政府筹备恢复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
1946年2月,学校复名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学校,招收师范和初中各两个班。附属小学复名为江苏省立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国民政府通知校生学校南迁镇江,东海师范部分师生沿陇海路西撤南下,流散到徐州、镇江等地;
1948年11月7日,海州、新浦宣告解放。郇华民接管学校,开始复校工作;
1948年11月30日,徐州解放,滞留徐州的师生陆续返回,留在本地的教师被动员回校。学校开始整理学籍,调整班级。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海州分校与私立乐德女子学校在海州官立中学堂原址开设二部;
1951年12月17日,学校接收国英中学,改为三部(初中部);
1953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并决定成立徐州专署,将原山东省代管的新海连市及赣榆、东海重新划回江苏。学校随地方领属关系变更更名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同年7月2日,新海连市政府决定,学校初中部与师范部分离,初中部所有班级划出,在三部(国英中学)单独立校,成立新海连市初级中学(今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由新海连市政府领导,附属小学在二部(海州中学堂址)重建,校名为“江苏省东海师范附属小学”;
1955年,鼓楼小学划为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二部;
1959年6月6日,江苏省东海师范学校更名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江苏省东海师范附属小学校更名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972年,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更名为连云港市海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980年,连云港市海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更名为江苏省海州师范附属小学;
1982年,江苏省海州师范附属小学二部划出,单独建校,定名为海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1990年,学校除普师班外,设幼师、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专业班,有在校学生765人,学校占地面积56201平方米,建筑面积19819平方米,馆藏图书85000余册。附属小学2所,教育实习基地24个;
1994年,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海属地区早期革命活动,在海州师范校园内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中国共产党海属地区早期组织活动基地纪念标志”;
1995年,学校被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997年,学校被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60年6月,东海师范学校小学教师函授部成立。
1961年,在东海师范学校小学教师函授部的基础上成立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
1962年,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迁往原连云港市卫生学校校址(今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办学。
1964年1月,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迁回东海师范学校并改称东海师范学校教师进修部。
1966年,教师进修工作中断。
1977年9月,恢复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同海州师范学校“一个班子,两块牌子”,负责连云港市区范围内的高师、中师函授工作,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
1978年8月,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借用海州区幸福路原驻军营房单独立校。
1979年8月,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在连云港市站南中学(即今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南侧新建校舍并正式建校。
1982年3月,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改为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院,在海州师范恢复函授部。
1983年,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连云港教育学院。
1986年6月,连云港市站南中学更名为连云港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1984年,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向江苏省人民政府申请新建连云港第二所师范学校。
1985年5月,连云港师范学校筹建处成立。
1985年9月,连云港师范学校开始招生,借用海州师范学校教室上课。
1986年,连云港师范学校新校舍建成使用。
1986年,新浦区原教师进修学校(市民路)和云台区原教师进修学校合并,成立新的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
1988年。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定址于连云港师范学校院内,与连云港师范学校“一个班子,两块牌子”。
1988年,连云港师范学校在连云港市站南小学、龙河小学的基础上成立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998年7月,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兼并刘艞小学,成立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东校区。
1981年,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连云港市工业干部学校。
1986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连云港市工业干部学校成立连云港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
1992年,经中共连云港市委批准,学校增挂“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连云港分院”牌。
1998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下发《省政府关于同意筹建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的批复》(苏政复〔1998〕192号),同意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和连云港教育学院实行联合办学,筹建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
1999年7月,经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和连云港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筹建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连政发〔1999〕124号);
同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致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请同意建立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的函》(苏政函〔1999〕98号);同年10月,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筹)组建成立。时任副省长王珉、市委书记郁家树为学校揭牌;
2000年3月,教育部正式下发《关于同意连云港教育学院、连云港师范学校、海州师范学校合并建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通知》(教发〔2000〕62号),批准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年8月,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更名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更名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更名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连云港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更名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
2001年,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并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2002年6月,连云港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并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8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东校区划出,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2007年1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与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合并;
2009年,学校顺利搬入位于新海新区的新校区;
2011年8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和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合并组建教育集团,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龙河、盐河校区;
同年10月,学校与徐州师范大学采取以分校区、半紧密型合作模式,建办徐州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
2012年3月,徐州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随江苏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
2014年10月,学校举办百年校庆活动;
2015年3月16日,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发布《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2015年8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下发《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连云港师专升格为海州师范学院;
2018年3月,学校升本被列入江苏省“十三五”时期高校设置规划;
2019年3月9日,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支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本科院校的若干意见》;
2023年3月10日,学校发布决策事项稳评公示,拟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连云港师范学院;同年10月16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高校设置公示,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拟设立市属公办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连云港师范学院。
2024年6月28日,教育部验收组在连参加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立连云港师范学院汇报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职工6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5.16%,其中二级教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170余人次入选全国教学能手、省市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市厅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39个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列入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儿童教育与发展、艺术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三个专业群为省重点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为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语文教育、美术教育、数学教育等6个专业为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为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并被列入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美术教育专业为省高校品牌专业。“儿童教育与发展实训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
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评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先进单位、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江苏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优秀继续教育基地、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2022年4月,入选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连云港市首批重点智库1个,累计建成科技服务站、产学研基地、名家工作室等产教融合载体20余个。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师主持市厅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39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21项,横向项目100项。教师在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46篇,其中,被SCI、SSCI、EI等收录52篇,出版专著28部。获专利授权327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获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5项,其中省部级奖项4项。文化创意研究所获省文化创意大赛银奖2项。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资料100.52余万册,年订阅中外文报刊500余种。电子资源丰富,数据库主要有: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全文数据库、典藏古籍数据库等16个,中文电子图书110万册,电子期刊3.39万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经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等学术论文。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刊。
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外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加拿大联邦学院、韩国草堂大学开展多个合作办学项目和交换生项目,2015年,韩国草堂大学校“韩国语言文化馆”正式揭牌。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合作,开设学前教育(海外本科直通车)和应用韩语(海外本科直通车)两个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的国际化、应用型幼教双语人才。
学校与江苏师范大学合作,采取以分校区、半紧密型合作模式,以合作培养本科学生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建办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培养在校本科生2200人。
敬业乐群,师表八荒
敬业乐群,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敬业,即专心于学业;“乐群”即为“乐于和好的朋友相处” 。意为专心学习,与他人融洽相处。
师表八荒,师表即为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他人学习的榜样。八荒,即“八方”。泛指天下。意为教师要他人学习的榜样而闻名天下。
学校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秉承“敬业乐群、师表八荒”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追求,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