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日本感赋

更新时间:2023-08-30 20:25

《避地日本感赋》 作者是朱之瑜 ,是一首明末时期的诗词。

作品原文

其一 汉土西看白日昏,伤心胡虏据中原。

衣冠虽有先朝制,东海幡然认故国。

其二 廿年家国今何在?又报东胡设伪官。

起看汉家天子气,横刀大海夜漫漫。

作者简介

明·朱之瑜(1600年-1682年),字鲁玙,舜水是他在日本取的号,意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国故土之情。浙江余姚人,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朱曾参加抗活动,也曾助郑成功北伐南明灭亡后,不愿降清,东渡日本。于日本和德川光圀接触,其遗臣性格与儒家思想让德川光圀深感未有易姓革命和异族统治的日本方是中华思想的正统继承者,遂发奋编纂《大日本史》,以扬正统,导致尊王攘夷思想之催生。他更对水户学拥有不可磨灭之影响。

崇祯17年(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推翻,随即满清入关,又驱逐李自成。朱舜水虽然不是明朝命官仍然以华南为中心奋力奔走力图恢复明朝。朱舜水为了反清的资金来往贸易与华南,日本和越南,用以支持南明鲁王朱以海和台湾的郑成功、他还参加了永历13年(1659年)7月的南京攻略战。

南京攻略战失败之后,朱舜水作为郑成功的使者向实行锁国政策的日本求援,万治2年(1659年)冬来到日本长崎。万治3年(1660年)在筑后国(今福冈县南部地区)柳川藩学者安东省庵的帮助下结束流亡生活。明末清初有很多中国文人为避战祸来到日本,当时日本的大名家收用他们作为自己的幕僚。寛文5年(1665年)6月常陆国(今茨城县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圀派彰考馆小宅处斋拜访朱舜水、朱舜水接受邀请同年7月抵达江户

德川光圀对朱舜水敬爱有嘉、朱舜水也对水户学的思想产生很大影响、德川光圀就任藩主之际朱舜水也随同前往水户、同为德川光圀编撰《大日本史》的安积澹泊、木下道顺、山鹿素行都是好友、在日本传播汉学文化直至83岁去世。

死后德川光圀派人整理了他的遗稿,正德5年(1715年)刊行了《舜水先生文集》全28卷。东京大学农学院内至今立有“朱舜水先生终焉之地”(朱舜水先生临终之地)的石碑。

朱舜水像,1872年 ,草川重远绘

朱舜水之墓在历代水户藩主的墓地瑞龙山(位于茨城县常陆太田市)。为了纪念他不忘故国,墓特地建为明朝式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