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芳

更新时间:2023-07-13 12:29

郑大芳,后来改名郑大方。原籍广东中山县人。1921年生于上海,1938年高中未毕业就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到皖南参加新四军

简介

郑大芳,后来改名郑大方。原籍广东中山县人。1921年生于上海,1938年高中未毕业就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到皖南参加新四军。193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郑大芳参加革命后改名郑大方。名字中的“方”,原是与他们兄弟一样的“芳”,到部队后,他将草字头去掉改名郑大方,以此彰显好男儿杀日寇志在四方。

郑大方出身于一个平民家庭。 1939年2月,郑大方来到皖南泾县云岭,参加了新四军,被安排到教导总队学习。皖南事变前,他离开云岭,经苏南转往苏北。不久,任新四军一师二旅六团教导队指导员。1942年底任二旅四团三营教导员。 1943年1月任十六旅四十八团三营教导员。 4月,在溧水、溧阳地区的反顽战斗中,三营坚守上沛埠,确保左翼的安全。为了钳制敌人,他带1个班孤军冲入敌阵,歼敌1个班,夺得机枪1挺、步枪数支,我军无一伤亡。 9月14日,日军一个中队对十六旅旅部驻地句容尚村发动突然袭击。郑大方率七连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在一营的配合下抗击敌人的进攻,三营营长徐超率九连从侧翼包抄敌人,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全歼日军1个小队。

1944年3月,日军4000余人对郎广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3月29日,日军小林中队100余人和一个伪军大队300多人,带着一门日式九二式步兵炮,到广德新杭村“扫荡”。四十八团团长刘别生闻讯后,从长兴温塘赶到杭村。三营抢先占领杭村西南的慈姑山高地,对敌人实施正面攻击。日军凭借优势武器企图抢占山头,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郑大方挥起盒子枪,高喊“为人民立功,冲啊”,带领七连杀向敌阵,与日伪军展开白刃肉搏,吓得日伪军丢下抢掠来的物资和式步兵炮仓皇逃去。郑大方在追歼逃敌时,被一个负伤、躺在路边的日军士兵开枪击中颈动脉。七八个群众用担架跑步将他送到云门寺医院抢救,终因失血过多,死在医院当卫生员的妹妹怀中,年仅23岁。广德横岗的一个群众献出了自己的寿材(当时最好的),当地人民用最隆重的礼节厚葬了这位英雄。

郑大方和战友们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是一座平射炮,威力无比,是攻打炮楼和城池的重型武器,后来在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它一直存放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1981年,广德县人民政府重修郑大方烈士陵墓。 1986年,原中顾委委员江渭清为郑大方烈士题写了“浩气长存”4个大字。

生平

1942年初,在十六旅四十八团任代理连指导员,受命去地方扩军。不到两个月,扩充了三百名新战士,成绩十分显著。不久,调任三营教导员,同年秋天,随部队挺进郎广地区。

1944年3月29日在安徽广德新杭村大捷中,郑大芳同志率领部队冲锋,与日军展开英勇顽强的白刃战,缴获日式九二步兵炮一门,歼敌百余名。战斗中郑大芳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三岁。 郑大芳同志虽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但平易近人,没有丝毫架子,有时自己打赤脚,把鞋子送给战士穿,同时他还多才多艺,能说会唱,深受战士拥戴。

1981年,广德县人民政府重修郑大方烈士陵墓。

1986年,原中顾委委员江渭清为郑大方烈士题写了“浩气长存”4个大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