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7 21:18
郭广智(1920.10~1949.10.20),邱县南辛店乡南辛店村人,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毕业,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邱县三区农救会主任,三区区长,县武委会副主任,深入虎穴,策反伪军二百余人携枪倒戈,开创华化瓦解敌军先例。
郭广智(1920.10~1949.10.20),邱县南辛店乡南辛店村人,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毕业,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邱县三区农救会主任,三区区长,县武委会副主任,深入虎穴,策反伪军二百余人携枪倒戈,开创华化瓦解敌军先例。1943年大灾荒,历尽艰险,组织运粮,救济灾民。10月奉命率二百游击健儿,转战鲁西,历任莘朝县武装会主任,莘县武委会主任、武装部部长,县委常委,坚持游击战争,参与指挥诸多攻城战斗,战果累累,活捉日伪县长,击毙投敌汉奸三头目,焚毁敌炮楼,带队支前,在扩军中,成绩卓著。1947年10月,带新兵团一千多人随军南下,历任二野二纵三团团长、纵队科长,经受挺进大别山残酷考验,参与淮海、渡江战役,亲冒矢石,抢救伤员,参与领导安庆市接管工作,皆有能声。1949年3月任二野第十军民运部副部长,10月20日在进军大西南途中,因车祸牺牲于湖南省沅陵县山区,年仅30岁,葬望城坡。1956年11月15日,迁葬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郭广智,谱名郭鸿谟,曾化名亚东,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邱县南辛店一个殷实中农之家,家庭有土地90余亩,16口人,房屋20余间,喂有2头牛。幼年受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对人厚道,处事正直,具有热爱人民、求学进取的强烈愿望。1927年开始在本村小学读书,1933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十一(临清)中学。在校期间广智接受到了社会知识与革命进步思想教育,萌发了追求真理、志愿投身革命的念头。毕业后,回乡务农二年。
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重要时期,广智怀着保卫祖国、保卫家乡、拯救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参加村里抗日工作。1939年秋,脱产在邱县青救会参加抗日工作,走向革命道路,同年10月,在邱县二区由王史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任一区动委会组织部长,转任邱县第三区战委会主任,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发动广大群众,抗击日本侵略军。1939年秋,调广智任三区农救会主任。县抗日政府为瓦解敌人,打击日军,派广智深入敌区做伪军反正工作。广智与三区区长王秀廷,化装深入到敌战区——邱城,找到伪军官长、教练王焕章的亲属及伪军班长李存德母亲,劝其投诚。经过一番艰险细致的政治攻势,王焕章、李存德率领伪军两个连200人,带机枪一挺,步枪六支,子弹五箱投靠抗日根据地。被编入八路军新八旅特务劳,王焕章任营长。这一举动,瓦解了敌人的军事力量,壮大了抗日武装,开创了华北平原瓦解敌军反正的先例。1940年秋,王秀廷调任县公安局长,广智转任邱县三区区长。1942年10月,调到县“武委会”任副主任。他组织民兵之前,带领小车队运粮,尤其是领导全县人民团体开始对敌斗争,发动人民群众在梁二庄、大槐树、前大河套一带进行阻止国民党收粮、征税,做了大量显著而有成效的工作,表现出他忠诚党的事业、维护民族尊严、出生入死为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1943年冀南遭受历史罕见的大灾荒,邱县为重灾区。春天干旱、夏委暴雨接踵,病灾“霍乱”流行,日本侵略军封锁围困,全县死亡、逃荒者不计其数。在抗战处于这样一个十分艰苦的时期,邱县抗日政府为了保存民兵抗日武装,8月,报经冀南军区同意,决定“武委会”组织200名民兵,由广智带领,开往莘县(莘朝县)一带活动。待形势灾情好转后,邱县干部、民兵陆续返回,广智根据工作需要留在莘县,先后担任莘朝县“武装会”主任、莘县武委会主任、莘县武装部主任(部长)、县委委员、县委常委等职务。他参加了解放莘县县城的战斗,活捉了伪县委。1945年他先后参加了攻打聊城、茬平、博平、杨宫屯、许宫屯、牛官屯、长郭庄、顶水镇等战斗,捉命了汉奸头子邱清泉、郭培德、“二白”等人,摧毁了敌人炮楼。广智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为民族解放立下了许多战功。广智生活艰苦朴素,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他作风正派、以身作则,具有相当强的组织观念;工作积极肯干,任劳任怨,接受任务坚决,执行任务严肃认真,完成任务出色,有一股强烈的革命精神。
1946年国民党打内战,进攻山东。在鲁西南战役中,广智组织民兵担架队,亲自带领于朝城、冠县、阳谷、范县一带支前达两个多月。同年10月,也就是邯郸战役之后,党中央为了扩充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号召地方干部参加野战军。冀南地委派王秀廷到莘县做征兵工作,广智积极协助,经县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五天征兵一个团计1000余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二纵队。1947年10月,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冀南一地委发出指示:要从老解放区动员一批新战士充实人民解放军,要求莘县主动承担这次扩军任务。为此,县委在张屯召开扩军动员大会,一地委组织部长张洪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县委领导同志作了动员报告。会后全县动员了4000多人参军,县武委会主任广智带头主动报名参军。为了保证后方、前方两不误,经削减,确定参军人数2239名,编为四个营的新兵三团。县委书记杨立功任冀南军区新兵三团政委,由主力部队派干部任团长,广智任副团长。到河北曲周一带进行整训。1948年5月,莘县子弟踏上南下征程。经武安、涉县、黎城、高平、晋城、从孟津渡黄河,绕洛阳,在临汝稍事休整,于6月到达峡县,把新兵交给二野二纵。广智任新兵补充第三团团长。领兵南下挺进大别山,开辟革命根据地。10月,他担任二野第二纵队第十军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带领1200人300副担架搞部队病员护送工作,参加了淮海战役,打方城,打驻马店,打徐州,围困黄维兵团,解放安徽省省会——安庆市,成立并领导城市接收队,开展接管工作;接着参加了渡江战役,在烽烟滚滚、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奋战。1949年10月2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隆隆炮声中,广智押军车途经湖南省沅陵县山区,因道路险要,军车翻进山沟,壮烈牺牲,献出了他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壮志未酬身先卒,雄心不眠辞人间。广智永远地离开了人间,长眠在祖国的江南——湖南省沅陵县望城坡崇山峻岭的苍松翠柏之中。1956年11月15日,部队发广要求人民政府将其遗骸迁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30岁的岁岁月月,他没有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更没有留给儿子什么,但他留给祖国人民一座代代传颂的丰碑。他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不辱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他那种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民族品质,将激励着后人奋进。
1968年11月,邱县革委会在县烈士陵园为他单立纪念碑。
(参考十八兵团115师政治部文稿、《中华著名烈士》第27卷、《晋冀鲁豫英烈》)
缅怀郭广智同志——王史更
广智烈士虽已离开我们57年了,但每每想起我们之间的友情,总使我激动不已。
广智与我同岁,生于1920年,我们虽然不是同村,但在邱城上高级小学时既是同班同学,又住一个宿舍。每到冬天,因所带被褥单薄,为取暖我们便将被子合并,钻进一个被窝里睡觉。在两年的同窗生活中,我俩学习上互相帮助鼓励,生活上互相关怀照顾,思想上互相勉励、共同进步,逐渐成为班上最为要好的亲密学友,也都是学习最拔尖的学生。高小毕业后,他考上了临清中学继续深造,我则因家境不济而弃学回家务农。这期间,我们之间虽没断联系,但见面谈心的时间却很少了。
1939年夏,我参加了革命工作,调到邱县抗日青年救国会(简称青救会)工作。不久,我便到广智家动员他参加了青救会工作,我们又在一起生活、战斗成为亲密的战友。一个月后,县抗日政府民运部长王东才告诉我要调广智到三区担任区农会主任,当时于情我有些不愿他调走,但为了工作还是高兴地送他到三区去了。不久,三区王秀廷区长调县公安局任局长,广智便被任命为三区区长。此间,我们因工作联系不断见面,两个人常常坐在一起畅谈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我们的友情也在战斗生活中日益深厚。
1941年,我被调到外地工作,我们之间因工作繁忙而一直无暇联系,直到1947年北方干部大批南下时,我带魏县的新兵,他任莘县新兵团团长,各县新兵到南和县集中搞训练,我俩才久别重逢。此时,老学友老战士相见,分外流动亲切,我们彻夜交谈,将离别六七年的情况和互相思念之情相互倾诉…
我和广智在南和集训一段时间后,便随大队同时南下,一路同行,一同渡过了黄河,到达洛阳前沿阵地。在那里,广智随新兵一起编入军队,而我却被分配到南阳地区邓县做了地方工作。此时,解放战争紧急,就一直没能再联系上。
为寄托哀思,缅怀友情,我经再三修改写成一首顺口流在此录出,以表对好友永久缅怀。
忆郭广智同志
同县同岁巧同窗,同班同舍曾同床。
同年离家打日寇,同年南下驱蒋帮。
各自岗位齐奋斗,赤胆忠心战沙场。
惊知老友伤亡息,悲痛含泪欲断肠。
同志战友加同乡,情深似海永难忘。
白发节哀慰英灵,喜看祖国大开放。
继续前进承遗志,改革开放永向阳。
振兴中华多奉献,余热朱辉映春光。