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2 20:59
鸳水灵井位于邢台旧城南关外,小东街内路西(原东街小学院内)。此处原为鸳水庙旧址,院内有一精石砌就的八角井,井深莫测,水甘如饴。井上建有八角古亭一座,斗拱雀替,均有彩绘,工艺精美,飞檐瓦当,雕有鸟兽,造型生动。庙内曾松柏苍翠绿柳成荫。春季,由于地下水位高,井内常有金翅鲤鱼翻出水面。人们把它当作一种美好吉祥的象征,俗称为“鸳水灵井”。
此处庙、井均废,但在邢台解放初期,独有八角亭还残存在院中,常有老年人在亭下说古叙旧,讲述些美好的神话传说。
清风楼位于邢台旧城中心,原府衙前左侧,今仿古街北端。据府志记载“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等故,惨遭毁坏。于明朝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邢州知府黎光亨筹资重建。楼高七丈余,下有石筑台,斗拱飞檐,庄严雄伟,具有明代建筑风格。
清风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共分三层。每一层为砖石拱圈,圈下既可通车,又能行人,还是夏日消暑纳凉之佳期处;每二层四周青砖围栏,中间为正厅,前后两门对开,在厅内西南角的墙壁上镶嵌着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夏、秋、冬三景山水图石刻三块。(春景遗失),另有清风楼题记石刻十块。东墙边有楼梯,直通三楼。此处为木质地板,四面开门,可谓之“四牖洞辟”。黎光亨自我标榜:“皇风清穆,来自帝侧,我先宣之,播于八级”。三层顶檐下有一巨匾,上书“清风楼”三字,苍劲秀雅、镌刻精剔,该字为重建后明代一宰相所书,后遗失,今匾乃照前复制。沿四周凭栏,极目远眺,市肆栉比、山水在目,旧时邢州
明朝陈音的《清风楼记》对该楼形容的淋漓尽致,并以物敬人,堪称佳作。他这样写道:“政暇集客登埃,远近山泽之胜,举在指盼间,维时淑气方熙,群翎奏巧,嘉禾葱郁,远山如黛,画景舒长,云踪出岫,槐柳垂阴,芰荷散馥,玉霜方浓,银詹万里,雁鹜高飞,水天一色,疑寒互冻,竹松晚翠,积雪未消,列峰堆玉,四是万景,分萃毕陈,曷不一取,以名子之楼而独经清风名,公曰:‘风之来也,凭高者先者,有伉斯楼,凉飙四集,爽我襟裙,驱此炎烈,有耳者,孰不闻者;有之志,孰不夷怿此?吾所有有取于风乎。’客曰:‘吾子抱济物之志,非流连风月如庾,亮者岂羡风于斯楼。夫有声之风足以袭之外;无声之风足以感人之中。’周公告君陈曰:‘尔唯风’。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德之为风,入人也,深矣’。昔杨震、胡质、包拯、赵忭、李及诸贤以廉为吏,脱然不污,至今千百载之,下想其清节,犹使人兴起踊跃,如盛暑而御凉风也,今子之为郡,固扃私门,苞苴无路,污政溷淆,清风涤之。猛政酷烈,清风凉之。下吏承风,黔首戴德。有歌曰:三冬皓雪兮,我公之室;三春膏雨兮,我公之泽;君子之风兮,小人是则。故子以清风名楼,使后之人将指斯楼为伯夷之居”。又传说,清风楼原为封建士大夫阶级乘凉闲叙,论功行赏,舞文弄墨,吟诗作画的地方。
据记载,清风楼历代曾有几次小修,光绪二十八年重修。解放初,曾进行过一次修缮。民国十七年,就畿卫戍总司令钟麟曾在此设“中山图书馆”。一九八二年,由省、市 拨款进行了大修,并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八年,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现在,清风楼已成为邢台市的游览名胜之一。
开元寺俗称东大寺,位于邢台市旧城东北隅,东围城路北段路西。该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开元寺原占地四十五亩,座北面南,气势宏伟。原寺门前有大型影壁一座,影壁上有滚龙团花、系彩色硫璃瓦拼砌而成,飞龙姿态雄健、造型优美,且暴出影壁数寸,活灵活现,颇有欲跃欲飞的神态。雕塑之细腻逼真,砌工之高超卓绝,均为北方所罕见。跨越雄伟的山门,便是头殿,即弥勒佛殿。此殿除有造型独特的偶像外,四壁皆字题刚劲的名人诗词。相传是钟离权为拜访该寺主持,有道高僧万安而作。其诗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佳个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另一诗云:“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见得清平有几人”。钟离权是否有其人无从考查,但借诗抒发当时人民的心声却是事实。
二殿为毗卢殿,之后为三殿,即释迦牟尼殿。该殿为硬山式建筑,巍峨壮观,结构精巧,殿前有四根石柱,门侧东西两面的四根石柱高达4.5米,柱围2.5米,柱上皆游龙石雕,数条游龙石柱蟠蜷。龙体龙首突出石柱之外20至35公分。俨似真龙游跃腾舞,其龙姿之矫健雄壮及巧夺天工之雕刻艺术,除我国孔庙石柱外几乎无与其匹。如此高超稀有之珍品,在“十年动乱”中幸被工人同志以泥土覆面而得保存至今,否则早被破坏。三殿正门龙柱两侧均系石雕花,工艺之精巧、细腻令人叹为观止。第四殿,是大雄宝殿,(又称三世佛殿),此殿规模最大,风格别具,因年久失修,不少地方塌坏,在省、市政府的重视下,现已进行彻底翻修。
开元寺为历代名刹,唐开元年间初建时,名声大噪,为我国北方香火鼎盛之最。五代时天竺(印度)高僧空本在后梁乾化年间(911年--915年)曾在这里翻译佛经,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元世祖忽必烈在邢建元帅府,安抚司等,忽必烈曾数幸开元寺,故寺建于唐而昌盛于元。明正德年间又重加修缮。据史料记载,自唐、宋、元和明初,该寺有僧数千,良田数顷,游僧、佛徒更是不可胜数。正如史料所云:“每当朝暾初上,暮烟缭绕,僧人唪经,撞钟之声远闻十里之外”。堪称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
开元寺内有一巨型铁钟,高二米七○,下沿围长七米二,钟厚半尺,重达三万多斤,堪称稀世巨“金”。该钟铸成于金大定甲辰岁(1184年),钟壁有日、月、人、兽、牛、鱼等十二种图案,与黄道十二宫相对应。另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图象。含乾坤浑圆之说。钟壁还铸有文字数百,清晰可辨,多记载铸造、监制、资助人姓名或身份籍贯等。该钟铸成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虽历经风雨剥蚀,因铸造技术高超绝伦,铁质火候纯精,所以不但不显氧化痕迹,并且棕红色的钟体四周仍然荤荤发亮“十年动乱”中曾遭捣砸,但只闻嗡嗡声,不见钟破损,由此足见古代我国铸铁术的高超。该钟原在开元寺三殿前东侧钟楼内的铁钟架上,用以作课报时,每当以巨木击撞时,钟声粗犷沉鸣,声震远近。信徒僧众双手合十,异地同拜,因此成为邢台一大景,叫做“野寺钟声”。现该钟仍然完好如初存在达活泉公园内。
寺西有唐代的尊胜陀罗尼经幢,雕刻精细。今为不多见的浮雕珍品。寺后原有宝塔一座,造型新颖,名曰“圆照塔”,现不存。
该寺虽历经破坏,但雄姿犹存,特别是名震遐迩的声望一直铭刻在人们的心目中。1982年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90年代末期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
达活泉,位于邢台旧城西北五里处。原为一水池,周百步,深丈许,泉水晶莹碧透,一望见低,水量大时,主泉似开锅之水,翻华斗艳,银花沸腾,无数水泉,犹如玉盘行珠,滚流不息。
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郭守敬(邢台籍),曾在此引泉筑渠,以通舟楫,灌田园。北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邢州刺史柳开浚,曾在此建亭植柳,加工修饰,遂使达活泉成为一郡之胜。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泉水骤伏,时隔六年,泉水复出,故又名“再来泉”。民国八年,王怀庆在泉水之南修建公园。解放后,人民政府数次投资,疏通河道,修筑池塘,建造亭台,开挖人工湖,堆造假山,广植花木,辟为人民的游览风景区。
现在走进达活泉公园,只见:门内宽敞甬路中间的条形绿地上,植有各种花卉和巨大的球形青树,路两侧,绿柳成行。一进公园,立刻有一股清凉透骨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绿带北侧为圆形喷池,夏日,喷池喷出的水柱,鳞光闪闪如同银树繁花,令人赞叹不已。
公园西北是达活泉旧址,这里现已被开拓为面积更为广阔的两个人工湖。两湖之间,被河溪逶迤相连,游人至此,但见,山林浓郁、碧波荡漾。湖面上,脚踏式游船,游来串去。梭式游船,有的似离弦快箭,有的悠闲往返。水中小岛,给游人增加了新的情趣。划船厂之余,登上小岛,观赏涟漪的水景,在这清澈见底的湖水中,可见遨游的红鱼如同飞梭,浮来游去,给泉区增添了无限生机。
泉岸边,建有攒尖式八角凉亭,给游人提供了舒适的纳凉消闲设施。公园西侧是花卉园,也可谓之“园中之园”,这里腊梅,青竹、芭蕉、月季等等,繁花似锦,清香扑鼻,游人至此,颇有留连忘返之情。
现在的达活泉,造型新雅、布局巧妙,把新貌旧景结合得错落有致,越发使这一历史名泉,更加有名,虽非仙境,胜似仙境
邢台仙翁山(又名张果老山),位于城西三十里,七里河上游,景刘庄村。海拔虽四百四十九米,但相对高度很大,山势显得格外高峻挺拔。北面是断壁悬崖,幽深莫测;南坡稍缓,呈坡状倾斜,形成坐北向南之势。山坡上纽纹古柏(俗称拧劲柏)苍翠劲拔,躯干纽缠,条条粗粗根扎结在坚硬的岩缝之中,山花遍野,的确是一大奇观。
在翠柏如黛的掩映下,有座古庙,隐显在山坳松林之中。游人在此游览,诗情画意油然而生。登着崎岖的山路,走上栖霞观,南天门至达顶峰,实有曲径通幽之感。顶上有一块开阔地,建有一座小庙,横匾上题曰:“至高无上”。清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栖霞观即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庙。观后有古洞,洞前有一奇异的水池,称为“圣水池”也叫水帘洞。水从洞上滴入,不涸不溢终年叮当作响,水色晶莹,清澈见底。此外还有石驴、八仙洞、通天桥、白鹿洞等古迹十余处。特别是山腰有一棵似槐非槐,似椿非椿的“古树”,古老苍劲。有一道人说这是一棵“苦梦树”,该树遂由此而得名。
民间对此山曾流传着许多美妙的神话传说,来此览胜之游客,眼观其景,再闻其事,俨如进入仙境。明代邑人傅来鹏在此秋夜饮酒后作诗一首:
今仙翁山已辟为游览名胜区。
在邢台西北四十里有个皇寺村,原名玉泉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以该寺有三绝而著称。
一是皇寺。相传,元顺帝被明将朱洪武追杀,曾避难于玉泉寺附近。而朱洪武却在该寺内歇兵喂马,所以后来将此寺改名皇寺。皇寺始建于唐,而重修于元,正殿、配殿宏伟壮观,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都具有元代风格,为近世所罕见。可惜,保护不善,又因年久失修,边一独具风格的古建筑已今非昔比。
二是鸟柏。皇寺院内,有一棵一千二百五十年的古柏,高达二十多公尺,挺拔苍劲,枝桠繁壮,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古柏树冠十分繁茂,大致可分七层,其势如烟如云,翠浓异常。由于此古柏位居深山古刹和玉泉环绕之中,常栖息珍禽鸟。再加上树冠如此庞大,经常迎风自吟。两鸣交响,酷似百鸟鸣唱。据植物学家考证,该古柏树种优异,培土肥美,所以树纹结构异于寻常。结合民间美传:“每落一鸟,便增加一鸟形花纹,久而久之,柏纹如落鸟之众,落鸟似柏纹之美。可惜,在很早以前的一个深夜,从南方来了一个明眼窃宝人,利用秫秸掩盖,劈开树干,偷走了鸟纹。现在留下的一丈多长,三尺多宽的伤痕,就是当时盗宝的明证”。该传说虽然优美动听,但实际上是因雷击所致。鸟柏的美丽花纹依然存在。
邢台县知县朱浩所写。池中心有一凉亭,建筑精美别致。掩映在红花、碧水和绿柳之中,十分幽雅,是鉴赏湖光山色和避暑的好地方。
值此连续数年偏枯年份,许多名泉都已干涸,但玉泉池,依然昼夜不停地翻华如玉,竞相涌出。泉水日涌出量约在七千至万吨以上,使这一极度缺水的石灰岩地区,“河渠纵横,绕村贯户,玉液流淌灌溉沃野”。皇寺村一带,家家户户泉水丁冬,山坡田野稻麦花香,虽非江南而实胜江南。说也奇怪,泉水在玉泉池涌流不干,但经皇寺下流不远便渗漏到石灰岩的列隙之中,河渠溪流化为乌有,这就是邢台的又一奇观--流不干与灌不满。
每当夕阳西坠,在古刹的屋脊飞檐上,在鸟柏的树冠桠杈上,在玉泉池的凉台牌碑上,以及在四周的山林石崖边,均抹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彩辉,景观十分幽静、壮丽。形成了游人神往的美景,这就是“玉泉夕照”名胜的由来。
鼎梅晴雪即指人们熟知的小西天,它位于邢台县西南部西上庄乡境内,距邢台市约四十五公里。主峰鼎梅山,又名栲栳红山,当地人称奶奶顶,海拔1089米。由于附近一带岗峦山岭,村镇山庄海拔较低,唯“小西天”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所以显得格外雄伟壮观。仰观山巅,直插云霄,使人望而生畏,颇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感,无怪乎有人以“雷鸣峰崖下,雨起半山间”来描绘该山之高。其雄伟气势,漪丽的风光,以及沉浮在云海迷雾中的佛庙古刹,早在唐、宋以前就闻名于世。中宪大夫顺德知府杨于廷,在小西天重修正殿碑序中赞此山道:“考诸禹谟而名山峻岳,其始有五、泰、华、嵩、衡、恒是也,无外不聚一仙景焉,抑又不独此五岳为然尔。今邢州西南不百里有一山焉,名曰栲栳红山,不亚五岳然。孤峰矗矗其高,造天林森森,其围缠日,如此峻极,宁不动人赞美!于是俗称为小西天。层峦秀丽,佳气潆洄,正神圣修真之洞府也”。解放后,在山后又修建了大型人工湖--映雪湖(即朱庄水库),给历史名山又增添了新的异彩。如今是温泉碧波,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古树野花,山光水色浑然一体。
小西天兴盛于何代,已无从查考,但从残存的碑文上可看到,在唐代就成为我国一大名胜和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唐丞相宋景亲游小西天,并奏闻皇帝,为雷音寺法主昙那和宗明和尚封耕田若干,划定四至为域,亲书碑文以志之,现碑仍存。
明嘉靖年间,在顶峰上建起庙堂馆舍三十余座,最宏伟的是“玉皇庙”,“天仙玉女碧霞宫”和“睡宫楼”三座,其余均是中小型建筑。无论规模大小,大都富丽堂皇,耀眼生辉。周围群山之中分布着十六处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建筑物。
顶峰的东面,是小西天群峰争翠处。千峰竟峭,万嶂争拔,峡峪幽深,景色优美。各种岩石的形态奇特,有的象人,象猴,有的象飞禽,象走兽,真是神工鬼斧,栩栩如生。南面,从山顶到山腰,皆在红叶、绿草、板柿、野花的簇拥下,绚丽多姿,光彩如画。有的象仙女的花篮,有的象王化的冕旒,有的象侍女的花鬓绣裙,真是风光万千,使人目不暇接。西面,太行山层峦叠嶂,交辉争荣,云雾缭绕,好一派雄伟磅礴之势。北面,胡目远望,邢台县的壮丽山河尽收眼底。无怪乎顺治年间,清朝一些达官显贵,如总督蓟辽及大理,太常等朝廷命官,游小西天后叹曰:“ 其高造天,其围缠日,南临洛滏,东睇海碣,西塞太行,云霞之所,荡沃日月之所”。
小西天的景观四季有别,春天一到,花红草绿,生气盎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二至四月份,仅晋、冀、豫三省和附近各地、市、县的游子香客达五万之多。山道湖畔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好一幅游春的壮丽图画。夏季,小西天是有名的避暑胜地地,清风绿荫,是理想的消暑疗养地方。就是烈日炎炎的三伏盛夏,在山上招待所午休也要盖好被子,以免着凉。人们常说:“三伏热人欲死,到此凉爽顿疑仙”。秋天群峰时而披纱缠云,时而滴苍飞翠,时而融金耀新,真是气象万千。深秋季节顶峰东面的红罗山,光丰山等皆似盛米面的栲栳被红叶、红柿、红花所覆盖,使这些栲栳似的奇峰层林尽染,漫山红遍,形成一幅五彩缤纷的画面,在此景中游玩使人有疑入仙界之感。“栲栳红”的美名由此而得。
冬季的小西天,更有一番景色。阴天时,山下未雪,山顶上已是一片白了。整个山巅上所有的植物已挂满了冰凌花,真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如同一座天然水晶宫。如遇大雪纷水,好一个粉饰玉雕的世界,千条巨龙飞舞,万树梨花盛开。小西天群山之中有一种叫鼎梅的野生植物,遍地都是,在冬季开红、白、黄三种颜色的花,一片银白的世界里盛开着鲜艳多姿的鼎梅花,确是别有一番情趣。怪不得古人说:世间奇艳,鼎梅山上雪。此即“鼎梅晴雪”名称的由来。
小西天有世间三绝:其一是“长毛石”。在顶峰北山脚下的一条山沟内,有一巨石,上面长着跟人头发一样的长毛,拔下来点燃之,散发出烧头发的扑鼻气味,此为一绝。其二是“和尚迎客”中的石头和尚,它在光羊山背后的万刃壁上,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在通往顶峰的道路上可望到老诚忠厚的小和尚拱手端坐。第三绝是在通往顶峰关山腰的大路旁,有一棵千年古树,名曰“滴血树”,若折其一枝便滴红水三昼夜。据说:此乃世间奇树。这两石一树,堪称三绝,流传至今。
另外,特别难得的是小西天山后的温泉,水温在56度左右,内含有益矿物质元素20余种,经常洗浴可治疗高血压、关节炎、胃病等多种慢性病及痔、疮、疹等许多皮肤病。据文献记载,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不少病人到此就医。如今此处已建有温泉浴池,并有疗养院。
小西天有山、有水、有温泉,集游览、避暑和疗养于一处,是河北省南部理想的多功能风景区。
邢台原来有一处柳溪交辉,风光旖旎的地方,是由发源于达活泉、白沙泉等泉的河溪,汇聚于此而形成的河渠交错、垂柳成荫的水乡泽国,即现在的北关外豫让桥附近。
金大定年间(约公元1184年)利用这优良的天然佳景,在此挖池塘,筑长廊,建亭台(柳溪亭),养鱼植柳,进行了人工修整,形成了“清水鱼跃、风飘花香”的历史名胜。
明代诗人王鸿儒对柳溪亭赞曰:
溪亭临水面高城,杨柳芙蓉绿映红。
遥想使君来游赏,沸天鼓吹月明中。
此诗扼要地道出了柳溪亭的特点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